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丁特罗抑制豚鼠支气管灌流减少及抗哮喘的组织学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庄铨坤 张予阳 +3 位作者 李倩 宋锡瑞 潘莉 程卯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研究川丁特罗体内外抗哮喘活性并对其作用进行组织学验证。方法采用离体豚鼠肺支气管灌流实验考察川丁特罗体外扩张支气管作用;以乙酰胆碱和组胺联合使用作为混合引喘剂,喷雾诱发豚鼠喘息,考察川丁特罗对整体动物的抗急性哮喘发作... 目的研究川丁特罗体内外抗哮喘活性并对其作用进行组织学验证。方法采用离体豚鼠肺支气管灌流实验考察川丁特罗体外扩张支气管作用;以乙酰胆碱和组胺联合使用作为混合引喘剂,喷雾诱发豚鼠喘息,考察川丁特罗对整体动物的抗急性哮喘发作的作用,并通过对豚鼠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组织学验证。结果川丁特罗能够显著抑制组胺致离体豚鼠肺支气管灌流量的减少,IC50为3.99 mg·L-1,作用强度大于阳性药马布特罗(IC50为5.67 mg·L-1)。川丁特罗单剂量(0.125和1 mg·kg-1)灌胃给药,对乙酰胆碱和组胺组成的混合引喘剂喷雾诱发的豚鼠喘息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能显著改善组织病理学症状。结论川丁特罗体外可明显抑制组胺致豚鼠肺支气管灌流量减少,同时能够有效缓解整体动物急性哮喘症状,显著改善豚鼠肺组织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丁特罗 Β2受体激动剂 哮喘 豚鼠
下载PDF
小檗碱衍生物B-119抑制肿瘤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林菁 祁蕙 +1 位作者 庄铨坤 官夏露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衍生物B-119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B-119对瘤细胞株MDA-MB-231、B16、K562、LLC、HT29、SMMC-7721、Colo205、HL60和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增殖抑制作用;划... 目的探讨小檗碱衍生物B-119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B-119对瘤细胞株MDA-MB-231、B16、K562、LLC、HT29、SMMC-7721、Colo205、HL60和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增殖抑制作用;划痕法测定B-119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迁移的影响;观察B-119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小管形成的影响。结果 B-119对8株肿瘤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0.76~26.83mg/L;B-119对ECV304的增殖抑制作用表现为时间、浓度依赖性,24,48,72h的IC50分别为59.22,12.08,3.31mg/L;药物干预组ECV304细胞迁移数减少,且随B-119浓度的增加,迁移抑制作用越强,B-119浓度为1.25,2.5,5mg/L干预24h后,细胞迁移数渐次减少,抑制率分别为49.29%,59.71%和71.94%(P<0.01);B-119对ECV304小管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0,20,30mg/L时的小管形成抑制率分别为35.71%,57.14%和67.86%(P<0.01)。结论 B-119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衍生物 肿瘤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小管形成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用于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钰 庄铨坤 +3 位作者 朱晓洁 王珺 白汉生 张予阳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24-631,共8页
目的以阿司匹林为对照组,系统评价阿司匹林双嘧达莫联合用药,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卒中、非致死性卒中、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及非致死性卒中与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联合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分析联合用药的... 目的以阿司匹林为对照组,系统评价阿司匹林双嘧达莫联合用药,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卒中、非致死性卒中、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及非致死性卒中与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联合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分析联合用药的有效性,通过出血性并发症及脑出血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分析联合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a.与阿司匹林相比较,联合用药能更有效的预防卒中的发生(RR=0.86 95%CI[0.74,1.00]),使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率降低22%(RR=0.78 95%CI[0.67,0.90]),也能明显降低非致死性卒中与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联合事件的发生率(RR=0.87 95%CI[0.79,0.96])。但是,联合用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无效(RR=0.98,95%CI[0.85,1.13])。b.与阿司匹林相比较,联合用药不会增加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RR=0.95,95%CI[0.80,1.12]),但可以使脑出血的发生率增加14%(RR=1.14,95%CI[0.54,2.42]),尽管这一结果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阿司匹林相比较,联合用药对卒中、非致死性卒中及非致死性卒中与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联合事件的预防更有效,联合用药不会增加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但能轻微增加脑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双嘧达莫 缺血性卒中 二级预防
下载PDF
ZW1-2对局灶脑缺血小鼠纹状体、皮质及海马脑区BDNF和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婷慧 庄铨坤 +3 位作者 任艳昕 魏冰 宋锡瑞 张予阳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目的观察化合物zome wermel 1-2(ZW1-2)对小鼠永久性局灶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以及对脑源性营养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永久性局灶脑缺血模型,并分别于脑缺血后2.5 h和7.5 h,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化合物ZW1-2,脑缺血后... 目的观察化合物zome wermel 1-2(ZW1-2)对小鼠永久性局灶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以及对脑源性营养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永久性局灶脑缺血模型,并分别于脑缺血后2.5 h和7.5 h,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化合物ZW1-2,脑缺血后24 h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各个脑缺血易损区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ZW1-2能够显著降低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的行为功能评分,可以显著提高皮质、纹状体和海马脑区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显著降低这些脑区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结论 ZW1-2具有抗实验性脑缺血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而起到对脑缺血损伤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W1—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小鼠 局灶脑缺血
下载PDF
[^(14)C]吡罗西尼在中国男性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物代谢和排泄研究
5
作者 庄铨坤 樊慧蓉 +6 位作者 董世奇 范宾科 刘鸣明 许玲美 王莉 刘雪梅 侯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18-2123,共6页
目的评估中国男性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14)C]吡罗西尼后,药物在人体内的物质平衡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用^(14)C标记示踪的方法评价吡罗西尼的人体物质平衡和生物转化。受试者餐后单次口服[^(14)C]吡罗西尼混悬液360 mg/50μCi后,采... 目的评估中国男性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14)C]吡罗西尼后,药物在人体内的物质平衡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用^(14)C标记示踪的方法评价吡罗西尼的人体物质平衡和生物转化。受试者餐后单次口服[^(14)C]吡罗西尼混悬液360 mg/50μCi后,采集指定时间点/时间间隔内的血液、尿液和粪便样本。用液体闪烁计数的方法分析受试者全血、血浆、尿液和粪便中^(14)C标记吡罗西尼相关化合物的放射量。用高效液相色谱与在线/离线同位素检测仪联用获得血浆、尿液和粪便样本放射性同位素代谢物谱,结合高分辨质谱对主要代谢产物进行鉴定。结果共入组6例健康男性受试者。受试者服药后,血浆中放射性药物中位达峰时间为5.00 h,平均末端消除半衰期为43.70 h。在给药后288.00 h内,放射性药物基本从体内排泄清除,受试者平均放射性药物累积回收率为(94.10±8.19)%。放射性药物主要经粪便排泄,占给药量的(84.60±7.10)%,尿液为次要排泄途径,占给药量的9.41%。代谢分析表明,血浆中放射性药物的主要成分为原形药物,主要代谢产物为RM4(XZP-5286)、RM6(XZP-3584)、RM7(XZP-5736)。药物主要以原形药物和代谢物形式从体内清除,除原形药物外,血浆、尿液和粪便样本中共鉴定并分析了9个代谢产物,全部为Ⅰ相代谢产物。药物在体内的主要代谢清除途径为脱乙基、脱异丙基、氧化等。结论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14)C]吡罗西尼混悬液后,主要以原形药物和代谢物形式从体内清除,粪便是主要排泄途径,尿液为次要排泄途径。药物在体内主要发生脱乙基、脱异丙基、氧化等代谢反应。受试者服药后,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吡罗西尼 物质平衡 代谢 药代动力学 同位素
原文传递
利伐沙班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莹 都丽萍 +3 位作者 陈跃鑫 庄铨坤 王洪允 梅丹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768-1774,共7页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利伐沙班浓度的UPLC-MS/MS方法,测定深静脉血栓患者体内利伐沙班血药浓度并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血浆经乙腈沉淀蛋白,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 1 mm×50 mm,1. 7μm),流动相为乙腈和水,梯度洗...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利伐沙班浓度的UPLC-MS/MS方法,测定深静脉血栓患者体内利伐沙班血药浓度并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血浆经乙腈沉淀蛋白,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 1 mm×50 mm,1. 7μm),流动相为乙腈和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 4 m 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正离子模式,MRM进行监测,m/z 437. 3→145. 0(利伐沙班)和m/z 440. 1→145. 0(d4-利伐沙班)。6名深静脉血栓患者首次服用20 mg利伐沙班片,采集血浆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血浆中利伐沙班在0. 5~400 ng·m 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 998 3),定量下限0. 5 ng·m L-1;批内、批间RSD均<15%;提取回收率稳定,无明显基质效应。深静脉血栓患者服用利伐沙班后约2 h达峰,平均峰浓度为317. 4 ng·m L-1,半衰期为6. 5 h。结论所建方法快速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适用于DVT患者血浆中利伐沙班血药浓度的检测和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液-质联用法 血药浓度 药物动力学 深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UPLC-MS/MS方法测定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阿立哌唑和脱氢阿立哌唑浓度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梦仪 庄铨坤 +2 位作者 贾冉冉 刘春艳 王洪允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11-1714,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阿立哌唑及其代谢物脱氢阿立哌唑浓度的UPLC-MS/MS,并用于阿立哌唑长效肌内注射剂在中国精神分裂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色谱柱: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 mm×50.0 mm,1.7μm),流动相...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阿立哌唑及其代谢物脱氢阿立哌唑浓度的UPLC-MS/MS,并用于阿立哌唑长效肌内注射剂在中国精神分裂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色谱柱: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 mm×50.0 mm,1.7μm),流动相:0.2%甲酸乙腈溶液-0.2%甲酸水,梯度洗脱,柱温:35℃,多反应监测模式,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m/z 448.1→285.1(阿立哌唑)、m/z 446.1→285.1(脱氢阿立哌唑)、m/z 458.1→295.1(阿立哌唑-D8)。结果阿立哌唑及其代谢物脱氢阿立哌唑在0.5 ng·mL^-1至500 ng·mL^-1的浓度范围线性良好,最低定量限为0.5 ng·mL^-1。2种物质的平均回收率在80%以上,批内、批间精密度标准差均不大于15%,稳定性好。结论本方法所需血样量少、操作简单、重复性和专属性好,适用于患者血样中阿立哌唑和脱氢阿立哌唑的浓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MS/MS 阿立哌唑 精神分裂症患者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