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身体质量指数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感染影响的多中心研究
1
作者 王婧婧 车晓宇 +6 位作者 左菁华 庞书杰 陈龙飞 白洁 殷显玉 陈志宇 邱琰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00-406,411,共8页
目的探索肝门部胆管癌(pCCA)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前BMI与术后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22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366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肝门部胆管癌(p... 目的探索肝门部胆管癌(pCCA)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前BMI与术后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22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366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肝门部胆管癌(pCC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术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分组,BMI≤18.4 kg/m^(2)为低BMI组(n=31),18.4 kg/m^(2)<BMI<25.0 kg/m^(2)为正常BMI组(n=279),BMI≥25.0 kg/m^(2)为高BMI组(n=56)。研究结局为术后感染,包括切口部位感染、器官/腔隙感染和远程感染,比较3组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与术后感染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低BMI组和高BMI组患者的总体术后感染、切口部位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BMI组(总体术后感染:45.2%、51.8%vs 26.5%,P=0.029、P<0.001;切口部位感染:32.3%、35.7%vs 16.8%,P=0.03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低BMI和高BMI与总体术后感染(低BMI vs正常BMI:OR=2.380,95%CI 1.103-5.136;高BMI vs正常BMI:OR=3.224,95%CI 1.740-5.972)、切口部位感染(低BMI vs正常BMI:OR=2.601,95%CI 1.139-5.941;高BMI vs正常BMI:OR=2.451,95%CI 1.279-4.698)的发生均独立相关。结论BMI异常的pCCA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感染风险更大。应加强对BMI异常的pCCA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以降低根治性切除术后感染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身体质量指数 肝门部胆管癌 根治性切除术
下载PDF
术前血清CA19-9水平对乙肝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术后预后影响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庞书杰 宿鑫成 +3 位作者 杨宁 张海斌 朱楠 杨广顺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评估术前血清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水平对乙肝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HBV-ICC)根治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0... 目的评估术前血清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水平对乙肝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HBV-ICC)根治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行手术根治治疗的143例HBV-IC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术前CA19-9水平,将患者分为CA19-9升高组(>37 U/mL)与CA19-9正常组(≤37 U/mL),并借助软件SPSS20.0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学和预后差异。结果 CA19-9升高组临床症状阳性率,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胺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等术前水平明显高于CA19-9正常组(P<0.05),而且,CA19-9升高组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及微血管侵犯(P<0.05)。CA19-9升高组与CA19-9正常组1、3和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2%vs 58%,65%vs 28%和52%vs 20%(P<0.001)。CA19-9升高组与CA19-9正常组1、3和5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vs 37%,51%vs 20%和45%vs 15%(P<0.001)。结论术前CA19-9水平升高是HBV-ICC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后预后差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 根治性肝切除术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肝脏淋巴瘤19例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庞书杰 叶庆旺 +2 位作者 施洋 杨宁 杨广顺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02-505,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脏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19例原发性肝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案,根据随访结果进行预后分析。...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脏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19例原发性肝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案,根据随访结果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19例患者病理检查前均误诊为其他肝脏疾病。19例患者中,男8例(42.1%),女11例(57.9%),年龄17-79岁,中位年龄47岁。10例(52.6%)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9例(47.4%)出现LDH升高,12例(63.1%)出现A/G倒置。17例手术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50.8个月,95%CI:32.0-69.5,术后化疗与否生存时间有明显差异(P=0.048,〈0.1)。结论原发性肝脏淋巴瘤临床误诊率高,确诊赖以病理学检查,发病可能与HBV感染有关,术后辅以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淋巴瘤 乙型肝炎 化疗 预后
下载PDF
门脉高压性胆病临床诊疗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庞书杰 叶庆旺 +1 位作者 施洋 杨宁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31-433,共3页
门脉高压性胆病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胆道受压、缺血、感染及炎症是三大可疑致病因素。在门脉高压性胆病的治疗策略上,大量临床研究推荐对于存在临床症状的门脉高压性胆病患者行分期手术治疗,但至今仍未达成共识。本文将对门脉高压... 门脉高压性胆病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胆道受压、缺血、感染及炎症是三大可疑致病因素。在门脉高压性胆病的治疗策略上,大量临床研究推荐对于存在临床症状的门脉高压性胆病患者行分期手术治疗,但至今仍未达成共识。本文将对门脉高压性胆病的病因、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及诊治策略的研究进展加以文献回顾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门脉高压性胆病 肝外门静脉系统阻塞 门脉海绵样变性
下载PDF
术中联合淋巴结清扫对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庞书杰 施洋 +2 位作者 杨宁 叶庆旺 杨广顺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 评价术中联合淋巴结清扫术能否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期间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比较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术中是否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对... 目的 评价术中联合淋巴结清扫术能否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期间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比较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术中是否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对预后影响的文献,文献纳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经过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队列研究,纳入病例总数522例,其中行淋巴结清扫术[LND(+)]272例,未行淋巴结清扫术[LND(-)]250例。Meta分析显示术后3年总生存(RR=0.91,95%CI:0.74~1.13,P=0.41),术后5年总生存率(RR=0.84,95%CI:0.63~1.11,P=0.22),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RR=0.89,95%CI:0.65~1.21,P=0.47)。结论 术中常规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对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淋巴结清扫术 预后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课程间关联规则的排课优化算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庞书杰 刘其成 牟春晓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934-2937,2942,共5页
针对如今高校招生人数扩张所伴随而来的高校排课资源紧张的现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关联规则的排课优化算法(SH-AP算法)来优化高校排课。SH-AP算法将关联规则算法应用到排课过程中,通过对高校学生选课数据进行关联规则的挖掘,找... 针对如今高校招生人数扩张所伴随而来的高校排课资源紧张的现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关联规则的排课优化算法(SH-AP算法)来优化高校排课。SH-AP算法将关联规则算法应用到排课过程中,通过对高校学生选课数据进行关联规则的挖掘,找出需要排课的课程之间的关联规则,之后SH-AP算法再将已经挖掘出的课程间关联规则应用到排课系统中,对高校排课进行优化。实验最终得到课程间关联规则的数据,并为高校提供人性化的排课。根据研究与对比表明SH-AP算法在对排课的合理化与人性化上有很好的优化效果,帮助学校在进行排课的时候,考虑课程时间地点冲突问题的同时,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选课 高校排课 关联规则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结石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宿鑫成 庞书杰 +4 位作者 杨宁 许朱定 张海斌 付雍 杨广顺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研究肝内胆管结石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特点。方法:收集296例首次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ICC患者资料,按有无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分为两组,其中结石阳性组38例,结石阴性组258... 目的:研究肝内胆管结石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特点。方法:收集296例首次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ICC患者资料,按有无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分为两组,其中结石阳性组38例,结石阴性组258例。对两组患者16项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术后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等数据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结石阳性组平均年龄和女性比例、临床症状阳性率、CA19-9、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胺转肽酶水平均明显高于结石阴性组,而且,结石阳性组的患者肿瘤更易形成子灶、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TNM分期更晚。结石阳性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9.8%,2.6%,0%,明显低于结石阴性组(46.9%,26.4%,20.9%)。结石阳性组ICC患者的1,3和5年生存率为39.5%,7.9%和0%,也明显低于结石阴性组ICC患者(67.8%,38.0%,26.4%)。结论: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ICC患者肿瘤分期更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术中应行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肝内胆管结石 预后 生存率
下载PDF
脾切除术与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近期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何海冠 沈艺南 +2 位作者 庞书杰 杨田 卢军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301-306,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和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1日-2015年5月30日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收录的评估PSE与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 目的系统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和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1日-2015年5月30日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收录的评估PSE与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的文献,文献纳入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经过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后,采用Rev 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对照研究,共638例患者。4项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周PSE组对外周血小板的影响明显低于脾切除术组[加权均数差(WMD)=-65.71,95%可信区间(95%CI):-120.24^-11.18,P=0.02];而术后1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68,95%CI:-8.16~9.52,P=0.88);2项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PSE组自然杀伤细胞的含量较脾切除术组高(WMD=6.03,95%CI:3.80~8.26,P<0.001),且术后1年两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WMD=3.60,95%CI:1.25~5.96,P=0.003);3项研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PSE组较脾切除术组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缩短(WMD=-2.52,95%CI:-3.36^-1.67,P<0.001)。结论 PSE组术后血小板前期升高较脾切除术组缓和,而远期并无明显区别;PSE组在对术后维持患者持免疫系统的储备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栓塞 治疗性 脾切除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胆管黏液腺癌13例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施洋 庞书杰 +3 位作者 叶庆旺 张海斌 杨宁 杨广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75-679,I0002,共6页
目的分析胆管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3例胆管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治疗策略,根据随访结果进行预后分析。根据有无淋巴结... 目的分析胆管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3例胆管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治疗策略,根据随访结果进行预后分析。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两组并比较其预后的差异。结果患者自症状出现至手术的时间为7d^13年,中位时间为4个月。11例患者有临床症状,其中右上腹胀痛不适7例,发热3例,黄疸7例,乏力4例;无临床症状2例。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水平均升高。13例患者中,6例术前影像学检查见局部淋巴结转移。胆管黏液腺癌的大体病理学特征与其MRI检查表现相符。13例患者中,11例行根治性手术,其中5例肝内胆管黏液腺癌患者行肝切除术(1例伴肝门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肝切除术+肝门部淋巴结清扫术);4例肝门部胆管黏液腺癌患者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均行局部淋巴结清扫术);2例远端胆管黏液腺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肝内胆管黏液腺癌患者因术中发现腹腔内肿瘤广泛转移而行右肝胆管癌栓取出、T管引流术;1例肝门部胆管黏液腺癌患者行胆囊和肝外胆管切除、肝门部淋巴结清扫、胆肠吻合术,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切缘阳性,术后辅以放射治疗。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胆管黏液腺癌,其中7例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胆管黏液性梗阻伴远端胆管扩张。13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围术期死亡。随访时间7~8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截至2015年12月31日,有7例患者存活,生存时间7~8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4个月,95%CI为27.02~80.98个月。采用Kaplan-Meier估计法得出术后1、3、5年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92.3±7.4)%、(53.8±17.7)%、(35.9±18.8)%。分别对淋巴结转移组(6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7例)进行生存分析。因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病例数少且数据中事件或死亡病例太少,大部分生存时间对应的生存率均>50%,中位生存时间不存在,同时也无法计算95%CI。淋巴结转移组生存时间7~3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95%CI为0.1~45.9个月。采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提示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预后显著优于淋巴结转移组。结论扩张的胆管旁低密度占位和与胆管相通的多发囊性占位是胆管黏液腺癌显著的影像学特点,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黏液腺癌 预后 根治性切除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短期与远期预后分析
10
作者 叶祥浩 刘智鹏 +12 位作者 戴海粟 弓毅 黎镐 龙志华 王伟 夏钰韩 庞书杰 陈龙飞 刘兴超 樊海宁 白洁 江艳 陈志宇 《肿瘤》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6-515,共10页
目的:探索解剖性肝切除(anatomical liver resection,AR)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短期与远期预后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所有数据来自多中心数据库中的4家中心,分别为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医院、... 目的:探索解剖性肝切除(anatomical liver resection,AR)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短期与远期预后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所有数据来自多中心数据库中的4家中心,分别为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选择2013年1月—2021年6月连续纳入本研究的接受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共305例。依据肝切除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AR组(n=205)和非解剖性肝切除(non-anatomical liver resection,NAR)组(n=100),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短期预后及远期预后。结果:AR组的围手术期输血率和30 d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NAR组(P<0.05)。AR组与NAR组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肝切除方式对接受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术的患者的远期预后无显著影响,但选择AR有利于实现更好的短期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解剖性肝切除 短期预后 长期预后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病风险关系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庞书杰 蔺志鹏 +3 位作者 叶庆旺 张海斌 杨宁 杨广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评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15年5月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评估丙型肝炎与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病风险关系的文献,借助RevMan5.3软件... 目的评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15年5月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评估丙型肝炎与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病风险关系的文献,借助RevMan5.3软件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暴露风险比值比进行定量合成分析。结果分析共纳入14项病例对照研究和2项队列研究,异质性检验显示16项研究间存在明显异质性(I2=72%,P〈0.05),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肝内胆管细胞癌组与对照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暴露风险合并比值比为3.96(95%C1为2.63~5.95,P〈0.05)。16项纳入研究未见明显发表偏倚。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显著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 肝内胆管细胞癌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脏T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
12
作者 叶庆旺 庞书杰 +2 位作者 施洋 杨知时 杨宁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01-802,共2页
原发性肝脏淋巴瘤(primary hepatic lymphoma,PHL)是一种原发于肝脏的结外淋巴瘤,其发病率非常低,约占肝脏恶性肿瘤的0.1%[1]。PHL病人中甲胎蛋白(AFP)增高者约占8.6%,T细胞淋巴瘤约占37.1%,AFP增高同时伴有乙肝感染的原发性肝脏T... 原发性肝脏淋巴瘤(primary hepatic lymphoma,PHL)是一种原发于肝脏的结外淋巴瘤,其发病率非常低,约占肝脏恶性肿瘤的0.1%[1]。PHL病人中甲胎蛋白(AFP)增高者约占8.6%,T细胞淋巴瘤约占37.1%,AFP增高同时伴有乙肝感染的原发性肝脏T细胞淋巴瘤(T-PHL)目前尚未见报道[2]。由于目前对PHL的术前诊断尚缺乏有效的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故临床确诊多依赖于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甚至基因重排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脏淋巴瘤 T细胞淋巴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