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转录因子NAC1耐低磷胁迫的功能研究
1
作者 熊楚雯 郭智滨 +4 位作者 周强华 程艳波 马启彬 蔡占东 年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2-453,共12页
【目的】磷含量偏低是影响酸性土壤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大豆(Glycine max)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也为喜磷作物,缺磷则影响其产量与品质。NAC(NAM,ATAF1/2,CUC2)转录因子家族参与多种植物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的调控,是否参与... 【目的】磷含量偏低是影响酸性土壤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大豆(Glycine max)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也为喜磷作物,缺磷则影响其产量与品质。NAC(NAM,ATAF1/2,CUC2)转录因子家族参与多种植物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的调控,是否参与大豆低磷胁迫响应尚未深入研究。以耐低磷野生大豆BW69为材料,克隆获得耐低磷基因GsNAC1并对其表达特性及功能进行分析,为深入解析GsNAC1调控大豆低磷胁迫及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从野生大豆BW69克隆GsNAC1的全长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特征。随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对其组织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此外,通过大豆遗传转化试验,获得转基因株系并进行表型分析。最后,通过转录组联合分析来鉴定转基因植株中与低磷胁迫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结果】成功克隆获得GsNAC1,编码区全长876 bp,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GsNAC1与AtATAF1的序列相似性为62.46%,与Williams 82参考基因组的GmNAC1序列没有差异;进一步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GsNAC1定位于细胞核;基于qRT-PCR技术,发现GsNAC1在大豆的根、茎、叶、顶端、花和豆荚均有表达,在根部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且受到低pH和低磷诱导表达显著上调。通过水培法和土培法进行表型试验,在低磷处理下,与野生型(WT)相比,转基因株系鲜重根冠比、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磷含量均显著高于WT。结合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GsNAC1可能通过促进GmALMT6、GmALMT27、GmPAP27和GmWRKY21等基因表达增强其对低磷胁迫的耐受性。【结论】GsNAC1受低pH和低磷诱导表达上调,过量表达GsNAC1可以显著增强大豆对低磷胁迫的耐受性,在低磷胁迫反应中起促进作用。GsNAC1可能通过调控下游基因表达增强大豆对酸性低磷胁迫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耐低磷 GsNAC1 根系构型 RNA-SEQ
下载PDF
大豆C_(2)H_(2)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2
作者 郭智滨 张亚坤 +4 位作者 贺紫航 周强华 蔡占东 马启彬 年海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50,共12页
为进一步寻找与大豆产量相关的潜在候选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与转录组学技术,通过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C_(2)H_(2)型锌指蛋白(C_(2)H_(2)zinc finger protein)序列BLAST映射,将从大豆(Glycine max)的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出的44... 为进一步寻找与大豆产量相关的潜在候选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与转录组学技术,通过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C_(2)H_(2)型锌指蛋白(C_(2)H_(2)zinc finger protein)序列BLAST映射,将从大豆(Glycine max)的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出的44个C_(2)H_(2)锌指蛋白家族成员分成11个亚家族,并对其进行系统进化、保守结构域、顺式作用元件、测序数据和转录组数据等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_(2)H_(2)锌指蛋白家族成员分布于17条大豆染色体中,且每个亚家族的基因结构域较为相近,呈高度保守性。成员启动子部分含有抗逆境胁迫以及激素相关的调控元件。RNA-seq结果显示,有8个基因在不同植物组织内表达差异显著。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3个基因的分析结果为SUPERMAN的转录调节因子,GmC1-1iZFP42为Ln位点的相应基因,参与大豆叶形和籽粒的调控,GmC1-1iZFP12、GmC1-1iZFP30为SUPERMAN基因的转录调节因子,GmC1-1iZFP21可能参与大豆籽粒形成和发育的过程,为调控相关过程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寻找和挖掘大豆高产基因提供方向,也为C_(2)H_(2)型锌指蛋白和生物信息学在植物中的利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C_(2)H_(2) 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下载PDF
2004年热带、亚热带地区春大豆国家区域试验概况 被引量:9
3
作者 程艳波 陈应志 +4 位作者 年海 周晓欢 陈达刚 杜宝贵 温玉容 《大豆通报》 2005年第6期5-7,共3页
2004年热带、亚热带地区首次实施的春大豆国家区域试验,在海南、广东、广西、江西、福建的9个区试点进行,有来自5个育种单位的13个品种参加.本文分析了春大豆区试的概况,并对区试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参试的13个品种(系)产量在133.... 2004年热带、亚热带地区首次实施的春大豆国家区域试验,在海南、广东、广西、江西、福建的9个区试点进行,有来自5个育种单位的13个品种参加.本文分析了春大豆区试的概况,并对区试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参试的13个品种(系)产量在133.9~180.6kg/667m2之间,'粤春03-4'在海南省农科院产量创造了253kg/667m2记录.有7个参试品种比对照增产,其中'泉豆937'、'桂0120-1'、'粤春03-4'、'福豆234'、'粤春03-5'比对照显著增产.另外,一些参试品种具有较好的品质,'粤春03-4'、'粤春03-5'两个品系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1.08%和42.64%,油份含量分别为21.87%和21.53%,属于高油大豆.'福豆234'、'粤春03-1'、'粤春03-2'、'桂0118-1'、'桂0112-1',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6.33%、46.56%、43.95%、45.12%、44.39%,属于高蛋白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2004年两广地区国家菜用(鲜食)大豆区域试验概况* 被引量:1
4
作者 程艳波 陈应志 +5 位作者 陈怀珠 蔡淑平 陈达刚 杜宝贵 温玉容 年海 《大豆通报》 2006年第2期6-8,13,共4页
分析了2004年国家菜用(鲜食)大豆区域试验品种在我国低纬度华南地区的表现及产量差异,参试品种(系)春季种植生育日数71.5~86.5d,株高25.5—66.3cm,单株荚重为25.3—46.7g,标准荚个数为375.0~446.7个/kg之间,百粒重... 分析了2004年国家菜用(鲜食)大豆区域试验品种在我国低纬度华南地区的表现及产量差异,参试品种(系)春季种植生育日数71.5~86.5d,株高25.5—66.3cm,单株荚重为25.3—46.7g,标准荚个数为375.0~446.7个/kg之间,百粒重为38.55~78.53g,产量在606.97~830.42kg/667m^2之间,表明莱用大豆在华南地区春种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国家莱用(鲜食)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也应适当地细分区试布局,建议设立华南地区和中部地区两个区组,在华南地区同时设立春、夏、秋三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区域试验
下载PDF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华南农业大学“农学丁颖创新班”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启彬 林轩东 +2 位作者 王少奎 年海 郭梓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9期261-264,共4页
“丁颖创新班”是华南农业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招生与分流、通识教育、专业必修和选修、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教育环节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以“农学丁颖创新班”为例,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办学成效、问题与不足、... “丁颖创新班”是华南农业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招生与分流、通识教育、专业必修和选修、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教育环节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以“农学丁颖创新班”为例,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办学成效、问题与不足、改进策略与建议等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为农业高校新农科建设时期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模式 拔尖创新 农学 丁颖班 华南农业大学
下载PDF
南方大豆品种炭疽病抗性鉴定及抗病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月 林剑浩 +2 位作者 年海 饶军华 周而勋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2,共11页
为明确南方大豆品种对炭疽病抗性的差异,并分析其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在温室内种植华南农业大学近年来育成和收集到的100份南方春大豆品种,苗期喷洒平头炭疽菌孢子悬浮液,根据叶片病斑面积计算病斑率并划分为6个抗病级别。利用qRT-... 为明确南方大豆品种对炭疽病抗性的差异,并分析其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在温室内种植华南农业大学近年来育成和收集到的100份南方春大豆品种,苗期喷洒平头炭疽菌孢子悬浮液,根据叶片病斑面积计算病斑率并划分为6个抗病级别。利用qRT-PCR技术检测典型抗病和感病品种接种平头炭疽菌不同时间后,病程相关蛋白基因、水杨酸途径基因、茉莉酸/乙烯途径基因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等抗病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共鉴定到6份抗病品种、32份中抗品种、57份中感品种和5份感病品种。抗性品种桂1701和感病品种横线早熟豆被平头炭疽菌侵染后抗病基因的表达规律存在很大差异。GmPR2、GmPR4、GmNPR1、GmPAL2-1和GmPAL4在抗病品种的表达量整体较高,GmPR3、GmPR12、GmPAL1-1和GmPAL3-1在感病品种中的表达量整体较高。GmPAL2-1和GmPAL3-1基因在抗病品种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在接种后12和6 h极显著升高,而在感病品种中则分别在接种后24和48 h才显著升高。GmPAL2-3在抗病品种中不表达,而在感病品种中表达;GmPGIP2在抗病品种中表达,而在感病品种中不表达。抗病品种中GmLOX7和GmLOX8基因的表达量是感病品种中的400~1 000倍。接种平头炭疽菌后48 h,GmPR2、GmPR4、GmPR5、GmPR10、GmNPR1、GmNAC4和GmPGIP3基因在抗病品种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而在感病品种中显著降低。结果显示,桂1701、桂夏1号、南夏豆25、桂夏3号、华夏5和天长小青豆为抗炭疽病大豆品种。不同大豆品种受到平头炭疽菌侵染后,抗感品种间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抗病品种对该病菌侵染的反应更快,推测大豆炭疽菌侵染后48 h是大豆抗病基因响应侵染的关键时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大豆 炭疽病 平头炭疽菌 抗病性鉴定 抗病相关基因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对铜胁迫下大豆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黄荣 段明明 +4 位作者 文珂 蒋慧乾 梁晓恩 米鸢 年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0-786,共7页
【目的】研究在铜(Cu)胁迫下,褪黑素对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缓解重金属胁迫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选用Cu敏感品种‘桂早1号’和耐Cu品种‘巴西13’,在0.5 mmol·L^(−1) Cu胁迫下,施用100μ... 【目的】研究在铜(Cu)胁迫下,褪黑素对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缓解重金属胁迫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选用Cu敏感品种‘桂早1号’和耐Cu品种‘巴西13’,在0.5 mmol·L^(−1) Cu胁迫下,施用100μmol·L^(−1)褪黑素,探究褪黑素对大豆生理指标(根长、株高、鲜质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和Cu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Cu胁迫下喷施100μmol·L^(−1)褪黑素显著提高了2个大豆品种的根长、株高、鲜质量和叶绿素相对含量。Cu胁迫下施用褪黑素显著降低2个品种地上部、地下部Cu含量,‘桂早1号’降低25.01%、18.40%,‘巴西13’降低26.84%、20.28%。Cu胁迫下施用褪黑素,‘桂早1号’的地上部POD活性和‘巴西13’的地下部CAT活性显著提高,分别为56.84%和48.35%;‘桂早1号’和‘巴西13’地上部SOD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9.07%和7.30%;地上部MDA含量分别显著减少8.05%和26.56%。单施褪黑素和Cu胁迫下施用褪黑素对2个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而Cu胁迫下施用褪黑素,‘桂早1号’和‘巴西13’地上部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49.70%和58.75%。【结论】适宜浓度的褪黑素可以通过提高植株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膜脂氧化,减少对Cu的吸收和增加渗透调节物质等方式缓解Cu胁迫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铜胁迫 褪黑素 生理特性 幼苗生长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缓解大豆铝胁迫生理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灵锐 曾梓健 +1 位作者 年海 连腾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7-793,共7页
【目的】探究在铝(Al)胁迫下不同含量的纳米氧化锌(Zinc oxide nanoparticles,ZnO NPs)对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生理特性的影响,为金属纳米材料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选择耐Al品种‘华春2号’和普通... 【目的】探究在铝(Al)胁迫下不同含量的纳米氧化锌(Zinc oxide nanoparticles,ZnO NPs)对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生理特性的影响,为金属纳米材料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选择耐Al品种‘华春2号’和普通品种‘华春6号’,在0.3 g/kg Al胁迫处理下,施加不同剂量的ZnO NPs(0、25、50、100和150 mg/kg),探究ZnO NPs对大豆生理指标(鲜质量、根长和叶绿素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的影响。【结果】Al胁迫显著降低了‘华春6号’的鲜质量和根长,显著增加了其MDA浓度。对于‘华春2号’,Al胁迫显著增加了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而对其他指标无明显影响。无Al胁迫条件下施用ZnO NPs,均提高了‘华春6号’和‘华春2号’的鲜质量、根长和T-SOD活性。而在Al胁迫下施加不同剂量的ZnO NPs使‘华春6号’的鲜质量和根长分别增加13.2%~100.4%和7.8%~35.8%,而‘华春2号’的鲜质量在150 mg/kg ZnO NPs处理下达到最高值。在25 mg/kg ZnO NPs处理下,‘华春6号’和‘华春2号’的叶绿素a含量均达到最高值。不同含量的ZnO NPs对‘华春6号’的叶绿素b含量无显著影响,而显著降低了‘华春2号’的叶绿素b含量,在100 mg/kg ZnO NPs下达到最低值(3.5 mg/g)。‘华春6号’的T-SOD活性随ZnO NP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华春2号’的T-SOD活性在50 mg/kg ZnO NPs时达到峰值(820 U/g),之后随ZnO NPs含量的增加出现下降的趋势。‘华春6号’和‘华春2号’的M DA浓度最小值分别出现在25和50 mg/kg ZnO NPs处理。【结论】Al胁迫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施用ZnO NP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Al胁迫对大豆植株产生的负面作用,改善植株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胁迫 生理特性 大豆 纳米氧化锌
下载PDF
大豆GmGST7基因耐酸铝功能研究
9
作者 胡康 金晓雨 +5 位作者 张雪 王金玉 程艳波 连腾祥 年海 马启彬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9-779,共11页
【目的】耐酸铝基因GsMYB7过表达转化大豆品种‘华春6号’后,从转基因株系的表达谱中获得目标基因GmGST7,该基因受酸铝胁迫诱导上调,且位于GsMYB7基因下游,进一步分析其耐酸铝功能,以期提高大豆酸铝耐受能力。【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 【目的】耐酸铝基因GsMYB7过表达转化大豆品种‘华春6号’后,从转基因株系的表达谱中获得目标基因GmGST7,该基因受酸铝胁迫诱导上调,且位于GsMYB7基因下游,进一步分析其耐酸铝功能,以期提高大豆酸铝耐受能力。【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GmGST7基因的碱基序列、蛋白结构域和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烟草叶片瞬时转化法完成亚细胞定位。通过RT-qPCR分析该基因组织表达特异性。设计0、25、50、75和100μmol/L 5个AlCl_(3)浓度梯度,研究GmGST7对酸铝胁迫的响应。在50μmol/L AlCl3处理下,设计0、4、8、12、16、24、36、48和72 h共9个时间梯度,对GmGST7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过表达GmGST7基因遗传转化拟南芥,鉴定阳性植株,并对转基因株系进行耐酸铝表型验证、氧化水平测定、耐酸铝标志基因及下游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GmGST7基因位于大豆第7号染色体,序列全长为1128 bp。该基因含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2个外显子分别编码GST高度保守的N端和不保守的C端;GmGST7基因编码226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为大豆GST蛋白的tau类家族成员,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GmGST7基因在大豆根、茎、叶、花和幼荚中均有表达,且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GmGST7基因在50μmol/L AlCl3处理24 h时表达最高;AlCl3处理后,野生型拟南芥相对根伸长显著低于转基因株系的,野生型拟南芥氧化水平高于转基因株系的,耐酸铝标志基因和下游基因的表达量在转基因株系中较高。【结论】GmGST7基因属于大豆GST tau类家族成员,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行使功能,呈组成型表达模式,且在大豆根中表达最高,对酸铝胁迫响应显著;GmGST7过表达通过激活酸铝胁迫标志基因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提高拟南芥的酸铝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GST7 酸铝胁迫 遗传转化
下载PDF
大豆核心种质籽粒铁、锌含量精准鉴定及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贾佳 汪欢 +3 位作者 段明明 陈博 程艳波 年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0-768,共9页
【目的】针对中国居民因铁、锌等微量元素摄取不足引发的营养不良问题,开展大豆核心种质籽粒铁、锌含量的精准鉴定。【方法】以国内外来源不同的163份大豆核心种质为材料,2019—2020年种植于华南农业大学试验教学基地,采用火焰原子吸收... 【目的】针对中国居民因铁、锌等微量元素摄取不足引发的营养不良问题,开展大豆核心种质籽粒铁、锌含量的精准鉴定。【方法】以国内外来源不同的163份大豆核心种质为材料,2019—2020年种植于华南农业大学试验教学基地,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籽粒铁和锌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大豆种质籽粒铁、锌含量在年份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籽粒铁质量分数为71.02~159.92 mg·kg^(-1),平均为107.09 mg·kg^(-1);籽粒锌质量分数为36.32~53.11 mg·kg^(-1),平均为42.80 mg·kg^(-1)。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年份间籽粒铁与锌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这2个元素在大豆籽粒吸收中存在较强的相互促进关系。利用概率分级法将163份大豆种质籽粒铁、锌元素含量分为5级(即极低、低、中、高和极高),综合分析筛选出4份高铁含量、4份高锌含量、5份低铁含量、6份低锌含量和2份铁锌含量双高的大豆种质。【结论】鉴定出多份不同来源的高/低铁、锌含量的大豆种质,可用于富铁、锌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创新,同时也为营养功能型新品种遗传基础解析提供基础材料,加快推动大豆核心种质在华南地区的开发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核心种质 鉴定 铁含量 锌含量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大豆对酸铝土壤的适应性研究Ⅰ大豆耐酸铝毒性材料的鉴定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年海 黄鹤 +1 位作者 严小龙 卢永根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1-197,共7页
本研究进行了田间、温室土壤盆栽及营养液栽培筛选鉴定试验,以评价大豆基因型的耐酸铝性差异及其几种筛选方法的一致性。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基因型间存在明显的耐酸性差别;几种筛选方法的一致性较好。在田间试验中,秋种大豆受害比春... 本研究进行了田间、温室土壤盆栽及营养液栽培筛选鉴定试验,以评价大豆基因型的耐酸铝性差异及其几种筛选方法的一致性。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基因型间存在明显的耐酸性差别;几种筛选方法的一致性较好。在田间试验中,秋种大豆受害比春种严重,而且秋种与其他筛选方法较一致,因此应以秋种筛选为主。铝毒主要危害大豆的根部,因此盆栽和营养液试验主要应以根部的耐性差异进行评价,而株高受酸铝毒的影响较小,在5m g/ L和8m g/ L处理下多数品种株高高于0m g/ L处理,但在幼苗期虽然大豆根部受害,但受害程度与收获时差别较大,40 天收获的结果与其他筛选方法较一致。在铝毒和干旱的双重胁迫下,没施石灰的处理明显表现出干旱症状,但耐铝毒强的品种表现耐旱性强。本试验中来自南方酸性红壤地区的品种耐性明显较好,而东北品种耐性较差,这说明筛选大豆耐铝毒种质应以原产我国南方的大豆品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酸铝毒 筛选鉴定 酸性土壤 耐性
下载PDF
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年海 王金陵 +9 位作者 杨晓新 杨庆凯 陈怡 栾晓燕 刘忠堂 王大秋 张仁双 王雅珍 刘国范 崔玉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8-124,共7页
以生育期相近的25个品系为材料,在8个地点同时进行试验,对大豆的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蛋白质+脂肪总量最稳定,其次是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这3个性状均较各脂肪酸稳... 以生育期相近的25个品系为材料,在8个地点同时进行试验,对大豆的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蛋白质+脂肪总量最稳定,其次是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这3个性状均较各脂肪酸稳定,亚麻酸的稳定性最差,这也表明其最易受环境的影响。不同品种同一性状的稳定性也存在明显差异。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其本身的稳定性无关,亚麻酸含量低的品系稳定性较好。稳定性回归系数法分析表明,亚麻酸、油酸及亚油酸之间的回归系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蛋白质和蛋白质+脂肪总量的回归系数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和稳定性回归系数都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二种方法都同样有效。品种间每一品质性状稳定性的明显差异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质性状 稳定性
下载PDF
生态环境对大豆子粒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年海 王金陵 +3 位作者 杨庆凯 陈怡 栾晓艳 崔玉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5-41,共7页
本试验以25个大豆品系为材料,在东北三省8个地点同时进行试验,目的是研究生态环境对大豆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酸、亚油酸及棕榈酸表现出北高南低的变化趋势;油酸与之相反,北低南高;硬脂酸变化趋势不明显。5种脂肪... 本试验以25个大豆品系为材料,在东北三省8个地点同时进行试验,目的是研究生态环境对大豆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酸、亚油酸及棕榈酸表现出北高南低的变化趋势;油酸与之相反,北低南高;硬脂酸变化趋势不明显。5种脂肪酸都存在极显著品系×环境工作。各脂肪酸性状的地点变异系数与品系的变异系数都很接近,说明在此范围内生态环境对各脂肪酸表现型的影响基本上与品系间的遗传差异接近。各脂肪酸性状的地点相关分析表明,品系脂肪酸含量的相对表现在各环境下是基本相近的,虽然环境条件影响大豆的主要脂肪酸含量,但是其对脂肪酸含量的顺位影响不大,在一个地点高往往在其他地点也高,体现了品系遗传性的存在。同时也表明,在异地对适应当地品系的脂肪酸含量的选择也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脂肪酸 生态环境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大豆对酸铝土壤的适应性研究 Ⅱ.大豆耐酸铝毒的机理初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年海 黄鹤 +1 位作者 严小龙 卢永根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2-326,共5页
本试验对不同耐酸铝毒性的大豆品种进行了一些生理指标的测定,其中包括光合速率,叶片及叶室温度,蒸腾速率及细胞间CO2 浓度,以研究这些性状与大豆耐酸铝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铝胁迫下大豆光和速率明显降低,但耐性好的品... 本试验对不同耐酸铝毒性的大豆品种进行了一些生理指标的测定,其中包括光合速率,叶片及叶室温度,蒸腾速率及细胞间CO2 浓度,以研究这些性状与大豆耐酸铝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铝胁迫下大豆光和速率明显降低,但耐性好的品种不受影响;耐性强的品种叶片和叶室温度低,蒸腾速率也低于不耐品种。不同处理间大豆CO2 细胞间浓度无显著差异;而在pH5.6条件下品种间的细胞间CO2 浓度差异明显,不耐铝的品种浓度较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光合速率与叶室和叶片温度呈正相关;与细胞间CO2 浓度相关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酸铝 机理 土壤 遗传
下载PDF
不同来源大豆品种耐低磷能力的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年海 郭志华 +2 位作者 余让才 卢永根 黄鹤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8-114,共7页
本试验采用适应高磷肥沃土壤的东北大豆品种,适应浙江低丘红壤的耐低磷品种浙春2以及原产我国华南低磷土壤的广东当地品种为材料,对不同来源品种的耐低磷能力进行了评价。试验在缺磷红壤中进行,施磷分别为0,2.5和5g/盆,每... 本试验采用适应高磷肥沃土壤的东北大豆品种,适应浙江低丘红壤的耐低磷品种浙春2以及原产我国华南低磷土壤的广东当地品种为材料,对不同来源品种的耐低磷能力进行了评价。试验在缺磷红壤中进行,施磷分别为0,2.5和5g/盆,每盆2.5kg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品种对低磷土耐性明显不同。东北品种明显不耐低磷,而浙春2和一些广东品种对低磷或中等磷水平土壤适应性较好。广州中粒春豆地上和地下干物重在不同处理均最高,而且随磷施用量增加而增高。浙春2、梅州春豆和南雄黄豆在2.5g磷水平时,根干重就达最高值,而地上干重也达5g水平的90%以上,说明这些品种较耐低磷。株高、地上和地下干物重在低磷水平下相关都达极显著水平,说明这几个性状都可作为鉴定大豆品种耐低磷的指标。在低磷情况下大豆叶质重增重。高耐低磷和中等耐性的品种都是在2.5g磷水平时光合速率最高,这与不耐低磷品种是不同的。耐低磷能力与叶温、叶室温度以及蒸腾速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低碳土 耐性 品种
下载PDF
大豆耐铝种质筛选概况 被引量:5
16
作者 年海 卢永根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47-152,共6页
铝离子毒害是酸性土壤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大豆的不同基因型对铝离子的耐性有很大的遗传差异。因此,可通过选育耐性基因型的方法来减少和防止铝离子对大豆的毒害。综述了有关大豆耐铝离子毒害种质筛选的主要方法,其中包括田间筛... 铝离子毒害是酸性土壤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大豆的不同基因型对铝离子的耐性有很大的遗传差异。因此,可通过选育耐性基因型的方法来减少和防止铝离子对大豆的毒害。综述了有关大豆耐铝离子毒害种质筛选的主要方法,其中包括田间筛选法、温室土壤盆栽法、水培法、营养液栽培法及组织培养法。并且讨论和比较了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及相互关系。认为在酸性土壤上栽培的大豆种质资源应做为筛选的主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质 铝离子毒害 筛选方法 酸性土壤
下载PDF
东北不同生态条件对大豆杂交后代的选择效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年海 王金陵 +3 位作者 杨庆凯 张仁双 苏黎 王雅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64-668,共5页
以5个大豆杂交组合的F_2~F_5代为材料,连续4年在东北三省8个试验点按当地的高产育种目标进行选择,于F_5代每个地点从每一组合中决选出1个高产品系,各地共计决选出40个优良品系,并在上述8个地点以同一方案进行两年生态试验,以便分析生... 以5个大豆杂交组合的F_2~F_5代为材料,连续4年在东北三省8个试验点按当地的高产育种目标进行选择,于F_5代每个地点从每一组合中决选出1个高产品系,各地共计决选出40个优良品系,并在上述8个地点以同一方案进行两年生态试验,以便分析生态条件对大豆杂交后代的选择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各地都选出了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生育期类型,在不同肥力条件下,各地都选出了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百粒重和抗倒伏性品系;组合B在多数试点都表现产量较高,各试点从中选出的品系都产量较高,说明一个好组合在不同地点都可选出好的品系;各试点选出的品系基本上是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生态类型,各试点从每一组合决选的品系在当地种植比其他试点从同一组合决选的品系于产量位次上居高的比较多,这进一步说明大豆育种只有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进行,方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条件 选择 大豆 杂交组合
下载PDF
大豆脂肪酸与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年海 王金陵 +3 位作者 杨庆凯 刘忠堂 王大秋 刘国范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3-221,共9页
以25个高产大豆品系为材料,同时在8个生态地点进行试验,分别估算了各地点脂肪酸性状间以及其与蛋白质、脂肪以及二者总量的遗传相关;同时也估算了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结果表明,亚麻酸、亚油酸及油酸之间的相关关系较稳... 以25个高产大豆品系为材料,同时在8个生态地点进行试验,分别估算了各地点脂肪酸性状间以及其与蛋白质、脂肪以及二者总量的遗传相关;同时也估算了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结果表明,亚麻酸、亚油酸及油酸之间的相关关系较稳定,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较一致,都是亚麻酸与亚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油酸与二者都呈极显著负相关。在各点亚麻酸与生育期性状基本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生育期长的品系由于鼓粒期处于较低温度条件下,种子的亚麻酸含量也高。脂肪酸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在不同点表现都基本一致的较多,但多数未达显著水平。在所有点棕榈酸与百粒重都呈极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可以利用百粒重对棕榈酸进行间接选择,以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豆油品质。又由于棕榈酸基本上与亚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且遗传较简单,因此,可以通过棕榈酸对亚麻酸进行间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脂肪酸 农艺性状 遗传相关
下载PDF
大豆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年海 富健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9-20,共2页
为确定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选用了31个吉林省有代表性的主推品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亚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直接作用最大,遗传力也明显高于亚麻酸,故... 为确定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选用了31个吉林省有代表性的主推品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亚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直接作用最大,遗传力也明显高于亚麻酸,故可通过亚油酸对亚麻酸进行间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质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广州不同播季大豆品种开花前后光周期反应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年海 卢永根 +1 位作者 黄鹤 严小龙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7年第5期81-86,共6页
以我国不同地区的大豆品种100个为材料,在广州(23°N)进行分期播种实验,以研究大豆的花前及花后光周期反应类型,并筛选适应低纬度种植的基因型.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大豆品种在春播条件下,生育期及开花期存在极显著差... 以我国不同地区的大豆品种100个为材料,在广州(23°N)进行分期播种实验,以研究大豆的花前及花后光周期反应类型,并筛选适应低纬度种植的基因型.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大豆品种在春播条件下,生育期及开花期存在极显著差异,东北地区品种V-R1期约37d,南方和部分长江流域春豆32~35d,其他品种多数在40~50d之间,有些品种株高可达80cm以上,有一定的产量潜力.在夏播条件下,大豆V-R1期明显缩短,一般20~25d,花后光周期反应品种差异极大,并一直到R5期.由于营养生长差,北方和南方早熟春豆无利用价值.秋播品种光周期反应差别不大,特别是花后光周期反应不明显,株高低,产量也低.本实验结果也同时表明,东北春大豆极早熟种如东农41,东农36花前和花后光周期都不敏感:东北春大豆中晚熟种花前光周期敏感,花后光周期不敏感;华南四季豆花前和花后光周期中度敏感,其中的一些品种表现出“长青春期”特性;多数南方大豆夏播有明显的花后光周期反应,表现出R1-R3以及R3-R5期比春播明显延长,其中信宜黄豆和华1号极敏感,在春播和夏播条件下,这2个品种V-R1可达75d以上,春播整个生育期都可达200d以上,前者春播出现重复开花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光周期 播种 季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