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rilogy加速器的周边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波 庞延田 +7 位作者 孙显松 董婷婷 罗春丽 王冠群 李洪明 胡克 邱杰 张福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08-1112,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条件下Trilogy加速器的周边剂量及Diode半导体电离室测量的可行性。方法在固体水测量模体中使用CC13空气电离室和Diode半导体电离室测量不同距离(1~31 cm共13个测量点)、深度(3、10、15 cm )、射野大小(10、20、30 ... 目的:研究不同条件下Trilogy加速器的周边剂量及Diode半导体电离室测量的可行性。方法在固体水测量模体中使用CC13空气电离室和Diode半导体电离室测量不同距离(1~31 cm共13个测量点)、深度(3、10、15 cm )、射野大小(10、20、30 cm )、楔形板( W15、W45、VW15、VW45)、射线能量(6、18 MV)下的周边剂量分布。移除散射模体,测量其周边剂量与漏射剂量Dleakage和模体散射剂量 Dscat er之间关系。模拟宫颈癌放疗患者使用 VMAT、IMRTstepshoot、IMRTsliding window照射CRIS仿真模体,测量乳腺、甲状腺及晶体周边剂量。剂量归一于等中心点处。结果周边剂量随测量距离增加逐渐减小(由距射野边缘1 cm处的13.41%降至31 cm处0.25%),射野边缘相同距离处随深度增加基本无差异,30 cm射野约为10 cm射野的2倍。随物理楔形板角度增加逐渐增大,与开放野相比略增加1%;随虚拟楔形板角度增加而减小,与开放野相比降低2%~3%。6、18 MV X线下分别由1 cm处13.35%、11.06%衰减至31 cm处0.23%、0.20%。近射野边缘处Dscat er占主导地位,随距离由1 cm增加至25 cm,Dscat er所占比例约从62.45%降至5.71%。6 MV X线下所有测量结果中CC13电离室与Diode电离室的最大百分比偏差<1%。 VMAT、IMRTstepshoot、IMRTsliding window模式下乳腺、甲状腺、晶体的分别为6.72、2.90、2.37 mGy,7.39、4.05、2.48 mGy,9.17、4.61、3.21 mGy。结论 CC13空气电离室和6 MV半导体电离室测量周边剂量具有较好一致性和可行性。临床治疗中了解周边剂量与不同照射条件关系有助于减少照射野外OAR剂量,采用屏蔽防护技术可进一步减少剂量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剂量 半导体电离室 空气电离室 固体水 仿真模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