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福建省为例,立足县域主体功能区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特征,构建差异化指标体系,运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slack based measure-undesirable,SBM)模型与Meta-frontier模型测算各县级单元2000—2017年期间碳排放效率,并基于探索性...以福建省为例,立足县域主体功能区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特征,构建差异化指标体系,运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slack based measure-undesirable,SBM)模型与Meta-frontier模型测算各县级单元2000—2017年期间碳排放效率,并基于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框架揭示不同主体功能类型区的碳排放时空演变格局,结果显示:(1)不同指标体系影响碳排放效率测度的客观性与有效性,有必要根据功能区特点差异化分配指标;(2)2012年后全省碳排放效率有所回升,其中,以开发功能为主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明显高于以保护功能为主地区;(3)相对于保护功能为主地区,开发功能为主地区碳排放效率局部空间更趋于稳定,受其邻域的影响程度更小,更倾向于高水平集聚;(4)碳排放效率正向协同增长的县级行政单元与碳排放效率高值地区、空间结构稳定地区基本吻合,且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性,主要集中在中部、西部保护功能为主地区及沿海开发功能为主地区.展开更多
文摘以福建省为例,立足县域主体功能区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特征,构建差异化指标体系,运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slack based measure-undesirable,SBM)模型与Meta-frontier模型测算各县级单元2000—2017年期间碳排放效率,并基于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框架揭示不同主体功能类型区的碳排放时空演变格局,结果显示:(1)不同指标体系影响碳排放效率测度的客观性与有效性,有必要根据功能区特点差异化分配指标;(2)2012年后全省碳排放效率有所回升,其中,以开发功能为主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明显高于以保护功能为主地区;(3)相对于保护功能为主地区,开发功能为主地区碳排放效率局部空间更趋于稳定,受其邻域的影响程度更小,更倾向于高水平集聚;(4)碳排放效率正向协同增长的县级行政单元与碳排放效率高值地区、空间结构稳定地区基本吻合,且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性,主要集中在中部、西部保护功能为主地区及沿海开发功能为主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