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脾亢)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4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脾切除术的136例肝硬化脾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1例,女35例;平均年龄为(48±11)岁。...目的探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脾亢)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4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脾切除术的136例肝硬化脾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1例,女35例;平均年龄为(48±11)岁。病毒性肝炎113例,肝豆状核变性8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术后有无发生PVT,将患者分为PVT组(77例)和非PVT组(59例)。收集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VT形成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诊断最佳界值。结果肝硬化脾亢脾切除术后PVT发生率57%(77/136),75%(58/136)的PVT发生在术后10 d内。单因素分析显示,内镜治疗史、术前凝血酶时间(TT)、脾脏长径、脾肋间厚径、门静脉内径、术前脾静脉内径和术后门静脉内径、手术当天及术后5~6 d RBC、手术当天Plt、术后2~4 d TT与术后PVT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内镜治疗史、手术当天Plt、术后门静脉内径是术后PVT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3.556,1.020,1.44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手术当天Plt>62×10^(9)/L诊断术后PVT的敏感度0.597,特异度0.593;术后门静脉内径>13.5 mm诊断术后PVT的敏感度0.390,特异度0.864。结论肝硬化脾亢脾切除术后PVT发生率较高,术后门静脉内径>13.5 mm、术后当天Plt>62×10^(9)/L及内镜治疗史是肝硬化脾亢脾切除术后发生PVT的独立危险因素。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脾亢)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4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脾切除术的136例肝硬化脾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1例,女35例;平均年龄为(48±11)岁。病毒性肝炎113例,肝豆状核变性8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术后有无发生PVT,将患者分为PVT组(77例)和非PVT组(59例)。收集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VT形成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诊断最佳界值。结果肝硬化脾亢脾切除术后PVT发生率57%(77/136),75%(58/136)的PVT发生在术后10 d内。单因素分析显示,内镜治疗史、术前凝血酶时间(TT)、脾脏长径、脾肋间厚径、门静脉内径、术前脾静脉内径和术后门静脉内径、手术当天及术后5~6 d RBC、手术当天Plt、术后2~4 d TT与术后PVT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内镜治疗史、手术当天Plt、术后门静脉内径是术后PVT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3.556,1.020,1.44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手术当天Plt>62×10^(9)/L诊断术后PVT的敏感度0.597,特异度0.593;术后门静脉内径>13.5 mm诊断术后PVT的敏感度0.390,特异度0.864。结论肝硬化脾亢脾切除术后PVT发生率较高,术后门静脉内径>13.5 mm、术后当天Plt>62×10^(9)/L及内镜治疗史是肝硬化脾亢脾切除术后发生PVT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