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骨肉瘤的^(18)F-FDG PET/CT征象
1
作者 宋乐 韦峰 +2 位作者 庄洪卿 韩嵩博 张卫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97-1200,共4页
目的总结软骨肉瘤的18F-FDG PET/CT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2年10月—2021年12月病理证实的21例软骨肉瘤患者的PET/CT资料。分析病变部位、数目、密度、骨质破坏、周围侵犯等形态学及18F-FDG代... 目的总结软骨肉瘤的18F-FDG PET/CT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2年10月—2021年12月病理证实的21例软骨肉瘤患者的PET/CT资料。分析病变部位、数目、密度、骨质破坏、周围侵犯等形态学及18F-FDG代谢特点,测量病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径线。结果21例软骨肉瘤中,单发12例,多发9例。初诊14例,其中单发9例,均见软组织肿块伴钙化影,溶骨性破坏7例;多发5例,均见钙化影。复发7例,软组织肿块影6例,钙化影5例。病变18F-FDG代谢不同程度增高,大部分代谢不均匀,体积较大者尤著,呈边缘和(或)间隔代谢增高。8例高-中分化(普通型7例,透明细胞型1例)与8例低分化(间叶性5例,普通型、黏液样、去分化各1例)软骨肉瘤中位SUVmax分别为3.52(3.09,5.33)、9.02(6.52,1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51,P=0.001)。结论软骨肉瘤常见溶骨性破坏及钙化,18F-FDG代谢不同程度增高,与病理分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下载PDF
EGFR抑制剂放射增敏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庄洪卿 袁智勇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60-563,共4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EGFR抑制剂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重分布、降低辐射抗性、抑制血管形成、减少放射损伤修复和减少肿瘤细胞再增殖等机制起到放射增敏的效果。靶向治疗联合放疗可能是靶向治疗向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EGFR抑制剂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重分布、降低辐射抗性、抑制血管形成、减少放射损伤修复和减少肿瘤细胞再增殖等机制起到放射增敏的效果。靶向治疗联合放疗可能是靶向治疗向前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放射治疗提高自身疗效的良好契机。尽管还有诸多问题尚待解决,但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EGFR抑制剂联合放疗会迎来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 TKI 放射增敏
下载PDF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肝癌 被引量:7
3
作者 庄洪卿 王俊杰 庄洪霞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7年第2期164-166,共3页
关键词 放射性粒子 近距离放射疗法 肝肿瘤/放射疗法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照射CL187结肠癌细胞系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庄洪卿 王俊杰 +3 位作者 庄洪霞 赵勇 王济东 廖安燕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804-807,共4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照射对CL187结肠癌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人CL187结肠癌细胞系体外培养,实验分4组:空白对照组、2Gy照射组、5Gy照射组、10Gy照射组。照射组均选取9.25×104MBq活度的粒子,以2.77cGy/h的初始剂量率照射。... 目的探讨125I粒子照射对CL187结肠癌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人CL187结肠癌细胞系体外培养,实验分4组:空白对照组、2Gy照射组、5Gy照射组、10Gy照射组。照射组均选取9.25×104MBq活度的粒子,以2.77cGy/h的初始剂量率照射。照射结束后48h收集细胞,用膜联蛋白(annexin)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色法测量细胞凋亡,用碘化丙啶单染测量细胞周期。结果照射后48h,照射2、5、10Gy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3.74%±1.63%、46.27%±3.82%、32.58%±3.61%,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67%±0.19%(q=7.594,P<0.05;q=28.059,P<0.05;q=19.447,P<0.05)。空白组细胞G2/M期阻滞的比率26.44%±2.53%显著低于照射2、5、10Gy组34.61%±2.79%、59.84%±4.96%、42.59%±3.21%(q=4.039,P<0.05;q=16.513,P<0.05;q=7.985,P<0.05)。结论125I粒子持续性低剂量率照射主要通过凋亡杀伤CL187肿瘤细胞,引起凋亡的主要机制为G2/M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粒子 细胞凋亡 结肠癌
下载PDF
重组人内皮抑素对肺鳞癌细胞抑制作用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17
5
作者 游震宇 王俊杰 +3 位作者 赵勇 庄洪卿 刘峰 张颖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内皮抑素(恩度)对肺鳞状细胞癌细胞系H-520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恩度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对H-52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恩度处理后细胞凋亡形态并通过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重组人内皮抑素(恩度)对肺鳞状细胞癌细胞系H-520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恩度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对H-52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恩度处理后细胞凋亡形态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对凋亡细胞进行定量及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采用划痕修复实验检测内皮抑素处理后H-520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恩度可以抑制H-520细胞的生长,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恩度可以促进H-520细胞的凋亡,随时间延长,凋亡率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恩度可以引起H-520细胞周期分布变化,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划痕实验表明,恩度可以使H-520细胞体外迁移能力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24h划痕修复率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恩度对H-520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主要机制为促进细胞凋亡,调整细胞周期分布和减弱细胞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 恩度 肺鳞状细胞癌 生长抑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低剂量率照射下肿瘤细胞抑癌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6
作者 庄洪卿 王俊杰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5年第11期842-844,共3页
低剂量率照射能够增强p53、p21等抑癌基因的表达,并可通过肿瘤细胞G2-M期阻滞和bcl-2等基因的改变引起细胞凋亡。
关键词 近距离放射疗法 基因 抑制 肿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中央型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宝虎 袁智勇 +3 位作者 庄洪卿 刘春雷 王娟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0-102,106,共4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0年12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17例分期为T1/T2N0M0的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肿瘤位置及分期,给予不同的分割剂量,中位处方剂量56(4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0年12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17例分期为T1/T2N0M0的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肿瘤位置及分期,给予不同的分割剂量,中位处方剂量56(48~60)Gy,中位分割次数5(3~10)次,中位治疗体积46.2(13.8~92.2)mL。结果:治疗后3个月疗效评价:9例病变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例稳定,治疗反应率94.1%;中位随访期19.5(4~6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43个月,1、2年局控率、无进展生存、总生存分别为100%、87.5%,80.8%、67.3%和82.4%、68.4%。随访期内见呼吸困难、疲劳、肺不张等不良反应,其中3级不良反应1例,未见4~5级不良反应。结论:根据肿瘤位置及分期不同,给予不同的剂量分割模式,立体定向放疗可以较好的应用于早期中央型肺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型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射波刀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恩度不同给药时相对肺癌裸鼠移植瘤辐射增敏效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袁智勇 秦培燕 +4 位作者 庄洪卿 于津浦 任秀宝 王长利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48-651,共4页
目的:探讨恩度不同加药时间对肺癌裸鼠移植瘤的辐射增敏效果。方法:以A549裸鼠移植瘤为载体,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A),单纯照射组(B),单纯恩度组(C),照射前给药组(D),同时给药组(E)和照射后给药组(F)。恩度每只按20mg/kg·d^(-1)给予... 目的:探讨恩度不同加药时间对肺癌裸鼠移植瘤的辐射增敏效果。方法:以A549裸鼠移植瘤为载体,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A),单纯照射组(B),单纯恩度组(C),照射前给药组(D),同时给药组(E)和照射后给药组(F)。恩度每只按20mg/kg·d^(-1)给予,连续14d。照射剂量200 cGy/f,共计10次,5次/w。D、F组给药14 d后和前照射14 d,E组照射前1h给药,连续14 d。观察肿瘤的生长速度和瘤体大小的变化,处理后第15天及29天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VD、MMP-2、VEGF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检测肿瘤细胞及内皮细胞的凋亡。结果:不同处理组移植瘤体积或重量抑瘤率分别为B组:49.48%,51.13%;C组:25.48%,34.39%;D组:66.69%,74.66%;E组:76.37%,88.69%;F组:56%,66.52%。联合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5天时照射同时加药组(E),单纯加药组(C)与对照组(A)VEG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9天时照射同时加药组(E)与照射前加药组(D)、照射后加药组(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两者表达无显著性差异。MMP-2的变化趋势与VEGF一致。第15天时照射同时加药组(E),单纯加药组(C)与对照组(A)MVD的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9天时照射同时加药组(E)与照射前加药组(D),照射后加药组(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显示第15天时单纯加药组(C),单照射组(B)以及联合组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凋亡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9天时联合组中,照射同时加药组与其他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恩度对肺腺癌A549移植瘤辐射增敏作用明确,其中,又以辐射同时给药组增敏效应最强。VEGF、MMP-2和MVD的表达变化是其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度 放射治疗 加药时间 肺腺癌 辐射增敏
下载PDF
尼妥珠单抗不同给药时序对人肺癌细胞系的放射增敏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袁智勇 刘晓斌 +3 位作者 庄洪卿 陶振 赵路军 王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19-1023,共5页
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不同加药时间对A549、Calu-6人肺癌细胞系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发生机制方法:采用人肺癌细胞系A549、Calu-6体外培养作为研究对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系EGFR表达尼妥珠单抗不同给药分组:尼妥珠单抗放疗前24h组,放... 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不同加药时间对A549、Calu-6人肺癌细胞系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发生机制方法:采用人肺癌细胞系A549、Calu-6体外培养作为研究对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系EGFR表达尼妥珠单抗不同给药分组:尼妥珠单抗放疗前24h组,放疗同时加药组,放疗后24 h加药组。MTT法及克隆形成法检测尼妥珠单抗对两种细胞系的细胞毒性作用和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P21、Bax、Bcl-2、phospho-DNA-PK、Akt和pAk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尼妥珠单抗作用于A549细胞24h后的IC20值、IC50值分别为(1.13±0.37)、(24.78±1.25)μg/mL,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给药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2.02、1.77、1.39。放疗前加药组观察到更高的凋亡率和G_2/M期的阻滞同时,本组P21、Bax、Bcl-2、phospho-DNA-PK和pAkt表达的改变也较其它组明显尼妥珠单抗作用于Calu-6细胞24 h后的IC20值、IC50值分别为(2.42±1.26)、(51.15±2.41)μg/mL。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给药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23、0.99、0.91。放疗前加药组凋亡率和G_2/M期的阻滞比例最高。放疗前给药组P21、Bax、Bcl-2、phospho-DNA-PK和pAkt表达改变较其它组明显。结论:尼妥珠单抗对A549、Calu-6细胞均有抑制增殖作用、不同加药时序影响放射增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尼妥珠单抗 靶向治疗 放射增敏作用 给药时间
下载PDF
手臂位置对射波刀放射治疗脊柱肿瘤患者的剂量学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君 刘旭红 +3 位作者 王工 程程 庄洪卿 杨瑞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186,共5页
目的:评估患者手臂位置变化对射波刀脊柱肿瘤放射治疗潜在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胸椎与腰椎肿瘤患者各12例,勾画患者手臂轮廓并修改CT值和密度,使其等效为空气,模拟手臂完全移出射野的极端情况。保留原治疗计划的射束条件再次计算剂量... 目的:评估患者手臂位置变化对射波刀脊柱肿瘤放射治疗潜在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胸椎与腰椎肿瘤患者各12例,勾画患者手臂轮廓并修改CT值和密度,使其等效为空气,模拟手臂完全移出射野的极端情况。保留原治疗计划的射束条件再次计算剂量,通过与原始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的参数比较,分析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100%处方剂量的覆盖体积(V_(100))、95%PTV体积受照剂量(D_(95))、90%PTV体积受照剂量(D_(90))、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与异质性指数(heterogeneity index,HI),以及脊髓、胃、食管、肠道的最大受照剂量(D_(max))、1cc体积(1 mL)受照剂量(D_(1cc))和2cc体积(2 mL)受照剂量(D_(2cc))的变化。结果:与原治疗计划相比,模拟计划的PTV V_(100)、D_(95)、D_(90)、CI平均升高0.86%、2.02%、1.97%、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D_(max)、D_(1cc)与D_(2cc)平均升高2.35%、2.59%、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D_(2cc)平均升高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与肠道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基于射波刀的脊柱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最极端的双臂位置情况下,发现手臂位置的改变对剂量学影响很小,并且随手臂位置的改变,靶区与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有所增加,但增幅相对较小,因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患者确实无法始终保持手臂位置一致时,可以进行合理的调整,但是为了保证剂量的精确投照,应尽可能实现患者治疗体位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波刀 手臂位置 脊柱肿瘤 剂量学
下载PDF
射波刀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春雷 袁智勇 +4 位作者 庄洪卿 宋勇春 董洋 李凤彤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54-357,共4页
目的:研究射波刀(Cyberknif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2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病灶数1~4个,射波刀治疗前一周在CT或B超引导下穿刺植入金标于肿瘤内或距肿瘤2 cm范... 目的:研究射波刀(Cyberknif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2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病灶数1~4个,射波刀治疗前一周在CT或B超引导下穿刺植入金标于肿瘤内或距肿瘤2 cm范围内。根据肝转移灶部位不同给予放疗总剂量为(39~50)Gy(/3~6)次。射波刀治疗期间患者均不行同步化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全程放疗。中位生存期50(15~55)个月,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0%、94.0%和72.5%。全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28(2.3~44)个月。1年及以上的局部控制率86.2%,放疗前接受全身系统治疗局控相对较好(P=0.07)。常见的副反应为Ⅰ~Ⅱ级恶心、呕吐及乏力,无Ⅲ级以上急性不良反应。结论:射波刀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癌 立体定向放疗 射波刀
下载PDF
基于射波刀Xsight spine prone tracking模式治疗脊柱肿瘤患者的摆位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君 孔祥慧 +3 位作者 杨瑞杰 程程 王工 庄洪卿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670-674,共5页
目的:射波刀脊柱肿瘤治疗提供了两种追踪模式,即脊柱追踪系统(Xsight spine tracking,XST)和俯卧位脊柱追踪系统(Xsight spine prone tracking,XSPT)。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脊柱追踪模式的摆位误差,评估射波刀采用XSPT模式治疗脊柱肿瘤患... 目的:射波刀脊柱肿瘤治疗提供了两种追踪模式,即脊柱追踪系统(Xsight spine tracking,XST)和俯卧位脊柱追踪系统(Xsight spine prone tracking,XSPT)。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脊柱追踪模式的摆位误差,评估射波刀采用XSPT模式治疗脊柱肿瘤患者的摆位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射波刀治疗的腰骶脊柱肿瘤患者18例,分别采用仰卧位(真空垫固定)和俯卧位(热塑体网与俯卧板固定)进行CT模拟定位。按照XST与XSPT两种追踪方式设计治疗计划,治疗中分别记录两种体位脊柱追踪的摆位修正误差,平移修正为进出、左右、升降方向,角度修正为顺时针-逆时针旋转、仰俯、倾斜。同时采集俯卧位治疗模式下同步呼吸追踪的相关误差。两种追踪模式的摆位修正误差参数通过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修正误差的差异。同时分析俯卧位同步呼吸相关误差,评估呼吸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升降方向仰卧位修正误差为(0.18±0.16)mm,俯卧位为(0.31±0.2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出方向仰卧位修正误差为(0.27±0.24)mm,俯卧位为(0.50±0.4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呼吸模型相关误差左右、进出和升降的平均值分别为(0.21±0.11)mm、(0.41±0.38)mm和(0.68±0.42)mm。结论:治疗中受呼吸运动的影响,相比于仰卧位定位方式,俯卧位在升降与进出方向摆位误差相对较大,但俯卧位治疗方式具有同步呼吸追踪系统,且该系统可以实现治疗过程中呼吸动度的实时修正。俯卧位脊柱追踪模式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同样能够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波刀 脊柱追踪 俯卧位 立体定向放疗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忠杰 庄洪卿 +1 位作者 郝建磊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24-528,共5页
目的:研究T_1~T_2、0~3枚阳性淋巴结乳腺癌患者肿瘤复发和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540例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单因素变量分析及Cox回归分析肿瘤复发和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20%阳性腋窝淋巴... 目的:研究T_1~T_2、0~3枚阳性淋巴结乳腺癌患者肿瘤复发和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540例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单因素变量分析及Cox回归分析肿瘤复发和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20%阳性腋窝淋巴结率是影响肿瘤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HR=12.816,P<0.001);>20%阳性淋巴结率和浸润性导管癌是影响肿瘤远处转移的预后因素(HR=11.088,P<0.001;HR=0.390,P=0.018);1~3枚阳性淋巴结和>20%阳性淋巴结数是显著影响10年总生存率的预后因素(HR=2.110,P=0.00l;HR=10.244,P<0.001),二者也是影响10年无瘤生存率的预后因素(HR=1.634,P=0.004;HR=7.339,P<0.001)。结论: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是影响10年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重要的预后因素。原发肿瘤组织病理是显著影响10年肿瘤远处转移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预后 淋巴结
下载PDF
肾上腺肿块病变的运动规律及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境生 李丰彤 +3 位作者 董洋 庄洪卿 宋勇春 袁智勇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3年第6期511-513,共3页
目的 探讨肾上腺肿块病变的运动规律、幅度大小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时确定计划靶区(PTV)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38例转移肾上腺肿瘤病人采用B超下穿刺的方法将1~2个金标植入肾上腺肿瘤瘤体内,并在模拟定位机下对金标的... 目的 探讨肾上腺肿块病变的运动规律、幅度大小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时确定计划靶区(PTV)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38例转移肾上腺肿瘤病人采用B超下穿刺的方法将1~2个金标植入肾上腺肿瘤瘤体内,并在模拟定位机下对金标的运动幅度进行测量,得出其在病人身体左右(x轴)、前后(y轴)、头脚(z轴)方向的移动幅度,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采用t检验对(左、右肾上腺病灶在)z轴方向上的运动幅度进行比较.结果 38例病人肾上腺内的金标在x轴方向的移动距离为0.1~0.4 cm[(0.27±0.07) cm],y轴方向为0.1~0.5 cm[(0.31±0.11) cm],z轴方向为0.5~1.2 cm[(0.87±0.21) cm].z轴方向上病灶的运动幅度可能仅受到病灶位置的影响(P=0.002),其余方向未显示运动幅度受年龄、身高、体质量、病灶位置、大小的影响.比较z轴上不同病灶位置的运动幅度,左、右肾上腺病灶分别为(0.99±0.22) cm和(0.79±0.16) cm,右肾上腺病灶的运动幅度较左肾上腺病灶小(t=4.08,P=0.000).结论 肾上腺肿块病变的移动受呼吸运动影响,在z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最大,在确定PTV安全边界时应主要考虑其在z轴方向的移动.同时右肾上腺因肝脏的限制,其运动幅度较左肾上腺的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金标 运动规律 射波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静脉注射对比剂对射波刀颅骨追踪影像引导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洋 李丰彤 +4 位作者 庄洪卿 王境生 袁智勇 宋勇春 陈华明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定量分析病人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生成的数字重组影像对射波刀颅骨追踪影像引导方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取41例采用射波刀治疗颅内肿瘤的病人,采用相同扫描参数行头部平扫CT和增强CT,分别生成基于上述CT的数字重组影像,并依次与病人... 目的定量分析病人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生成的数字重组影像对射波刀颅骨追踪影像引导方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取41例采用射波刀治疗颅内肿瘤的病人,采用相同扫描参数行头部平扫CT和增强CT,分别生成基于上述CT的数字重组影像,并依次与病人治疗时采集的实时影像进行配准。增强CT和平扫CT配准后分别生成6个位置参量,对两组影像的各位置参量进行Pearson相关检验,并使用t检验定量分析两组配准结果。结果两组间各位置参量具有高度相关性,各位置参量间的偏差均值在±0.02 mm之内,增强CT组和平扫CT组相应位置参量的最大差异为0.3 mm,但该偏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否使用对比剂对射波刀进行颅骨追踪的影像引导精度的影响非常小,差异远远小于系统误差,因此临床中该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影像引导放疗 射波刀 颅骨追踪
下载PDF
乳腺外派杰病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王宝虎 庄洪卿 +2 位作者 关勇 高永昌 袁智勇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1期70-72,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外派杰病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55例乳腺外派杰病术后患者,随访观察其1、3、5、10年总生存及无进展生存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60(16~192)个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92个月。... 目的分析乳腺外派杰病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55例乳腺外派杰病术后患者,随访观察其1、3、5、10年总生存及无进展生存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60(16~192)个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92个月。其中1、3、5、10年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100%、91.2%、59.3%及92.6%、84.7%、71.0%、59.8%。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病程是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的危险因素(P均<0.05),切缘大小是影响无进展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是患者术后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乳腺外派杰病患者术后进展缓慢,预后较好;年龄是其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外派杰病 总生存 无进展生存 预后
下载PDF
再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应用
17
作者 王境生 李丰彤 +3 位作者 董洋 庄洪卿 宋勇春 袁智勇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5年第5期442-445,共4页
肿瘤经放射治疗或者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后,局部复发经常出现,但局部再程放疗仅适用于少数病人,因其会引起潜在的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对大体积的肿瘤进行再程放疗时。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对复发的椎体转移瘤、头颈部肿瘤、盆腔肿瘤进... 肿瘤经放射治疗或者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后,局部复发经常出现,但局部再程放疗仅适用于少数病人,因其会引起潜在的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对大体积的肿瘤进行再程放疗时。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对复发的椎体转移瘤、头颈部肿瘤、盆腔肿瘤进行再程放疗,不仅能够提高局部控制率并减轻症状,同时还能够减少正常组织不良反应。SBRT在临床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建议将SBRT作为控制局部症状的重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复发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再程放疗 局部控制率 正常组织耐受量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抗血管药物治疗放射性脑坏死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意 王鑫 +5 位作者 孙冰 孟茂斌 王恩敏 袁智勇 庄洪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放射治疗委员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1-294,共4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高水平表达是放射性脑坏死(cerebral radiation necrosis,CRN)发生的重要机制。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通过抑制VEGF,作用于脑坏死区域周围的血管组织,减轻CRN引起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高水平表达是放射性脑坏死(cerebral radiation necrosis,CRN)发生的重要机制。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通过抑制VEGF,作用于脑坏死区域周围的血管组织,减轻CRN引起的脑水肿。许多研究证实贝伐珠单抗可有效缓解脑坏死症状,改善患者的体力状况评分以及减轻影像学上脑水肿范围。抗血管治疗的疗效主要与药物作用时长相关,低剂量抗血管药物即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预防是最好的治疗,CRN的发生与肿瘤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相关,通过控制两方面因素,可有效预防C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坏死 抗血管生成药物 贝伐珠单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射波刀椎体追踪方式治疗腰椎转移肿瘤的体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田地 庄洪卿 +2 位作者 王巍 姜树坤 王俊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20期3695-3698,共4页
目的:通过采用射波刀进行腰椎转移肿瘤的放射治疗,并且利用交叉视野脊柱追踪技术得出误差结果并进行分析,并对临床上靶区设计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择我科室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接受射波刀治疗的14例腰椎转移肿瘤患者,中位年龄63岁(46... 目的:通过采用射波刀进行腰椎转移肿瘤的放射治疗,并且利用交叉视野脊柱追踪技术得出误差结果并进行分析,并对临床上靶区设计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择我科室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接受射波刀治疗的14例腰椎转移肿瘤患者,中位年龄63岁(46~83岁)。患者根据临床要求采用仰卧位、真空垫固定,十字中心激光定位。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交叉视野脊柱追踪技术对靶区位置进行校正,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3~5次。每隔90 s采集一次正交图像并与参考数字图像(digital reconstructedly radiograph,DRR)行自动配比后记录误差值。分析治疗过程中采样点的随机误差,根据van Herk等人提出的MPTV=2.5Σ+0.7σ公式进行计算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到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外扩边界范围。结果:通过治疗过程中采集到6个方向上共749组数据分析得出,三个线性方向体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X轴的偏差为(0.37±0.27)mm,Y轴的偏差为(0.29±0.22)mm,Z轴的偏差为(0.34±0.27)mm;三个旋转方向体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L-R偏差为(0.30±0.21)°、DOWN-UP偏差为(0.25±0.20)°和CCW-CW偏差为(0.39±0.26)°。以上结果得出三个线性方向X、Y、Z的外放边界分别为1.11 mm、0.88 mm、1.04 mm。结论:腰椎肿瘤使用射波刀交叉视野脊柱追踪进行的椎体追踪技术可为临床靶区外放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波刀 腰椎转移肿瘤 体位误差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下载PDF
EGFR敏感突变的NSCLC脑转移患者治疗模式之争:临床到底该如何选择?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程 庄洪卿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31-637,共7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的脑转移是靶向时代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的热点和难点,也是当前肺癌治疗领域争论的焦点。因不同研究的不同结果以及不同学科的理解差...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的脑转移是靶向时代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的热点和难点,也是当前肺癌治疗领域争论的焦点。因不同研究的不同结果以及不同学科的理解差异,这一治疗领域一直伴随着不同的声音,肿瘤内科的主导模式为没有症状的患者可以先用靶向治疗,等出现症状或者疾病进展后再行局部放疗,即以症状和进展作为局部治疗介入的指征和标准,没有症状的情况下,给予局部放疗,有可能增加患者的痛苦,属于过度治疗,而放疗学科视角则认为脑转移需要尽早处理,否则可能影响患者生存。尽早治疗局部病变,增加治疗深度,有助于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目的。学科之争给临床医生选择带来诸多困惑,本文参考相关文献,从追寻治疗疾病真相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总结与讨论,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肺肿瘤 放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