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尼采权力价值论评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应大白
-
出处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19-25,共7页
-
文摘
尼采(1844—1900),德国“警句思想家”,是处在世纪转折点上的一位引人瞩目的哲学家和诗人。人生的意义和道德价值问题始终是他关注的中心。他立志做一个醒世哲人,宣布“上帝已经死了”,基督教道德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他号召对一切现存的价值进行重估,重新建立一个以权力意志为基础的价值观,以达到超越人类的境界。众人皆醉,唯我独醒!尼采的言行和著作,确实给人以高傲、狂放的印象,他的权力价值论历来有种种不同的评价,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剖析和探讨。
-
关键词
尼采
权力意志论
权力价值
论评
基督教道德
超人学说
“超人”
永恒轮回
肉体
上帝
-
分类号
C
[社会学]
-
-
题名“以德治国”与西方哲学
- 2
-
-
作者
应大白
-
机构
杭州师范学院
-
出处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1年第2期8-9,共2页
-
-
关键词
以德治国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近现代西方哲学
理性主义
“天人合一”的理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德治国”方略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柏拉图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苏格拉底与孔子伦理思想比较
被引量:3
- 3
-
-
作者
托马斯.派克森
应大白
束际成
-
机构
美国南伊利诺大学
杭州师范学院
上海行政学院
-
出处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1-12,共12页
-
文摘
公元前6至5世纪,在东方的中国和西方的希腊,先后涌现了两位大思想家——孔子和苏格拉底。他们各自对东方和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被后人推崇为圣人和贤者。在当今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两种文化相互渗透之际,对苏格拉底和孔子的伦理思想进行再认识,比较双方的差异点和汇合点,将是一项有益的工作。归根到底,对我们各自文化根源的探索和理解将有助于东西文化的融合,这种融合对于我们这个日益相互依赖的世界来说,很可能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
关键词
苏格拉底
孔子
伦理思想
城邦
仁德
伦理学说
品德
雅典人
道德理想
人伦关系
-
分类号
C
[社会学]
-
-
题名集体主义内涵探讨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金荣昌
周驰
应大白
-
出处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5期83-87,共5页
-
文摘
集体主义所包含的内容很多,研究的范围也很广,如何对集体主义内涵作科学规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学术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以求得学界的指正。 我们知道,道德既不是上帝的创造物,也不是人们头脑的派生物,而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关系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的产物。总之,道德不过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意识形式。所以,社会的经济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是道德的基础,
-
关键词
社会集体
集体主义
个人利益
内涵探讨
社会主义社会
集体利益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利益关系
维护和发展
个人正当利益
-
分类号
C
[社会学]
-
-
题名马一浮伦理思想述要
- 5
-
-
作者
束际成
应大白
金荣昌
-
出处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1-11,共11页
-
文摘
马一浮先生是我国现代儒学大师,精通儒、释、道三学,学贯中西,一生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复兴儒学为己任。他认为中华学术之根本是六艺,亦即六经。“六艺不唯统摄中土一切学术”,甚至“亦可统摄现在西来一切学术”。(《泰和会语·论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而六经的精髓,他以为是心性义理之学。他说:“六艺之教总为德教,六艺之道总为性道”。(《孝经大义》二)“六经所示,皆修德之门,学道之事。”(同上)“六艺之归一于性德”(《洪范约义》)等等。并以这种见解阐释经籍,因而在他的讲学和著述之中,有关道德性命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
-
关键词
马一浮
修德
书院学规
伦理思想
洪范
穷理
笃行
五事
述要
圣人
-
分类号
C
[社会学]
-
-
题名“艺海侠者”应云卫
- 6
-
-
作者
应大明
应大白
胡端
-
出处
《档案春秋》
2016年第10期56-59,共4页
-
文摘
从轮船买办到“左翼”剧影主将父亲应云卫,1904年9月出生在上海北泥城桥牛庄路。祖父应骐北,当时是上海的宁波同乡会干事。父亲7岁时,祖父病逝,家境败落,只得依靠唱苏滩卖艺的同母异父的兄长郑少庚生活。12岁时,父亲就去日商开的古河洋行当学徒,不久又转入美商慎昌洋行、肇兴轮船公司当职员,因勤勉能干,很快升为报关员。25岁时,他加入“华北航业公司”,由报关员升为业务主任(相当于买办)。
-
关键词
应云卫
艺海
泥城桥
航业
中华剧艺社
牛庄
塞上风云
日商
影业公司
救亡演剧队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