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散张量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庄步峰 王洪财 +4 位作者 段志新 吴芳芳 朱坤灿 张红 马延斌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2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各向异性分数(FA)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伤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DAI患者28例为DAI组,健康志愿者10例为对照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价昏迷程度,伤后2周内行MR检查,得到DTI序列...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各向异性分数(FA)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伤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DAI患者28例为DAI组,健康志愿者10例为对照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价昏迷程度,伤后2周内行MR检查,得到DTI序列影像资料,伤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预后;测量感兴趣区(ROI)FA值,比较2组之间FA值、DAI组患侧可视性病灶和健侧对称部位的FA值,并分析DAI组病灶区FA均值与GCS、GO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DAI组各ROI区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DAI组各部位可视性病灶区FA值较健侧对称处显著降低(P<0.01),脑干部位(中脑、脑桥及延髓)FA值与GCS、GOS评分正相关(P<0.01),胼胝体FA值与GCS评分正相关(P<0.01)。结论:DTI为诊断DAI病灶的敏感序列,其ROI区FA值变化有助于DAI患者伤情判断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灌注压治疗进展
2
作者 庄步峰 马延斌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11期18-20,154,共4页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由外伤引起脑组织的原发性损害,是导致创伤患者伤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TBI后低血压、低氧血症等因素,可造成二次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jury,SBI)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脑灌注压 脑损伤后 brain 治疗 原发性损害 二次脑损伤 创伤患者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洪财 陈海 +4 位作者 王波定 谢光天 庄步峰 张红 马延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66-1469,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定群病例的前瞻性研究,记录75例DAI患者的相关指标及伤后6个月随访结果,对其临床和影像相关指标与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定群病例的前瞻性研究,记录75例DAI患者的相关指标及伤后6个月随访结果,对其临床和影像相关指标与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OR=0.021,95%CI0.0071.557)、双侧瞳孔变化(OR=27.532,95%CI8.97557.413)、MR I弥散加权成像脑中轴部位病灶数(OR=5.753,95%CI2.1369.392)及脑中轴部位平均表观弥散系数(OR=0.353,95%CI0.1340.964)是影响DAI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上述相关因素结合后预测DAI患者预后的准确率达92.0%。结论入院GCS、双侧瞳孔变化、MR I弥散加权成像脑中轴部位病灶数及脑中轴部位平均表观弥散系数是影响DAI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临床因素与影像学指标结合则能更准确地评估DAI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LOGISTIC回归分析 预后
下载PDF
不同氧浓度对创伤性轴索损伤合并低氧血症大鼠的影响
4
作者 王杨 温明哲 +7 位作者 杨松 何裕超 朱坤灿 庄步峰 吴芳芳 王洪财 段志新 马延斌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创伤性轴索损伤(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BI)大鼠模型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8只、损伤合并低氧血症组(B组)8只及损伤合并低氧后复苏... 目的:探讨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创伤性轴索损伤(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BI)大鼠模型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8只、损伤合并低氧血症组(B组)8只及损伤合并低氧后复苏组(C组)32只,根据不同氧浓度C组又分为21%、50%、75%、100%4个亚组。应用自制的TAI致伤装置制备模型,大鼠致伤后给予10%浓度氧吸入30 min制成低氧血症性SBI模型,之后给予不同氧浓度混合气体1 h,检测大鼠不同氧浓度通气复苏后24 h、1周时MDA、SOD变化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及C组24 h时MDA含量明显升高,1周后恢复至正常水平;C组与B组比较,21%、50%亚组的MDA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随氧浓度升高MDA值逐渐升高。B组及C组24 h时SOD含量明显下降,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时仍低于正常水平;C组与B组比较,给予21%氧复苏时SOD值明显升高(P<0.05),给予50%、75%氧复苏时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100%氧复苏时SOD值明显降低(P<0.05);C组随氧浓度升高SOD值逐渐降低。结论:适当的给氧治疗能改善和纠正脑组织缺氧,但随着给氧浓度的增加,MDA不断增高,SOD则不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轴索损伤 低氧血症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创伤性轴索损伤合并低氧血症后大鼠脑组织的影响
5
作者 温明哲 王杨 +5 位作者 朱坤灿 庄步峰 吴芳芳 王洪财 段志新 马延斌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10期115-118,共4页
目的在创伤性轴索损伤(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jury,SBI)大鼠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大鼠脑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应用自制TAI致伤装置,大鼠伤后给予10%浓度氧吸入30... 目的在创伤性轴索损伤(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jury,SBI)大鼠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大鼠脑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应用自制TAI致伤装置,大鼠伤后给予10%浓度氧吸入30min制成低氧血症性SBI模型,随后给予大鼠不同氧浓度混合气体1h,复苏后不同时间点(24h、1周)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脑干ROI的β-APP免疫组化染色显示,24h时TAI合并缺氧组的阳性染色明显强于各复苏组,50%氧浓度时的阳性染色最弱;各组阳性染色随时间而减弱,1周时各组阳性染色明显弱于24h,此时TAI合并缺氧组的阳性染色仍明显强于各复苏组,50%氧浓度时的阳性染色最弱。染色阳性的神经轴索半定量分析显示,24h时TAI合并缺氧组明显高于各复苏组,50%氧浓度时的值最低;各组数值随时间而降低,1周时各组值明显低于24h,此时TAI合并缺氧组的值仍高于各复苏组,50%氧浓度的值仍为最低。结论给氧治疗可以显著减低轴索损伤,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对于当前的TAI合并缺氧动物模型的最佳复苏氧浓度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轴索损伤 二次脑损伤 低氧血症 Β-淀粉样前体蛋白
下载PDF
两种不同类型的肋骨接骨板在肋骨骨折固定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倪达 王明松 +4 位作者 杨志胤 程佑爽 朱智军 庄步峰 滕继平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9期646-649,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类型的肋骨接骨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92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内固定手术方式分为...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类型的肋骨接骨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92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内固定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治疗,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21~65岁,平均42.1岁;撞伤23例,跌伤21例,其他2例;骨折数量3~8根,平均4.2根。对照组采用肋骨锁定接骨板治疗,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20~66岁,平均45.4岁;撞伤20例,跌伤23例,其他3例;骨折数量3~6根,平均3.5根。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管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比较两组胸痛缓解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肺部感染、肺不张、骨折延迟愈合等)的情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58.11±13.43)min vs.(75.31±10.56)min,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0.45±9.78)mL vs.(51.36±8.90)mL]、拔除引流管时间[(5.15±1.32)d vs.(5.24±1.08)d]、胸腔引流量[(330.24±150.78)mL vs.(348.53±148.29)mL]及住院时间[(7.45±2.01)d vs.(8.02±1.76)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24h和48h后VAS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7.85±0.55)分vs.(8.53±0.62)分,(7.01±0.27)分vs.(7.89±0.18)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8.7%vs.21.7%,P<0.05)。结论采用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进行肋骨骨折固定较肋骨锁定接骨板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肋骨骨折 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 肋骨锁定接骨板 内固定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53抗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志伟 丁建勇 +2 位作者 滕继平 庄步峰 王晓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9期1082-1083,共2页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53抗体的水平,以同期体检健康人为对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食管癌患者48例为食管癌组,以同期体检健康人48例作为对照组,食管癌组在手术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53水平,分析手术前后p53抗体水...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53抗体的水平,以同期体检健康人为对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食管癌患者48例为食管癌组,以同期体检健康人48例作为对照组,食管癌组在手术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53水平,分析手术前后p53抗体水平变化及其与相应临床参数的关系,评估其临床意义。结果食管癌患者术前1天血清p53抗体浓度为(332.62±106.08)ng/L,对照组为(36.50±68.32)ng/L,差异有显著性(t=4.612,P=0.001)。食管癌组患者手术前1天,术后7、30、90、180天p53抗体浓度分别为(332.62±106.08)ng/L、(114.80±56.42)ng/L、(34.60±102.04)ng/L、(18.62±102.04)ng/L、(0.62±102.04)ng/L,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2,P=0.039;t=2.23,P=0.030;t=1.26,P=0.021;t=2.56,P=0.013)。食管癌患者48例,术前1天血清p53抗体阳性18例(37.5%),对照组无阳性病例。将食管癌组患者根据p53抗体是否阳性分为p53抗体阳性组18例和p53抗体阴性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肿瘤体积、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提示p53抗体阳性率与患者的吸烟量、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呈正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测定血清p53抗体对于明确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患者是否发生复发及转移和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P53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上段食管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马志伟 滕继平 庄步峰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4期88-90,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上段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宝山分院收治的86例上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分析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上段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宝山分院收治的86例上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进行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比较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术后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中出血量、住院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24、36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对治疗上段食管癌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及住院治疗的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很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 食管癌 切除术 淋巴结
下载PDF
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志伟 滕继平 庄步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4期16-17,共2页
目的:研究手术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腹腔镜... 目的:研究手术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RDQ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治疗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裂孔疝
下载PDF
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创伤性轴索损伤合并低氧血症后大鼠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温明哲 王杨 +5 位作者 朱坤灿 庄步峰 王洪财 吴芳芳 段志新 马延斌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22期123-126,共4页
目的在创伤性轴索损伤(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BI)大鼠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大鼠血气的影响。方法应用自制TAI致伤装置,大鼠伤后给予10%浓度氧吸入30 min制成低氧血症性SBI模型,随后给予大鼠不同氧浓度混合气体... 目的在创伤性轴索损伤(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BI)大鼠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大鼠血气的影响。方法应用自制TAI致伤装置,大鼠伤后给予10%浓度氧吸入30 min制成低氧血症性SBI模型,随后给予大鼠不同氧浓度混合气体1 h,整个过程中监测大鼠不同氧浓度通气复苏后不同时间点血气变化情况。结果给予不同氧浓度气体复苏后,大鼠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均升高,与缺氧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氧浓度组复苏后大鼠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与致伤前一致(P>0.05),而50%、75%、100%氧浓度组复苏后与致伤前、21%氧浓度组相比较,大鼠动脉氧分压(P<0.05)和氧饱和度(P>0.05)均升高;并且21%、50%、75%、100%氧浓度组的动脉氧分压逐渐升高(P<0.05)。结论给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创伤后缺氧大鼠的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而且随着氧浓度的升高其动脉氧分压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血气分析 创伤性轴索损伤 低氧血症
原文传递
乙醇脱氢酶1B-rs1229984位点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志伟 滕继平 庄步峰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6期557-561,共5页
目的探讨乙醇脱氢酶1B(alcohol dehydrogenase 1B, ADH1B)-rs1229984位点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对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32例食管癌患者为食管癌组,108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乙醇脱氢酶1B(alcohol dehydrogenase 1B, ADH1B)-rs1229984位点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对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32例食管癌患者为食管癌组,108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2组外周静脉血提取血液基因组DNA,采用二对引物-PCR法检测ADH1B-rs1229984基因SNP;比较2组ADH1B-rs122998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ADH1B-rs1229984基因型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不同基因型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ADH1B在rs1229984存在SNP,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GG型、突变杂合子AG型、突变纯合子AA型;2组ADH1B-rs1229984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G等位基因频率(51.52%)明显高于对照组(42.13%)(P<0.05);GG+AG基因型食管癌患者TNM分期Ⅲ期(89.47%)、低分化(93.48%)、浸润程度T4期(93.33%)和淋巴结转移(88.89%)比率高于AA基因型(10.53%、6.52%、6.67%、11.11%)(P<0.05),年龄、性别比例、肿瘤直径、肿瘤部位与AA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G+GG基因型食管癌患者中位生存期[(17.31±2.89)个月]短于AA基因型[(26.75±4.45)个月](P<0.05),1、2、3a生存率(61.86%、19.59%、9.28%)低于AA基因型(97.14%、74.29%、37.14%)(P<0.05);淋巴结转移与ADH1B-rs1229984 GG基因型为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1.852,95%CI:1.339~2.561,P=0.026;OR=2.171,95%CI:1.675~2.815,P=0.013)。结论ADH1B-rs1229984基因SNP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且该基因位点GG基因型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乙醇脱氢酶1B 单核苷酸多态性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