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应如何“淡出”
1
作者 庞丽虹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8-11,共4页
自 1998年开始我国连续 5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这一政策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 ,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对这一结果 ,国内学者说法不一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问题上。本文着重说明积极财政政策要想淡出 ,必须满足三个... 自 1998年开始我国连续 5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这一政策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 ,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对这一结果 ,国内学者说法不一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问题上。本文着重说明积极财政政策要想淡出 ,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政府应拿出一整套的政策措施 ,保证这三个条件的实现。只有这样 ,积极财政政策才有可能顺利淡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私人投资 消费需求 中国
下载PDF
教师面向未来的几个本领
2
作者 庞丽虹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2年第7期44-45,共2页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职业正在被机器人取代,但教师这一职业被取代的可能性却微乎其微。尽管人工智能可以做到知识渊博、多才多艺,但它毕竟是程序式的,是为工作而诞生的,不会产生思想,更缺乏灵魂。它只能根据程序的设定而工...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职业正在被机器人取代,但教师这一职业被取代的可能性却微乎其微。尽管人工智能可以做到知识渊博、多才多艺,但它毕竟是程序式的,是为工作而诞生的,不会产生思想,更缺乏灵魂。它只能根据程序的设定而工作,无法取代有思想、有人情味的教师。所以站在新时期的节点上,教师要面向未来,做好新时代的筑梦人,还需要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渊博 人工智能 筑梦人 面向未来 能力和素质 机器人 提升自身 人情味
原文传递
给孩子更自由的成长向导--读卡尔·罗杰斯《论人的成长》有感
3
作者 庞丽虹 《江西教育》 2021年第24期70-71,共2页
卡尔·罗杰斯在《论人的成长》中不仅阐明了人的意识与情感的重要性,还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成长过程,他所做的每一项工作的进展都让我们感觉到真实。无论是尼采说的“成为你自己”,还是卡伦·霍妮说的“就像橡树果实长大了会变... 卡尔·罗杰斯在《论人的成长》中不仅阐明了人的意识与情感的重要性,还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成长过程,他所做的每一项工作的进展都让我们感觉到真实。无论是尼采说的“成为你自己”,还是卡伦·霍妮说的“就像橡树果实长大了会变成橡树一样,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成人”,都向我们表示,孩子的成长不需要成人煞费苦心地操作或重塑,而应该是一种促进。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释放本身就存在的东西,让他们自己移除成长中的障碍。简言之,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立思想和情感体验的完整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的人 成长向导 独立思想 情感体验 人的成长 卡尔·罗杰斯 情感的重要性 人的意识
原文传递
让学生从“存在”走向“归属”
4
作者 庞丽虹 《班主任》 2021年第4期43-45,共3页
班级只有让学生产生归属感才能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学生在班级中的身份认同、参与意识、情感体验都将影响他们的班级归属感。一、身份认同:让学生从"自我"走向"群体"一年级学生对集体概念的认识不强,教师的认可和... 班级只有让学生产生归属感才能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学生在班级中的身份认同、参与意识、情感体验都将影响他们的班级归属感。一、身份认同:让学生从"自我"走向"群体"一年级学生对集体概念的认识不强,教师的认可和关怀、同伴的接纳和帮助都有助于他们对班级产生归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一年级学生 归属感 班级 情感体验 参与意识 才能发挥 同伴
原文传递
让德育融于生活中
5
作者 庞丽虹 《江西教育》 2021年第17期78-79,共2页
行走在校园中,每当看到吃剩的馒头、喝完的奶袋散落在角落里,听到学生之间嬉笑着互飙脏话,或者看到自己的学生远远地看见我就躲开,我心中总有一种隐隐的刺痛。德、智、体、美、劳,教育的五个方向,我们始终把德育置于首位,也一直秉持在... 行走在校园中,每当看到吃剩的馒头、喝完的奶袋散落在角落里,听到学生之间嬉笑着互飙脏话,或者看到自己的学生远远地看见我就躲开,我心中总有一种隐隐的刺痛。德、智、体、美、劳,教育的五个方向,我们始终把德育置于首位,也一直秉持在学科中渗透德育的理念,教育中无处不彰显着人文关怀,但是在没有教师监管的地方,道德却又常常与学生"擦肩而过"。为什么德育如此孤立无援?德育到底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于教育中,才能在学生的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德育 人文关怀 教师监管 孤立无援 融于生活
原文传递
擦亮师心
6
作者 庞丽虹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1年第5期17-18,共2页
一直以来,人们都喜欢用春蚕﹑蜡烛等来比喻教师的无私奉献这一高大形象,这些崇高的赞誉背后却恰恰掩盖了教师作为普通人的身份。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也非圣人。在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下,教师已经不堪重负。
关键词 无私奉献 蜡烛 春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