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幸海滨 刘胜 +2 位作者 赵玮 徐建林 王国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脑出血破入脑室 引流法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幸海滨 赵玮 +2 位作者 李建文 刘海艺 李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再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系统回顾258例HICH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再出血32例患者的治疗经验。结果 HICH发病6h内手术33例,再出血12例;7~24h168例,再出血14例;25~72h45例,再出血5例;72h后手术12例,再...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再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系统回顾258例HICH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再出血32例患者的治疗经验。结果 HICH发病6h内手术33例,再出血12例;7~24h168例,再出血14例;25~72h45例,再出血5例;72h后手术12例,再出血1例;经二次开颅血肿清除术18例,血肿再抽吸、尿激酶冲洗引流术14例,患者生存25例,死亡7例(21.9%);生存者6月后随访疗效评价(ADL):Ⅰ级3例,Ⅱ级6例,Ⅲ级8例,Ⅳ级6例,Ⅴ级2例。结论 HICH术后再出血,经二次开颅血肿清除术或血肿再抽吸+尿激酶冲洗引流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精湛的手术操作、术后控制血压及防止肺部感染,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预防并发症,行高压氧舱及中医康复等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再出血 防治
下载PDF
钻颅抽吸合并腰穿滴注林格氏液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建林 陈兴国 +4 位作者 幸海滨 金同新 马军 杨军 张道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2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新的手术方法。方法:56例CSDH患者随机分两组手术治疗;注液组28例,采用单孔钻颅、血肿冲洗、术中腰穿鞘内滴往复方氯化钠液(林格氏液)、不放引流方法;对照组28例,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方法。结果:注...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新的手术方法。方法:56例CSDH患者随机分两组手术治疗;注液组28例,采用单孔钻颅、血肿冲洗、术中腰穿鞘内滴往复方氯化钠液(林格氏液)、不放引流方法;对照组28例,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方法。结果:注液组术后脑组织复位,血肿腔闭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快,术中颅内压监测在正常范围,腰穿注液量与CSDH血肿量呈正相关,腰穿注液量平均为89.8ml,CSDH血肿量平均为96.6ml。结论:钻孔术中腰穿滴注林格氏液不放引流方法能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操作简单易行,避免了术后放置引流管所致的痛苦及可能的逆行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穿 治疗 林格氏液 滴注 CSDH 钻颅 慢性硬膜下血肿 平均 随机 结论
下载PDF
锥颅脑室外引流尿激酶注入治疗脑室出血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建林 马军 +1 位作者 幸海滨 李建飞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2年第2期121-122,共2页
脑室内出血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较常见,其发生率为30%~38%[12].我科自1994年以来采用锥颅脑室外引流尿激酶注入方法治疗脑室内出血28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男19例,女9例.年龄31~72岁,其中31~50岁7例,50~65岁1... 脑室内出血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较常见,其发生率为30%~38%[12].我科自1994年以来采用锥颅脑室外引流尿激酶注入方法治疗脑室内出血28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男19例,女9例.年龄31~72岁,其中31~50岁7例,50~65岁18例,65~72岁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尿激酶 锥颅脑室外引流
下载PDF
改良腰大池外引流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健文 吴耀芹 +2 位作者 幸海滨 李科 蔡秀媚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10期1311-1312,共2页
目的评价改良腰大池外引流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127例具有留置腰大池外引流管适应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腰大池外持续引流术,改良组64例采用改良腰大池外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硬膜下积液、脑积液、颅内感... 目的评价改良腰大池外引流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127例具有留置腰大池外引流管适应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腰大池外持续引流术,改良组64例采用改良腰大池外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硬膜下积液、脑积液、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导管移位、脑脊液漏和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随访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改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13%、 4.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70%、 41.27%(P <0.05)。两组患者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腰大池外引流术应用于神经外科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腰大池外引流术 神经外科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垂体脓肿诊治探讨
6
作者 幸海滨 刘胜 +3 位作者 陈谦学 王国安 徐建林 杨军 《中国基层医药》 CAS 1996年第2期28-29,共2页
垂体脓肿(Pituitary abscesses)是颅内感染极为少见的病症,迄今文献报导仅有60余例。我院于1987年以来,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3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女,34岁,已婚。1994年3月31日因头痛、闭经3年,视力模糊,多饮、多尿1年入院。... 垂体脓肿(Pituitary abscesses)是颅内感染极为少见的病症,迄今文献报导仅有60余例。我院于1987年以来,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3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女,34岁,已婚。1994年3月31日因头痛、闭经3年,视力模糊,多饮、多尿1年入院。近1月头痛加剧,伴频繁呕吐。查体:T.38.2℃,面色苍白,阴毛稀少,乳房萎缩,口唇脓疱疹数个。尿量:5000~7000ml/d,尿比重:1.007~1.006。限水试验提示垂体性尿崩症。眼底检查:右视网膜有散在圆点状渗出。视野:双颞侧上下视野缺损。蝶鞍CT扫描,鞍区肿物占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脓肿 神经外科 细菌培养 垂体性尿崩症 病例报告 病理检查 湖北医科大学 CT扫描 真菌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原文传递
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化脓性感染的治疗体会
7
作者 幸海滨 刘胜 +1 位作者 王国安 曹作为 《中国基层医药》 CAS 1994年第2期11-12,共2页
报告开颅术后并发颅内急性化脓性感染28例的诊治体会,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感染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本组28例中男19例,女9例。年龄4~72岁,平均39岁。病程7~14d,平均11.5d。全部病例均有颅内感染征象颅内压增高。经过治... 报告开颅术后并发颅内急性化脓性感染28例的诊治体会,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感染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本组28例中男19例,女9例。年龄4~72岁,平均39岁。病程7~14d,平均11.5d。全部病例均有颅内感染征象颅内压增高。经过治疗,治愈22例,死亡6例。认为套管闭式冲洗引流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变被动引流为主动引流,有效抗生素可直接到达感染区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 术后感染 并发症 抗生素 套管引流术
原文传递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治疗体会
8
作者 幸海滨 王振 +5 位作者 李建新 杨永鸿 禄勤珍 高志国 肖波 帕尔哈提 《兵团医学》 2019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评价钻颅术及开颅术治疗HIC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HICH手术病例,对手术的时机、方法、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血肿抽吸术41例,死亡11例,血肿粉碎术21例,死亡5例。对钻颅患者ADL评分,良好32例;中等,有部分功能障碍,稍依赖10例;... 目的:评价钻颅术及开颅术治疗HIC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HICH手术病例,对手术的时机、方法、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血肿抽吸术41例,死亡11例,血肿粉碎术21例,死亡5例。对钻颅患者ADL评分,良好32例;中等,有部分功能障碍,稍依赖10例;差,依赖较明显或完全依赖4例。小骨窗开颅21例,死亡4例;骨瓣开颅13例,死亡5例。对开颅患者ADL评分,良好9例;中等,有部分功能障碍,稍依赖14例;差,依赖较明显或完全依赖2例。结论:早期选择个体化的钻颅或开颅手术方法,积极控制血压及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能显著提高HICH患者的存活率及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钻孔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原文传递
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术中下肢力线恢复方法的研究
9
作者 陈端 幸海滨 唐小松 《中国实用医刊》 2009年第24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术中下肢力线的恢复与疗效分析。方法自1999牟5月至2005年9月共手术治疗35例股骨远端复杂骨折,其中男30例,女5例,平均47.5岁。骨折分型:MullerA3型10例,C2型18例,C3型7例,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植骨...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术中下肢力线的恢复与疗效分析。方法自1999牟5月至2005年9月共手术治疗35例股骨远端复杂骨折,其中男30例,女5例,平均47.5岁。骨折分型:MullerA3型10例,C2型18例,C3型7例,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植骨,同时注意恢复正常的下肢力线。下肢力线的恢复以健侧为参照标准。测量方法:自髂前上棘至第1、2趾间拉一直线,计算髌骨中心至该直线的垂直距离,并与健侧比较。结果35例患者中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6个月,平均21个月,按Rasmussen膝关节评分标准,结果:优20例,良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达83.3%,膝关节功能与下肢力线正常与否密切相关。结论术中下肢力线的纠正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同时,要充分考虑导致术后下肢力线异常的主要因素并给予相应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复杂骨折 内固定术 下肢力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