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南地区8199例婴幼儿TORCH感染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1
作者 蒋路晴 李磊 +6 位作者 徐梓琛 翟蓥 庄玲丹 付夏 方芳 王玉萍 武其文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皖南地区近年来TORCH病原体,即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OX)、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在婴幼儿人群的感染状况及流行特点,为儿童相关疾病的... 目的探讨皖南地区近年来TORCH病原体,即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OX)、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在婴幼儿人群的感染状况及流行特点,为儿童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3年3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诊的0~3岁婴幼儿TORCH感染血清IgM和IgG抗体检测结果,并对不同年龄、年份的TORCH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有8199例0~3岁婴幼儿进行TORCH感染血清学筛查检测,其中男性4631例,女性3568例。婴幼儿TOX、RV、CMV、HSVⅠ和HSVⅡ的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1%、0.20%、0.89%、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00,P<0.05);相对应的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81%、78.36%、98.32%、82.38%和1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28.211,P<0.05)。不同年龄组比较,婴儿组CMV-IgM阳性率(11.90%)高于新生儿组(0.20%)和幼儿组(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2.920、20.569,P均<0.017);新生儿组TOX-IgG、RV-IgG、CMV-IgG、HSVⅠ-IgG和HSVⅡ-IgG阳性率(11.01%、79.88%、98.76%、85.35%、13.72%)高于婴儿组(6.71%、49.35%、96.54%、50.87%、9.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69、237.184、16.033、373.121、5.902,P均<0.017)。不同年份比较,CMV-IgM阳性率2016年最高,各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16,P<0.05);不同年份TOX-IgG、RV-Ig G、CMV-IgG、HSVⅠ-IgG、HSVⅡ-IgG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6.002、90.545、37.047、59.527、57.623,P均<0.05)。结论皖南地区0~3岁婴幼儿中TORCH既往感染以CMV、HSVⅠ和RV为主,现症感染主要为CMV,对婴幼儿进行TORCH感染筛查检测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此外,应做好妊娠规划、产前保健和筛查,预防TORCH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RCH感染 婴幼儿 抗体检测 皖南地区
下载PDF
主动固定螺旋导线法行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术期护理
2
作者 庄玲丹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170-171,共2页
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起搏和/或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Ⅱ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反复发作的颈动脉窦性昏厥和心室停搏等,也可用于治疗异... 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起搏和/或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Ⅱ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反复发作的颈动脉窦性昏厥和心室停搏等,也可用于治疗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者、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此方法成功救治了许多心脏病患者。随着起搏器治疗范围的扩大,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类型从单腔起搏器发展到双腔、三腔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起搏导线 围术期护理 主动固定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 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下载PDF
对冠心病患者疾病危险因素与健康保健知识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林碧 陈芳 +1 位作者 庄玲丹 陈少琳 《中华护理教育》 2013年第6期274-276,共3页
目的研究冠心痛患者疾病危险因素与健康保健知识,进而为健康教育策略及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对61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疾病危险因素、有效控制措施、发病至前往医院求治的时间... 目的研究冠心痛患者疾病危险因素与健康保健知识,进而为健康教育策略及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对61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疾病危险因素、有效控制措施、发病至前往医院求治的时间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缺乏体育锻炼、高血脂、肥胖和不良饮食方式、高血压、糖尿病是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大约半数患者的急救知识和保健知识较差:患者ACS发作时服用硝酸脂类药物或速效救心丸以缓解缺血状况的有329例,占53.5%。这些患者发作后24~48h才送医院,日间发作的患者就诊所需时间较夜间发作的患者短(P<0.01)。结论大多数冠心病患者保健知识匮乏,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整体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健康教育
下载PDF
皖南地区705例孕妇BoBs技术快速产前诊断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付夏 王玉萍 +3 位作者 斯庭威 庄玲丹 凌利 武其文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3期27-31,共5页
目的评估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微球鉴别分离技术(BACs-on-Beads,BoBs)在快速产前诊断染色体变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遗传咨询和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705名孕妇作为研究对... 目的评估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微球鉴别分离技术(BACs-on-Beads,BoBs)在快速产前诊断染色体变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遗传咨询和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705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羊膜腔穿刺术,采集羊水用于核型分析和产前BoBs检测。结果705例羊水样本的BoBs检测与核型分析成功率为100%,共检测出62例(8.79%)染色体异常,其中43例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包括34例21三体综合征、7例18三体综合征和2例13三体综合征;13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包括4例47,XXX,7例47,XXY,1例47,XYY和1例45,X;6例染色体微重复/微缺失和染色体结构异常。结论BoBs检测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和常见9种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方面具较好的临床价值,可单独检测或联合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相互验证,对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BoBs 染色体核型分析 快速产前诊断 临床价值
下载PDF
BoBs技术快速产前诊断胎儿性染色体罕见结构异常2例
5
作者 斯庭威 庄玲丹 +4 位作者 付夏 王玉萍 王炎康 凌丽 武其文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微珠分离(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on beads,BoBs)技术在性染色体结构异常快速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例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筛查性染色体高风险的孕妇利用BoBs... 目的探讨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微珠分离(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on beads,BoBs)技术在性染色体结构异常快速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例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筛查性染色体高风险的孕妇利用BoBs技术进行快速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之后进行羊水G显带核型分析,异常的性染色体同时利用多重PCR-荧光探针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或微阵列芯片进行微缺失和微重复检测进一步验证。结果孕妇1胎儿为女性,BoBs检测结果提示Xp22.31p22.2p21.1区域信号缺失,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进一步确定为46,X,del(X)(p11.4);孕妇2胎儿为男性,BoBs检测结果显示Yp11.2区域存在重复及Yq11区域存在缺失,羊水染色体核型结果报告为46,X,del(Y)(q11),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提示短臂SRY性别决定基因存在但长臂存在AZFb+c区域大片段缺失,进一步的微阵列芯片验证分析结果为:arr[GRCh37]Yp11.32q11.221(246520_18386235)×2,Yq11.221q12(18386235_59373566)×0,提示Y染色体短臂存在18.14 Mb重复,以及长臂存在约40.99 Mb的完全缺失,修正核型结果为46,X,idic(Y)(q11.221)。结论本研究利用产前BoBs技术快速检出提示2例临床胎儿罕见性染色体结构异常,并利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或微阵列芯片技术进行验证,结果较为一致,表明产前BoBs技术检测在快速提示部分性染色体结构异常具有一定的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其结果可为胎儿部分性染色体结构异常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Bs技术 性染色体结构异常 产前诊断 核型分析
下载PDF
2种加压包扎法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局部负性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庄玲丹 吴清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年第5期698-701,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2种常用的加压包扎法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intervention,TRI)术后穿刺局部的负性影响,为选择合适的加压包扎法来减少穿刺局部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所有人选患者TRI术后均即刻拔除动脉鞘管,按方便抽... 目的通过比较2种常用的加压包扎法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intervention,TRI)术后穿刺局部的负性影响,为选择合适的加压包扎法来减少穿刺局部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所有人选患者TRI术后均即刻拔除动脉鞘管,按方便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0例。A组采用自粘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B组采用一次性使用桡动脉止血器加压包扎法。分别观察两组加压包扎法穿刺处出血发生率、穿刺处皮下血肿发生率、穿刺处周围皮肤压力伤及穿刺处疼痛程度。结果2种加压包扎法在穿刺处出血发生率方面P值〉0.05,无差异;穿刺处皮下血肿发生率一致,无差异;与A组相比较,B组穿刺处周围皮肤发红、瘀斑和水疱发生率明显减少,P值分别为〈0.005、〈0.025、〈O.005,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较,B组无痛及轻微疼痛发生率降低,但中等疼痛和强烈疼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值分别为〈O.005、〈0.005、〉0.05、〉O.1。结论一次性使用桡动脉止血器加压包扎法对穿刺局部的负性影响小于自粘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自粘型弹力绷带 桡动脉止血器 加压包扎法 穿刺局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