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谬背后的真实——再谈“长毛”的故事兼与孙绍振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
作者 庆俊生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2年第9期50-51,共2页
《阿长与〈山海经〉》中关于“长毛”的故事往往是一个让人忽视的问题,即使有人提及,也几乎认定其“荒谬”。这也是一个不好讨论的问题,实在是因为其“不雅”,难入不少论者的“法眼”。本着探寻真相,还原历史,以便更好地解读课文... 《阿长与〈山海经〉》中关于“长毛”的故事往往是一个让人忽视的问题,即使有人提及,也几乎认定其“荒谬”。这也是一个不好讨论的问题,实在是因为其“不雅”,难入不少论者的“法眼”。本着探寻真相,还原历史,以便更好地解读课文的目的,笔者故不揣冒昧而试述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 荒谬 《阿长与〈山海经〉》 孙绍振 还原历史
下载PDF
议论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1
2
作者 庆俊生 《学语文》 2012年第5期10-11,共2页
议论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换言之。议论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出在哪里?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议论文 价值
下载PDF
平实背后的讳饰与渲染
3
作者 庆俊生 《学语文》 2014年第3期21-22,共2页
《背影》作为民族的心灵史诗,几乎镌刻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作家李广田在《最完整的人格——哀念朱自清先生》中说:“《背影》一篇,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它之所以能够历久传诵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者,当然并不是凭... 《背影》作为民族的心灵史诗,几乎镌刻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作家李广田在《最完整的人格——哀念朱自清先生》中说:“《背影》一篇,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它之所以能够历久传诵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者,当然并不是凭藉了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瞻的文字,而只凭了它的老实,凭了其中所表达的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实 《背影》 心灵史诗 朱自清 李广田 真情
下载PDF
把握小说文本教学层次,提高教学有效性
4
作者 庆俊生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4年第12期58-60,共3页
中国古代的诗论家往往借助《周易》在哲学思想探讨上的“言、象、意”的表达来解说诗歌文本的阅读层次,并进而类推到小说文本的阅读。黑格尔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角度区分出艺术作品的两个层面:一是“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 中国古代的诗论家往往借助《周易》在哲学思想探讨上的“言、象、意”的表达来解说诗歌文本的阅读层次,并进而类推到小说文本的阅读。黑格尔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角度区分出艺术作品的两个层面:一是“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即“外在形状”;二是“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的意蕴”,即“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1]波兰现象学派哲学家英加登又提出了文本的四层次构成论:语音、意群、图式化外观和“在句子投射的意象事态中描绘的客体层次”。[2]中国艺术学院的李荣启教授在其《文学语言学》一书中从文学语言的结构与特征的角度,认为可将文学文本“由表及里”分为三个层次:语言符号层、文学形象层和审美意蕴层。[3]笔者根据小说类文学文本的特点和汉语思维方式的特性,以及中学语文的教学实际,认为小说类文学文本的阅读教学可以由浅入深的从文学形象、语言符号、审美/人性层次和生命体验等四个层次有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文本 教学有效性 教学层次 文学语言学 文学文本 汉语思维方式 阅读层次 语言符号
下载PDF
《幽径悲剧》中的三重悲剧
5
作者 庆俊生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6年第1期55-56,共2页
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教参从“‘悲剧’就是美的毁灭”的观点出发,认为“作者把这株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是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这种分析显然不到位。其实,透过文本表面的“毁于愚氓之手”的时代... 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教参从“‘悲剧’就是美的毁灭”的观点出发,认为“作者把这株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是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这种分析显然不到位。其实,透过文本表面的“毁于愚氓之手”的时代悲剧,我们看到的是作者潜藏在文脉之中的关于时代、价值观和自身作为孤独者的三重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悲剧 季羡林 孤独者 价值观 作者 毁灭
下载PDF
孔乙己自我身份认同的寻求与幻灭
6
作者 庆俊生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4年第5期56-57,共2页
从身份认同的视角审视,孔乙己对自我身份认同的寻求与幻灭,无疑是一条贯穿《孔乙己》的鲜明主线。
关键词 自我身份认同 《孔乙己》 幻灭
下载PDF
潜隐于“与民同乐”后的心灵之路的剖析
7
作者 庆俊生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2年第3期39-40,共2页
人们在探讨《醉翁亭记》一文的主旨时,往往根据文中大量关于"乐"的描写,如"山水之乐"、"宴酣之乐"、"游人之乐"、"禽鸟之乐"和"太守之乐"等而归结到"与民同乐"这四个字上,忽视了对文本后所潜隐的作者心路的剖析,从而忽视... 人们在探讨《醉翁亭记》一文的主旨时,往往根据文中大量关于"乐"的描写,如"山水之乐"、"宴酣之乐"、"游人之乐"、"禽鸟之乐"和"太守之乐"等而归结到"与民同乐"这四个字上,忽视了对文本后所潜隐的作者心路的剖析,从而忽视了一个直面磨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 《醉翁亭记》 描写
下载PDF
《桃花源记》可以作为小说教
8
作者 庆俊生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50,共2页
众所周知,《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它与《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等以写实为主的“记”显然不同。概而言之,前者长于想象虚构,而后者却重在写实抒情。
关键词 《桃花源记》 《桃花源诗并记》 说教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小石潭记》 “记” 写实
原文传递
《岳阳楼记》的超越之美
9
作者 庆俊生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0-61,共2页
《岳阳楼记》一文之所以成为传诵千古的经典,主要在于其展示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而其中蕴涵着作者从写法到思想情感上的诸多超越,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卓尔不... 《岳阳楼记》一文之所以成为传诵千古的经典,主要在于其展示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而其中蕴涵着作者从写法到思想情感上的诸多超越,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卓尔不群的超越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阳楼记》 思想情感 作者 文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