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概念的跨域映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的概念隐喻及其修辞机制
1
作者 刘涛 庞宇瑶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6,共12页
如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抽象概念进行符号表征,隐喻提供了一种重要的修辞理念和方法。隐喻的基本修辞原理是跨域映射,即借助具体的概念域来映射抽象的概念域,以形成一种类比性的联想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新概念的知识建构。中华民族... 如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抽象概念进行符号表征,隐喻提供了一种重要的修辞理念和方法。隐喻的基本修辞原理是跨域映射,即借助具体的概念域来映射抽象的概念域,以形成一种类比性的联想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新概念的知识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的隐喻机制主要发生在话语、语义和符号三个维度。话语维度的共同体建构主要体现为一种概念隐喻实践,代表性的知识话语是“共在”“相互依存”“多元一体”。语义维度的共同体建构依赖于某种隐喻图式的激活与发明,常见的隐喻图式包括基于家庭隐喻的“互助”概念建构、基于建筑隐喻的“连接”概念建构以及基于容器隐喻的“团结”概念建构。符号维度的共同体建构主要体现为视觉隐喻和听觉隐喻两种隐喻实践,其分别通过视觉意象的再造与声音景观的建构,创设一种通往共同体认同的图像化与声音化想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中华民族共同体 概念隐喻 视觉隐喻 听觉隐喻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新闻传媒与文化运动的开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曼 庞宇瑶 《传承》 2016年第11期37-39,共3页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不断开展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同时,还大力开展文化建设,特别是边区群众文化团体的建立、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群众文艺活动的蓬勃开展,对边区新闻传媒与文化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新闻传媒 文化运动
下载PDF
陕甘边苏区的红军干部学校
3
作者 张曼 庞宇瑶 《传承》 2015年第1期20-21,共2页
陕甘边苏区的红军干部学校是以刘志丹、习仲勋等革命先辈们在创建和发展陕甘边根据地的过程中建立的。陕甘边苏区红军干部学校为陕甘边党和红军培养了一大批干部,为陕甘边苏区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陕甘边苏区 红军干部学校 刘志丹
下载PDF
陕甘边苏区反“围剿”斗争的历史经验
4
作者 张曼 庞宇瑶 《传承》 2014年第12期18-19,共2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发动的三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不仅巩固和发展了陕甘边苏区,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反"围剿"斗争的经验。
关键词 陕甘边苏区 反“围剿”斗争 历史经验
下载PDF
《天堂电影院》影视画面构图
5
作者 庞宇瑶 《发展》 2016年第9期86-86,96,共2页
影视画面是影视艺术造型语言的基本要素,是构成影视作品的基本单位,也是影视作品艺术思想和情感表达的具体体现。影视画面构图就是对场景中的被摄物体进行选择,在空间关系上进行安排、组织、联系和布局,其目的就是运用影视画面的各种造... 影视画面是影视艺术造型语言的基本要素,是构成影视作品的基本单位,也是影视作品艺术思想和情感表达的具体体现。影视画面构图就是对场景中的被摄物体进行选择,在空间关系上进行安排、组织、联系和布局,其目的就是运用影视画面的各种造型元素与结构成分,形成具有较强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感染力的画面形态,生动、有力地表现作品的主要内容,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画面 画面构图 情感历程 艺术感染力 造型语言 艺术思想 影视艺术 造型元素 结构成分 空间关系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广播及电影事业的开创和发展
6
作者 庞宇瑶 《传承》 2016年第2期30-31,共2页
抗战时期,在中共领导人的坚强领导下和国际友人的友好支持下,陕甘宁边区广播及电影媒体的建立和发展展示了艰苦奋斗精神,扩大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时事政治的宣传渠道,在当时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宣传作... 抗战时期,在中共领导人的坚强领导下和国际友人的友好支持下,陕甘宁边区广播及电影媒体的建立和发展展示了艰苦奋斗精神,扩大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时事政治的宣传渠道,在当时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宣传作用,促进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广播电台 电影媒体
下载PDF
华文电影发展历程简析
7
作者 庞宇瑶 《中国有线电视》 2019年第4期431-434,共4页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只比1895年诞生的世界电影晚了10年,但是华文电影一直受西方主流话语体系的压制束缚,华文电影在各种逆境中不断发展成长。从最早的美国辱华电影到李小龙、成龙的功夫片,再到现在的华语大片,华文电影经历了将近一...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只比1895年诞生的世界电影晚了10年,但是华文电影一直受西方主流话语体系的压制束缚,华文电影在各种逆境中不断发展成长。从最早的美国辱华电影到李小龙、成龙的功夫片,再到现在的华语大片,华文电影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坎坷与波折,无数的华人电影工作者为华文电影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华语大片获得了多次国际大奖,华文电影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电影银幕总数稳居世界第一,票房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华文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一部分,用其独特的话语体系传播了中华文化,在世界电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华文电影的发展也进入了大有可为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电影 发展 新时代
下载PDF
环境议题建构的数字叙事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涛 庞宇瑶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5-85,共11页
传统的环境议题构建主要立足经典叙事,而数字媒介的兴起,则重构了环境议题的表征方式。环境议题建构的数字叙事,本质上体现为在数据维度上重构新闻故事的内容和形式,以增强公众的环境素养。以融合新闻为代表的数字媒介叙事主要是沿着符... 传统的环境议题构建主要立足经典叙事,而数字媒介的兴起,则重构了环境议题的表征方式。环境议题建构的数字叙事,本质上体现为在数据维度上重构新闻故事的内容和形式,以增强公众的环境素养。以融合新闻为代表的数字媒介叙事主要是沿着符号维度的数字表征、美学维度的数字景观、互动维度的数字体验、生产维度的数字参与展开,从而形成了一种有别于经典叙事的环境议题建构的“叙事方案”。在环境新闻生产的数字参与实践中以“内容原产型”与“数据整合型”两种众包新闻为主。数字技术极大地释放了环境议题表征与叙事的想象力,在生态争议的发现、生态美学的重构、生态场景的再造、生态书写的创新方面独具优势,并且呈现出有别于经典叙事的新理念、新语言和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传播 数字叙事 融合新闻 生态美学 数字参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