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兰索拉唑及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
作者 武育卫 高春芳 +3 位作者 何双丽 余斌 年影 胡文华 《实用医药杂志》 2016年第10期872-873,876,共3页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兰索拉唑及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1月—2015年10月共92例胃食管反流患者分为对照组(仅使用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和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组,8周后对两组患者临...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兰索拉唑及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1月—2015年10月共92例胃食管反流患者分为对照组(仅使用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和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组,8周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4.4%)(P<0.05);治疗组症状消失率(74.5%)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消失率(46.7%)(P<0.05);而治疗组患者复发率(12.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5.6%)(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临床症状消失快,可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舒肝解郁胶囊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血清中胃蛋白酶原检测在慢性胃炎和胃癌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武育卫 连伟 +3 位作者 范艳丽 年影 高尚飞 贾璐璐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1年第7期844-845,共2页
目的测定慢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根据PGⅠ、PGⅡ、PGⅠ/PGⅡ(PGR)结果,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经胃镜及病理诊断将809例患者分成3组,分别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40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328例、胃癌组76例,用免疫层析法测... 目的测定慢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根据PGⅠ、PGⅡ、PGⅠ/PGⅡ(PGR)结果,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经胃镜及病理诊断将809例患者分成3组,分别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40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328例、胃癌组76例,用免疫层析法测定PGⅠ、PGⅡ、PGⅠ/PGⅡ,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萎缩性胃炎组PGI和PGR水平较非萎缩性胃炎组明显下降(P<0.05);胃癌组PGI和PGR水平较非萎缩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PGⅡ水平较非萎缩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对于慢性胃炎和胃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 PGⅠ/PGⅡ(PGR) 免疫层析法
下载PDF
胃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198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武育卫 连伟 +3 位作者 年影 范艳丽 徐美珍 王蕊恒 《实用医药杂志》 2020年第8期722-723,727,共3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异物胃镜下取出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98例患者异物大小、形状、嵌顿部位,采用不同器械进行胃镜下取出术,分析术后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198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成功率93.9%(186/198),其中异物钳取出66....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异物胃镜下取出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98例患者异物大小、形状、嵌顿部位,采用不同器械进行胃镜下取出术,分析术后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198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成功率93.9%(186/198),其中异物钳取出66.2%(131/198),圈套器取出8.1%(16/198),网篮或网兜取出12.6%(25/198),活检钳取出2.0%(4/198),胃镜推送入胃内5.1%(10/198)。结论根据异物性状,选择合适胃镜器械,采用合理取出方法,可提高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异物 胃镜 取出术
下载PDF
食管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武育卫 彭贵勇 +5 位作者 何双丽 师雷峰 胡文华 年影 徐美珍 王仰坤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年第10期890-89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诊断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价值,以及内镜微创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普通胃镜和超声内镜诊断为来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68例,直径≤1.0 cm肿瘤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诊断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价值,以及内镜微创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普通胃镜和超声内镜诊断为来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68例,直径≤1.0 cm肿瘤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直径1.1~1.5 cm肿瘤行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EP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直径>1.5 cm肿瘤行ESD,术后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68例患者均完全切除,病变直径0.6~2.3 cm,41例行EMR,9例行EPMR,18例行ESD。4例术中创面出血,经热活检钳电凝止血成功,无穿孔。术后病理:平滑肌瘤43例,间质瘤23例,脂肪瘤2例。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所有患者创面形成白色瘢痕,无残留和复发,无食管狭窄。结论超声内镜能够对食管黏膜下肿瘤进行起源和定性诊断,并可指导起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的肿瘤行EMR、EPMR、ESD治疗,且内镜治疗安全、有效,可提供完整病理诊断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超声内镜
原文传递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年影 李建生 +1 位作者 张金平 李东颖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6期70-71,共2页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预后、复发诱因、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确诊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患临床资料.结果 39例EG患者,有过敏史10例,18例发病与进食有关;首次误诊率74.4%,以腹胀...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预后、复发诱因、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确诊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患临床资料.结果 39例EG患者,有过敏史10例,18例发病与进食有关;首次误诊率74.4%,以腹胀、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内镜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可见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7例给予激素15~ 50 mg/d治疗,症状缓解,外周血嗜酸粒细胞下降,复发可能与再次接触过敏原、激素减量过快等有关,再次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和内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较高,常有过敏史及诱因,外周血及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病理提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诊断的关键,激素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胃肠炎 消化内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