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尺度分离的桂东北一次极端暴雨成因分析
1
作者 庞传伟 蒋荣群 +3 位作者 李向红 侯进 周希源 苏圣华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1期64-69,共6页
利用广西降水数据、卫星TBB数据和ERA5再分析资料,基于大气变量物理分解原理,从全球大气分析场中分离出天气尺度扰动场,对2022年6月17—21日桂东北极端暴雨过程进行了多角度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充足的水汽供应和有利去稳环境... 利用广西降水数据、卫星TBB数据和ERA5再分析资料,基于大气变量物理分解原理,从全球大气分析场中分离出天气尺度扰动场,对2022年6月17—21日桂东北极端暴雨过程进行了多角度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充足的水汽供应和有利去稳环境条件下,存在多种不同尺度的上升运动;长时间维持在25°N附近的准静止锋是主要的抬升机制和连续暴雨的主要原因,其南北摆动对应着暴雨带的南北移动,暴雨的强弱变化和锋生扰动一致;造成20日极端短时暴雨的MCC,由锋区内925 hPa和850 hPa气流辐合线所触发和维持;扰动辐合线能很好地指示出降雨中心,暴雨落区位于925 hPa和850 hPa扰动辐合线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静止锋 MCC 扰动辐合线
下载PDF
广西东部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2
作者 庞传伟 蒋荣群 《海峡科学》 2023年第4期18-22,共5页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区域自动站的观测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广西东部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高空槽东移配合低层暖平流强迫的有利背景下,桂东地区超5km的深厚暖云厚度...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区域自动站的观测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广西东部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高空槽东移配合低层暖平流强迫的有利背景下,桂东地区超5km的深厚暖云厚度和高湿环境是此次过程以短时强降水为主的主要因素;在桂东地区0℃层和-20℃层分别位于600hPa、400hPa附近的有利于冰雹形成的环境下,与北部的弱CAPE(对流有效位能)值配合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相比,桂东南中等强度CAPE配合强垂直风切变和700hPa以下的多层逆温层更利于大冰雹的形成,是区分南北部对流类型和强度的主要因素;产生大冰雹的超级单体由两个对流单体合并加强而成,超级单体内部水凝物拖曳启动的下击暴流是地面产生大风的直接成因;500hPa中尺度异常涡度扰动能较好地指示产生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超级单体的位置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层暖平流强迫型 超级单体 中尺度对流涡旋 下击暴流
下载PDF
贺州市丘陵区降雨量的空间插值方法比较
3
作者 蒋荣群 庞传伟 王潇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3期39-42,共4页
以2012—2021年贺州市113个自动气象站年平均降雨量数据为基础,基于GIS技术,选取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IDW)、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OK)、协同克里金插值方法(CK)、径向基函数插值方法(RBF)、局部多项式插值方法(LPI)和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插... 以2012—2021年贺州市113个自动气象站年平均降雨量数据为基础,基于GIS技术,选取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IDW)、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OK)、协同克里金插值方法(CK)、径向基函数插值方法(RBF)、局部多项式插值方法(LPI)和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插值方法(EBK),分别对贺州市多年年平均降雨量进行空间插值,对插值结果进行交叉检验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在考虑贺州市多年平均降雨量的上下限和空间分布特征,局部多项式插值方法(LPI)插值效果最好,能较为真实地表现贺州市多年平均降雨量空间分布特征。贺州市多年平均降雨量的分布特点为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多,受地形地貌影响,其年平均降雨量最大值主要位于贺州市昭平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插值 丘陵地区 降雨量 交叉验证
下载PDF
孟加拉湾旺盛对流作为广西连续暴雨的前兆信号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向红 庞传伟 +2 位作者 梁维亮 黄明策 蒋荣群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83-1389,共7页
利用1984—2013年30年的GMS卫星资料、FY卫星资料和小时雨量资料,利用统计、合成和个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孟加拉湾地区强对流在广西连续性暴雨发生前的演变特征和传播机制,发现孟加拉湾对流在广西连续性暴雨前2~3 d异常增强,说明孟加拉... 利用1984—2013年30年的GMS卫星资料、FY卫星资料和小时雨量资料,利用统计、合成和个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孟加拉湾地区强对流在广西连续性暴雨发生前的演变特征和传播机制,发现孟加拉湾对流在广西连续性暴雨前2~3 d异常增强,说明孟加拉湾旺盛对流对广西低涡切变类持续性暴雨具有前兆信号,这一前兆信号对广西暴雨中短期预报具有指导意义。研究结论表明:广西上空对流与孟加拉湾对流有高度相关,从孟加拉湾到广西上空存在强对流向东传播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对流 暴雨 前兆信号 传播通道
下载PDF
孟加拉湾对流对广西秋季暴雨影响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向红 陆虹 +4 位作者 伍静 韩慎友 庞传伟 胡静 王军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7-513,共7页
利用综合观测数据1°×1°FNL和2.5°×2.5°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顶黑体辐射温度资料(TBB),对2015年11月广西出现的三次暴雨过程(8日、11—12日和20日)的850 h Pa水汽通量散度及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对比... 利用综合观测数据1°×1°FNL和2.5°×2.5°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顶黑体辐射温度资料(TBB),对2015年11月广西出现的三次暴雨过程(8日、11—12日和20日)的850 h Pa水汽通量散度及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8日和20日暴雨的低层水汽主要来自南海,11—12日连续暴雨的水汽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暴雨前后TBB的分析表明,在暴雨发生前2~3 d,孟加拉湾对流发展到最强,孟加拉湾对流对广西秋季暴雨具有前兆信号特征。暴雨前后TBB时空剖面表明,暴雨发生前孟加拉湾对流有向广西波动传播的特征。模式敏感性实验显示,当关闭孟加拉湾对流2~3 d后,广西48 h累计雨量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暴雨 水汽输送 孟加拉湾对流
下载PDF
2015年广西深秋特涝气候背景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庞传伟 李向红 +2 位作者 伍静 胡静 郑传新 《环境与发展》 2017年第4期18-20,共3页
利用综合观测、2.5°×2.5°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导致广西2015年11月特涝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以及暴雨特征。月平均高度分析显示2015年11月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华南呈东高西低的高度配置,广西低层主要为低值系统控制。逐日V... 利用综合观测、2.5°×2.5°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导致广西2015年11月特涝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以及暴雨特征。月平均高度分析显示2015年11月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华南呈东高西低的高度配置,广西低层主要为低值系统控制。逐日V分量分析2015年11月三暴雨过程,发现具有夏季风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秋特涝 副热带高压 水汽
下载PDF
“6·5”桂东北锋面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7
作者 伍静 庞传伟 +1 位作者 王艳兰 李向红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5年第A02期22-24,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广西自动雨量站实测雨量资料、及雷达,对2014年6月5日桂东北锋面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是造成这次重要天气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低层持续较强的水汽辐合,有利的地形和高...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广西自动雨量站实测雨量资料、及雷达,对2014年6月5日桂东北锋面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是造成这次重要天气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低层持续较强的水汽辐合,有利的地形和高低空有利配置,以及强的不稳定层结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这场强降水的发生。同时,雷达资料硅示,是一次典型的热带降水型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锋面暴雨 水汽通量 动力机制 热带降水型
下载PDF
1971-2020年恭城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严春梅 庞传伟 +2 位作者 唐小琴 严启兴 邓树荣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4期28-30,共3页
根据恭城县1971—202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M-K突变检验法,对恭城县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恭城县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其中春、冬季增温尤为显... 根据恭城县1971—202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M-K突变检验法,对恭城县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恭城县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其中春、冬季增温尤为显著。年降水量呈现波动趋势,年际变化较大,年代际变化明显,以9~13年的周期旱涝交替为主要特征,其中夏季降水量增多趋势明显。年日照时数明显减少,突变点在1980—1981年,其中夏、秋季日照时数减少趋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恭城 气候变化 分析
下载PDF
桂林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9
作者 邓树荣 庞传伟 +1 位作者 唐作佳 范方福 《农业灾害研究》 2018年第3期60-62,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和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卫星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5年4月20日桂林强对流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MCS造成的以短时暴雨为主的复合型强对流,双逆温层条件下由辐射加热和西南暖湿急流存储的巨大不稳定能量,...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和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卫星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5年4月20日桂林强对流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MCS造成的以短时暴雨为主的复合型强对流,双逆温层条件下由辐射加热和西南暖湿急流存储的巨大不稳定能量,主要由低空强辐合和大振幅高空槽触发抬升,高层强辐散进一步加强了气流上升,合适的环境条件还造成了大风和冰雹天气;此外,使用V-3θ图更易发现和预报此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过程 背景场 探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