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及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庄育宣
白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及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5—2016-06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收治的2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10例)及对照组(110例),观察组应用脑醒静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治...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及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5—2016-06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收治的2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10例)及对照组(110例),观察组应用脑醒静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对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状况、临床效果以及细胞因子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和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2组GCS评分和NIHSS评分相比,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d,2组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和7d,2组CRP水平比较,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d、3d,2组NSE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d,2组NSE水平比较,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脑醒静能够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的CRP水平,降低脑出血后神经损伤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急性脑出血
细胞因子
脑损伤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分析
被引量:
12
2
作者
董漪
方堃
+9 位作者
茅翼亭
李薇
陈方哲
凌倚峰
庄育宣
王毅
杨璐萌
韩旭
唐一麟
董强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基于单中心数据对于颈动脉斑块在急性脑梗死人群中的发生率进行分析,并希望探索颈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与患者基本资料、卒中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14天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目的基于单中心数据对于颈动脉斑块在急性脑梗死人群中的发生率进行分析,并希望探索颈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与患者基本资料、卒中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14天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3天内行颈动脉B超检查,内中膜厚度超过15mm定义为斑块形成,采用面积法评估其狭窄程度。同时记录患者脑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脑梗死类型、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药物服用史等。将以上血管危险因素参数纳入χ2检验,求证其是否与斑块形成相关。结果连续入组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共603例(男性444例,女性159例)均进行了劲动脉B超的筛查,60岁以上患者313例(31.7%)。颈动脉B超发现191例患者存在斑块,其中单侧或双侧狭窄超过50%及以上患者41例,狭窄超过70%及以上24例。统计学分析发现,60岁以下女性患者仅2例(3.9%)发现斑块,60岁以上女性患者中45例(41.7%)发现斑块,因此年龄是女性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存在斑块的可能危险因素(P<0.01)。男性中年龄相关因素对于是否存在斑块没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危险因素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是女性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存在斑块的可能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急性脑卒中
颈动脉B超
年龄
性别
原文传递
题名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及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庄育宣
白宇
机构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出处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1期90-92,共3页
基金
2016年度院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6102A)
文摘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及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5—2016-06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收治的2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10例)及对照组(110例),观察组应用脑醒静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对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状况、临床效果以及细胞因子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和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2组GCS评分和NIHSS评分相比,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d,2组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和7d,2组CRP水平比较,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d、3d,2组NSE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d,2组NSE水平比较,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脑醒静能够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的CRP水平,降低脑出血后神经损伤和炎症反应。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急性脑出血
细胞因子
脑损伤
炎症反应
Keywords
Xingnaojing injection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Cytokines
Brain injury
Inflammatory
分类号
R743.3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分析
被引量:
12
2
作者
董漪
方堃
茅翼亭
李薇
陈方哲
凌倚峰
庄育宣
王毅
杨璐萌
韩旭
唐一麟
董强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2期5-8,共4页
基金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及防治工程委员会项目支持
文摘
目的基于单中心数据对于颈动脉斑块在急性脑梗死人群中的发生率进行分析,并希望探索颈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与患者基本资料、卒中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14天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3天内行颈动脉B超检查,内中膜厚度超过15mm定义为斑块形成,采用面积法评估其狭窄程度。同时记录患者脑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脑梗死类型、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药物服用史等。将以上血管危险因素参数纳入χ2检验,求证其是否与斑块形成相关。结果连续入组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共603例(男性444例,女性159例)均进行了劲动脉B超的筛查,60岁以上患者313例(31.7%)。颈动脉B超发现191例患者存在斑块,其中单侧或双侧狭窄超过50%及以上患者41例,狭窄超过70%及以上24例。统计学分析发现,60岁以下女性患者仅2例(3.9%)发现斑块,60岁以上女性患者中45例(41.7%)发现斑块,因此年龄是女性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存在斑块的可能危险因素(P<0.01)。男性中年龄相关因素对于是否存在斑块没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危险因素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是女性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存在斑块的可能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证实。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急性脑卒中
颈动脉B超
年龄
性别
Keywords
Carotid plaques
Acute stroke
Ultrasound
Female
Age
分类号
R743.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及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庄育宣
白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分析
董漪
方堃
茅翼亭
李薇
陈方哲
凌倚峰
庄育宣
王毅
杨璐萌
韩旭
唐一麟
董强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3
1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