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双螺钉交叉固定技术治疗距下关节炎的效果
1
作者 庞昀琦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5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双螺钉交叉固定技术治疗距下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距下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三组。采用传统的后外侧“L”切口植骨融合技术对对照组患者进... 目的:探讨经皮双螺钉交叉固定技术治疗距下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距下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三组。采用传统的后外侧“L”切口植骨融合技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取经皮双螺钉交叉固定技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生骨饮对中药组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手术时间、关节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脚和踝关节功能量表(AOFAS)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和中药组患者(P<0.05)。结论:经皮双螺钉交叉固定技术治疗距下关节炎的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促进其关节功能的恢复,可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双螺钉交叉固定技术 距下关节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庞昀琦 张秀杰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1期3468-3470,共3页
目的分析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影响因素,为康复预测及患者预后恢复提供科学的防控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菏泽市中医医院骨科治疗的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共327例为研究对象,以Logistics回归分析、Spearson相... 目的分析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影响因素,为康复预测及患者预后恢复提供科学的防控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菏泽市中医医院骨科治疗的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共327例为研究对象,以Logistics回归分析、S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静脉血栓形成危险评分(RAPT)、特殊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骨关节炎评分(WOMAC评分)等进行差异度比较。探究个人因素与临床治疗因素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中有5例推迟手术治疗,21例拒绝随访或退出研究,最终共301例达到研究终点。经S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糖尿病史、低蛋白血症、BMI与患者住院时间(r=0.457、0.366、0.281、0.356)、并发症(r=0.156、0.245、0.462、0.154)呈正相关性(P<0.05)。性别、年龄、糖尿病史、低蛋白血症、BMI与HSS评分呈负相关(r=-0.147、-0.362、-0.475、-0.276、-0.176,P<0.05),与WOMAC评分呈正相关(r=0.138、0.562、0.278、0.245、0.374,P<0.05);RAPT评分与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及WOMAC评分呈负相关(r=-0.267、-0.218、-0.527,P<0.05),与HSS评分呈正相关(r=0.472,P<0.05);术中出血量、VAS评分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r=0.286;0.156,P<0.05),手术时间与并发症呈正相关(r=0.145,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糖尿病史、RAPT评分高危是影响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年龄≥65岁、糖尿病史、RAPT评分高危是影响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应于术前及术中采取防护措施,减少其影响,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术后康复 功能恢复 前瞻性分析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庞昀琦 张秀杰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128-130,共3页
目的评估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状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菏泽市中医医院骨科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股骨干骨折并采用内固定方法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身高... 目的评估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状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菏泽市中医医院骨科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股骨干骨折并采用内固定方法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骨折部位、入院当天血常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管引流量,术后7 d内血常规,观察所有患者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分析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84例患者平均失血量于术后第5天呈现最大值,总失血量为(1134.6±356.7)m L、隐性失血量为(757.7±262.2)m L、显性失血量(376.9±105.8)m L,隐性失血比例为(69.5±21.4)%,明显高于显性失血比例的(30.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患者的总失血量为(1 285.6±396.5)m L、隐性失血量为(898.3±305.8)m L,明显高于年龄<65岁患者的(934.2±248.4)m L、(571.5±226.8)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干下1/3处骨折患者总失血量为(1 325.6±341.3)m L、隐性失血量为(938.7±264.3)m L,明显高于股骨干上、中1/3处骨折患者的(975.9±261.5)m L、(586.5±236.8)m L、(942.8±275.7)m L、(574.9±201.7)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糖尿病患者的总失血量为(1327.6±394.2)m L、隐性失血量为(948.2±288.6)m L,明显高于未患糖尿病患者的(1327.6±394.2)m L、(948.2±288.6)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性失血是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患者围手术期的主要失血形式,且年龄、骨折部位、是否患有糖尿病是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内固定治疗 围术期 失血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荣西 刘明远 +2 位作者 刘延群 庞昀琦 张秀杰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2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钛丝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APFNA)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置换组(采用股骨近端钛丝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6例)和AP...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钛丝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APFNA)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置换组(采用股骨近端钛丝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6例)和APFNA组(采用APFNA固定术治疗,3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置换组1例发生股骨头假体脱位,APFNA组1例出现髓内钉主钉断裂,剔除此2例后,其余6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APFNA组均明显短(少)于置换组(P<0.05);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1、3个月的Harris评分置换组均优于APFNA组(P<0.05);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及术后6、12个月的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置换组5例、APFNA组7例需扶拐辅助行走,其余48例均能完全负重行走。结论股骨近端钛丝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术后下床部分负重时间早、早期髋关节功能良好等优点,但相对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APFNA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但相对术后下床负重时间延迟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丝固定 人工股骨头置换 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