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像匹配的模糊合成多维决策 被引量:1
1
作者 应俊豪 张秀彬 +1 位作者 计长安 张颖璐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97-1799,1819,共4页
针对传统的图像匹配算法(如MSD、CF和CCF等)难以实现复杂背景下目标的高准确率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目标图像匹配的模糊合成多维决策方法,利用模糊合成相似度函数来寻求模板和现场的相互关系。采用该决策方法,在运算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 针对传统的图像匹配算法(如MSD、CF和CCF等)难以实现复杂背景下目标的高准确率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目标图像匹配的模糊合成多维决策方法,利用模糊合成相似度函数来寻求模板和现场的相互关系。采用该决策方法,在运算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度提高复杂背景下的目标图像识别准确率,为同类研究提供一种有价值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匹配 模糊集合成 多维决策 相似度
下载PDF
矿石颗粒尺度分布的双圆算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应俊豪 张秀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4-388,共5页
针对高炉内矿石颗粒外形不规则和边缘暗淡模糊等特性,提出了双圆比的概念,运用图像预处理、彩色形态学平滑、颗粒点定位、颗粒最大区域扩张、双圆尺度检测等方法,能够很好地对矿石颗粒尺度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对比实验表明,该算法比经典... 针对高炉内矿石颗粒外形不规则和边缘暗淡模糊等特性,提出了双圆比的概念,运用图像预处理、彩色形态学平滑、颗粒点定位、颗粒最大区域扩张、双圆尺度检测等方法,能够很好地对矿石颗粒尺度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对比实验表明,该算法比经典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尺度分布 双圆比 形态学平滑 平面划分 计算机视觉
下载PDF
基于Profibus的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5
3
作者 焦东升 陆冬良 +1 位作者 应俊豪 张秀彬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7-121,共5页
针对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对电网数据采集量大,传统监测仪器难以实时处理,以及很难监测到高频信号变化的情况,提出在虚拟仪器平台上将过程控制中的现场总线(Profibus)和实时操作系统(RTOS)相结合,设计了基于现场总线的区域电网电能质量多... 针对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对电网数据采集量大,传统监测仪器难以实时处理,以及很难监测到高频信号变化的情况,提出在虚拟仪器平台上将过程控制中的现场总线(Profibus)和实时操作系统(RTOS)相结合,设计了基于现场总线的区域电网电能质量多点实时监测系统,并提出了测量点的优化算法和实现方法,即利用覆盖矩阵快速定位事故发生点,极大地减少区域电网的测量点数目,避免了冗余数据的重复测量,控制速率提高到10 K以上,实现了电能质量监测的智能化和网络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PROFIBUS 实时系统 LABVIEW 数据库
下载PDF
动态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6
4
作者 焦东升 陆冬良 +1 位作者 应俊豪 张秀彬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114,共5页
在动态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较大区域电网动态参数实时联网监测以及瞬时电能事件发生时,历史数据的分析一直是便携式监测仪器难以突破的瓶颈,为此在虚拟仪器平台上将过程控制中的现场总线(process field bus,PROFIBUS)和实时控制系统相结... 在动态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较大区域电网动态参数实时联网监测以及瞬时电能事件发生时,历史数据的分析一直是便携式监测仪器难以突破的瓶颈,为此在虚拟仪器平台上将过程控制中的现场总线(process field bus,PROFIBUS)和实时控制系统相结合,设计了区域电网动态电能质量的多点实时监测系统,通过PROFIBUS网络的组态,实现了对闪变、电压跌落等动态电能质量参数的连续实时跟踪、数据传输、存储以及在线分析。最后在实验环境下对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精度较高,可以满足对电网动态电能参数实时监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电能质量 实时系统 虚拟仪器 数据库
下载PDF
基于灰度权重NMI的快速图像匹配 被引量:6
5
作者 计长安 张秀彬 +4 位作者 吴浩 应俊豪 赵兴勇 周雪莲 曾国辉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5-28,共4页
结合灰度匹配和特征匹配的优点,提出基于灰度权重NMI的一种复合图像匹配新方法,定义了灰度权重的概念,使其既能在特征匹配中增强NMI特征提取的质量,又能在灰度匹配时减少相关的运算量,提高了匹配的速度和质量。
关键词 相关运算 图像匹配 图像处理
下载PDF
电厂改造中图像处理和模糊控制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计长安 张秀彬 +3 位作者 赵兴勇 吴浩 应俊豪 曾国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34-239,共6页
为提高锅炉燃烧系统效率和节能效果,根据所采集的火焰状况采用火焰图像处理并结合专家系统开发了火焰的检测与控制技术。通过对大型锅炉多层4角燃烧器火焰图像的检测、处理、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方法与技术,实现了在确定系统最优性能... 为提高锅炉燃烧系统效率和节能效果,根据所采集的火焰状况采用火焰图像处理并结合专家系统开发了火焰的检测与控制技术。通过对大型锅炉多层4角燃烧器火焰图像的检测、处理、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方法与技术,实现了在确定系统最优性能指标的情况下的模糊控制技术,使锅炉燃烧效率比以往的间接控制方式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对于送风、引风、给煤等过程的大功率电气设备在优化燃烧控制的基础上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使得送风、引风、给煤在满足机组锅炉风煤比、炉膛负压、过热蒸汽焓与压力等控制条件下获得电能的最优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检测 特征提取 模式识别 图像处理专家系统 模糊控制 变频调速
下载PDF
基于正交编码器高精度测速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焦东升 张秀彬 应俊豪 《微型电脑应用》 2010年第10期13-15,1,共3页
根据正交光电编码器测速原理,在分析了M法测速的测量误差和分辨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转速高精度测量方法——变M法,即同时测量正交的两组脉冲序列的上升沿和下降沿,极大的减小了转速和转角测量误差,提高了分辨率。还提供了一种... 根据正交光电编码器测速原理,在分析了M法测速的测量误差和分辨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转速高精度测量方法——变M法,即同时测量正交的两组脉冲序列的上升沿和下降沿,极大的减小了转速和转角测量误差,提高了分辨率。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工业现场环境条件的,基于正交编码器测速算法的虚拟仪器软硬件设计方案及其实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速精度 正交编码器 M法测速 虚拟仪器
下载PDF
基于PC104的实时工业图像检测 被引量:3
8
作者 计长安 张秀彬 +2 位作者 应俊豪 王益 曾国辉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Z期212-214,共3页
随着图像处理软件、硬件的发展,图像处理技术越来越现实的被应用到工业现场中。本文充分利用嵌入式工业计算机PC104优化、小型、堆栈式结构的特点,与图像处理技术结合,把工业现场摄取的检测图像进行数字处理,得到所需监测目标的图像特征... 随着图像处理软件、硬件的发展,图像处理技术越来越现实的被应用到工业现场中。本文充分利用嵌入式工业计算机PC104优化、小型、堆栈式结构的特点,与图像处理技术结合,把工业现场摄取的检测图像进行数字处理,得到所需监测目标的图像特征值,根据结果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完成工业自动控制过程。文章从硬件构成和软件实现探讨了基于PC104实时工业图像检测的可实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04 图象处理 串口液晶
下载PDF
疲劳驾驶识别算法与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邱桢 罗露瑾 +2 位作者 应俊豪 曼苏乐 张秀彬 《微型电脑应用》 2012年第12期52-56,共5页
针对驾驶员长途驾驶汽车时,会因难以克服的生理疲劳时常发生交通事故的残酷现状,提出一种疲劳驾驶的识别算法,能够有效阻止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持续行驶的不良行为,以避免事故的发生。该算法通过对驾驶员脸部图像的采集与特征空间建立,... 针对驾驶员长途驾驶汽车时,会因难以克服的生理疲劳时常发生交通事故的残酷现状,提出一种疲劳驾驶的识别算法,能够有效阻止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持续行驶的不良行为,以避免事故的发生。该算法通过对驾驶员脸部图像的采集与特征空间建立,采用与疲劳训练样本的类比计算,实时确认当前驾驶状态的类别属性。依据驾驶状态的类别属性即可确定是否需要对驾驶员实施干预。系统识别运算周期小于50ms,识别准确率高于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驾驶 特征空间 状态识别 识别周期 识别准确率
下载PDF
基于SQL Server的异步排队应用程序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君峰 张秀彬 应俊豪 《微型电脑应用》 2009年第4期45-47,5-6,共3页
文章运用Service Broker会话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SQL Server的异步排队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应用该方法的在线订购系统的架构示例。理论与实际运行证实这种设计方法可以用来构建可靠的、分布式、并行处理、松耦合的系统。
关键词 异步排队 Service BROKER SOL SERVER 2005 松耦合 分布式
下载PDF
克门事件与北京政府时期的中美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应俊豪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80,共10页
一个美国商人死于非命,会对中美关系造成何种影响?1922年12月发生的克门事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分析的实例。美国商人克门于美国领事在场的情况下,在张家口被中国士兵枪击而殒命。关于事发的缘由,中美各执一词,事件的真相如何,还有待... 一个美国商人死于非命,会对中美关系造成何种影响?1922年12月发生的克门事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分析的实例。美国商人克门于美国领事在场的情况下,在张家口被中国士兵枪击而殒命。关于事发的缘由,中美各执一词,事件的真相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事件的结局是,美方用尽计谋,最终其要求得到了满足。本案揭露出20世纪20年代中美关系中几个有趣的面向。首先,本案争议点即在于中美面子之争。其次,中国外交官的"亲美"倾向在所谓的"北洋外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再次,北京政府背后的军阀政治的确制约着"北洋外交"。在实际的外交交涉中,有力的军闯控制着外交决策,而外交官不过只是办理交涉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门事件 北京政府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