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诱发电位和肌电图联合监测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孟志斌 庞学毅 +2 位作者 黎坚 赵志荣 黄涛 《脊柱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评估运动诱发电位(MEP)和肌电图(EMG)联合监测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6月行MIS-TLIF治疗的64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中采用MEP和EMG联合监测,并... 目的评估运动诱发电位(MEP)和肌电图(EMG)联合监测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6月行MIS-TLIF治疗的64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中采用MEP和EMG联合监测,并使用监测安全预警,保证MIS-TLIF的安全性。结果本组患者中44例术中MEP和EMG均未发生显著性改变,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20例术中发生MEP和/或EMG显著性改变,其中2例由非手术因素造成信号变化,术后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列入真阴性;18例确认信号改变与高危手术操作相关。后者有3例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例右侧小腿麻木加重;1例右侧足背伸肌肌力减弱,末次随访时肌力恢复至5级;1例术后腰痛及双下肢麻木、疼痛改善不明显,术后1年随访时双下肢麻木、疼痛同术前,考虑为神经功能障碍。MEP和EMG联合监测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75.4%,阳性预计值为16.7%,假阳性率为24.6%,阴性预计值为100.0%,假阴性率为0,与单独应用MEP或EMG监测相比提高了敏感性。结论 MEP和EMG联合监测比单一形式的监测更为敏感,术者可获得连续的反馈信息,使多数假阳性信号在术中得到注意或纠正,避免转变为真阳性,提高了脊柱微创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诱发电位 肌电描记术 监测 手术中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可注射珊瑚人工骨与经皮球囊成型修复股骨头坏死
2
作者 朱康华 孟志斌 +3 位作者 黄涛 谭海涛 孙博 庞学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5期3687-3692,共6页
背景: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有很多,如髓芯减压、骨移植及关节塑形、关节置换等,每一种方法都有自身的缺点。经皮球囊合并珊瑚人工骨为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目的:观察可注射珊瑚人工骨合并经皮球囊成型修复股骨头坏死... 背景: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有很多,如髓芯减压、骨移植及关节塑形、关节置换等,每一种方法都有自身的缺点。经皮球囊合并珊瑚人工骨为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目的:观察可注射珊瑚人工骨合并经皮球囊成型修复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性。方法:将24只杜洛克仔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液氮冷冻法建立双侧股骨头坏死模型,实验组选择其中一侧行经皮球囊合并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注射珊瑚人工骨植入治疗,对照组选择一侧行骨水泥填充治疗,另一侧均不做治疗,作为空白对照组。术后2,4,8,16周进行X射线、生物力学与组织学检测。结果与结论:(1)X射线结果:术后16周,实验组有大量新骨生成,人工骨与周围边界模糊;对照组未见新生骨生成,材料与周围边界清晰;空白对照组股骨头表面发生塌陷,骨小梁紊乱,被破坏;(2)生物力学结果:实验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生物力学优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0.05);(3)组织学变化:术后16周,实验组珊瑚人工骨周围可见大量骨小梁及骨细胞生成,珊瑚人工骨大部分溶解;对照组骨水泥呈现无规律的状态,未见骨小梁生成;空白对照组塌陷区骨小梁连续性破坏,结构散乱;(4)结果表明:可注射珊瑚人工骨合并经皮球囊成型修复股骨头坏死,可促进新骨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可注射珊瑚人工骨 经皮球囊后凸成形 间充质干细胞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