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控训练治疗婴儿姿势性斜头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洪钰 黄龙生 +1 位作者 葛品 庄婉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36-1439,共4页
姿势性斜头(positional plagiocephaly)是指婴儿早期因体位与外力相互作用导致后枕骨一侧区域长期受压造成的非骨缝融合的多维度颅骨畸形,其特征为枕骨受压部位扁平,对侧枕骨代偿性突出,额骨表现为后枕骨突出侧所对应的额部扁平,对侧额... 姿势性斜头(positional plagiocephaly)是指婴儿早期因体位与外力相互作用导致后枕骨一侧区域长期受压造成的非骨缝融合的多维度颅骨畸形,其特征为枕骨受压部位扁平,对侧枕骨代偿性突出,额骨表现为后枕骨突出侧所对应的额部扁平,对侧额部突起,甚者两侧耳朵发生移位,从头顶俯看头颅形如平行四边形[1]。研究显示[2],2—4月龄是姿势性斜头发病的高峰。有研究报道,头部姿势偏好是姿势性斜头的独立危险因素,在2月龄内存在头部姿势偏好的婴儿有60.3%会进展为姿势性斜头,而运动能力,尤其是头控能力的提高对于姿势性斜头有预防保护作用,可以减少姿势性斜头的发生发展[3—4]。国内婴儿出生后的首次体检——"42天体检",是筛查头型的第一道关卡,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42天体检"的部分婴儿虽然表现出头部姿势偏好,头型呈轻度改变,但体检时容易被忽视,从而提高了头型发育异常的风险。本研究通过对"42天体检"筛查中发现的有头部姿势偏好的婴儿进行家庭头控训练,探讨早期运动干预对姿势性斜头的预防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压部位 头部姿势 平行四边形 发育异常 婴儿早期 代偿性 多维度
下载PDF
“智三针”对Shank3慢病毒干扰的孤独症模型鼠行为学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黄龙生 刘桂华 +8 位作者 欧萍 洪钰 葛品 郭敬民 庄婉玉 王静蓉 温晓寒 刘晓冬 康洁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9期1141-1149,共9页
目的观察“智三针”对Shank3孤独症模型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通过Shank3慢病毒干扰Wistar孕鼠,出生后仔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及假针刺组;采用空载慢病毒干扰Wistar孕鼠,出生后仔鼠为对照组,每组10只。针刺组采用“智三针”干预,假... 目的观察“智三针”对Shank3孤独症模型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通过Shank3慢病毒干扰Wistar孕鼠,出生后仔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及假针刺组;采用空载慢病毒干扰Wistar孕鼠,出生后仔鼠为对照组,每组10只。针刺组采用“智三针”干预,假针刺组采用非经非穴针刺干预。通过体质量、负向趋地性反应、游泳实验观察Shank3慢病毒干扰对各组仔鼠体格生长、前庭平衡功能、感觉机能及运动协调能力发育的差异;通过旷场、Morris水迷宫及三箱社交实验,观察“智三针”对各组仔鼠自主探索活动、空间学习记忆和社会交往能力等行为学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hank3模型鼠体格生长、前庭平衡功能、感觉机能及运动协调能力发育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在旷场实验中的运动总距离、中间区域的逗留时间及探索次数均减少(P<0.01,P<0.05);水迷宫实验中目标象限时间、游泳距离和平台穿越次数均减少(P<0.01);三箱实验中探索物品或互动社交伙伴的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对新旧动物的社交偏爱并未表现出差异(P>0.05),接触新动物的时间减少(P<0.05)。与模型组和假电针组比较,针刺组在旷场中的运动总距离和中间区域的逗留时间增加(P<0.05),探索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迷宫中目标象限时间和平台穿越次数均增加(P<0.05),游泳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箱实验中互动社交伙伴的时间多于探索物品(P<0.05),对新旧动物的社交偏爱并未表现出差异(P>0.05),接触新动物的时间增多(P<0.05)。结论“智三针”可改善Shank3孤独症模型鼠的自主活动、空间学习记忆和社会交往能力,而对新事物的喜好行为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智三针 Shank3 孤独症谱系障碍 行为学 大鼠
下载PDF
基于现代脑功能研究技术的发展探讨针刺中枢效应研究模式的改变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晓真 庄婉玉 林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7-581,共5页
针刺作为一种确有疗效的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针刺治疗疾病的中枢效应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近年来脑功能技术的发展,针刺中枢效应的研究结论却多如繁星,这阻碍针刺疗法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本文基于现代脑功能技术... 针刺作为一种确有疗效的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针刺治疗疾病的中枢效应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近年来脑功能技术的发展,针刺中枢效应的研究结论却多如繁星,这阻碍针刺疗法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本文基于现代脑功能技术研究针刺的中枢效应,通过比较目前主要研究手段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运用非线性分析的方法,对所收集的相关针刺中枢效应数据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分析,获取针刺与中枢效应之间的隐变量,进一步探讨针刺中枢效应研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功能技术 中枢效应 非线性动力学 隐变量
下载PDF
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行为学特征的增龄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庄婉玉 黄晓真 +3 位作者 卜婉萍 张志灿 林丽莉 林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5,共5页
目的通过对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衰老特点的初步认识,为衰老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选用2、3、5、7和9月龄的纯合子与同月龄的野生型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相对照,从老化度评分、Morris水迷宫实验和自主活动实验等方面观察纯... 目的通过对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衰老特点的初步认识,为衰老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选用2、3、5、7和9月龄的纯合子与同月龄的野生型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相对照,从老化度评分、Morris水迷宫实验和自主活动实验等方面观察纯合子小鼠行为活动的增龄性变化。结果与野生型小鼠比较,纯合子小鼠随月龄增加其老化度评分呈升高趋势,且5、7和9月龄的老化度评分高于同龄野生型小鼠(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相比较野生型小鼠,纯合子小鼠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随月龄增加而有增长趋势,且7和9月龄的逃避潜伏期长于同龄野生型小鼠(P<0.05),而在空间探索试验的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时间随月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与野生型小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活动实验结果显示,2、3和5月龄纯合子小鼠固定时间内自主活动次数与同龄野生型小鼠比较无显著变化,而7和9月龄纯合子小鼠与同龄野生型小鼠比较固定时间内自主活动次数减少(P<0.05)。结论与同龄野生型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比较,纯合子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随月龄增大,其行为活动出现明显增龄性变化,表现出系列衰老特征,尤其7和9月龄衰老表现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 行为活动 增龄性变化 衰老
下载PDF
目标成就评价量表与针灸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林栋 庄婉玉 +2 位作者 黄晓真 林丽莉 吴强 《康复学报》 2015年第3期18-22,34,共6页
目的:分析目标成就评价量表(GAS)对针灸临床疗效的评价作用,探讨建立针灸疗效个体化评价方案的途径。方法:引入一种比较成熟的个体化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GAS,并以针灸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为例,详述GAS在针灸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分析其中存... 目的:分析目标成就评价量表(GAS)对针灸临床疗效的评价作用,探讨建立针灸疗效个体化评价方案的途径。方法:引入一种比较成熟的个体化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GAS,并以针灸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为例,详述GAS在针灸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分析其中存在的优势及局限性。结果:GAS以其个体化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可为针灸临床疗效的评价提供思路。结论:将GAS引入针灸临床的疗效评价中,通过反复临床实践,不断改进完善,有可能建立一套适合针灸临床疗效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成就评价量表 针灸 评价 个体化
下载PDF
针刺对端粒酶敲除小鼠大脑海马区、皮质区Trk-B信号调节激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林丽莉 庄婉玉 +2 位作者 陈慧娥 吴强 林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29-1131,1151,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的不同针刺方法,手针、电针干预对端粒酶敲除小鼠大脑海马区、皮质区Trk-B信号调节激酶表达的影响。方法:端粒酶敲除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针组、电针组、空白对照组各6只。电针组使用一对华佗牌不锈钢针具(0.3 mm&...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的不同针刺方法,手针、电针干预对端粒酶敲除小鼠大脑海马区、皮质区Trk-B信号调节激酶表达的影响。方法:端粒酶敲除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针组、电针组、空白对照组各6只。电针组使用一对华佗牌不锈钢针具(0.3 mm×0.25 mm)对双侧足三里进行针刺干预,交替频率,强度0.5~1.2 mA,幅度2/100 HZ,每日30 min,连续干预7 d。手针组使用华佗牌不锈钢针具(0.3 mm×0.25 mm)对双侧足三里进行针刺干预,每5 min捻转1次,每次30 min,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脑海马和皮质区域Trk-B的表达情况。结果:手针组小鼠在干预后自主活动程度较空白组均有所增加,海马区电针组与空白组对照组比较Trk-B表达明显增高;手针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rk-B表达明显增高;但在皮质区电针组与手针组比较Trk-B表达明显降低;电针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表达明显降低。结论:电针对不同脑区Trk-B表达的影响不同,电针可促进海马区Trk-B的表达,相同的穴位刺激电针和手针的作用机制不同,可能与酪氨酸B(Trk-B)信号调节激酶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手针 酪氨酸B(Trk-B) 端粒酶敲除小鼠
下载PDF
电针、手针长强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晓真 卜婉萍 +1 位作者 庄婉玉 林栋 《福建中医药》 2017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手针长强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电针、手针长强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①空间航行实验,手针组比电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空间搜索实验,... 目的观察电针、手针长强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电针、手针长强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①空间航行实验,手针组比电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空间搜索实验,各象限无明显差异,FMR1基因敲除小鼠在电针干预后,在2、3象限停留的时间比其它2个象限长。结论手针长强穴能提高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R1基因敲除小鼠 水迷宫实验 学习能力 记忆能力 长强穴 电针 手针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内注射联合针刺治疗儿童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黄龙生 洪钰 +3 位作者 庄婉玉 张颖莹 徐德波 康洁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6期1184-1186,1188,共4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儿童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内注射联合针刺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儿童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儿童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内注射联合针刺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儿童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内注射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方案治疗前后的肩痛情况、上肢运动功能情况以及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情况。结果: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肩痛情况、上肢运动功能水平以及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均差异不大(P>0.05),在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肩痛情况、上肢运动功能情况以及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均得到改善,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更低,FMA和MBI评分明显更高,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更大(P<0.05)。结论:对儿童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使用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内注射联合针刺治疗可以明显缓解其疼痛程度,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情况,增加患者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内注射 针刺治疗 脑卒中偏瘫后肩痛 疗效
下载PDF
外周躯体感觉神经元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关系研究进展
9
作者 庄婉玉 洪钰 +1 位作者 林栋 黄龙生 《康复学报》 CSCD 2022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外周躯体感觉神经元功能障碍与ASD发病存在密切关系。文章总结归纳外周躯体感觉神经元与ASD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从躯体...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外周躯体感觉神经元功能障碍与ASD发病存在密切关系。文章总结归纳外周躯体感觉神经元与ASD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从躯体感觉神经元功能与人体生长发育的关系、ASD患者的躯体感觉障碍、ASD躯体感觉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外周躯体感觉神经元是躯体感觉神经通路中的初级处理中枢,也是重要的信息传递枢纽,对躯体感知觉的形成至关重要;其与大脑间的信息传递对大脑发育、各种复杂行为及情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ASD患者普遍存在躯体感觉行为的改变,通过躯体感觉刺激后可能会改善ASD相关症状。ASD躯体感觉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2个方面,其中遗传因素包括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亚基β3基因突变、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基因功能缺失或突变、SHANK3基因突变、Fmr1基因缺失、Cntnap2基因缺失;感染、药物、压力、肥胖等不利环境因素均可能导致ASD发病风险增高。外周躯体感觉神经元作为通路中感觉初级处理和神经传递枢纽,是ASD的感觉障碍表型中重要的功能障碍位点。靶向外周躯体感觉神经元也许可以为躯体感觉异常和ASD治疗提供新的策略。但由于ASD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不同致病基因和发病机制的差异性、脊髓背角内感觉中间神经元的高度多样性等原因,下一步还需深入开展有关外周躯体感觉神经元在ASD中的应用研究,以进一步明确其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外周躯体感觉神经元 感觉障碍 基因突变 基因缺失
下载PDF
头针改善丙戊酸钠诱导的孤独症大鼠行为学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龙生 葛品 +9 位作者 康洁 刘桂华 洪钰 王静蓉 陈楚安 庄婉玉 郭敬民 冯叶彬 张宏 欧萍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52-261,共10页
Objectives:To investig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scalp acupuncture treatment(SAT)o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Methods:Thirty male Wistar rat pups that had been prenatally exposed to valproic acid sodium(VPA)... Objectives:To investig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scalp acupuncture treatment(SAT)o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Methods:Thirty male Wistar rat pups that had been prenatally exposed to valproic acid sodium(VPA)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VPA,VPA+acupoint,and VPA+non-acupoint groups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with 10 rats in each group.Ten pups who had been prenatally exposed to saline were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CG).There was no intervention in either the control or VPA groups.In the acupoint group,"Shenting(GV24),"bilateral"Benshen(GB13)"were manipulated.In the non-acupoint group,the area below the costal space was stimulated.Acupuncture stimulation lasted for 40 min,with manual twisting of the needles every 10 min,5 days/week,with 2 days of rest per week,for a total duration of 4 weeks.After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s,behavioral tests(including the open field,social interaction,and Morris water maze tests)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were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neuregulin 1(NRG1)/ErbB4.Results:In the open field test,the activity time spent in the central area in the VPA+acupoi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VPA group and VPA+non-acupoint group(both P<0.05).The total length in the VPA+acupoi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VPA group(P<0.05).The number of bouts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VPA+acupoi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VPA group(P<0.05).In session I of social interaction test,all experimental rats spent more time interacting with stranger 1(all P<0.05).In session Il,the CG and VPA+acupoint groups rats showed more interest in searching for new strangers,but the VPA+non-acupoint group spent more time interacting with stranger 1 than with stranger 2(all P<0.05).In the Morris water maze test,compared with the VPA group,the latency of the VPA+acupoint group was shorter(day 2,3,4,5,P<0.05);compared with VPA+acupoint group,the latency of the VPA+non-acupoint group was longer(day 2,4,P<0.05).The mean distance in the VPA+acupoint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VPA group(day 3,5,P<0.05).The platform quadrant time of the VPA+non-acupoi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VPA+acupoint group(P<0.05)(day 6).The VPA+acupoint group had more platform crossings than the VPA group(P<0.05),and the VPA+non-acupoint group had fewer platform crossings than the VPA+acupoint group(P<0.05)(day 6).After SAT,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NRG1 and ErbB4 proteins in the VPA+acupoi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an those in the VPA group(both P<0.05)in the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NRG1 and ErbB4 proteins in VPA+non-acupoi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VPA+acupoint group(both P<0.05)in the mPFC.After SAT,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NRG1 and ErbB4 proteins in the VPA+acupoi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VPA group(both P<0.05)in the hippocampus.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NRG1 and ErbB4 proteins in the VPA+nonacupoi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VPA+acupoint group(both P<0.05)in the hippocampus.After SAT,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RNA levels of NRG1-ErbB4 in the mPFC and hippocampus in VPA+acupoi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VPA group(all P<0.05).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NRG1-ErbB4 in the mPFC and hippocampus in VPA+non-acupoi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VPA+acupoint group(all P<0.05).Conclusions: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AT can improve ASD-like behaviors in young rats in a VPA model of ASD.This may be related to its function in up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protein and gene of NRG1 and its receptor ErbB4 in the mPF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CUPUNCTURE NRG1-ErbB4 Social behavior Morris water maze
原文传递
靳三针对轻中度孤独症患儿核心症状及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黄龙生 洪钰 +6 位作者 葛品 欧萍 庄婉玉 王静蓉 陈思洁 王蓉 刘桂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47-2450,共4页
目的探讨"靳三针"对轻中度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核心症状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将54例轻中度ASD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采取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结合结构化教育方式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q... 目的探讨"靳三针"对轻中度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核心症状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将54例轻中度ASD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采取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结合结构化教育方式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靳三针"治疗。采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社交反应量表(SRS)、睡眠习惯问卷(CSHQ),评定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结果共50例患儿全程完成研究。试验组患儿在感觉因子、社会交往因子、语言因子、ABC总分、CARS总分方面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社会认知、沟通、动机、行为方式和SR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睡眠质量方面,试验组睡眠阻抗、睡眠持续时间、睡眠焦虑、日间困倦、睡眠觉醒和CSHQ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可显著改善轻中度ASD患儿的核心症状和睡眠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靳三针 社会交往 情绪识别 睡眠障碍
原文传递
基于近似熵及关联维度对浅针疗法干预失眠患者脑电数据的提取及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林栋 黄晓真 +2 位作者 庄婉玉 余运影 吴强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使用非线性动力学手段评估浅针疗法对失眠患者脑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对6名原发性失眠患者进行山根穴浅针干预15min。获取浅针干预前和浅针干预时的脑电信号,将各脑区的脑电信号转换成关联维度(D 2)和近似熵(ApEn),利用SPSS 22.0统... 目的:使用非线性动力学手段评估浅针疗法对失眠患者脑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对6名原发性失眠患者进行山根穴浅针干预15min。获取浅针干预前和浅针干预时的脑电信号,将各脑区的脑电信号转换成关联维度(D 2)和近似熵(ApEn),利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各个脑区的脑电信号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浅针干预前较干预时Fp 2、O 1、F 8脑区的脑电信号ApEn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D 2则在Fp 2、F 7、F 8脑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发现Fp 2、F 8、O 1、O 2脑区的ApEn下降趋势较为突出,而Fp 2、F 4、F 8脑区D 2的变化较为突出。结论:通过采用多元统计方式对脑电非线性数据的二次分析能有效提取浅针治疗失眠患者额颞枕区脑电信号,并初步发现其潜在的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浅针疗法 脑电 非线性动力学 关联维度 近似熵
原文传递
针刺长强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学习能力及皮质区CREB、BDNF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晓真 林栋 +2 位作者 庄婉玉 张学君 陈采益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39-2042,共4页
目的比较电针、手针长强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皮质区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mRNA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适龄FMR1基因敲除型小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手针组、电针组,每组6只... 目的比较电针、手针长强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皮质区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mRNA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适龄FMR1基因敲除型小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手针组、电针组,每组6只。取穴长强穴,手针组在留针期间每隔10min行手法运针15s,电针组在手针针刺基础上连接电针仪,施以连续波,频率2Hz,留针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空白组在同等条件下饲养,并仅模拟抓取,不予任何干预。行为学实验观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其自主活动次数,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皮质区CREB mRNA及BDNF mRNA表达量。结果水迷宫实验中针刺治疗前后小鼠逃避潜伏期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针刺干预后,手针组逃避潜伏期比电针组明显缩短(P<0.05),手针组原平台象限时间/逃避潜伏期比电针组明显延长(P<0.05)。与电针组比较,手针组皮质区BDNF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组对比,电针组和手针组皮质区CREB mRNA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长强"穴,手针组能显著影响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异常行为活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中枢神经的BDNF mRNA、CREB mRNA表达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B BDNF 荧光定量PCR 长强穴
原文传递
从“凤汉系统”到“原始管道系统”——对经穴实质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栋 黄晓真 +1 位作者 庄婉玉 林丽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5-101,共7页
通过对近年原始管道系统系列研究的梳理,笔者认为,虽然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原始管道系统在血管、淋巴管、神经、脑、脊髓及内脏器官表面等全身各部位呈网状结构分布,且管道内含有大量免疫细胞并参与机体免疫、循环等各生理病理过程,... 通过对近年原始管道系统系列研究的梳理,笔者认为,虽然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原始管道系统在血管、淋巴管、神经、脑、脊髓及内脏器官表面等全身各部位呈网状结构分布,且管道内含有大量免疫细胞并参与机体免疫、循环等各生理病理过程,在形态学及细胞生物学上也有能证明其存在的证据,但至今尚无法在功能上阐述其作用特点。基于生命物质特征的研究可以在系统缜密的合作中不断取得突破,然而其回归生命功能效应的道路却显得步履蹒跚,这一点在经穴实质研究中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基于临床的经穴效应规律研究也许是经穴实质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汉系统 原始管道系统 经络
原文传递
针刺足三里对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小脑BDN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栋 庄婉玉 +3 位作者 黄晓真 林丽莉 卜婉萍 张志灿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28-2531,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Terc-/-小鼠小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鉴定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的基因表型,选取3-4月龄纯合子型端粒... 目的探讨针刺对Terc-/-小鼠小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鉴定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的基因表型,选取3-4月龄纯合子型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足三里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6只,空白组仅模拟抓取动作,足三里组和非经非穴组进行针刺干预,每日1次,连续干预4天。指标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小脑BDNF表达量和免疫组化检测小鼠小脑BDNF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Receptor Kinase B,Trk-B)和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he 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NT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经针刺干预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足三里组较空白组小脑BDNF的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受体Trk-B的表达经免疫组化检测在小脑的表达呈同步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另一受体P75NTR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能促进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小脑BDNF和Trk-B的表达,通过BDNF/Trk-B信号转导途径发挥其神经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小脑
原文传递
肌筋膜链理论与经络系统中阳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卜婉萍 林栋 +2 位作者 庄婉玉 黄晓真 张志灿 《新中医》 CAS 2016年第11期196-198,共3页
通过对肌筋膜链理论与经络系统的学习,认识到肌筋膜链的路线与经络循行有相似的地方,且在功能表现上有重叠。作者浅析阳经的分布并将肌筋膜链中的螺旋链、后表链及体侧链与相应的阳经从循行、功能及临床应用等进行比较,尝试为经络系统... 通过对肌筋膜链理论与经络系统的学习,认识到肌筋膜链的路线与经络循行有相似的地方,且在功能表现上有重叠。作者浅析阳经的分布并将肌筋膜链中的螺旋链、后表链及体侧链与相应的阳经从循行、功能及临床应用等进行比较,尝试为经络系统的现代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 肌筋膜链 经络系统 阳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