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寄主挥发物、叶色和表皮毛在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中的作用 被引量:34
1
作者 庞保平 鲍祖胜 +1 位作者 周晓榕 程家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47-551,共5页
在室内条件下 ,初步研究了寄主挥发物、叶色和表皮毛在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中的作用。在嗅觉仪试验中 ,寄主叶片挥发物对美洲斑潜蝇雌成虫没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在叶色反应试验中 ,美洲斑潜蝇雌成虫在叶子圆片上停留的时间明显大于在滤纸... 在室内条件下 ,初步研究了寄主挥发物、叶色和表皮毛在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中的作用。在嗅觉仪试验中 ,寄主叶片挥发物对美洲斑潜蝇雌成虫没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在叶色反应试验中 ,美洲斑潜蝇雌成虫在叶子圆片上停留的时间明显大于在滤纸圆片上停留的时间 (p<0 .0 1) ,其在有叶片区域分布的数量明显多于空白对照 (p <0 .0 1) ;在表皮毛试验中 ,美洲斑潜蝇在无毛叶片上的产卵量明显大于在有毛叶片上的产卵量 (p <0 .0 1)。上述结果表明 ,在对寄主的定向和定位过程中 ,美洲斑潜蝇的视觉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嗅觉不起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主挥发物 叶色 表皮毛 产卵 叶片 美洲斑潜蝇 寄主选择性
下载PDF
南美斑潜蝇寄主选择性与植物次生化合物及叶毛的关系 被引量:32
2
作者 庞保平 高俊平 +1 位作者 周晓榕 王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0-815,共6页
采用非自由选择法,以刺伤孔(包括取食孔和产卵孔)数为指标,在室内测定了南美斑潜蝇对6科、16种、22个蔬菜品种的寄主选择性。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对供试蔬菜品种的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选择性大小依次为豆科>菊科>葫芦科>茄科&... 采用非自由选择法,以刺伤孔(包括取食孔和产卵孔)数为指标,在室内测定了南美斑潜蝇对6科、16种、22个蔬菜品种的寄主选择性。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对供试蔬菜品种的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选择性大小依次为豆科>菊科>葫芦科>茄科>伞形科>十字花科;菜豆和茼蒿是南美斑潜蝇最喜欢产卵和取食的寄主,而甘蓝和番茄是其选择性最差的寄主。化学分析和解剖镜观察表明,叶片单宁酸、黄酮含量及叶毛密度在供试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苦瓜的单宁酸含量最高,其次为豌豆、番茄和青椒,含量最低的为金丝搅瓜、茼蒿、菜豆和美国西芹;黄酮含量最高的为甘蓝和番茄,其次为苦瓜,最低为茼蒿、菜豆和美国西芹;南瓜和小白菜的叶毛密度最高,其次为西葫芦、金丝搅瓜和甘蓝,最低为青椒、莴苣和苦瓜。相关分析表明,南美斑潜蝇寄主选择性与叶片单宁酸和黄酮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425(P=0.0392)和-0.5728(P=0.0053) ,而与叶毛密度相关关系不显著(R=-0.1807 ,P=0.4211)。说明黄酮和单宁酸对南美斑潜蝇产卵和取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斑潜蝇 寄主植物 寄主选择性 产卵 取食 植物次生化合物 叶毛
下载PDF
不同寄主植物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庞保平 周晓榕 +1 位作者 史丽 穆洪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58,共4页
在 2 8℃下用叶盘法研究了 5种寄主植物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同寄主植物上 ,截形叶螨各螨态历期、单雌产卵量、日均产卵量、产卵期、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内禀增长率、世代平均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等均有明... 在 2 8℃下用叶盘法研究了 5种寄主植物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同寄主植物上 ,截形叶螨各螨态历期、单雌产卵量、日均产卵量、产卵期、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内禀增长率、世代平均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等均有明显差异 ;雌螨完成一代所需时间长短依次为 9 3天 (黄瓜 )、9 3天 (菜豆 )、9 6天 (大豆 )、11 0天 (茄子 )和 11 6天 (玉米 ) ,产卵期依次为 9 9天 (茄子 )、11 2天 (黄瓜 )、12 9天 (菜豆 )、15 8天 (玉米 )和 17 9天 (大豆 ) ;单雌产卵量和净增殖率在大豆上最高 ,分别为 115 0和 51 7,而在茄子上最低 ,分别为 3 8 0和 11 7。幼、若螨期存活率大小依次为 93 6% (大豆 )、91 7% (玉米 )、89 9% (黄瓜 )、84 3 % (菜豆 )和 61 6% (茄子 ) ,存活曲线均为Ⅰ型。大豆是其最嗜食寄主植物 ,其次是玉米 ,再次为黄瓜和菜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形叶螨 寄主植物 存活曲线 种群参数
下载PDF
不同玉米品种对截形叶螨种群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庞保平 刘家骧 +1 位作者 周晓榕 张瑞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13-1316,共4页
在室内28±1℃条件下,应用叶盘法研究了中单2号、农大108、赤单202和巴丹3号4个不同玉米品种对截形叶螨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玉米上,截形叶螨卵期、若螨期、产卵前期、成螨寿命、单雌产卵量、日均产卵量、净增殖率、... 在室内28±1℃条件下,应用叶盘法研究了中单2号、农大108、赤单202和巴丹3号4个不同玉米品种对截形叶螨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玉米上,截形叶螨卵期、若螨期、产卵前期、成螨寿命、单雌产卵量、日均产卵量、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内禀增长率、世代平均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其孵化率为中单2号95.8%、农大10894.0%、赤单20290.0%和巴单3号84.0%;幼、若螨期存活率相应地为90.5%、84.0%、86.0%和72.0%;存活曲线均为I型.净增殖率在中单2号上最高为41.4,而在巴单3号上最低为16.8;中单2号是其最喜食的品种,其次为农大108,再次为赤单202,对巴单3号的嗜食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形叶螨 玉米 存活曲线 种群参数
下载PDF
温室瓜蚜种群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庞保平 周晓榕 +1 位作者 陈静 高书晶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5-518,共4页
瓜蚜AphisgossypiiGlover在温室黄瓜上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强度随密度的上升而下降;瓜蚜主要分布于中部和下部叶片。瓜蚜在温室黄瓜上呈指数增长,模型为Nt=0.1745e0.7414t(r=0.9676)。应用最优分割法将瓜... 瓜蚜AphisgossypiiGlover在温室黄瓜上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强度随密度的上升而下降;瓜蚜主要分布于中部和下部叶片。瓜蚜在温室黄瓜上呈指数增长,模型为Nt=0.1745e0.7414t(r=0.9676)。应用最优分割法将瓜蚜种群动态划分为3个阶段:初建期、发展期和高峰期。在种群初建期,有翅蚜开始迁入,数量较低,以扩散为主,分布不均匀,聚集强度较高;在发展期,瓜蚜种群不断繁殖扩散,分布日趋均匀,聚集强度逐渐下降;在高峰期,瓜蚜种群数量急剧增长到最高峰,分布至所有植株,聚集强度继续下降,此阶段后由于黄瓜植株受害枯萎,瓜蚜缺少食物而数量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蚜 种群动态 黄瓜 温室 种群动态 温室黄瓜 瓜蚜 聚集强度 最优分割法 聚集分布 空间格局 基本成分 指数增长
下载PDF
不同寄主植物对美洲斑潜蝇种群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庞保平 程家安 +1 位作者 黄恩友 鲍祖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28,共3页
在温度为25℃的实验条件下,测定了四季豆(红花架豆和红花地豆)、长豇豆和黄瓜等寄主对美洲斑潜蝇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卵历期外,美洲斑潜蝇幼虫、蛹、卵-蛹历期、雌成虫寿命和生殖力在四季豆、长豇豆和黄瓜3种寄主植物上均存在... 在温度为25℃的实验条件下,测定了四季豆(红花架豆和红花地豆)、长豇豆和黄瓜等寄主对美洲斑潜蝇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卵历期外,美洲斑潜蝇幼虫、蛹、卵-蛹历期、雌成虫寿命和生殖力在四季豆、长豇豆和黄瓜3种寄主植物上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而在四季豆的两个不同品种上差异不显著(p>0.05)。美洲斑潜蝇在选择性强的四季豆上发育历期最短,化蛹率最高,雌成虫寿命最长、生殖力最高;在选择性差的黄瓜上发育历期最长,化蛹率最低,雌成虫寿命最短,生殖力最低。孵化率、羽化率和成虫性比在供试寄主间差异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昆虫学 美洲斑潜蝇 寄主植物 种群参数
下载PDF
白背飞虱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庞保平 程家安 +1 位作者 陈正贤 李德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6,共6页
应用杂交瘤技术 ,制备出 4株高度特异性的白背飞虱单克隆抗体 ,分别命名为WPH 1H9、WPH 2B6、WPH 2E12和WPH 3F12。这些抗体与其它 8种昆虫未发生交叉反应 ,其中WPH 2B6可与白背飞虱所有虫态发生反应 ,其余 3株只与卵和雌成虫发生反应... 应用杂交瘤技术 ,制备出 4株高度特异性的白背飞虱单克隆抗体 ,分别命名为WPH 1H9、WPH 2B6、WPH 2E12和WPH 3F12。这些抗体与其它 8种昆虫未发生交叉反应 ,其中WPH 2B6可与白背飞虱所有虫态发生反应 ,其余 3株只与卵和雌成虫发生反应。应用免疫双扩散法鉴定抗体类型及亚类 ,结果表明 :WPH 2B6为IgG2b亚类 ,其余均为IgG1亚类。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blot印迹分析表明 ,白背飞虱抗原主要由分子量分别为 182、 116、 6 6 2及 4 0kD的 4个多肽组成 ,其中WPH 2B6与 182、 116kD的多肽结合 ,其余 3株的单抗只与 116kD的多肽具有亲和性。最后对这些单克隆抗体在捕食作用研究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技术
下载PDF
植物体表与昆虫的关系 被引量:15
8
作者 庞保平 程家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2-58,共7页
昆虫与植物的关系是当前昆虫学研究中十分活跃的领域。昆虫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发生于植物体表。植物体表是植物与其生物和物理环境之间的界面,是一个功能器官,其结构的多样化是植物遭受环境压力多样化的反映。许多特性是植物与... 昆虫与植物的关系是当前昆虫学研究中十分活跃的领域。昆虫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发生于植物体表。植物体表是植物与其生物和物理环境之间的界面,是一个功能器官,其结构的多样化是植物遭受环境压力多样化的反映。许多特性是植物与昆虫相互作用的结果[15]。植物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体表 形态结构 化学组成 昆虫 天敌
下载PDF
玉米田截形叶螨种群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庞保平 刘家骧 +1 位作者 刘茂荣 高书晶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15-1119,共5页
1999~2001年于内蒙古巴彦卓尔盟杭锦后旗研究了玉米田截形叶螨田间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截形叶螨在玉米田的空间格局为聚集格局,随着叶螨种群密度的上升,其聚集强度下降应用最优分割法将玉米截形叶螨田间种群动态划分为5个阶段:①7月上... 1999~2001年于内蒙古巴彦卓尔盟杭锦后旗研究了玉米田截形叶螨田间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截形叶螨在玉米田的空间格局为聚集格局,随着叶螨种群密度的上升,其聚集强度下降应用最优分割法将玉米截形叶螨田间种群动态划分为5个阶段:①7月上旬前为种群初建期,叶螨在玉米田刚开始发生,种群数量很低,只分布在极少数植株上;②7月中旬为种群缓慢增长期,种群数量低,增长缓慢,聚集强度高;③从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种群快速增长期,种群数量高,增长迅速,叶螨分布至全田,聚集强度下降;④8月下旬为种群高峰期,种群数量最高,聚集强度较低;⑤9月以后为玉米截形叶螨种群的衰落期,由于玉米受害严重及玉米进入生长后期,中下部叶片大部分均已枯死,上部叶片也已老化营养水平下降,加之气温下降,叶螨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形叶螨 玉米 种群动态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取食经历对美洲斑潜蝇雌成虫寿命及生殖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庞保平 鲍祖胜 +1 位作者 周晓榕 程家安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0-152,共3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 ,研究了取食经历对美洲斑潜蝇雌Liriomyzasativae成虫寿命和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幼虫期在黄瓜取食而成虫期在四季豆上取食时 ,其雌成虫寿命、总产卵量和日平均产卵量均明显小于幼虫期在长豇豆上取食而成虫期在四季... 在实验室条件下 ,研究了取食经历对美洲斑潜蝇雌Liriomyzasativae成虫寿命和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幼虫期在黄瓜取食而成虫期在四季豆上取食时 ,其雌成虫寿命、总产卵量和日平均产卵量均明显小于幼虫期在长豇豆上取食而成虫期在四季豆上取食时 (P <0 0 1 ) ;当幼虫期同在长豇豆上取食时 ,成虫在黄瓜上取食时的雌成虫寿命、总产卵量和日平均产卵量均明显小于成虫在四季豆取食时 (P<0 0 5或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食经历 美洲斑潜蝇 雌成虫 寿命 生殖力 黄瓜 四季豆 长豇豆
下载PDF
多异瓢虫对麦长管蚜的捕食效应——种内干扰和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庞保平 赵建兴 +2 位作者 孟瑞霞 孟焕文 伊卫东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13-17,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 ,研究了多异瓢虫在不同空间大小及异质性条件下对麦长管蚜的功能反应和种内干扰。结果表明 :在不同空间大小及异质性条件下 ,多异瓢虫成虫和各龄幼虫对麦长管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 Holling 反应 ,并存在着相互干扰 ;随幼... 在实验室条件下 ,研究了多异瓢虫在不同空间大小及异质性条件下对麦长管蚜的功能反应和种内干扰。结果表明 :在不同空间大小及异质性条件下 ,多异瓢虫成虫和各龄幼虫对麦长管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 Holling 反应 ,并存在着相互干扰 ;随幼虫龄期的增加 ,攻击率、搜索系数、捕食效率及干扰系数增大 ,成虫攻击率、搜索系数、捕食效率及干扰系数低于 3、4龄幼虫 ;随空间及异质性的增大 ,成虫和各龄幼虫攻击率、搜索系数、捕食效率及干扰系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异瓢虫 麦长管蚜 捕食作用 种内干扰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庞保平 程家安 陈正贤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9年第1期31-34,共4页
应用白背飞虱单克隆抗体比较了3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结果表明: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灵敏度高于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为0.03125μg蛋白/ml(相当于1/256头成虫)和0.0625μg蛋白/ml(相当于1... 应用白背飞虱单克隆抗体比较了3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结果表明: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灵敏度高于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为0.03125μg蛋白/ml(相当于1/256头成虫)和0.0625μg蛋白/ml(相当于1/128头成虫),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无法使用。样品中非目标抗原(捕食者)浓度对检测结果有显著的影响,且对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灵敏度 非目标抗原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及其在节肢动物捕食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庞保平 程家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35,共4页
To date, monoclonal antibodies have been applied in various fields of biology,biochemistry and medicine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classification andpurification of various active materials... To date, monoclonal antibodies have been applied in various fields of biology,biochemistry and medicine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classification andpurification of various active materials. Monoclonal antibodies have been used for studyingarthropod predation for less than ten years, which has been scarcely reported. Previous studiesshowed that monoclonal antibodies are invaluable tools for studying arthropod predation, and the uses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as molecular probes for examining predator gutcontent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way we study arthropod predation. The property,development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studying arthropod predation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节肢动物 捕食作用 应用 植物保护
下载PDF
保护地瓜蚜实验种群生殖力表及有效积温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庞保平 关明卓 +2 位作者 郝树广 康志强 崔俊生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4期36-38,共3页
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组建了自然变温条件下保护地瓜蚜实验种群平均生殖力表。在日平均温度22 .22 ℃(18 .42 ℃~25 .38 ℃) 条件下,瓜蚜种群世代周期(T) 为13 .378d,净出生率(R0) 为15 .075 ... 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组建了自然变温条件下保护地瓜蚜实验种群平均生殖力表。在日平均温度22 .22 ℃(18 .42 ℃~25 .38 ℃) 条件下,瓜蚜种群世代周期(T) 为13 .378d,净出生率(R0) 为15 .075 ,周限增长率(λ)为1.225 ,瞬时增长率(r)为0 .203,种群加倍时间(t) 为3 .418d。在15 ℃~30 ℃条件下,瓜蚜完成一代需11.20d ~4.86d,发育起点温度为4 .52℃,有效积温为120.23 日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力表 发育起点 有效积温 瓜蚜实验种群
下载PDF
麦田昆虫群落的时间结构 被引量:31
15
作者 庞保平 《昆虫知识》 CSCD 1993年第5期263-267,共5页
现代的害虫防治已发展到综合治理阶段,了解农田昆虫群落的结构动态,是进行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的基础之一。近年来,国内对主要农田生态系统中昆虫群落开展了研究。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关于麦田昆虫群落的研究还不多,为此,作者对呼和... 现代的害虫防治已发展到综合治理阶段,了解农田昆虫群落的结构动态,是进行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的基础之一。近年来,国内对主要农田生态系统中昆虫群落开展了研究。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关于麦田昆虫群落的研究还不多,为此,作者对呼和浩特市郊区麦田昆虫群落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 麦类害虫 群落 时间结构
下载PDF
节肢动物田间捕食作用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庞保平 程家安 《昆虫知识》 CSCD 1998年第6期357-361,共5页
关键词 节肢动物 捕食作用 研究方法
下载PDF
温度对美洲斑潜蝇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庞保平 鲍祖胜 +1 位作者 程家安 黄恩友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60-63,共4页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 ,对美洲斑潜蝇在菜豆上的发育和存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 15℃~ 35℃范围内 ,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Logistic模型 ;在 2 5℃条件下 ,各虫态存活率均最高 ,2 0℃~...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 ,对美洲斑潜蝇在菜豆上的发育和存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 15℃~ 35℃范围内 ,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Logistic模型 ;在 2 5℃条件下 ,各虫态存活率均最高 ,2 0℃~ 2 5℃是美洲斑潜蝇生长发育及存活的适宜温度范围 ,最适温度为 2 3.2 6℃ ;蛹对温度最敏感 ,15℃低温和 30℃以上高温对蛹的存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5℃高温下蛹不能羽化 ;卵、幼虫、蛹及卵—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 8.86℃、7.75℃、9.0 6℃、8.6 7℃和 4 3.5 5℃·d、79.5 8℃·d、15 0 .99℃·d、2 74 .6 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美洲斑潜蝇 生长发育 存活率 菜豆 发育速率
下载PDF
玉米截形叶螨药剂防治试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庞保平 刘家骧 +2 位作者 赵强 黄俊霞 伊卫东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60-63,共4页
 室内毒力试验表明,1.8%爱福丁对截形叶螨雌成螨的毒力最高,LC50仅为0.0004mg/ml,其次为24.5%螨绝光(0.0022mg/ml)和24.5%螨极力(0.0056mg/ml),再次为45%混剂Ⅰ(0.0545mg/m1)和20%灭扫利(0.0564mg/m1),最差为40%氧乐果,LC50高达0.2394m...  室内毒力试验表明,1.8%爱福丁对截形叶螨雌成螨的毒力最高,LC50仅为0.0004mg/ml,其次为24.5%螨绝光(0.0022mg/ml)和24.5%螨极力(0.0056mg/ml),再次为45%混剂Ⅰ(0.0545mg/m1)和20%灭扫利(0.0564mg/m1),最差为40%氧乐果,LC50高达0.2394mg/ml,为1.8%爱福丁的598倍。室内杀卵试验表明,5%尼索朗杀卵作用最强,卵孵化率仅为0.34%(4000倍液);螨绝光仅次于尼索朗,卵孵化率为1.02%(2000倍液):再次为12.5%混剂Ⅱ,卵孵化率为12.51%(2000倍液);40%久效磷效果最差,卵孵化率高达48.33%(2000倍液)。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混剂Ⅰ和混剂Ⅱ防效最好,其次为螨绝光,但所有处理15d后,螨量基本恢复到原有水平。综合成本和防效考虑,建议在生产上使用混剂I2000倍液或螨绝光2000倍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截形叶螨 药剂防治 试验 室内毒力试验
下载PDF
小菜蛾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庞保平 邢莉 +2 位作者 王振平 任裕佺 杨海明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9年第6期12-14,共3页
应用空间分布格局指数法和离散性空间分布模型拟合法, 对小菜蛾卵及幼虫在早甘蓝上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小菜蛾卵及幼虫均为聚集分布, 小菜蛾幼虫在任何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 且聚集强度具密度依赖性, 分布的基本成分是... 应用空间分布格局指数法和离散性空间分布模型拟合法, 对小菜蛾卵及幼虫在早甘蓝上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小菜蛾卵及幼虫均为聚集分布, 小菜蛾幼虫在任何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 且聚集强度具密度依赖性, 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根据lw ao-kuno 理论公式计算出小菜蛾幼虫的理论抽样数, 同时对几种常用抽样方式的精确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Z”字型抽样法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早甘蓝 空间分布格局 抽样技术
下载PDF
麦长管蚜单克隆抗体及其特性研究
20
作者 庞保平 高书晶 +2 位作者 陈正贤 周晓榕 杜雅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9-323,共5页
【目的】制备麦长管蚜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麦蚜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鉴定抗体类型及亚类;间接ELISA测定抗体特异性;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目的】制备麦长管蚜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麦蚜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鉴定抗体类型及亚类;间接ELISA测定抗体特异性;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blot印迹分析确定抗体结合蛋白。【结果】制备出2株高度特异性的麦长管蚜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EGA-1E8和EGA-4H11,分别属于IgM亚类和IgG2b亚类。麦长管蚜抗原由多种多肽组成,其中单克隆抗体EGA-4H11与麦长管蚜抗原54.2kD的多肽结合。特异性试验表明,这2种抗体不与麦田中其他种类的昆虫和蜘蛛发生交叉反应。【结论】成功地制备了麦长管蚜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麦蚜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制备 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