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驱替阶段砾岩油藏内油采出规律
1
作者
苗伟
王志刚
+3 位作者
刘昱瑭
刘晶晶
广怡初
张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14,共5页
聚合物/表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是在水驱后提高不同模态砾岩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但应用二元复合驱时,对不同砾岩油藏却产生了不同的驱油效果,而对于该方面的研究当前还比较少。基于室内岩心驱油实验结合核磁共振在线监测和CT扫描,对...
聚合物/表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是在水驱后提高不同模态砾岩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但应用二元复合驱时,对不同砾岩油藏却产生了不同的驱油效果,而对于该方面的研究当前还比较少。基于室内岩心驱油实验结合核磁共振在线监测和CT扫描,对单、双和复模态砾岩油藏在不同开采阶段的剩余油分布和不同孔隙内油的采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驱阶段,复模态岩心的采收率最高,其次是单模态岩心,双模态岩心的采收率最低,3种模态岩心采收率分别为31.4%、25.8%、33.4%。而二元复合驱阶段岩心提高采收率幅度为:双模态>复模态>单模态,分别提高了27.9、26.4、19百分点,且3种模态岩心在二元复合驱时的孔隙动用下限均降低,且复模态岩心的降低幅度高于双模态岩心和单模态岩心。单、双、复模态岩心的非均质性逐渐增强,单模态岩心水驱阶段均匀驱替,采收率高;复模态岩心中的油主要集中在孔径为32.7~52.5μm的优势大孔中,在水驱阶段油也被大量采出,导致剩余油量低;双模态岩心中大孔内油量较复模态低,水驱采收率低,剩余油量高。在二元复合驱阶段,由于调驱作用和水驱后剩余油量影响,双模态岩心提高采收率效果最好,其次是复模态岩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核磁共振
CT扫描
剩余油
采收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纳米颗粒F-SiO_(2)对地层原油中沥青质沉淀抑制效果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旭
张瑞
+3 位作者
马若楠
吴晓旭
李希娟
广怡初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98,共8页
为明确纳米颗粒对原油中沥青质沉淀的抑制效果及吸附沥青质机理,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方法,开展了沥青质起始沉淀点测定实验和沥青质溶解线及沉淀线测定实验,研究了改性F-SiO_(2...
为明确纳米颗粒对原油中沥青质沉淀的抑制效果及吸附沥青质机理,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方法,开展了沥青质起始沉淀点测定实验和沥青质溶解线及沉淀线测定实验,研究了改性F-SiO_(2)纳米颗粒作用下的沥青质起始沉淀点、吸附量及亚稳定区宽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对轻质油中沥青质的吸附以单层为主,最大吸附量为0.8 g/g,而对重质油中沥青质的吸附以多层和大颗粒沥青质聚集体(10~50μm)为主,最大吸附量可达8.6 g/g;F-SiO_(2)纳米颗粒增大了沥青质的亚稳定区,推迟了沥青质自发成核的形成时间,延迟了沥青质起始沉淀点,抑制了沥青质沉淀;F-SiO_(2)纳米颗粒作用下的重质油沥青质的燃烧残余物质量分数为11.6%,优于轻质油沥青质(52.8%),证明F-SiO_(2)纳米颗粒对重质油中沥青质的吸附及抑制效果好于轻质油。研究成果为预防沥青质沉淀、缓解沉积伤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沥青质
沉淀
吸附
亚稳定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道路拥堵指数的最优路径分析
3
作者
李涛
李进强
+3 位作者
广怡初
陈玥萍
黄小咪
廖勇华
《智能城市》
2020年第2期8-10,共3页
传统交通最优路径分析主要考虑途经距离、道路等级等因素,未能反映道路拥堵对机动车行驶速度的影响。文章通过道路拥堵时空分布分析,提出了基于道路拥堵指数模型的动态最优路径分析算法,并以福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算法有...
传统交通最优路径分析主要考虑途经距离、道路等级等因素,未能反映道路拥堵对机动车行驶速度的影响。文章通过道路拥堵时空分布分析,提出了基于道路拥堵指数模型的动态最优路径分析算法,并以福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算法有效克服了传统算法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拥堵指数
最佳路径
动态Dijkstra算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乍得东南部Doseo盆地下白垩统泥质岩盖层有效性及其展布特征
被引量:
1
4
作者
石梦阳
王兵
+5 位作者
魏涛
马楠
广怡初
徐炜
任盼亮
吴伟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39-2448,共10页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获取泥岩厚度、含砂率、孔隙度、渗透率、突破压力等,建立了基于试油资料和物性参数的泥质岩盖层有效性评价图版,开展盖层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在单井评价的基础上,利用突破压力和泥岩百分比交会分析,明确了盖层平面展...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获取泥岩厚度、含砂率、孔隙度、渗透率、突破压力等,建立了基于试油资料和物性参数的泥质岩盖层有效性评价图版,开展盖层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在单井评价的基础上,利用突破压力和泥岩百分比交会分析,明确了盖层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认为,Doseo盆地下白垩统有良好油气显示,但试油失利的主要原因为盖层失效.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盖层的有效孔隙度上限为8%,渗透率上限为10×10^(-3)μm^(2),盖层性质综合判断符合率为87.5%;单井上,K_(1)m_(1)段盖层等级为优-好,K_(1)m_(2)段为好,K_(1)m_(1)段盖层封闭能力强于K_(1)m_(2)段;平面上,北部陡坡带与洼槽带盖层封闭性最好,等级为Ⅰ-Ⅱ类,中部低隆带与南部缓坡带盖层等级为Ⅱ-Ⅲ类,转换带盖层品质最差,等级为Ⅳ类.研究结果指导了盆地残余油测井解释,有望对后续勘探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层
突破压力
测井评价
下白垩统
Doseo盆地
乍得东南部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驱替阶段砾岩油藏内油采出规律
1
作者
苗伟
王志刚
刘昱瑭
刘晶晶
广怡初
张瑞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老君庙采油厂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14,共5页
文摘
聚合物/表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是在水驱后提高不同模态砾岩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但应用二元复合驱时,对不同砾岩油藏却产生了不同的驱油效果,而对于该方面的研究当前还比较少。基于室内岩心驱油实验结合核磁共振在线监测和CT扫描,对单、双和复模态砾岩油藏在不同开采阶段的剩余油分布和不同孔隙内油的采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驱阶段,复模态岩心的采收率最高,其次是单模态岩心,双模态岩心的采收率最低,3种模态岩心采收率分别为31.4%、25.8%、33.4%。而二元复合驱阶段岩心提高采收率幅度为:双模态>复模态>单模态,分别提高了27.9、26.4、19百分点,且3种模态岩心在二元复合驱时的孔隙动用下限均降低,且复模态岩心的降低幅度高于双模态岩心和单模态岩心。单、双、复模态岩心的非均质性逐渐增强,单模态岩心水驱阶段均匀驱替,采收率高;复模态岩心中的油主要集中在孔径为32.7~52.5μm的优势大孔中,在水驱阶段油也被大量采出,导致剩余油量低;双模态岩心中大孔内油量较复模态低,水驱采收率低,剩余油量高。在二元复合驱阶段,由于调驱作用和水驱后剩余油量影响,双模态岩心提高采收率效果最好,其次是复模态岩心。
关键词
砾岩油藏
核磁共振
CT扫描
剩余油
采收率
Keywords
conglomerate reservoi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T scanning
remaining oil
recovery ratio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颗粒F-SiO_(2)对地层原油中沥青质沉淀抑制效果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旭
张瑞
马若楠
吴晓旭
李希娟
广怡初
机构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公司老君庙采油厂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公司科技信息与对外合作处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98,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CO_(2)驱油技术及地质封存安全监测”(2018YFB0605500)。
文摘
为明确纳米颗粒对原油中沥青质沉淀的抑制效果及吸附沥青质机理,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方法,开展了沥青质起始沉淀点测定实验和沥青质溶解线及沉淀线测定实验,研究了改性F-SiO_(2)纳米颗粒作用下的沥青质起始沉淀点、吸附量及亚稳定区宽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对轻质油中沥青质的吸附以单层为主,最大吸附量为0.8 g/g,而对重质油中沥青质的吸附以多层和大颗粒沥青质聚集体(10~50μm)为主,最大吸附量可达8.6 g/g;F-SiO_(2)纳米颗粒增大了沥青质的亚稳定区,推迟了沥青质自发成核的形成时间,延迟了沥青质起始沉淀点,抑制了沥青质沉淀;F-SiO_(2)纳米颗粒作用下的重质油沥青质的燃烧残余物质量分数为11.6%,优于轻质油沥青质(52.8%),证明F-SiO_(2)纳米颗粒对重质油中沥青质的吸附及抑制效果好于轻质油。研究成果为预防沥青质沉淀、缓解沉积伤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纳米颗粒
沥青质
沉淀
吸附
亚稳定区
Keywords
nanoparticles
asphaltene
precipitation
adsorption
metastable zone
分类号
TE34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道路拥堵指数的最优路径分析
3
作者
李涛
李进强
广怡初
陈玥萍
黄小咪
廖勇华
机构
闽江学院地理科学系
出处
《智能城市》
2020年第2期8-10,共3页
基金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福州市交通拥堵时空分布研究”(201610395008)
文摘
传统交通最优路径分析主要考虑途经距离、道路等级等因素,未能反映道路拥堵对机动车行驶速度的影响。文章通过道路拥堵时空分布分析,提出了基于道路拥堵指数模型的动态最优路径分析算法,并以福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算法有效克服了传统算法的不足。
关键词
交通拥堵指数
最佳路径
动态Dijkstra算法
分类号
U491.265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乍得东南部Doseo盆地下白垩统泥质岩盖层有效性及其展布特征
被引量:
1
4
作者
石梦阳
王兵
魏涛
马楠
广怡初
徐炜
任盼亮
吴伟
机构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老君庙采油厂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鸭儿峡采油厂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测井应用研究院
出处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39-244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1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专项(2018D-0704)联合资助。
文摘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获取泥岩厚度、含砂率、孔隙度、渗透率、突破压力等,建立了基于试油资料和物性参数的泥质岩盖层有效性评价图版,开展盖层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在单井评价的基础上,利用突破压力和泥岩百分比交会分析,明确了盖层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认为,Doseo盆地下白垩统有良好油气显示,但试油失利的主要原因为盖层失效.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盖层的有效孔隙度上限为8%,渗透率上限为10×10^(-3)μm^(2),盖层性质综合判断符合率为87.5%;单井上,K_(1)m_(1)段盖层等级为优-好,K_(1)m_(2)段为好,K_(1)m_(1)段盖层封闭能力强于K_(1)m_(2)段;平面上,北部陡坡带与洼槽带盖层封闭性最好,等级为Ⅰ-Ⅱ类,中部低隆带与南部缓坡带盖层等级为Ⅱ-Ⅲ类,转换带盖层品质最差,等级为Ⅳ类.研究结果指导了盆地残余油测井解释,有望对后续勘探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盖层
突破压力
测井评价
下白垩统
Doseo盆地
乍得东南部
Keywords
Caprock
Breakthrough pressure
Logging evaluation
Lower Cretaceous
Doseo basin
Southeast Chad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驱替阶段砾岩油藏内油采出规律
苗伟
王志刚
刘昱瑭
刘晶晶
广怡初
张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纳米颗粒F-SiO_(2)对地层原油中沥青质沉淀抑制效果
张旭
张瑞
马若楠
吴晓旭
李希娟
广怡初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道路拥堵指数的最优路径分析
李涛
李进强
广怡初
陈玥萍
黄小咪
廖勇华
《智能城市》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乍得东南部Doseo盆地下白垩统泥质岩盖层有效性及其展布特征
石梦阳
王兵
魏涛
马楠
广怡初
徐炜
任盼亮
吴伟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