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粉燃烧过程中AAEM的迁移机理及结渣沾污成因
1
作者 底一 牛芳 +1 位作者 王乃继 周建明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3-144,共12页
煤粉燃烧产生的飞灰导致炉膛和烟道内出现结渣沾污现象,飞灰的黏附特性受煤中碱金属/碱土金属(Alkali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s,AAEM)的影响,为减少飞灰在换热面上的沉积,分析其燃烧过程中AAEM的赋存形态和迁移机理,论述了AAEM蒸汽冷... 煤粉燃烧产生的飞灰导致炉膛和烟道内出现结渣沾污现象,飞灰的黏附特性受煤中碱金属/碱土金属(Alkali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s,AAEM)的影响,为减少飞灰在换热面上的沉积,分析其燃烧过程中AAEM的赋存形态和迁移机理,论述了AAEM蒸汽冷凝对飞灰特性产生的影响,同时分析了飞灰在换热面上的沉积机理。结果表明,燃烧温度和AAEM赋存形态的差异导致其析出过程和析出量不同。温度升高会促进AAEM的释放,随着AAEM在萃取液中的溶解性降低,在燃烧时释放更困难;释放到气相中的AAEM在换热面或飞灰表面异相冷凝形成黏性层,增大了换热面对飞灰的捕集效率;在气相中均相冷凝形成气溶胶,气溶胶作为前驱体在后续聚并过程中形成亚微米飞灰;飞灰的沉积受分子扩散、布朗运动、涡流碰撞、热泳、重力沉降、惯性碰撞等多种因素影响,重力沉降、惯性碰撞主要影响大粒径飞灰颗粒的运动轨迹,其他因素则主要影响小颗粒的运动;在换热面上形成的沉积层会出现分层结构,沉积内层的生成主要由无机蒸汽冷凝和小粒径飞灰沉积造成,外层沉积层主要由大颗粒飞灰沉积形成。黏附在换热面上的飞灰影响锅炉热效率、高温下腐蚀金属壁面,对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埋下隐患。因此部分学者提出煤粉的水洗、掺烧、吹灰、换热面涂层、结构改进等方案来减缓沉积层的形成。但由于煤中成分多变,难以准确预测对燃料结渣沾污行为,应加强不同赋存形态元素的研究、不同形态飞灰的沉积及飞灰形成过程中复杂的物理化学,为结渣沾污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渣沾污 AAEM 迁移机理 飞灰颗粒
下载PDF
生物质掺氨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底一 黄骞 +2 位作者 马鹏 牛芳 李水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6547-6552,共6页
燃煤锅炉是中国CO_(2)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氨和生物质作为无碳、清洁替代能源用于燃煤锅炉,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途径。为探究氨与其他燃料掺烧的可行性,利用清华大学25kW一维炉系统,通过调节气体流量、更换不同口... 燃煤锅炉是中国CO_(2)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氨和生物质作为无碳、清洁替代能源用于燃煤锅炉,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途径。为探究氨与其他燃料掺烧的可行性,利用清华大学25kW一维炉系统,通过调节气体流量、更换不同口径的氨气喷头,研究一种生物质燃料(玉米秸秆粉)与氨在多种掺烧比(热值比0~40%)和不同氨喷入速度下的燃烧特性、污染物及细颗粒物生成特性。结果表明,相较纯生物质燃烧,氨的掺入会吸收一部分热量用于自身预热,引起炉膛内烟气温度分布发生变化;提高氨的掺烧比,尾部烟气中NO_(x)的浓度近似线性增长,NH_(3)浓度无明显增加,飞灰中PM1~10质量占比增大,在氨的掺烧比低于40%时,烟气中NH_(3)浓度不高于2mg/m^(3),不存在氨逃逸现象,但纯氨燃烧会导致烟气中NH_(3)浓度激增。氨的掺混情况也会对烟气中NO_(x)浓度产生影响,当氨喷入速度与一次风速差越大,物料之间混合越不均匀,烟气中NO_(x)浓度越低,相较于等速喷氨烟气中NO_(x)浓度可下降200mg/m^(3)。结果可知,生物质大比例掺氨燃烧无显著氨逃逸,有望通过调节喷氨方式(尤其是氨喷入速度)降低烟气中NO_(x)浓度,是一种有潜力的火电机组减碳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燃烧 生物质 氨逃逸 NO排放 颗粒物
下载PDF
非离子单体改性聚羧酸盐水泥减水剂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艳娜 底一 +1 位作者 林磊 黄涛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7期23-26,共4页
采用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MPEG)为主要原料,与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进行聚合,以过硫酸铵和双氧水共同作为引发剂,在以异丙醇和水为溶剂,3-巯基丙酸为链转移剂的条件下采用自由基聚合的方式聚合制备聚羧酸系高... 采用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MPEG)为主要原料,与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进行聚合,以过硫酸铵和双氧水共同作为引发剂,在以异丙醇和水为溶剂,3-巯基丙酸为链转移剂的条件下采用自由基聚合的方式聚合制备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研究了大单体的分子链长短和磺酸盐的用量对合成聚羧酸盐减水剂分散性能的影响,并对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进行表征,在高强混凝土中的应用进行了测试,在掺量为0.17%(质量分数)时,水泥初始净浆流动度达到27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 聚羧酸盐减水剂 混凝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