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心理学角度看迷信、邪教痴迷及其与神经症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庄东哲 刘景堂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7-129,共3页
迷信有久远的历史渊源 ,掩藏着人的深刻的心理动机。邪教的本质特征是将教主神化。邪教痴迷者往往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法轮功”痴迷者最明显的个性特征是幼稚、理想主义、自卑、顺从、封闭等。以巴甫洛夫的神经类型活动分类 ,邪教痴迷... 迷信有久远的历史渊源 ,掩藏着人的深刻的心理动机。邪教的本质特征是将教主神化。邪教痴迷者往往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法轮功”痴迷者最明显的个性特征是幼稚、理想主义、自卑、顺从、封闭等。以巴甫洛夫的神经类型活动分类 ,邪教痴迷者多属于弱的或强而不均衡型 ,按照现代医学对神经症的病因学研究 ,此类型恰恰是神经症的易患素质。神经症所具有的焦虑、恐惧、易激惹等情绪症状、强迫观念及行为、疑病观念和植物神经症状群等几乎在“法轮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迷信 邪教 神经症 历史渊源 邪教痴迷者 人格特征 “法轮功”痴迷者 个性特征 情绪 强迫观念 强迫行为 疑病观念 植物神经症状群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动机 恐惧
下载PDF
侦查讯问中的行为科学技术方法 被引量:23
2
作者 庄东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5-101,共7页
侦查讯问中为了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准确把握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心理,除了使用言语策略、方法和技巧之外,对其行为的观察、分析和理解至关重要。侦查人员可运用行为科学技术方法,对犯罪嫌疑人在讯问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全面记录与分析,... 侦查讯问中为了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准确把握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心理,除了使用言语策略、方法和技巧之外,对其行为的观察、分析和理解至关重要。侦查人员可运用行为科学技术方法,对犯罪嫌疑人在讯问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全面记录与分析,获取更为全面的行为信息,可帮助侦查人员判断供述动机及口供的真伪。这些技术包括现代的眼动分析技术、面部表情识别分析技术、语音分析技术、生理检测技术、肢体行为分析技术,并且可将这些行为数据整合到一个行为分析软件平台上进行同步分析。目前在我国的讯问实践中,采用上述模式进行讯问还处在研究阶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行为科学侦查应用实验室(IBSL)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模拟讯问正在逐步积累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整合模式的行为科学技术将逐渐运用到侦查讯问实战中去,发挥其巨大的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讯问 行为 技术 整合
下载PDF
对刑事侦查学本科课堂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7
3
作者 庄东哲 《公安教育》 2007年第10期44-47,共4页
刑事侦查工作在公安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刑事侦查学在公安院校中也是重要的一门课程。然而,刑事侦查学的教学工作却始终处于理论的困顿和追赶实践的疲惫之中,学过刑事侦查学的学生依然对刑侦缺乏理解,侦查能力不强,进步不快。究其... 刑事侦查工作在公安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刑事侦查学在公安院校中也是重要的一门课程。然而,刑事侦查学的教学工作却始终处于理论的困顿和追赶实践的疲惫之中,学过刑事侦查学的学生依然对刑侦缺乏理解,侦查能力不强,进步不快。究其原因,除了缺乏侦查实践的因素之外(我们已经大力加强了实践教学),反思刑事侦查学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严重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侦查学 课堂教学 本科 刑事侦查工作 实践教学 公安工作 公安院校 教学工作
下载PDF
犯罪现场概念新论 被引量:12
4
作者 庄东哲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1-63,共3页
随着犯罪出现新类型、新特点,根据侦查实践的需要,犯罪现场概念应突破地点场所观、犯罪行为核心要素观的局限进行重构。犯罪现场新概念应为:犯罪现场是指由犯罪行为引起变化的环境以及产生的犯罪证据和犯罪行为信息的载体。
关键词 犯罪现场 犯罪证据 载体
下载PDF
解析:中小学生灾后心理干预 被引量:6
5
作者 庄东哲 《中国减灾》 2005年第12期20-21,共2页
灾难之后,孩子们幼小心灵的的阴影挥之不去,创伤不知何时才能抚平。灾后学生在心理上都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心理 灾后 解析 孩子
下载PDF
对犯罪心理画像几点模糊认识的辨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庄东哲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6期51-54,共4页
犯罪心理画像是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技术以及统计学研究资料,通过对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刻画和描绘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从而协助确定侦查范围的一种方法和技术。犯罪心理画像是科学的,其和刑事侦查具有一致性... 犯罪心理画像是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技术以及统计学研究资料,通过对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刻画和描绘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从而协助确定侦查范围的一种方法和技术。犯罪心理画像是科学的,其和刑事侦查具有一致性,但又不同于刑事侦查,其适用与否取决于犯罪现场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犯罪心理画像的准确性现在还缺乏一个客观的测评标准,要防止犯罪心理画像操作中过分依赖犯罪行为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统计分析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心理画像 刑事侦查 犯罪行为 指标
下载PDF
违纪质询中人像辨认欺骗的眼动甄别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庄东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期29-34,共6页
嫌疑人在侦查中进行人像辨认的时候,经常隐瞒与某人的相识关系而企图割断自己与案件的联系,也有证人在人像辨认的时候否认和歪曲事实而进行虚假指认。在违纪质询真实的情绪压力下对196例被试进行的人像辨认眼动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眼动测... 嫌疑人在侦查中进行人像辨认的时候,经常隐瞒与某人的相识关系而企图割断自己与案件的联系,也有证人在人像辨认的时候否认和歪曲事实而进行虚假指认。在违纪质询真实的情绪压力下对196例被试进行的人像辨认眼动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眼动测试特定的程序和方法,采集并分析辨认主体的眼动数据,可发现嫌疑人在进行人像辨认时特定的眼动特征和眼动模式,进而对辨认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进行甄别和判断。平均注视时长、目标区回视与扫视次数、瞳孔大小变化、眼跳均速、眼跳减速度峰值等指标均可作为甄别嫌疑有效的眼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像辨认 眼动 认知 情绪 注视 眼跳 数据分析
下载PDF
犯罪知情的眼动分析方法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庄东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0-24,共5页
犯罪知情是指某人真实地感知过犯罪行为或了解与犯罪有关的人、事、物;犯罪知情分析实为判断人的长时记忆中是否真实存在与犯罪相关的信息。眼动检测可以采集被试在观看涉案材料时的眼动数据,通过视觉表象诱导、瞳孔直径测量、人像辨认... 犯罪知情是指某人真实地感知过犯罪行为或了解与犯罪有关的人、事、物;犯罪知情分析实为判断人的长时记忆中是否真实存在与犯罪相关的信息。眼动检测可以采集被试在观看涉案材料时的眼动数据,通过视觉表象诱导、瞳孔直径测量、人像辨认与文字阅读的注视特征分析等方法,与观看无关中性材料时的眼动特征进行对比,发现其对涉案材料和中性材料在认知过程中视觉信息加工方式与情绪唤醒的差异,进而判断知情。犯罪嫌疑人拒供或伪供时,其观看犯罪相关材料时的眼动特征会表现出熟悉的反应方式;而证人伪证以及证人因虚假记忆而产生误证时,观看相关材料的眼动特征表现出的却是陌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知情 眼动 认知 情绪 注视 陌生反应
下载PDF
行为科学侦查应用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创新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庄东哲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4期113-117,共5页
行为科学侦查应用实验室是以侦查工作中的行为现象为研究对象,整合音视频数据、眼动数据、生理数据、面部表情捕捉系统,通过行为分析系统进行同步分析,进而通过理论建模和实验数据分析,在犯罪行为分析及其技术开发、面部表情识别技术、... 行为科学侦查应用实验室是以侦查工作中的行为现象为研究对象,整合音视频数据、眼动数据、生理数据、面部表情捕捉系统,通过行为分析系统进行同步分析,进而通过理论建模和实验数据分析,在犯罪行为分析及其技术开发、面部表情识别技术、眼动检测技术等行为科学侦查应用技术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的平台。行为科学侦查应用实验室结合侦查工作的实际需要,在标准的行为科学实验室设计基础上建立,需要较高的物质设备条件和人员条件,采取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科学 侦查 实验室
下载PDF
行为科学侦查应用实验室的建设与思考
10
作者 庄东哲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177-180,共4页
行为科学侦查应用实验室结合侦查工作的实际需要,在标准的行为科学实验室设计基础上建立,需要较高的物质设备条件和人员条件,实施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行为科学 侦查 实验室 建设
下载PDF
语音测谎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力 梁瑞宇 +1 位作者 谢跃 庄东哲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6-257,共12页
早期的谎言测试技术易受个人和环境影响,同时反测谎技术对其影响也很大。基于脑电信号的测谎技术虽然能够直接观察撒谎行为发生时内部相关脑区的神经活动,更加客观地揭示撒谎活动的内部规律,但是此类技术所需的专业设备庞大而贵重。相... 早期的谎言测试技术易受个人和环境影响,同时反测谎技术对其影响也很大。基于脑电信号的测谎技术虽然能够直接观察撒谎行为发生时内部相关脑区的神经活动,更加客观地揭示撒谎活动的内部规律,但是此类技术所需的专业设备庞大而贵重。相比之下,语音测谎技术具有时空跨越性和高隐蔽性等优点。本文介绍当前测谎技术的发展情况和基本原理,介绍并分析了当前的非语音测谎指标和声学相关指标的类型及特点;然后介绍了目前公开的几种语音相关的测谎数据库,并重点阐述了语音测谎分类算法的研究进展;最后从汉语测谎语料库建立、语音特征表达、反测谎技术研究、理论研究和配套工作开展等方面对语音测谎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谎言 测谎仪 语音信号处理 特征提取
下载PDF
论侦查人员的个性对侦查工作的影响
12
作者 庄东哲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8-21,共4页
个性是指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和导致个体行为差异的内部因素。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个性形成的解释有着不同的角度。侦查人员要胜任侦查工作,除了须掌握一定的侦查业务知识和技能之... 个性是指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和导致个体行为差异的内部因素。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个性形成的解释有着不同的角度。侦查人员要胜任侦查工作,除了须掌握一定的侦查业务知识和技能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如较高的集体自尊水平、对事物积极发展的信心和自信、尽责性、果断性以及较高的成就动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特质 自尊 尽责性 成就动机
下载PDF
基于人类注意机制的微表情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婧婷 东子朝 +2 位作者 刘烨 王甦菁 庄东哲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43-2153,共11页
微表情是一种持续时间极短、不易被察觉的面部动作,揭示了个体的真实情绪,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谎言识别等领域。而微表情检测的研究受到小样本问题的限制。针对该问题,本文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与认知心理学实验方法进行探索。首先,结合眼... 微表情是一种持续时间极短、不易被察觉的面部动作,揭示了个体的真实情绪,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谎言识别等领域。而微表情检测的研究受到小样本问题的限制。针对该问题,本文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与认知心理学实验方法进行探索。首先,结合眼动技术和呈现−判断范式与阈下情绪启动效应的行为实验范式,考察微表情识别中选择注意分配的认知机制,细化人类识别微表情时的特征兴趣区域。其次,结合人类注意机制,提出基于自监督学习的多模态微表情检测方法。通过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突破,为真实场景下微表情检测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表情检测 小样本问题 人类注意机制 自监督学习 深度信息
下载PDF
高风险场景下微表情高暴露的可能性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鲁绍愿 李婧婷 +5 位作者 东子朝 王港 李振 马崟桓 王甦菁 庄东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3-31,共9页
微表情是一种简短且微妙的面部表情。它可以帮助理解个体的意图和动机,反映真实的心理过程。近年来,微表情的自动化分析发展迅速,但对微表情认知机制的研究实际上仍十分缺乏。通过研究模拟犯罪范式下高低风险场景产生的表情,探讨高低风... 微表情是一种简短且微妙的面部表情。它可以帮助理解个体的意图和动机,反映真实的心理过程。近年来,微表情的自动化分析发展迅速,但对微表情认知机制的研究实际上仍十分缺乏。通过研究模拟犯罪范式下高低风险场景产生的表情,探讨高低风险场景产生微表情的差异,从而进一步研究微表情行为背后的生成机制。实验结果显示:(1)高风险场景下产生的微表情数量大于低风险场景下的数量。(2)皮肤电活动(EDA)在风险场景(高风险/低风险)和表情类型(微表情/宏表情)下都存在显著差异。(3)EDA在表情类型和风险场景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结果表明,相比低压场景,微表情更容易在高压下产生。研究首次为微表情产生机制提供了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表情 模拟犯罪 高风险 皮肤电活动(EDA) 产生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