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之缘——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圆门窗探源
1
作者 杜波 庄晓敏 《新建筑》 2024年第1期143-147,共5页
圆形门和圆形窗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典型的形式语言和象征符号,它们随处可见甚至到了泛滥之态,然而这种圆形母题的“中国式样”究竟源自何时、如何发展、意义何在尚未有公论。通过梳理历史文献和相关学者论述,结合传统造型、传统绘画、传... 圆形门和圆形窗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典型的形式语言和象征符号,它们随处可见甚至到了泛滥之态,然而这种圆形母题的“中国式样”究竟源自何时、如何发展、意义何在尚未有公论。通过梳理历史文献和相关学者论述,结合传统造型、传统绘画、传统园林建筑等具体案例,试图厘清圆门窗的发展源流、形式特点,以及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空间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建筑 圆门 圆窗 符号 空间
下载PDF
健康中国语境下乡村振兴规划中农文旅耦合设计策略刍议 被引量:1
2
作者 庄晓敏 杜波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2期303-312,共10页
健康是当下城乡规划建设中重点关注的焦点,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立足健康中国语境,借助于CiteSpace梳理近五年乡村规划的相关研究,分析课题研究的迫切性与必要性。明确人居环境营造与乡村振... 健康是当下城乡规划建设中重点关注的焦点,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立足健康中国语境,借助于CiteSpace梳理近五年乡村规划的相关研究,分析课题研究的迫切性与必要性。明确人居环境营造与乡村振兴过程中“健康”的内涵,并阐释乡村农文旅系统的范畴及三者的耦合作用机理。以SD法和IPA法对乡村振兴实践过程农文旅三大系统的相关要素进行重要性—满意度分析,并将其归纳成农文旅互适耦合的九要素。从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和宜文的目标出发,探讨九要素的规划设计策略,以促进乡村可持续振兴和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 乡村 农文旅 耦合设计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苏铁的文化意蕴及应用刍议
3
作者 庄晓敏 杜波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216-218,共3页
植物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分支。本文立足于文化自信视域,以植物界的“活化石”、地球上最原始的裸子植物——苏铁为对象,通过介绍苏铁的形态特征、生态特性、栽培方法,分析其社会属性,深入挖掘苏铁的文化意蕴,全面解读苏铁的文化内... 植物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分支。本文立足于文化自信视域,以植物界的“活化石”、地球上最原始的裸子植物——苏铁为对象,通过介绍苏铁的形态特征、生态特性、栽培方法,分析其社会属性,深入挖掘苏铁的文化意蕴,全面解读苏铁的文化内涵,夯实中华文化,并引导人们在城乡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苏铁,重识苏铁的价值,以期唤醒人们对苏铁的保护意识,并更好地展示植物的自然美、生态美和文化美,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同时,进行植物资源的就地保护并构建当代的生态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苏铁 文化 生态文明
下载PDF
文化生态学视域下乡土植物的文化意蕴与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4
作者 庄晓敏 杜波 《中外建筑》 2024年第3期109-114,共6页
从文化生态学视阈下深入剖析乡土植物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意蕴,总结当下乡土植物的应用现状,帮助人们更全面深入地认识乡土植物在“此时此地”的价值及其应用缺陷。辨析地域主义和文化生态两个层面的“乡土设计”,从质量耐久、功能持久、... 从文化生态学视阈下深入剖析乡土植物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意蕴,总结当下乡土植物的应用现状,帮助人们更全面深入地认识乡土植物在“此时此地”的价值及其应用缺陷。辨析地域主义和文化生态两个层面的“乡土设计”,从质量耐久、功能持久、审美经久三方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乡土植物的审美价值,并提出合理设计功能实现、有机构建空间秩序和科学组织生态适宜的乡土植物应用策略,以此进行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乡土植物应用的探讨,以推动当下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健康可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乡土植物 文化意蕴 应用
下载PDF
圆中园——从圆门(窗)管窥中国园林的符号与空间
5
作者 杜波 庄晓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8-84,共7页
圆形门和圆形窗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典型的形式符号和空间语言,一方面其抽象的几何原型蕴含着极强的理性和哲学意味,另一方面与月亮的形式关联又将之引向诗情画意的移情想象。圆洞门(窗)因其特殊形态成为了中国园林中无可比拟的一种设... 圆形门和圆形窗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典型的形式符号和空间语言,一方面其抽象的几何原型蕴含着极强的理性和哲学意味,另一方面与月亮的形式关联又将之引向诗情画意的移情想象。圆洞门(窗)因其特殊形态成为了中国园林中无可比拟的一种设计语汇,承载了“如画视觉”和“入画行为”的双重属性。通过解析传统园林中具体的圆门(窗)案例,探究其形式渊源、造型操作、符号特征和空间意义,探讨在现代建筑中重构和转译这种古典语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 圆门 圆窗 符号 空间
下载PDF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庄晓敏 陈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12-215,共4页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实现传统以教为中心的优势和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优势相结合,实现了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模式的融合。结合江苏大学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实现传统以教为中心的优势和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优势相结合,实现了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模式的融合。结合江苏大学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分析了教师在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中所遇到问题的原因,结果表明:教师对Blended Learning的教学模式有较高的认同感,愿意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积极进行教学活动。因此,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提高教学能力,必须强化学术意识、注重教学研究;强化角色意识,践行"学教兼重"的教学理念;强化创新意识,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强化现代教育技术,营造新型教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学模式 外语教学 混合学习 教学理念 教学能力
下载PDF
基于"2+2+1"模式的风景园林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庄晓敏 陈纲伦 王青 《南方建筑》 2018年第1期117-121,共5页
文章通过对多元化的风景园林教育进行调研分析,立足于工学背景下以建筑学为基础的风景园林专业,依托建筑学成熟的教学体系,着重探讨风景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充分发挥五年学制的优势,采取"2+2+1"的模式,从实践教学的目标、内... 文章通过对多元化的风景园林教育进行调研分析,立足于工学背景下以建筑学为基础的风景园林专业,依托建筑学成熟的教学体系,着重探讨风景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充分发挥五年学制的优势,采取"2+2+1"的模式,从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执行及支撑等方面探讨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中实践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实践教学 “2+2+1”模式
下载PDF
顺从与反抗——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赛珍珠《大地》中的阿兰 被引量:6
8
作者 庄晓敏 陈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3-45,共3页
赛珍珠《大地》中的典型人物阿兰生活在社会底层,在封建制和男权制的双重压迫下过着艰辛而压抑的生活。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屈从于权势,然而,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空间里,阿兰并没有一味屈从,她用自己特有的方式默默地进行抗争。文章从女性主... 赛珍珠《大地》中的典型人物阿兰生活在社会底层,在封建制和男权制的双重压迫下过着艰辛而压抑的生活。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屈从于权势,然而,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空间里,阿兰并没有一味屈从,她用自己特有的方式默默地进行抗争。文章从女性主义角度具体分析了阿兰的顺从和反抗意识,并从王龙的角度分析了王龙和阿兰的婚姻生活。阿兰的顺从和反抗体现了女性求生的勇气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大地》 阿兰 女性主义
下载PDF
浅议不同一级学科背景下的风景园林专业建设思路 被引量:8
9
作者 庄晓敏 柳燕 +1 位作者 王青 王冰 《中国林业教育》 2015年第1期14-17,共4页
风景园林学经历了从二、三级学科跃升为一级学科的发展历程。风景园林学科具有复合性、实践性、融贯性等特点。在风景园林学成为一级学科前,风景园林专业在其他一级学科背景下存在专业称谓不同、学制学期不同、课程设置不同、师资的学... 风景园林学经历了从二、三级学科跃升为一级学科的发展历程。风景园林学科具有复合性、实践性、融贯性等特点。在风景园林学成为一级学科前,风景园林专业在其他一级学科背景下存在专业称谓不同、学制学期不同、课程设置不同、师资的学源背景不同等差异性。随着风景园林学被确定为一级学科,对不同一级学科背景下的风景园林专业的建设思路进行了探讨,提出确定统一的专业方向、优化高校的教学资源、创建联动的学科平台、制定保障措施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学 一级学科 风景园林专业
下载PDF
水利风景区中水域景观营造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庄晓敏 董建文 詹卫华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2年第1期75-78,共4页
水是生命之源,是景区的血脉,水利风景区是以水域景观为主题的景区,水域景观作为景区的核心,其景观效果是水利风景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分析了水域景观的内涵、特点,针对其不同的组成部分进行分类,并阐述了不同组成部分的景观营... 水是生命之源,是景区的血脉,水利风景区是以水域景观为主题的景区,水域景观作为景区的核心,其景观效果是水利风景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分析了水域景观的内涵、特点,针对其不同的组成部分进行分类,并阐述了不同组成部分的景观营造,以期对水利风景区建设中水域景观的营造起到借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风景区 水域景观 营造
下载PDF
寺庙园林空间的宗教氛围营造研讨——以漳浦县威惠庙环境景规划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庄晓敏 许贤书 《福建建筑》 2017年第1期44-49,共6页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类型之一,而宗教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立足于漳浦县威惠庙环境景观规划,以威惠庙的现状为出发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场地环境景观的规划思路,并对规划用地进行了重新布局,最后从园...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类型之一,而宗教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立足于漳浦县威惠庙环境景观规划,以威惠庙的现状为出发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场地环境景观的规划思路,并对规划用地进行了重新布局,最后从园林布局、山水营建、草木选择搭配三个方面探讨了寺庙园林空间中宗教氛围的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庙园林 宗教氛围 规划
下载PDF
“文化线路遗产”视域下的福建北部古道修复探索 被引量:2
12
作者 庄晓敏 董建文 《广东园林》 2017年第1期9-15,共7页
福建北部古道贯穿闽浙赣三省,路网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通过对福建北部古道的细致调研,对古道本体及其景观构成要素进行详尽分析,结合"文化线路遗产"的特征,概括了福建北部古道资源的优劣势,帮助人们重新认识古道在现代... 福建北部古道贯穿闽浙赣三省,路网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通过对福建北部古道的细致调研,对古道本体及其景观构成要素进行详尽分析,结合"文化线路遗产"的特征,概括了福建北部古道资源的优劣势,帮助人们重新认识古道在现代社会的经济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等;提出了古道修复规划策略,以期对古道及其他线性遗产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道 线性文化遗产 修复
下载PDF
“一生之城”理念引发的新城规划思考——以成都麓湖生态城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庄晓敏 徐显 杜波 《中国房地产》 2019年第25期40-46,共7页
以美国里斯顿的新城开发为蓝本的成都麓湖生态城为中国未来的新城开发、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一份成功的且不可复制的蓝本。作为两座新城共同的规划设计理念'一生之城'为当下中国产业新城开发、特色小镇建设中所出现的系列问题... 以美国里斯顿的新城开发为蓝本的成都麓湖生态城为中国未来的新城开发、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一份成功的且不可复制的蓝本。作为两座新城共同的规划设计理念'一生之城'为当下中国产业新城开发、特色小镇建设中所出现的系列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设计之道。从传统的瓶颈与新兴的必然为切入点,以麓湖生态城的规划设计为例,思考'一生之城'理念下的新城规划设计策略,旨在将麓湖生态城的成功分享给更多人,也希望能够为未来的居住区规划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生之城 新城开发 麓湖生态城 规划设计
下载PDF
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内涵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庄晓敏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28-30,共3页
"水"是水利风景区的核心资源,孕育着博大精深的水文化。水文化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母本,也是水利风景区建设的灵魂,是赋予水利风景区深厚内涵及新鲜活力的源泉。分析了水文化在水利风景区中的作用及其价值,进而探讨了水利风景... "水"是水利风景区的核心资源,孕育着博大精深的水文化。水文化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母本,也是水利风景区建设的灵魂,是赋予水利风景区深厚内涵及新鲜活力的源泉。分析了水文化在水利风景区中的作用及其价值,进而探讨了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内涵,以期对水利风景区的规划设计及其建设起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风景区 水文化 内涵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的优化——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庄晓敏 《中国林业教育》 2022年第3期56-58,共3页
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线上教学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在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为例,针对疫情时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所取得的成效引发对教学的优化思考。深刻剖析... 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线上教学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在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为例,针对疫情时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所取得的成效引发对教学的优化思考。深刻剖析专业课程教学现状,总结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存在的组织管理繁锁化、教学复杂化的特点,并从这两方面探讨了疫情时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在实现学生参与性、教学均等性上具有的不可比拟的优势,进而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联动、双管齐下的课程教学管理,以实现教学公正,构建多维多元教学框架的教学思路,实现了更高效的师生互动交流、更积极的学习状态、更多样的成果表达,从而提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的有效性,促进风景园林学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规划设计 教学 疫情常态化
下载PDF
基于POE分析的厦门本岛慢行系统景观规划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庄晓敏 杜波 《城市建筑》 2019年第31期147-151,共5页
在"智能+"的时代背景下,共享单车作为解决"最后一公里"城市问题的策略,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给城市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不仅解决了生活工作问题,也为人们的康体运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伴随而来的则是各大城市慢行系统... 在"智能+"的时代背景下,共享单车作为解决"最后一公里"城市问题的策略,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给城市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不仅解决了生活工作问题,也为人们的康体运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伴随而来的则是各大城市慢行系统如火如荼的规划建设,"慢行系统""城市绿道"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标杆。本文以厦门本岛慢行系统的大数据为依托,分析了厦门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情况,通过调研对其进行POE分析评价,剖析存在的不足,探讨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大数据结论作为规划设计依据,提出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 慢行系统 POE 规划设计
下载PDF
融入场域文化的道路节点景观设计——以S305线、G316线的节点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庄晓敏 许贤书 《中外建筑》 2016年第12期139-142,共4页
道路景观是城市线性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风貌品质和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主要包括路域线形景观和节点景观,而路域线形景观主要包括行道树、分车带,景观营造的重点在于植物的选择与搭配,节点景观因其地块规模较大,涉及的... 道路景观是城市线性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风貌品质和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主要包括路域线形景观和节点景观,而路域线形景观主要包括行道树、分车带,景观营造的重点在于植物的选择与搭配,节点景观因其地块规模较大,涉及的景观内容较多,是城市块状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当前道路景观的设计趋势,选取作为城市门户形象的两段道路节点,以场域文化的融入为出发点,探讨了具有城市个性并能延续传承道路周边的自然人文肌理的道路节点景观的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文化 道路节点 景观
下载PDF
独具特色的“海西”风景园林学教学体系研究——以福建·台湾高校为例
18
作者 庄晓敏 柳燕 +1 位作者 王青 王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3期9857-9858,9862,共3页
介绍了"海西"风景园林学教学体系的发展历程,从地缘优势、文化渊源、配套科研3方面分析了"海西"风景园林学教学体系的优势。在研究福建高校和台湾高校现有教学体系存在的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融合两地高校风景园林... 介绍了"海西"风景园林学教学体系的发展历程,从地缘优势、文化渊源、配套科研3方面分析了"海西"风景园林学教学体系的优势。在研究福建高校和台湾高校现有教学体系存在的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融合两地高校风景园林学特色的教学体系的构建,最后展望了该教学体系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经济区 风景园林学 中国大陆
下载PDF
生活道、文化道、游憩道三位一体的设计研究——以福建常山经济开发区绿道示范段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庄晓敏 《广东园林》 2015年第1期46-49,共4页
城市慢行系统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新方向标,城市慢行系统指在城市中由步行、自行车、电瓶车等慢速出行方式构成的交通系统。文章选取以步行、自行车两种交通方式为主体的城市绿道——福建常山经济开发区绿道示范段作为研究对象。... 城市慢行系统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新方向标,城市慢行系统指在城市中由步行、自行车、电瓶车等慢速出行方式构成的交通系统。文章选取以步行、自行车两种交通方式为主体的城市绿道——福建常山经济开发区绿道示范段作为研究对象。景观设计通过赋予城市绿道生活、文化、游憩不同的角色,使其成为常山经济开发区一条利于生活的便捷安全道、文化展示的优美传承道、休闲娱乐的康体健身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道 生活 文化 游憩
下载PDF
福州冶山古迹更新之于城市空间营造探究
20
作者 庄晓敏 杜波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88-94,110,共8页
随着城市发展理念的更新、人们生活方式和偏好的改变,古迹作为一种特殊的空间资源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中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议题。古迹承载着城市历史,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是城市中最具有场所价值的公共空间。以福州冶山为例,基于城市空间内... 随着城市发展理念的更新、人们生活方式和偏好的改变,古迹作为一种特殊的空间资源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中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议题。古迹承载着城市历史,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是城市中最具有场所价值的公共空间。以福州冶山为例,基于城市空间内涵和公共空间在城市布局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古迹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命途归宿。深入挖掘冶山古迹的文化,探索古迹对于城市发展的价值,阐述古迹及周边环境的空间营造,提出融糅、留白、渗透、转译四种古迹更新策略,将城中古迹转化为公园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迹 城市空间 营造 冶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