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痰热壅肺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婧婧 胡剑云 +1 位作者 甘思雨 庄琳伊 《福建中医药》 2023年第3期12-13,共2页
目的 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痰热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CVA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选取健康儿童40例作为健康组。对照组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 目的 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痰热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CVA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选取健康儿童40例作为健康组。对照组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味,2组均治疗2周。比较3组血清Nrf2、MDA水平以及VAS评分,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MDA明显升高(P<0.01),血清Nrf2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MDA和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血清Nrf2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Nrf2、VAS评分、血清MDA改善程度明显(P<0.01);治疗2周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痰热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痰热壅肺证 麻杏石甘汤 小儿
下载PDF
吴耀南基于“痰瘀相关论”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学术思想 被引量:6
2
作者 梁惠卿 吴春城 +2 位作者 庄琳伊 杨嘉恩 吴耀南(指导) 《中医药通报》 2020年第1期25-27,共3页
本文旨在介绍吴耀南教授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脏腑功能失调、痰浊瘀血留着于肝的主要病机,提出“痰瘀同源、互化、同病”的“痰瘀相关论”,采取“痰瘀同治”的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学术思想。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痰瘀同源 痰瘀互结 痰瘀同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经络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林立 陈少东 +6 位作者 吴昦辰 郑晓婷 肖群霞 刘垚昱 庄琳伊 吴耀南 梁惠卿 《中医药通报》 2022年第3期39-42,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中医体质与经络状态的关系,为中医外治法调节机体经络平衡、改善偏颇体质、辅助治疗CHB提供依据。方法:对440例入组的CHB患者分别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经络检测,并将所得结果进...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中医体质与经络状态的关系,为中医外治法调节机体经络平衡、改善偏颇体质、辅助治疗CHB提供依据。方法:对440例入组的CHB患者分别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经络检测,并将所得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中医体质类型中,湿热质最多,气虚质次之;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在经络的体能状态、代谢状态、精神状态、运动状态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经络检测结果表明,经络异常出现频次最高的为肝经,其次为脾经;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异常经络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患者的中医体质与经络状态存在相关性,可通过外治法调整机体经络平衡、改善体质,辅助治疗CH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体质学说 中医经络检测仪
下载PDF
吴耀南基于《金匮要略》中“治未病”理论指导肝病治疗的学术思想 被引量:2
4
作者 庄琳伊 梁惠卿 +1 位作者 刘垚昱 吴耀南(指导)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3期5-7,共3页
“治未病”理论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金匮要略》中的“治未病”理论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完善,包括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这些理论在肝病的诊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名... “治未病”理论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金匮要略》中的“治未病”理论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完善,包括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这些理论在肝病的诊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名老中医吴耀南教授运用“治未病”理论指导肝病临床治疗,疗效显著,本文从此三方面介绍吴耀南教授运用“治未病”理论治疗肝病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治未病 肝病 吴耀南
下载PDF
皂术二陈方联合耳穴贴压法治疗痰湿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垚昱 郑燕茹 +6 位作者 吴晓纹 庄琳伊 肖群霞 黄稚真 胡敏 胡萍 梁惠卿 《广西中医药》 2022年第2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皂术二陈汤联合耳穴贴压法治疗痰湿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痰湿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各80例。中医治疗组予皂术二陈方(法半夏15 g,陈皮15 g,皂角刺15 g,炒白术15 g,... 目的:观察皂术二陈汤联合耳穴贴压法治疗痰湿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痰湿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各80例。中医治疗组予皂术二陈方(法半夏15 g,陈皮15 g,皂角刺15 g,炒白术15 g,苍术15 g,茯苓20 g,炙甘草6 g)口服,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西医治疗组予维生素E胶囊口服,同时两组均给予饮食运动指导,疗程均为24周。结果: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各有76例患者完成全部疗程,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9%,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16%,中医治疗组疗效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体质量指数(BMI)、肝脏脂肪含量、腰围、痰湿体质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中医治疗组ALT、TG、BMI、肝脏脂肪含量、腰围、痰湿体质积分数值低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皂术二陈汤联合耳穴贴压法治疗痰湿质NAFLD疗效满意,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减轻体重、腰围及肝脏脂肪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术二陈方 辨体论治 耳穴贴压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下载PDF
自身抗体和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及肝组织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梁惠卿 蔡洋 +7 位作者 陈少东 林立 刘垚昱 吴昦辰 肖群霞 郑晓婷 庄琳伊 杨嘉恩 《中医药通报》 2022年第7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伴或不伴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肝组织学等相关指标,探讨自身抗体和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及肝组织学等指标的相关性,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方法: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住院的自身抗... 目的:观察伴或不伴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肝组织学等相关指标,探讨自身抗体和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及肝组织学等指标的相关性,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方法: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住院的自身抗体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例,同期纳入自身抗体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例,对比两组一般情况、中医证型分布、血清学、肝组织学指标。结果:自身抗体阳性组中湿热内结证最多,而自身抗体阴性组中肝郁脾虚证最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ALT、AST、GGT、ALP、GLB水平明显较自身抗体阴性组高,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HBV-DNA载量、HBsAg定量较自身抗体阴性组低,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相对于自身抗体阴性组,其肝组织的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更高(P<0.05);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GLB是自身抗体产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湿热内结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较易出现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提示自身免疫功能活跃、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较严重,若出现自身抗体则应及时护肝抗病毒治疗,警惕病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自身抗体 分布特点 中医证型
下载PDF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湿热内结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小荣 林立 +5 位作者 吴昦辰 郑晓婷 肖群霞 庄琳伊 陈少东 梁惠卿 《中医药通报》 2022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派格宾)对湿热内结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220例辨证为湿热内结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治疗组在使用派格宾抗病毒的基础上联合...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派格宾)对湿热内结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220例辨证为湿热内结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治疗组在使用派格宾抗病毒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每周3次,使用穴位敷贴时间为24 w,使用派格宾时间为48 w。观察两组治疗24 w、48 w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24 w、48 w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抗病毒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现乏力、腹胀、食欲下降、失眠及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的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派格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增加派格宾抗病毒效果,减少其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湿热内结型 中药穴位贴敷 干扰素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与中医证型、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8
作者 梁惠卿 庄琳伊 +6 位作者 郑燕茹 刘垚昱 吴昦辰 吴晓纹 杨嘉恩 肖群霞 陈少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43-947,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甲状腺功能与中医证型、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为中医药防治NAFLD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60例均为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2019年1月—2021年12月NAFLD患者,120例符合纳入标准,对其进行中医辨证,... 目的通过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甲状腺功能与中医证型、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为中医药防治NAFLD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60例均为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2019年1月—2021年12月NAFLD患者,120例符合纳入标准,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4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NAFLD患者甲状腺功能与不同中医证型、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120例NAFLD患者中,各中医证型均以男性患者居多,但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较其他3型年龄更大,病程更长(P<0.05);肝郁脾虚证体重指数较其他3型更轻(P<0.05)。NAFLD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激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不同中医证型中,痰瘀互结证NAFLD患者血清T3、T4、FT3、FT4水平最低,TSH水平最高,与肝郁脾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程度S 2 NAFLD患者血清T3、T4、FT3、FT4水平较S<2 NAFLD患者低,TSH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及不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NAFLD患者甲状腺功能不同;甲状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为NAFLD中医辨证及肝纤维化程度提供参考。故在NAFLD的诊治过程中,除了监测肝功能及代谢相关指标外,还应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的波动,及时对病情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甲状腺激素 中医证型 肝纤维化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及相关指标分布特点 被引量:13
9
作者 梁惠卿 连开伟 +5 位作者 陈少东 刘垚昱 郑晓婷 庄琳伊 吴耀南 杨嘉恩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5-539,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医证型及相关指标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CHB合并NAFLD患者160例(CHB合并NAFLD组),同期纳入单纯CHB患者160例(单纯CHB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中医证型分布、生化指标...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医证型及相关指标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CHB合并NAFLD患者160例(CHB合并NAFLD组),同期纳入单纯CHB患者160例(单纯CHB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中医证型分布、生化指标、乙肝病毒学指标、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值及肝脏硬度(LSM)值、肝活检组织学的差异。结果与单纯CHB组比较,CHB合并NAFLD组男性较多、体重指数(BMI)明显升高、中医证型分布以湿热内结证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降低,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尿酸(UA)水平升高(P<0.05);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降低(P<0.05),CAP值升高(P<0.05);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P<0.05)。CAP及BMI为CHB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CHB合并NAFLD患者中湿热内结证较多,超重、代谢紊乱、肝组织纤维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医证型
原文传递
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体质及相关指标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惠卿 郑晓婷 +6 位作者 陈少东 吴春城 肖群霞 刘垚昱 庄琳伊 吴耀南 毛乾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50-2353,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体质及相关指标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合并NAFLD的CHB患者216例,同期纳入单纯CHB患者216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中医体质分... 目的:探讨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体质及相关指标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合并NAFLD的CHB患者216例,同期纳入单纯CHB患者216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中医体质分布、血清学指标、肝组织学等的差异。结果:与单纯CHB组比较,合并NAFLD的CHB组身体质量指数(BMI)及平均动脉压(MAP)较高(P<0.05),中医体质分布以湿热质为主,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较低,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水平较高(P<0.05),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较低(P<0.05),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值较高(P<0.05)。合并NAFLD的CHB组肝组织炎症>2及纤维化程度>1的比例均高于单纯CH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CAP值、BMI是CHB患者合并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合并NAFLD的CHB中湿热质较多,存在超重、血压高,糖脂代谢紊乱、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明显,可望通过减重及调理湿热体质改善肝组织学,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分布规律 中医体质
原文传递
舌诊在肝硬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群霞 郑晓婷 +4 位作者 吴春城 唐金模 吴耀南 庄琳伊 梁惠卿 《医学信息》 2020年第19期21-23,共3页
肝硬化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晚期却因严重的并发症而威胁患者生命。中医的舌象与肝病严重程度有着内在的关联性,肝硬化进展可表现在舌象的变化上。因此,掌握舌象的变化规律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进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肝硬... 肝硬化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晚期却因严重的并发症而威胁患者生命。中医的舌象与肝病严重程度有着内在的关联性,肝硬化进展可表现在舌象的变化上。因此,掌握舌象的变化规律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进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肝硬化舌象特点、与临床指标的关系、在预后中的应用及舌诊仪的应用等方面来综述舌诊在肝硬化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治疗肝硬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诊 肝硬化 舌诊仪 临床指标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