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点逐次膨胀剥离法颈动脉体瘤摘除术(4例报告)
1
作者 庄福连 王彪 +2 位作者 黄循镭 熊舒原 王美水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401-403,共3页
临床上颈动脉体瘤罕见,诊断不易,且手术切除是唯一治疗方法。由于手术危险,难度大,长期以来此病的诊疗一直是临床难题。1985~1995年12月作者遇到4例(共5侧)颈动脉体瘤患者,均采用瘤体局部分点逐次膨胀剥离方法(简... 临床上颈动脉体瘤罕见,诊断不易,且手术切除是唯一治疗方法。由于手术危险,难度大,长期以来此病的诊疗一直是临床难题。1985~1995年12月作者遇到4例(共5侧)颈动脉体瘤患者,均采用瘤体局部分点逐次膨胀剥离方法(简称为分点膨胀剥离法)完整摘除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膨胀剥离法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颈阔肌一肌皮瓣最新设计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摘要)
2
作者 庄福连 许东坡 《医学研究杂志》 1993年第6期33-33,共1页
本研究项目包括A项和B项。 (A项):应用“颈阔肌—折叠式皮瓣”再造“下颌关节囊”治疗真性颞颌关节强直,这是一项肌皮瓣的创新设计,主要用来解决真性颞颌关节强直成形术后的最大难题—术后强直复发率高。我们这种独特设计的肌皮瓣具有... 本研究项目包括A项和B项。 (A项):应用“颈阔肌—折叠式皮瓣”再造“下颌关节囊”治疗真性颞颌关节强直,这是一项肌皮瓣的创新设计,主要用来解决真性颞颌关节强直成形术后的最大难题—术后强直复发率高。我们这种独特设计的肌皮瓣具有长期而有效地防止术后强直复发的确实疗效;(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阔肌 颞颌关节强直 肌皮瓣 复发率 关节囊 最新设计 临床应用 颊部缺损 肿瘤切除 张口度
下载PDF
面颈部手术所致下颌骨缺损的整复治疗(135例分析)
3
作者 庄福连 许东坡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66-68,共3页
临床上由于肿瘤切除等原因造成下颌骨缺损及面部畸形乃至不同程度影响咀嚼、呼吸、语言等功能,而在治疗上对重建其缺损以恢复面形和颌功能、至今仍有较多难题。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面颈部手术 整复
下载PDF
普萘洛尔治疗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吴杉英 王彪 +5 位作者 熊舒原 庄福连 黄循镭 王美水 黄祖根 郑厚兵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1659-1662,共4页
目的:通过对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研究,评估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科从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收集的41例血管瘤患儿根据其家属的意见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其中治疗组20例,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观察组21例,接受门诊随... 目的:通过对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研究,评估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科从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收集的41例血管瘤患儿根据其家属的意见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其中治疗组20例,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观察组21例,接受门诊随访观察,比较两组的血管瘤变化情况,并检测治疗组服药前后患儿的心率、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经过2个月的观察或治疗,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0例;观察组显效0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治疗组和观察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治疗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1h心率有所变化,其他如血糖和肝功能、肾功能及血FT3、FT4、sTSH等变化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普萘洛尔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过程中可抑制血管瘤的生长,部分患儿效果显著;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血管瘤 婴幼儿
下载PDF
促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Tie2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彪 单秀英 +2 位作者 林菊丽 庄福连 鲁开化 《医学综述》 2009年第22期3498-3501,共4页
目的构建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基因的RNA干扰(RNAi)表达载体。方法以Ang-2、Tie2的mRNA已知序列为靶点,化学合成能编码针对Ang-2、Tie2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序列的寡核苷酸各2对,退火处理后克隆到pSilencer1.0-U6-siRNA... 目的构建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基因的RNA干扰(RNAi)表达载体。方法以Ang-2、Tie2的mRNA已知序列为靶点,化学合成能编码针对Ang-2、Tie2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序列的寡核苷酸各2对,退火处理后克隆到pSilencer1.0-U6-siRNA表达载体的U6RNA聚合酶Ⅲ启动子的下游,构建重组质粒pSliencer-1.0-U6-Ang-2/Tie2-siRNA。结果将与目的片段相符的双链shRNA和线性化的pSilencer1.0-U6-siRNA质粒连接后,经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酶切电泳及测序分析证实,2条重组质粒载体构建正确,无任何碱基突变。结论成功构建pSilencer1.0-U6-Ang-2/Tie2-siRNA重组质粒各2条,为进一步研究其对血管生成的作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促血管生成素2 受体Tie2 重组质粒 载体
下载PDF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外科修复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郑厚兵 王彪 +4 位作者 庄福连 熊舒原 黄循镭 王美水 黄祖根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481-482,共2页
关键词 皮肤 扩张术 组织扩展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体外血管生成三维培养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7
7
作者 林菊丽 王彪 +3 位作者 黄祖根 吴正思 鲁开化 庄福连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建立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体外血管生成的三维培养模型。方法以酶消化法获得以HUVECs为主的混合细胞悬液,经反复贴壁法分离纯化HUVECs,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采用夹心培养法构建HUVECs的体外血管生成三维培养模型。结果HUV... 目的建立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体外血管生成的三维培养模型。方法以酶消化法获得以HUVECs为主的混合细胞悬液,经反复贴壁法分离纯化HUVECs,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采用夹心培养法构建HUVECs的体外血管生成三维培养模型。结果HUVECs在胶原凝胶之间,24 h左右血管样结构的分支之间相互沟通连接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2 d后凝胶内的细胞开始退化,3 d发现大部分细胞出现崩解。24 h凝胶经H-E染色可见细胞索及原始血管腔形成。结论成功建立体外血管生成的三维培养模型。夹心培养法是较为成熟的体外血管生成的三维培养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三维血管样结构形成数量多、网络结构复杂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血管 内皮细胞 细胞 培养的 细胞培养技术 脐静脉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下载PDF
Ang/Tie2体系与VEGF、bFGF在血管瘤增生退化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彪 鲁开化 +2 位作者 赵亚南 庄福连 林文雄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1227-1230,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家族(Ang/Tie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血管瘤增生退化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增生期血管瘤32例、退化期血管瘤10例及小儿正常皮肤10例标本中促血管生成...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家族(Ang/Tie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血管瘤增生退化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增生期血管瘤32例、退化期血管瘤10例及小儿正常皮肤10例标本中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VEGF及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增生期血管瘤组织Ang2、Tie2、VEGF及bFGF表达明显高于消退期血管瘤(P<0.01);消退期血管瘤组织Ang2、Tie2、VEGF及bFGF表达明显高于小儿正常皮肤(P<0.01);Ang1在血管瘤和小儿正常皮肤表达均较弱,各组之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瘤中Ang2、Tie2分别与VEGF、bFGF标记指数间具有强的正相关性(P<0.01)。结论:Ang/Tie2体系与VEGF、bFGF在血管瘤增生退化过程中可能起协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促血管生成素2(Ang2) TIE2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下载PDF
间断扩张术和持续注水扩张术并发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美水 王彪 +4 位作者 庄福连 熊舒原 黄循镭 郑厚兵 黄祖根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1212-1213,共2页
我科自1997年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以来,使用两种方法注水扩张皮肤软组织,共施术190例,使用338只扩张器,发生各类并发症34例,扩张器34只次,发生率10.0%,现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术并发症 注水 扩张器 发生率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彪 庄福连 +4 位作者 陈祥锦 石铮 黄循镭 王美水 郑厚兵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1579-1581,共3页
目的:探讨下腹部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als Myocataneous,TRAM)在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方法:2004~2007年,对13例乳腺癌患者应用对侧单蒂TRAM皮瓣进行乳房再造,其中Ⅰ期再造7例,Ⅱ期再造6例,乳腺癌根... 目的:探讨下腹部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als Myocataneous,TRAM)在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方法:2004~2007年,对13例乳腺癌患者应用对侧单蒂TRAM皮瓣进行乳房再造,其中Ⅰ期再造7例,Ⅱ期再造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12例。1例Ⅱ期进行乳头乳晕再造。9例供区下腹部应用涤纶补片加强腹壁预防腹壁软弱和腹壁疝形成。结果:2例Ⅱ期再造术后TRAM皮瓣小部分坏死,1例Ⅱ期再造术后TRAM皮瓣部分皮下脂肪硬结伴部分液化,1例对侧下腹壁轻度膨隆不适,无腹壁疝。结论:乳腺癌术后应用单蒂TRAM皮瓣乳房再造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简单和安全的方法,应用涤纶补片加强腹壁可以有效预防腹壁软弱和腹壁疝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再造 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
下载PDF
全麻下行额肌瓣悬吊矫正中、重度小儿上睑下垂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杉英 王彪 +2 位作者 王美水 庄福连 熊舒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789-790,共2页
2004年7月-2008年7月,我科采用全麻下行额肌瓣悬吊法治疗中、重度小儿上睑下垂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额肌瓣悬吊法 上睑下垂 全麻 小儿 矫正 疗效满意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和ki-67在小儿血管瘤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江成鸿 庄福连 +2 位作者 许东坡 王彪 张声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290-291,F004,共3页
目的 探讨雌激素在血管瘤增殖与退化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 2例血管瘤和 17例血管畸形标本雌激素受体 (ER)及细胞增殖核抗原 ki- 6 7的表达情况。 结果 血管瘤组的 ER、ki- 6 7平均标记指数均高于血管畸形组... 目的 探讨雌激素在血管瘤增殖与退化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 2例血管瘤和 17例血管畸形标本雌激素受体 (ER)及细胞增殖核抗原 ki- 6 7的表达情况。 结果 血管瘤组的 ER、ki- 6 7平均标记指数均高于血管畸形组及正常皮肤组。血管瘤组中增生期亚组两标记指数均高于退化期亚组 (P<0 .0 1)。血管瘤组中 ER与 ki- 6 7标记指数的相关系数为 0 .77(P<0 .0 5 ) ,而血管畸形组中为 0 .4 0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血管瘤 动静脉畸形 雌激素受体 KI-67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Ang1、Ang2及Tie2在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体外三维培养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正思 单秀英 +3 位作者 王彪 林菊丽 鲁开化 庄福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1-324,328,共5页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2及其受体(Ang1、Ang2及Tie2)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体外三维培养的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10例体内HVUECs、体外二维培养的HVUECs和三维培养的血管样结构中A...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2及其受体(Ang1、Ang2及Tie2)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体外三维培养的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10例体内HVUECs、体外二维培养的HVUECs和三维培养的血管样结构中Ang1、Ang2及Tie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体外三维培养的血管样结构中Ang2、Tie2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体内HVUECs和体外二维培养的HVUECs,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中Ang1的mRNA表达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ng/Tie2体系在体外血管生成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血管生成素家族 TIE2 血管生成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体外培养
下载PDF
面神经切断对神经元存活和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循镭 庄福连 张文明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277-279,F003,共4页
目的 研究面神经损伤后 c- jun基因表达的动态及其与神经元存活率的关系。 方法 选用 84只雄性 SD大鼠 ,分别行面神经高位切断和低位切断 ,于损伤后不同时间观察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及 c- jun的表达情况。 结果 低位切断组术后 ... 目的 研究面神经损伤后 c- jun基因表达的动态及其与神经元存活率的关系。 方法 选用 84只雄性 SD大鼠 ,分别行面神经高位切断和低位切断 ,于损伤后不同时间观察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及 c- jun的表达情况。 结果 低位切断组术后 12 h有较多面神经元 c- jun表达 ,并在术后 6 0 d内一直维持高水平。高位切断组 1d后有较多神经元 c- jun表达 ,且无论是表达数量或高表达维持时间均显著低于同时段低位切断组。高位切断组术后 3d面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降低。以神经元存活率为指标进行比较 ,各观察时段面神经低位切断组的神经元存活率也显著高于面神经高位切断组。 结论 面神经损伤部位离胞体越远 ,神经元 c- jun表达越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基因 jun 运动神经元 大鼠
下载PDF
颜面部凹陷畸形的整复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彪 庄福连 +2 位作者 黄循镭 王美水 黄祖根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13-314,共2页
关键词 颜面部凹陷畸形 整复治疗 膨体聚四氟乙烯
下载PDF
Ang2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彪 张炜强 +3 位作者 单秀英 刘照亮 郭国祥 庄福连 《医学综述》 2011年第20期3158-3161,共4页
目的构建促血管生成素(Ang)2基因的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并鉴定其正确性。方法将经XbaⅠ酶切电泳鉴定的pSilencer 1.0-U6-Ang2-siRNA重组质粒与经XbaⅠ酶切电泳鉴定的嗜中性多形核白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转移质粒(pNL-EGFP)载体连接,产生pNL... 目的构建促血管生成素(Ang)2基因的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并鉴定其正确性。方法将经XbaⅠ酶切电泳鉴定的pSilencer 1.0-U6-Ang2-siRNA重组质粒与经XbaⅠ酶切电泳鉴定的嗜中性多形核白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转移质粒(pNL-EGFP)载体连接,产生pNL-EGFP-U6-Ang2-siR-NA慢病毒转移质粒,再以pNL-EGFP-U6-Ang2-siRNA慢病毒转移质粒、水疱性口炎病毒G蛋白包膜质粒和包装质粒三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产生慢病毒,收集病毒上清液并测定病毒滴度。结果成功构建pNL-EGFP-U6-Ang2-siRNA慢病毒转移质粒2条,通过XbaⅠ酶切电泳及测序鉴定,证明Ang2-siRNA核苷酸序列插入的正确性。利用三质粒慢病毒包装系统生产EGFP-Ang2-siRNA病毒,收集病毒上清,并测得病毒滴度为9×103/μL。结论成功构建了Ang2基因的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为下一步进行干扰体内外恶性黑素瘤Ang2的表达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促血管生成素2 慢病毒载体 质粒载体
下载PDF
促血管生成素家族及其受体与血管瘤血管生成 被引量:2
17
作者 洪帆 庄福连 王彪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95-197,共3页
促血管生成素家族(Angiopoietinfamily)及其受体(Tie1、Tie2)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血管生成因子,参与各种生理性及病理性血管生成。现已发现的促血管生成素家族成员包括Ang-1、Ang-2、Ang-3及Ang-4。促血管生成素家族成员可以趋化内皮细胞,... 促血管生成素家族(Angiopoietinfamily)及其受体(Tie1、Tie2)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血管生成因子,参与各种生理性及病理性血管生成。现已发现的促血管生成素家族成员包括Ang-1、Ang-2、Ang-3及Ang-4。促血管生成素家族成员可以趋化内皮细胞,诱导血管出芽,并增强血管内皮细胞对生长因子(如VEGF等)的敏感性作用;并在VEGF等生长因子存在的条件下,导致内皮细胞大量增殖堆积等一系列过程,在血管瘤异常血管生成机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仅就Ang家族成员及其受体与血管瘤异常血管生成的关系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血管生成素 Tie受体 血管瘤血管生成
下载PDF
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美水 王彪 +3 位作者 黄循镭 黄祖根 庄福连 郑厚兵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190-190,194,共2页
关键词 太田 激光 治疗
下载PDF
双三角瓣法在单侧唇裂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美水 庄福连 +2 位作者 王彪 黄循镭 黄祖根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211-212,共2页
关键词 唇裂 外科皮瓣 缝合技术
下载PDF
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耳廓动静脉畸形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祖根 熊舒原 +5 位作者 王彪 庄福连 黄循镭 吴杉英 王美水 郑厚兵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4年第4期201-202,224,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STAE)耳廓动静脉畸形(AVM)的疗效。方法回顾7年来我院治疗的耳廓血管畸形病例14例,比较采用单纯手术治疗、STAE结合手术治疗,以及单纯STAE治疗后的病变改善情况及复发率。结果单纯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大,失血... 目的探讨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STAE)耳廓动静脉畸形(AVM)的疗效。方法回顾7年来我院治疗的耳廓血管畸形病例14例,比较采用单纯手术治疗、STAE结合手术治疗,以及单纯STAE治疗后的病变改善情况及复发率。结果单纯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大,失血量多,复发率较低;STAE后手术,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大幅减少,手术野清晰,并发症减少,安全性提高;单独STEA治疗,短期内易复发,但通过选择更好的栓塞剂或技术,其效果将会大幅提高。结论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在耳廓动静脉畸形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 动静脉畸形 选择性介入栓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