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庄宝华 张书标 +1 位作者 章清杞 杨仁崔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两优培九群体物质积累能力明显较强,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增量比汕优63高30.27%;群体叶面积指数大、叶质厚、功能期长、消光...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两优培九群体物质积累能力明显较强,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增量比汕优63高30.27%;群体叶面积指数大、叶质厚、功能期长、消光系数低、净同化率高是其物质高积累的综合生理基础.(2)两优培九源库比不低,单位库容可利用的同化物也不少,但群体干物质向经济器官的分配率较低,结实率、产量库充实率和收获指数明显下降,影响增产效果;其主要内在原因可能是,颖花或籽粒生理活性低,接纳灌浆物质的能力不强,致使大量同化物滞留于茎鞘和叶中,不能有效地向经济产量转化,这在育种和栽培中应加以重视.(3)两优培九结实期对源的削弱反应更强烈,这是亚种间杂交稻环境敏感性的一种生理表现,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中,要加强技术指导以确保安全和稳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 两优培九品种 产量形成 生理特性 干物质积累 源库关系 物质运转 籽粒充实率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生理调节的研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庄宝华 林菲 洪植蕃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生理调节的研究庄宝华,林菲,洪植蕃(福建农学院,福州350002)PhysiologicalRegulationsonFertilityofTwo-lineIntersubspeciesRiceH...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生理调节的研究庄宝华,林菲,洪植蕃(福建农学院,福州350002)PhysiologicalRegulationsonFertilityofTwo-lineIntersubspeciesRiceHybrids¥ZHUANGBa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 杂交水稻 生理调节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栽培生理生态特性——Ⅳ.灌浆特征及其生理基础 被引量:5
3
作者 庄宝华 洪植蕃 +3 位作者 林菲 周以飞 黄锦文 朱朝枝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41-147,共7页
采用 Logistic 生长方程 W=A/(I+Be^(-k■)拟合若干两系杂交稻不同枝梗颖花单位库容的灌浆过程,结合抽穗后的群体物质生产分析,研究组合间的灌浆差异及其生理原因.结果表明:(1)供试组合Ⅰ次和Ⅱ次枝梗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强弱势灌浆差别,... 采用 Logistic 生长方程 W=A/(I+Be^(-k■)拟合若干两系杂交稻不同枝梗颖花单位库容的灌浆过程,结合抽穗后的群体物质生产分析,研究组合间的灌浆差异及其生理原因.结果表明:(1)供试组合Ⅰ次和Ⅱ次枝梗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强弱势灌浆差别,两者灌浆线性期重叠时间长达8-11d,粒位间的营养竞争是普遍存在的.(2)大库容组合可以提高结实期群体叶片的净同化率,发挥叶片的光合潜能.但光合面积较小,库源比仍明显偏大,这是其总体灌浆速率较低、枝梗间差异更大的主要生理原因.(3)不同组合Ⅰ次枝梗前期都具有较强灌浆势和较快启动灌浆的能力,表现营养竞争上的绝对优势.因此组合间其最后库充实率差异之大,可能与颖花机能性障碍的比例多少有关,此外还涉及后期物质转运功能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稻 载培 生理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生理生态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庄宝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7-293,共7页
综述了近 1 0 a来我国亚种间特别是两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生理生态特性 (主要包括干物质生产、分配和运转 ,库源关系 ,结实特性等内在生理及其对环境条件的反应 )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生理生态特性 干物质生产 库源关系 结实特性
下载PDF
甘薯脱毒对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选阳 陈凤翔 +2 位作者 袁照年 庄宝华 翁定河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9-453,共5页
甘薯脱毒苗增产极显著 .脱毒苗的一些生理指标明显改善 :(1)具有较强的光合效率 ,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较高 ,叶绿素含量增加 ,净光合速率明显提高 ;(2 ) N代谢活跃 ,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 ,硝酸还原酶活性明显增强 ,总 N含量提高 ;(3)... 甘薯脱毒苗增产极显著 .脱毒苗的一些生理指标明显改善 :(1)具有较强的光合效率 ,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较高 ,叶绿素含量增加 ,净光合速率明显提高 ;(2 ) N代谢活跃 ,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 ,硝酸还原酶活性明显增强 ,总 N含量提高 ;(3)光合物质的形成与积累增多 ,块根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明显增强 ,净同化率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脱毒 生理指标 脱毒苗
下载PDF
脱毒甘薯增产的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招娟 庄宝华 +2 位作者 袁照年 陈选阳 陈凤翔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8-71,共4页
研究了三个甘薯品种(金山57,金山1255和岩薯5号)生育过程中的生理特性表明,不同品种甘薯脱毒后均有显著增产效益,脱毒苗栽后表现茎叶生长,干物质积累多,结薯早,T/R值低,同化物同地下部分配,上述特征在生长前期表现更为突出。分析认为前... 研究了三个甘薯品种(金山57,金山1255和岩薯5号)生育过程中的生理特性表明,不同品种甘薯脱毒后均有显著增产效益,脱毒苗栽后表现茎叶生长,干物质积累多,结薯早,T/R值低,同化物同地下部分配,上述特征在生长前期表现更为突出。分析认为前期块根形成早,膨大快是脱毒甘薯增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甘薯 生理特性 增产机理 生长前期 块根形成
下载PDF
口服麦苗粉对人体健康效应的观察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秋英 陈剑锋 庄宝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06-109,共4页
麦苗营养在维护人体健康方面具有神奇的效果,研究在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开展日常口服麦苗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观察,结果显示:每天口服少量麦苗粉能有效改善睡眠、修复记忆力、提高免疫功能、促进伤口愈合、增强体力、缓解人体各... 麦苗营养在维护人体健康方面具有神奇的效果,研究在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开展日常口服麦苗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观察,结果显示:每天口服少量麦苗粉能有效改善睡眠、修复记忆力、提高免疫功能、促进伤口愈合、增强体力、缓解人体各种不适反应、维护心脏、维持体内正常的血象指标、增进机体排毒、延缓人体衰老;尤其对于年龄较大、亚健康体质或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的人群,效果更加明显。长期坚持每天口服少量麦苗粉未发现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麦苗粉 口服 人体 保健
下载PDF
福建甘薯良种选育成就与展望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凤翔 陈选阳 +1 位作者 袁照年 庄宝华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7-11,共5页
概述了 6 0年代以来福建甘薯良种选育的成就 ,介绍了选育目标的变化以及选育方法、亲本组合配制和性状鉴定等的应用 。
关键词 甘薯 良种选育 展望 品质改良 育种目标
下载PDF
农业概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6
9
作者 冯金玲 庄宝华 +1 位作者 王松良 王峰吉 《高等农业教育》 2011年第9期77-79,共3页
针对农业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坚持农业概论课程内容的需要性、基础性、完整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使其适应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组合4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 针对农业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坚持农业概论课程内容的需要性、基础性、完整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使其适应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组合4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不仅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同时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信息负反馈机制,检验教学效果,从而使教学顺畅,师生间思维共振,情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概论 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甘薯新品种金山1255的选育与鉴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凤翔 袁照年 +2 位作者 庄宝华 陈选阳 林文新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96-299,共4页
1990年选用优良亲本进行放任授粉的集团杂交 ,育成甘薯新品种金山 12 55,于 1996和 1997年分别通过专家技术鉴定及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该品种表现高产、优质、高抗蔓割病、耐旱及耐贮等特性 ,在莆田、惠安、晋江、漳浦... 1990年选用优良亲本进行放任授粉的集团杂交 ,育成甘薯新品种金山 12 55,于 1996和 1997年分别通过专家技术鉴定及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该品种表现高产、优质、高抗蔓割病、耐旱及耐贮等特性 ,在莆田、惠安、晋江、漳浦、福清等 16个县 (市 )示范推广 ,到 1999年累计种植面积 370 2 7hm2 ,已取得了较大增产效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新品种 金山1255 特性鉴定 杂交
下载PDF
再生稻汕优63栽培因子的多项式回归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菲 洪植蕃 +3 位作者 庄宝华 冯先鸿 杨树华 严勤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374-379,共6页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移栽叶龄、促芽肥施用期及施用量、留桩高度及割后壮苗肥施用量5个因素与再生稻汕优63产量的回归关系,模拟并优选出单产3 375kg/hm^2以上的最佳技术体系,即移栽叶龄5.7-6.0叶,促芽肥于头季稻齐穗后12-14...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移栽叶龄、促芽肥施用期及施用量、留桩高度及割后壮苗肥施用量5个因素与再生稻汕优63产量的回归关系,模拟并优选出单产3 375kg/hm^2以上的最佳技术体系,即移栽叶龄5.7-6.0叶,促芽肥于头季稻齐穗后12-14d施用,每公顷施用尿素189-202.5kg,留桩高度36-38cm,壮苗肥每公顷施用尿素138-147kg.经泰宁、尤溪、将乐等县较大面积的验证试验,证明本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汕优63 栽培 回归分析
下载PDF
秋水仙素应用于大麦育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秋英 张绍南 +3 位作者 庄宝华 余建华 叶定生 涂祖荣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97年第2期11-14,共4页
用0.04%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分蘖盛期的二棱皮大麦(浙皮1号)的植株,在M1代即获得四倍体大麦类型,同时还获得许多早熟、大穗、高秆等性状变异的二倍体大麦植株,并从这些变异株中选得一优良株,经加速培育即在生产上示范推广... 用0.04%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分蘖盛期的二棱皮大麦(浙皮1号)的植株,在M1代即获得四倍体大麦类型,同时还获得许多早熟、大穗、高秆等性状变异的二倍体大麦植株,并从这些变异株中选得一优良株,经加速培育即在生产上示范推广,且很快通过了省级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育种 秋水仙素 性状诱变
下载PDF
甘薯新品种金山584的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选阳 袁照年 +1 位作者 陈凤翔 庄宝华 《福建农业科技》 2001年第2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金山584甘薯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要点
下载PDF
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339的特征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14
作者 卓伟 程琛聃 庄宝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59-62,共4页
根据Ⅱ优339参加福建省杂交稻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的资料,对Ⅱ优339的特征特性作了初步总结,对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总粒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根据Ⅱ优339参加福建省杂交稻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的资料,对Ⅱ优339的特征特性作了初步总结,对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总粒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Ⅱ优339 产量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栽培生理生态特性 Ⅱ.干物质生产特性 被引量:30
15
作者 洪植蕃 林菲 +2 位作者 庄宝华 朱朝枝 杨居钿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29-136,共8页
研究表明,供试组合W6154s/特青、亚优2号和光优6028生育前期具有较强的物质积累能力;其中W6154s/特青和光优6028前期群体生长率(CGR)高主要与叶面积指数(LAI)发展较快有关.部分原因是它们前期积累的干物质对叶片的分配率明显高于对照;... 研究表明,供试组合W6154s/特青、亚优2号和光优6028生育前期具有较强的物质积累能力;其中W6154s/特青和光优6028前期群体生长率(CGR)高主要与叶面积指数(LAI)发展较快有关.部分原因是它们前期积累的干物质对叶片的分配率明显高于对照;而亚优2号前期CGR高除了叶面积有明显作用外,与较高的净同化率(NAR)也有一定关系.W6154s/特青和亚优2号主要由于后期适应性差,物质生产变劣,故实际产量不如对照汕优63.光优6063生育前、中期群体物质生产与对照威优64相近,但产量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在于后期适应性强,能维持较高的LAI和NAR.光优6028虽然后期物质生产性能也较好,但产量不如光优6063,可能主要与物质运转效率偏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 杂交稻 干物质 生理 生态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栽培生理生态特性Ⅰ.生育特性 被引量:11
16
作者 洪植蕃 林菲 +2 位作者 庄宝华 朱朝枝 杨居钿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1-9,共9页
通过分期播种,研究若干两系杂交稻生育特性的结果表明。供试组合亚优2号、光优6028、光优6063和W6154s/特青的穗前生育期平均为87.0-90.1 d,介于对照组合汕优63(95.5 d)和威优64(81.2 d)之间,均属偏感温类型,可兼做早、晚稻生产用种;不... 通过分期播种,研究若干两系杂交稻生育特性的结果表明。供试组合亚优2号、光优6028、光优6063和W6154s/特青的穗前生育期平均为87.0-90.1 d,介于对照组合汕优63(95.5 d)和威优64(81.2 d)之间,均属偏感温类型,可兼做早、晚稻生产用种;不同组合分蘖性差异很大,其分蘖力强弱大致顺序为:光优6063>光优6028.W6154 s/特青>亚优2号:两系亚种间组合大穗优势突出,但结实性差,易受不良气候条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优势 生育特性 杂交稻 水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栽培生理生态特性 Ⅲ.结实特性与库源特征 被引量:30
17
作者 洪植蕃 林菲 +1 位作者 庄宝华 朱朝枝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51-258,共8页
调查分析若干两系杂交稻组合的结实性和库源关系的结果表明,除了光优6063外。多数组合的结实性均不如对照汕优63.结实率低主要是空粒多造成的,秕粒较少,并存在明显的强弱势枝梗或颖花差别.结实率高低与同化物竞争或库源协调状况有很大关... 调查分析若干两系杂交稻组合的结实性和库源关系的结果表明,除了光优6063外。多数组合的结实性均不如对照汕优63.结实率低主要是空粒多造成的,秕粒较少,并存在明显的强弱势枝梗或颖花差别.结实率高低与同化物竞争或库源协调状况有很大关系,亚种间大穗组合对源的削弱更为敏感,结实期源(叶面积)的大小,源的活性和物质运转能力都同样重要.高库源比或大穗组合应通过加强栽培,增强源的功能,以提高产量潜力.研究还初步表明,一些亚种间组合可能存在非物质供应的结实障碍;颖花中颖果发育的启动可能要比物质灌浆过程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 杂交稻 结实性 库源关系 栽培
下载PDF
福建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菲 庄宝华 朱朝枝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53-159,共7页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过程,都是围绕当前、当地影响产量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稻株与环境条件,水稻的群体和个体及个体内部各器官间的3对矛盾,重点协调好个体内部穗数与穗重的矛盾开展多层次、多内容的技术改革...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过程,都是围绕当前、当地影响产量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稻株与环境条件,水稻的群体和个体及个体内部各器官间的3对矛盾,重点协调好个体内部穗数与穗重的矛盾开展多层次、多内容的技术改革,促使水稻生长发育过程达到苗壮、株健、穗齐、粒多、粒饱,实现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目的.其发展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1)改革稻田耕作制度,扩大双季稻,应用传统技术经验;2)推广矮秆品种及相应的高产栽培措施;3)推广杂交水稻及稀播、少本插等配套栽培技术;4)总结推广高产栽培模式及中低产田配套增产技术;5)开展吨粮田工程的农业技术及杂交水稻规范化栽培.研究立足水稻高产,关键技术主要是调节水稻与环境相适应,以实现高产.而高产必须正确处理产量因素关系,群体个体关系,生理生态关系以及技术措施的关系.促进水稻生产,改革技术主要抓3条措施:1)改革育秧技术,提高秧苗素质;2)推广合理密植,协调苗、株、穗粒;3)改进施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福建
下载PDF
汕优63再生芽幼穗发育规律
19
作者 林菲 庄宝华 朱朝枝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7-10,共4页
杂交中稻汕优63再生芽幼穗分化系统观察的结果表明,再生芽的幼穗分化始于头季稻齐德后15d.分化率日增8%,至齐穗后46d结束.幼穗发育平均历时32d.其中花粉母细胞形成规和Ⅰ,Ⅱ次枝梗分化所需的时间最长,花粉完成期最... 杂交中稻汕优63再生芽幼穗分化系统观察的结果表明,再生芽的幼穗分化始于头季稻齐德后15d.分化率日增8%,至齐穗后46d结束.幼穗发育平均历时32d.其中花粉母细胞形成规和Ⅰ,Ⅱ次枝梗分化所需的时间最长,花粉完成期最短.不同节位的芽在幼穗发育各过程和穗长、穗粒数及成穗率存在明显差异.再生稻的叶枕距和幼穗长与幼穗发育后期进程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判断再生稻穗发育后期进程的形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汕优63 幼穗分化发育
下载PDF
小学语文体验教学中认知与情感的整合——《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谈
20
作者 庄宝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2年第2期55-55,共1页
《装满昆虫的口袋》是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的第三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主要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过两个具体的故事表现法布尔从小对昆虫入迷的程度,让... 《装满昆虫的口袋》是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的第三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主要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过两个具体的故事表现法布尔从小对昆虫入迷的程度,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学家 小学语文 体验教学 整合 情感 认知 三年级下册 法布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