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预测大港油田C区中生代潜山油藏裂缝发育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庄红妹 王晶晶 +1 位作者 何川 周连敏 《录井工程》 2018年第1期103-107,114,共5页
裂缝的准确描述和预测是裂缝型储集层有效评价的关键。大港油田C区中生代潜山油藏受构造应力场影响,同时由于后期新生代的构造断裂运动对中生代地层的改造作用,电阻率较高的硬地层中裂缝普遍发育。利用FMI成像测井及岩心裂缝观察等多项... 裂缝的准确描述和预测是裂缝型储集层有效评价的关键。大港油田C区中生代潜山油藏受构造应力场影响,同时由于后期新生代的构造断裂运动对中生代地层的改造作用,电阻率较高的硬地层中裂缝普遍发育。利用FMI成像测井及岩心裂缝观察等多项技术资料,分析裂缝类型、产状及发育密度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蚂蚁追踪裂缝识别,通过多项技术数据综合应用识别出了各级裂缝数据,范围从厘米级到百米级,并总结出裂缝分布规律。研究认为C区主要以高导缝发育为主,且在距离主断层较近的区域裂缝更加发育,其走向与主断层一致。落实研究区的裂缝分布特征对后期油藏产能评价、储量评价和储集层压裂及酸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岩心分析 FMI成像测井 蚂蚁体追踪 分布特征 高导缝
下载PDF
应用水平井技术实现滩海地区高效开发
2
作者 庄红妹 《化工管理》 2016年第35期239-,共1页
利用水平井技术开采油气田是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和降低成本的先进技术之一。我国水平井技术从引进到消化吸收,目前已发展到规模应用阶段。水平井的地质筛选技术、设计技术、开采工艺技术在底水油藏、稠油油藏、薄油层中得到了成功运... 利用水平井技术开采油气田是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和降低成本的先进技术之一。我国水平井技术从引进到消化吸收,目前已发展到规模应用阶段。水平井的地质筛选技术、设计技术、开采工艺技术在底水油藏、稠油油藏、薄油层中得到了成功运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气藏、裂缝性油藏、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油藏等不同类型油气藏中也见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目前国内油气开发业面临着降低操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严峻挑战,这也为水平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滩海 高效开发
下载PDF
复杂断块不整合地层地质建模方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连敏 王晶晶 +3 位作者 林火养 贾晨 庄红妹 程立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1-184,共4页
复杂断块油藏内断层多,储层相变快,给精细地质建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大港油田C区各级断层相对发育,目的层沙二段底部还存在着地层不整合,给地质建模工作带来了又一个难题。文中建模研究首先采用井震协同约束分级建立断层模型,再通过线... 复杂断块油藏内断层多,储层相变快,给精细地质建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大港油田C区各级断层相对发育,目的层沙二段底部还存在着地层不整合,给地质建模工作带来了又一个难题。文中建模研究首先采用井震协同约束分级建立断层模型,再通过线性变速度法对地震解释层位数据进行时深转换,保证了时间域和深度域的地层剥蚀线位置完全吻合,最后选取合适的地层叠置类型进行层面内插,保证了模型符合研究区构造特征。依靠地震反演数据结合井上岩性数据建立的岩相模型,其精度远高于波阻抗反演数据体,还能较好地刻画隔夹层的分布。模型成果在后期油藏数值模拟中应用效果较好,反映了文中建模方法的可靠性,该方法也对其他复杂断块不整合地层的地质建模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地层不整合 井震结合 速度模型 层面内插
下载PDF
沧东凹陷孔二段常非一体化成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凤霞 高勇 +3 位作者 汪津 郑悦 曾建宏 庄红妹 《录井工程》 2019年第2期95-99,136-137,共7页
沧东凹陷是大港探区第二大富油凹陷,总面积为4 700 km2,其中孔二段有效勘探面积1 500 km2,最大埋深5 000 m。其勘探主要经历了以构造理念为主的构造油气藏发现阶段和以岩性理念为主的岩性油气藏发现阶段,对于非常规油气藏的认识仅以单... 沧东凹陷是大港探区第二大富油凹陷,总面积为4 700 km2,其中孔二段有效勘探面积1 500 km2,最大埋深5 000 m。其勘探主要经历了以构造理念为主的构造油气藏发现阶段和以岩性理念为主的岩性油气藏发现阶段,对于非常规油气藏的认识仅以单井出油气点的形式存在,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近几年,以孔南1 760 km2三维地震数据体为依托,开展全凹陷构造、沉积储集层、烃源岩与成藏模式等的重建研究,揭示了孔二段独特的地质特征与成藏规律。通过对常规油气藏和非常规油气藏开展一体化成藏条件分析,建立了孔二段在有效烃源岩控制下形成常规油与页岩油有序分布、连片聚集,满凹含油的油藏模式,即:斜坡主砂体区形成岩性油藏,细粒沉积区源储互层形成页岩油藏,为下步勘探潜力区带优选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东凹陷 成藏模式 常非一体 烃源岩
下载PDF
马东油田沙一段重力流沉积有效储层预测研究
5
作者 王晶晶 庄红妹 +3 位作者 刘璐 陈小欣 赵永峰 魏朋朋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8年第2期36-39,共4页
马东油田沙一段发育重力流沉积体系,具有埋藏较深、砂体相互叠置、井间厚度变化大的特点,对储层的识别和追踪非常困难,为此开展了马东油田沙一段有效储层预测技术的研究。针对储集层与围岩的速度差异不明显的问题,利用拟声波反演技术预... 马东油田沙一段发育重力流沉积体系,具有埋藏较深、砂体相互叠置、井间厚度变化大的特点,对储层的识别和追踪非常困难,为此开展了马东油田沙一段有效储层预测技术的研究。针对储集层与围岩的速度差异不明显的问题,利用拟声波反演技术预测有利沉积相带的砂体分布,提高了测井约束反演结果对储集层的识别能力;利用衰减属性分析技术,研究了有利沉积相带内砂岩的含油气性,完成了有效储层展布特征分析。有效储层预测结果与实际钻探情况吻合良好,并指出了有利目标区,为下一步编制开发概念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东油田 重力流沉积 波阻抗反演 拟声波 衰减属性 储层预测
下载PDF
大港油田埕海三区张X井断块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
6
作者 贾晨 庄红妹 +1 位作者 何川 孔令江 《化工管理》 2016年第35期237-,共1页
大港滩海地区多以大斜度/水平井进行开发,张X井断块仅仅钻遇1口井。本文基于研究区构造特征沉积特征等,利用地震解释成果及井数据依次建立断层模型、构造模型;将地震属性、地震反演等成果作为第二变量,充分应用有限的井资料,采取逐级约... 大港滩海地区多以大斜度/水平井进行开发,张X井断块仅仅钻遇1口井。本文基于研究区构造特征沉积特征等,利用地震解释成果及井数据依次建立断层模型、构造模型;将地震属性、地震反演等成果作为第二变量,充分应用有限的井资料,采取逐级约束、逐级控制的方法,从泥质含量模型到岩相模型,进一步到孔隙度模型,最后到渗透率模型,最终完成了地质模型的建立。该套少井多参数联合地质建模技术,所建立的地质模型为提高钻井成功率提供保障,解决了井资料匮乏带来的难题,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可靠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演 地质建模 构造模型 岩相模型 储层物性模型
下载PDF
北大港地区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
7
作者 张桂明 张秀丽 +2 位作者 朱小丽 庄红妹 王文荣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3年第6期122-124,共3页
北大港地区沙一段属于烃源岩体系内部,具有发育岩性油藏的有利区。区内已探明的一千多万吨石油地质储量尚处于未动用状态,准确确定有利油藏发育区与层序结构的配置关系,搞清油藏分布的主控因素,分析有利储集物性发育相带及其形成机理,... 北大港地区沙一段属于烃源岩体系内部,具有发育岩性油藏的有利区。区内已探明的一千多万吨石油地质储量尚处于未动用状态,准确确定有利油藏发育区与层序结构的配置关系,搞清油藏分布的主控因素,分析有利储集物性发育相带及其形成机理,不仅对提高该区的储层动用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周缘同类油藏的发现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特征 高精度对比 层序结构与油层分布
下载PDF
恒速压汞技术在大港油田孔南储层流动单元微观孔隙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翊超 王怀忠 +2 位作者 李炼民 于新 庄红妹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5-339,共5页
恒速压汞技术不仅可测量喉道数量,而且能同时得到孔道与喉道的信息。利用恒速压汞实验对冲积环境储层不同流动单元微观孔隙特征进行了研究。恒速压汞分析表明:不同流动单元喉道半径和有效喉道体积差别明显;储层孔隙半径差距明显;有效孔... 恒速压汞技术不仅可测量喉道数量,而且能同时得到孔道与喉道的信息。利用恒速压汞实验对冲积环境储层不同流动单元微观孔隙特征进行了研究。恒速压汞分析表明:不同流动单元喉道半径和有效喉道体积差别明显;储层孔隙半径差距明显;有效孔隙体积差异并不明显;储层孔喉半径比差异明显;相对而言Ⅲ类流动单元有效孔隙喉道数更多。对于中孔中渗储层来说,影响流体流动能力的因素主要是喉道大小。因此在油气田开发中,应根据不同流动单元的不同微观孔隙结构特征,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应用该方法在孔南地区官195断块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压汞 储层流动单元 孔隙结构特征 流动单元 喉道半径
原文传递
地震油气检测技术在大港油田浅层气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秀丽 张桂明 +2 位作者 杨树合 庄红妹 肖枚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5-820,共6页
大港油田浅层气是指埋深在400~1 500m之间的气层,生产中存在气层规模小、气层能量不足、难以识别等问题。应用地震油气检测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包括:应用以弹性介质模型为基础的叠前检测技术,采用AVO方法... 大港油田浅层气是指埋深在400~1 500m之间的气层,生产中存在气层规模小、气层能量不足、难以识别等问题。应用地震油气检测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包括:应用以弹性介质模型为基础的叠前检测技术,采用AVO方法建立正演模型,对大港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处理,根据AVO异常相应特征进行含气预测,指示出具有较好含气特征的砂岩分布区;应用以黏弹性介质模型为基础的能量吸收分析技术,对极浅层开展了浅层气检测与横向预测,气层亮点特征明显,预测出2个潜在的含气区;应用地震属性气层预测方法,发现平均能量属性对研究区内气层反映较为敏感,由此确定出研究区的气层平面展布规律。通过地震信息储层含气性预测技术的应用,预计新增浅层气储量为(50~60)×108 m3,筛选出目标区块10个,已被作为大港油田下一步产能建设的首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检测技术 能量吸收技术 地震属性预测 中子伽马 气层识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