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CE联合射频消融对复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1
作者 应立平 王金发 吴宗杨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0期1824-1827,共4页
目的探究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射频消融(RFA)对复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复发性肝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为肝癌,且至少接受过一次手术治疗后复发... 目的探究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射频消融(RFA)对复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复发性肝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为肝癌,且至少接受过一次手术治疗后复发。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仅予RFA治疗,而观察组45例患者则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3年内的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术后1年内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术后2、3年内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复发至手术时间短、TACE联合RFA治疗是影响复发性肝癌患者3年内总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对复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具有显著的影响,该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 射频消融(RFA) 复发性肝癌 生存期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癌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应立平 冯济业 +2 位作者 王金波 吴宗杨 李元洪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对复发性肝癌(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复发性肝癌的34个肿块经B超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后的短期疗效、血清肿瘤标记物变...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对复发性肝癌(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复发性肝癌的34个肿块经B超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后的短期疗效、血清肿瘤标记物变化及并发症。结果完全消融(complete ablation,CA)的肿块30个,不完全消融(non-complete ablation,NCA)4个,CA率88.23%(30/34)。其中肿块直径≤3 cm的CA率为96.00%(24/25),3-5 cm为66.67%(4/6),≥5 cm为66.67%(2/3)。24例患者共有12例术前AFP升高,术后11例下降,其中转阴6例,另有1例升高。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RFA治疗复发性癌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尤其适合治疗小病灶(直径≤3 cm),其近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射频消融 并发症
下载PDF
射频消融联合化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元洪 应立平 方晶晶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8期873-876,共4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基质金...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及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PH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CE组(54例)和联合组(55例)。TACE组患者接受TACE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手术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及血清AFP、MMP、GP73水平,术后1年及3年的复发率和生存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04%,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肝功能指标及血清AFP、MMP、GP73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血清AFP、MMP、GP73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且联合组明显低于TACE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术后1年和3年的复发率明显低于TACE组,生存率明显高于TACE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PHC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血清AFP、MMP、GP73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且不加重肝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射频消融 肝动脉化疗栓塞 甲胎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 高尔基体蛋白73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能云 王金波 +3 位作者 张晶晶 王金发 吴宗杨 应立平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5年第8期614-61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后胆漏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143例行LCBDE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胆漏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例(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后胆漏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143例行LCBDE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胆漏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例(7.69%)患者LCBDE术后出现胆漏,2例再次手术治疗,9例保守治疗,均治愈。单因素分析显示,LCBDE术后胆漏的发生与合并急性胆管炎、术前白蛋白水平、再次胆道手术、术者经验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术前胆红素水平、胆总管直径、一期缝合、结石未取净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急性胆管炎、再次胆道手术是LCBDE术后胆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急性胆管炎及再次胆道手术的LCBDE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胆漏,术前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术者操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探查 腹腔镜检查 胆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胆道方预防肝胆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张晶晶 方晶晶 应立平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2年第6期1021-1023,共3页
肝胆管结石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为临床上常见并高发的肝胆外科疾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肝胆管结石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随着外科手术及内镜技术的进步与不断更新,多数... 肝胆管结石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为临床上常见并高发的肝胆外科疾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肝胆管结石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随着外科手术及内镜技术的进步与不断更新,多数患者均能够通过手术取出结石,其中腹腔镜微创手术凭借其操作方便、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显著等特点受到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普遍认可,为首选术式[1];但由于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特点,目前尚无确定的手术方式能完全避免复发,且受术中肝胆道造影不当、探查不彻底、结石残留、肝内胆管狭窄、不正确的胆肠吻合方式、术后反复胆管炎、复查不及时、患者个人体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复发率仍较高,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增加了患者和家庭的经济压力及医疗资源的消耗,因此如何减少或避免肝胆管结石术后复发依旧是医学界较为棘手的问题[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胆道造影 胆肠吻合 腹腔镜微创手术 医疗资源 肝管汇合部 内镜技术 结石残留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与B超引导射频消融序贯联合治疗中小肝癌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金发 朱柯磊 +3 位作者 李元洪 应立平 马霁波 吴宗杨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8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中小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与B超引导射频消融序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中小肝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肝动脉化疗栓塞与B超引导射频消融序贯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40)和肝动脉化... 目的观察中小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与B超引导射频消融序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中小肝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肝动脉化疗栓塞与B超引导射频消融序贯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40)和肝动脉化疗栓塞单独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1年、2年、3年生存情况及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缓解率92.5%(37/4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70.0%(28/40)(P<0.05),1年、2年、3年生存率97.5%(39/40)、95.0%(38/40)、87.5%(35/40)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90.0%(36/40)、82.5%(33/40)、80.0%(32/40)(P<0.05),复发率2.5%(1/4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17.5%(7/40)(P<0.05)。结论中小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与B超引导射频消融序贯联合治疗的效果较肝动脉化疗栓塞单独治疗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B超引导射频消融 序贯联合治疗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基因2在肝细胞癌中的杂合性缺失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冯济业 张晶晶 +2 位作者 王金发 吴宗杨 应立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4104-4106,共3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基因2(Mfn2)的杂合性缺失(LOH)在肝细胞癌(HCC)中的发生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56例HCC患者的临床手术组织样本,对位于Mfn2附近的4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进行LOH分析。结果:所有样本中4个微卫星位点发生LOH的...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基因2(Mfn2)的杂合性缺失(LOH)在肝细胞癌(HCC)中的发生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56例HCC患者的临床手术组织样本,对位于Mfn2附近的4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进行LOH分析。结果:所有样本中4个微卫星位点发生LOH的总频率为39.3%(22/56),在D1S2667,D1S2740,D1S434和D1S228位点发生LOH的频率分别为34.1%(14/41),31%(9/29),37.1%(13/35),37%(17/46)。对LOH的发生率和乙肝病毒(HBV)等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HBV阴性者在D1S434,D1S228位点的LOH频率显著高于HBV阳性者(P<0.05);AFP阳性者在D1S2667位点的LOH频率显著高于AFP阴性者(P<0.05)。LOH频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HCV感染,有无癌栓,肝内是否多发,有无肝硬化,肿瘤的大小,有无包膜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CC患者的Mfn2基因易发生LOH,LOH的发生率与HBV感染,血清AFP值的高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Mfn2的LOH可能在HBV阴性H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杂合性缺失 线粒体融合基因2 乙肝病毒
下载PDF
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能云 王金波 +3 位作者 张晶晶 王金发 吴宗杨 应立平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年第10期926-928,共3页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社会的老龄化,我国老年直肠癌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1,2]。既往认为高龄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但随着腹腔镜手术经验的积累和围手术期医学的发展,许多临床研究结果证明老年患者同样可以从腹腔镜...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社会的老龄化,我国老年直肠癌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1,2]。既往认为高龄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但随着腹腔镜手术经验的积累和围手术期医学的发展,许多临床研究结果证明老年患者同样可以从腹腔镜手术中获益,且不增加手术风险[3,4]。但是,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各脏器功能处于衰退阶段,机体应激性减退,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方法根据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和处理方法进行分级,在临床上适用性较强。目前,应用该体系在直肠癌手术领域进行并发症分级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使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促进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结果 腹腔镜手术 机体应激 老年患者 手术风险 禁忌证 分级系统 衰退阶段
下载PDF
经内镜胆道细胞刷检查对胆管良恶性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宗杨 王金波 +2 位作者 冯济业 王金发 应立平 《现代实用医学》 2019年第9期1158-1159,共2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细胞刷检查对胆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影像学检查发现胆管狭窄的56例患者行胆管细胞刷检查。专业病理医师固定阅片,对照术后病理诊断和/或随访最终诊断,分析胆管细胞刷检查诊断胆管良恶性狭窄的作用。结果最... 目的探讨经内镜细胞刷检查对胆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影像学检查发现胆管狭窄的56例患者行胆管细胞刷检查。专业病理医师固定阅片,对照术后病理诊断和/或随访最终诊断,分析胆管细胞刷检查诊断胆管良恶性狭窄的作用。结果最终诊断35例为胆管恶性狭窄,21例良性狭窄。恶性狭窄患者中22例细胞刷检查阳性(敏感度62.9%),13例阴性;良性狭窄患者细胞刷检查均为阴性(特异度100%);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2.1%。所有患者ERCP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出现胆管炎,2例出现轻度胰腺炎,经抗感染等治疗后恢复正常;1例出现术后胆管出血,经鼻胆管滴入去甲肾上腺素和应用止血药物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为7.1%。结论胆管细胞刷检查对胆管良恶性狭窄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狭窄 胆管细胞刷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结合术中B超在腹腔镜下肝多发微小病灶切除中的应用
10
作者 方晶晶 王金波 应立平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第9期1144-1146,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结合术中B超在腹腔镜下肝多发微小病灶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CG荧光导航结合术中B超下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患者4例,对肝脏多发微小病灶进行定位及指导精准切除,对术中切除病灶数目、病灶的...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结合术中B超在腹腔镜下肝多发微小病灶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CG荧光导航结合术中B超下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患者4例,对肝脏多发微小病灶进行定位及指导精准切除,对术中切除病灶数目、病灶的荧光显像结果、肝切缘及病理进行总结。结果共检测病灶10个,术后病理报告证实肝癌7个,肝硬化结节3个。ICG荧光导航下直接显像病灶9个,术中B超发现病灶8个,超声指导下劈开肝实质后后荧光显像病灶2个。1例患者的病灶术前影像未提示肿瘤(考虑不典型血管瘤),术中荧光导航下病灶未显影,且术中超声有发现,切开少量肝实质后于荧光下显像后切除,术后病理切片诊断肝癌。其中7个病灶在两者联合指导下切除,术后病理提示为肝癌,切缘皆为阴性。结论 ICG荧光导航结合术中B超在腹腔镜下肝多发微小病灶精准定位切除过程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荧光导航系统
下载PDF
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胆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张晶晶 应立平 张能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16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其中男性89例,女性71例,年龄(65.1±8.0)岁,年龄范围41~78岁... 目的探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16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其中男性89例,女性71例,年龄(65.1±8.0)岁,年龄范围41~78岁。根据ERCP术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胆道感染将患者分为两组:感染组(n=30)和未感染组(n=1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恶性胆道梗阻患者ERCP术后胆道感染率为18.8%(30/160)。在胆道感染患者体内共检测出病原菌43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4株,革兰氏阳性菌9株。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中的大肠埃希菌。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2.356,95%CI:1.587~5.441,P=0.001)、括约肌功能障碍(OR=2.651,95%CI:1.854~6.225,P=0.005)、术前白蛋白<35 g/L(OR=3.225,95%CI:2.041~5.689,P=0.002)、术前血红蛋白<110 g/L(OR=3.424,95%CI:2.115~6.333,P=0.003)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风险高。结论糖尿病、括约肌功能障碍、术前白蛋白和术前血红蛋白是恶性胆道梗阻患者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 感染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抗生素
原文传递
使用不同疗程抗菌药物对肝切除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晓蕾 毛燕科 +4 位作者 林蕾 应立平 吴宗杨 张慧丽 黄芫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144-2146,2158,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疗程抗菌药物对肝切除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8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患者术前1h和术后6h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而研究组... 目的分析不同疗程抗菌药物对肝切除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8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患者术前1h和术后6h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采用术前1h和术后2次/d,连续治疗3d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肝切除术情况,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术后身体状况予以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12.43±27.86)ml,肝门阻断时间(23.89±3.27)min,手术时间(97.27±10.15)min,腹腔双套管时间(65.68±7.29)h,胃管留置时间(21.35±3.46)h,尿管留置时间(71.96±8.82)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73.12±8.57)h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4.61%(3/65),拆线天数(10.28±1.47)d,体温(37.16±4.35)℃,总胆红素(15.09±2.63)μmol/L,白细胞(8.45±1.36)×109/L,中性粒细胞(72.10±8.03)%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切除术后采用短疗程抗菌药物治疗能够获得与长疗程抗菌药物治疗相当的感染预防效果,且未对手术及术后身体状况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抗菌药物 感染
原文传递
直肠髓外浆细胞瘤(附病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戎放 叶能红 +1 位作者 应立平 吴建平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2年第5期28-29,共2页
为了提高对直肠髓外浆细胞瘤的认识,结合病例报告,介绍该病的基本状况。髓外浆细胞瘤(EMP)罕见,多见于头颈部,直肠EMP更为罕见。EMP为恶性单克隆浆细胞病变中罕见的一种。直肠EMP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便血。直肠指检可触及肿块或结... 为了提高对直肠髓外浆细胞瘤的认识,结合病例报告,介绍该病的基本状况。髓外浆细胞瘤(EMP)罕见,多见于头颈部,直肠EMP更为罕见。EMP为恶性单克隆浆细胞病变中罕见的一种。直肠EMP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便血。直肠指检可触及肿块或结节,边界欠清,肿块表面糜烂或形成溃疡。EMP诊断尚无统一标准,除病理检查外,且需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确定。EMP治疗首选放疗。对侵犯重要器官且病变大者可手术治疗。化疗方案尚无统一意见。EMP放疗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浆细胞瘤 直肠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免疫相关长链非编码RNA构建肝癌预后模型
14
作者 冯济业 吴益峰 +3 位作者 吴宗杨 应立平 陶洋 王金波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98-2200,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预测肝癌(HCC)患者预后生存情况。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及Imlnc数据库获取与肝癌中差异表达且免疫相关的lncRNAs,构建加权的共表达网络后使用模块挖掘法挖掘肝癌相关模块,从模块中筛选肝癌...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预测肝癌(HCC)患者预后生存情况。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及Imlnc数据库获取与肝癌中差异表达且免疫相关的lncRNAs,构建加权的共表达网络后使用模块挖掘法挖掘肝癌相关模块,从模块中筛选肝癌预后相关的lncRNA。将肝癌患者样本等量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基于训练集数据构建风险评分模型,基于训练集和测试集样本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结合临床特征分析验证模型的稳定性。使用Lasso回归构建预后模型,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比高低风险组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鉴定肝癌预后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构建了由7个lncRNA构成的肝癌预后模型,根据模型风险评分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对肝癌患者1、3、5年生存预测的AUC值分别为0.76、0.68和0.62。高风险组总体生存时间在年龄>60岁[风险比(HR)=2.432,P<0.05]、男(HR=2.383,P<0.05),女(HR=2.396,P<0.05)、肿瘤T1~T2分级(HR=2.320,P<0.05)、肿瘤分期Ⅰ期与Ⅱ期(HR=2.223,P<0.05),Ⅲ期与Ⅳ期(HR=2.310,P<0.05)方面低于低风险组,风险分层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风险评分是独立预后指标(HR=2.243,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lncRNAs预后预测模型具有较好可信度和稳定性,表明这些lncRNA在肝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免疫 肝癌 预后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