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解放初期外汇市场结构与业务变动历程探析(1949-1952)
1
作者 宋佩玉 庞思娇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112,共8页
上海解放后,国家机关、国营企事业单位的外汇收支纳入政府管理,外汇市场中有仍保留外汇收支业务的私营企事业单位、个人及外资企业、外资银行,业务范围不断缩小。随着金融监管的不断加强,经营外汇业务的指定银行中,中国银行逐渐超过外... 上海解放后,国家机关、国营企事业单位的外汇收支纳入政府管理,外汇市场中有仍保留外汇收支业务的私营企事业单位、个人及外资企业、外资银行,业务范围不断缩小。随着金融监管的不断加强,经营外汇业务的指定银行中,中国银行逐渐超过外资银行和私营华商银行,取得压倒性优势。因国营外贸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外汇业务逐渐趋于非市场化。上海外汇市场萎缩是新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发生重大转变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初期 上海 外汇市场 管制
下载PDF
消除文化霸权: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上海美英电影公司的监管与清理
2
作者 宋佩玉 庞思娇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108-116,共9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改变帝国主义垄断中国电影市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利益,上海市军管会通过电影审查和经营监管等直接、间接方式,逐渐缩减美英电影放映市场份额,限制美英电影公司的业务,进而减少西方意识形态传播和渗透,消除文化霸权...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改变帝国主义垄断中国电影市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利益,上海市军管会通过电影审查和经营监管等直接、间接方式,逐渐缩减美英电影放映市场份额,限制美英电影公司的业务,进而减少西方意识形态传播和渗透,消除文化霸权。朝鲜战争爆发后,为彻底肃清亲美、崇美、恐美思想,上海市军管会军管美英电影公司,这些电影公司陆续以自主歇业的方式退出上海电影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美英电影公司 文化霸权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下载PDF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研究
3
作者 庞思娇 《改革与开放》 2017年第4期97-99,共3页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继续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可以简单概括为两条道路、三种模式。由于受到苏联革命和中国传统农民革命的影响,中共继续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但是,以大城市为目标所发起的多次起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时中共...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继续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可以简单概括为两条道路、三种模式。由于受到苏联革命和中国传统农民革命的影响,中共继续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但是,以大城市为目标所发起的多次起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时中共不得不开始调整策略,开始在农村建立割据。此时的割据与之后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或工农武装大不相同,区别在于它只是暂时的策略调整,是以退为进,在积聚力量后马上攻打大城市。这时的革命道路依然是"以城市为中心",但这毕竟发生了一些转变,是一种进步;显然,这种尝试失败了。中共开始真正结合本国的国情来探索革命道路,最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即"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中共对革命道路探索的研究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条道路 三种模式 革命道路 城市 农村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接受外资津贴医疗机构改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庞思娇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101-114,153,154,共16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接受外资津贴医疗机构作为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的体现之一,对其进行改造具有历史必然性。人民政府对接受外资津贴医疗机构的改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根据国内外局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解放初期,人民政府允许接受外资津... 新中国成立初期,接受外资津贴医疗机构作为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的体现之一,对其进行改造具有历史必然性。人民政府对接受外资津贴医疗机构的改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根据国内外局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解放初期,人民政府允许接受外资津贴医疗机构继续办理,但对其实行一定的监管。1950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冻结中国在美资产后,人民政府决定对接受外资津贴的医疗机构进行接办。之后,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人民政府对接受外资津贴的医疗机构进行了全面整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上海 外资津贴 医疗机构 改造
原文传递
新中国成立前后上海外国新闻机构退出的历史考察
5
作者 庞思娇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0年第11期15-21,共7页
新中国成立前后,外国在华新闻机构陆续从上海退出,退出时间与退出方式不尽相同。解放前夕外国广播电台率先从上海撤出,而解放后卷土重来的"美国之音"因散布谣言被民众要求取缔;新中国成立之际,在外国通讯社多次报道不实消息后... 新中国成立前后,外国在华新闻机构陆续从上海退出,退出时间与退出方式不尽相同。解放前夕外国广播电台率先从上海撤出,而解放后卷土重来的"美国之音"因散布谣言被民众要求取缔;新中国成立之际,在外国通讯社多次报道不实消息后,上海市军管会要求其停止活动;因当时中国与外国尚未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外国驻沪新闻处的存在也就不合理,故上海市军管会下令停止其活动;外商报纸则因经营不善等问题自行停业或申请歇业,在处理完善后事宜后退出上海。新中国成立前后外国在华新闻机构的存在,既是外国在华文化势力的体现,又直接关系到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因此其退出具有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前后 上海 外国新闻机构 退出
原文传递
1949—1952年上海对外贸易状况的变化
6
作者 庞思娇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8年第1期46-49,共4页
自开埠以来,上海就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之一。解放以后,上海依旧是中国的重要贸易港口。与此之前所不同的是,上海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许多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上海对外贸易的主体——进出口商的格局有所演变;上海对外贸易... 自开埠以来,上海就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之一。解放以后,上海依旧是中国的重要贸易港口。与此之前所不同的是,上海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许多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上海对外贸易的主体——进出口商的格局有所演变;上海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从资本主义国家变为苏新国家;上海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从易货贸易变为结汇贸易再变为易货贸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上海对外贸易 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