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100例楔状缺损修复治疗的临床探讨
- 1
-
-
作者
金秋
庞延心
-
机构
青岛市双星医院
青岛市口腔医院
-
出处
《青岛医药卫生》
1997年第9期57-57,共1页
-
文摘
楔状缺损在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中发病率高,其特点是指牙颈部的牙齿硬组织缓慢地消耗而致缺损。为探讨不同充填材料对本病的治疗效果,分别用玻璃离子粘固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对100例楔状缺损作充填,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00例中,男65例,占65%,女35例,占35%。年龄28~65岁,以48岁以上发病率高,发现时间最短的3个月,最长5年。据楔状缺损的深度,将其分为四型,Ⅰ型:牙颈部唇颊表浅沟状缺损达牙本质浅层,探之敏感;Ⅱ型:缺损达牙本质深层,呈典型的楔状斜面,探痛冷热反应敏感。Ⅲ型缺损接近牙髓,但尚未累及牙髓,Ⅳ型缺损达牙冠直径1/3~1/2累及牙髓伴牙髓坏死或尖周病。本文充填者为Ⅱ~Ⅳ型,Ⅰ型未作充填,嘱正确刷牙。
-
关键词
楔状缺损
修复治疗
临床探讨
牙髓坏死
倒凹
牙颈部
光固化复合树脂
玻璃离子粘固剂
洞型
牙本质
-
分类号
R783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