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RNAs对丙泊酚神经毒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庄曌 曹宏 +1 位作者 刁玉晶 王寿世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466-470,共5页
儿童接触丙泊酚可能对神经元造成毒性损伤,并且与其成年后长期认知功能下降有关。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多种机制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和抑制神经所致,其中microRNAs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对microRNAs在丙泊酚诱导的神经毒性作用中的... 儿童接触丙泊酚可能对神经元造成毒性损伤,并且与其成年后长期认知功能下降有关。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多种机制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和抑制神经所致,其中microRNAs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对microRNAs在丙泊酚诱导的神经毒性作用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综述,为精准的脑神经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神经中毒综合征 微RNAS 综述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筛选丙泊酚致神经毒性关键基因的研究
2
作者 李慎风 庄曌 +2 位作者 刁玉晶 曹宏 王寿世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28-333,共6页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联合分析方法筛选丙泊酚致神经毒性的关键基因。方法以0、25、50、75、100 mg/L的丙泊酚培养HT22细胞(分别为Ctrl组、P25组、P50组、P75组、P100组)24 h,采用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收集各组处理24 h...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联合分析方法筛选丙泊酚致神经毒性的关键基因。方法以0、25、50、75、100 mg/L的丙泊酚培养HT22细胞(分别为Ctrl组、P25组、P50组、P75组、P100组)24 h,采用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收集各组处理24 h后HT22细胞提取RNA和代谢物,进行代谢物检测和转录组分析。对提取的各组HT22细胞代谢物进行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差异代谢物分析、趋势分析,筛选出关键代谢物。对提取的各组HT22细胞RNA进行测序序列比对分析、差异基因分析,筛选出差异基因。对上述筛选出的关键代谢物和差异基因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分析(WGC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分析,获得丙泊酚致神经毒性的关键基因。结果各组HT22细胞的细胞活性随丙泊酚浓度的升高而下降(t=11.40~97.25,P<0.05)。对提取的各组HT22细胞代谢物进行LC-MS分析,共检测到2701种代谢物,进一步经差异分析和趋势分析,得到49种关键代谢物。对提取的各组HT22细胞RNA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各组HT22细胞的测序序列数量能够满足数据分析需要,Ctrl组与P25组、P50组、P75组、P100组间的差异基因分别为1254、4695、4923和5031个。对关键代谢物以及差异基因进行WGCNA分析和PPI分析,共筛选出了15种关键基因,分别为NTNG2、ENG、SEMA4G、JAG2、FGF11、SERPINE1、GDF15、GADD45G、F3、NGF、FGF21、PGF、EGFL7、SEMA6D、LRFN1。结论丙泊酚所导致的神经毒性的关键基因可能包含NTNG2、ENG、SEMA4G、JAG2、FGF11、SERPINE1、GDF15、GADD45G、F3、NGF、FGF21、PGF、EGFL7、SEMA6D以及LRFN1。筛选出的这些基因为后续丙泊酚致神经毒性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丙泊酚的神经毒性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的开发提供了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神经元 二异丙酚 神经系统 毒性作用 代谢组学 转录组
下载PDF
丙泊酚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机制:疑核含GluR2亚基的AMPA受体
3
作者 韩春馨 姜兰芳 +3 位作者 纪奥彰 庄曌 曹倩倩 王寿世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67-1071,共5页
目的评价丙泊酚抑制2型糖尿病(T2DM)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CSR)的机制与疑核含GluR2亚基的AMPA受体的关系。方法选取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周龄,高糖高脂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制备T2DM大鼠模型。取T2DM造模成功的... 目的评价丙泊酚抑制2型糖尿病(T2DM)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CSR)的机制与疑核含GluR2亚基的AMPA受体的关系。方法选取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周龄,高糖高脂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制备T2DM大鼠模型。取T2DM造模成功的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糖尿病-生理盐水组(DN组)、糖尿病-丙泊酚组(DP组)、AMPA受体激动剂-生理盐水组(AN组)和AMPA受体激动剂-丙泊酚组(AP组)。另取正常大鼠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正常-生理盐水组(NN组)和正常-丙泊酚组(NP组)。AN组和AP组于颈动脉窦隔离灌流前30 min,利用微量进液器向疑核内微量注射AMPA受体激动剂mibampator 1 nmol/L(50 nl)。NP组、DP组、AP组经股静脉泵注丙泊酚45 mg·kg^(-1)·h^(-1),输注时间2 h,其余组静脉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丙泊酚或生理盐水泵注结束后20 min时建立颈动脉窦隔离灌流模型,绘制窦内压(ISP)-MAP曲线,记录CSR参数:曲线最大斜率(PS)、阈压(TP)、饱和压(SP)、平衡压(EP)、MAP反射性下降最大值(RD)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工作范围(OR)。灌流结束后,取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测定疑核GluR2亚基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相应的生理盐水组(NN组、DN组、AN组)相比,各丙泊酚组(NP组、DP组、AP组)PS和RD降低,TP、SP和OR升高(P<0.05),ISP-MAP曲线上移,NP组和DP组疑核GluR2亚基表达下调(P<0.05),AP组疑核GluR2亚基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P组相比,DP组PS和RD降低,TP、SP和OR升高(P<0.05),ISP-MAP曲线上移,疑核GluR2亚基表达下调(P<0.05);与DP组相比,AP组PS和RD升高,TP、SP和OR降低(P<0.05),ISP-MAP曲线下移,疑核GluR2亚基表达上调(P<0.05)。结论丙泊酚抑制T2DM大鼠CSR的机制可能与疑核含GluR2亚基的AMPA受体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窦 压力感受器反射 延髓 受体 AMP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