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便携式B超在急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庞明志 耿晓增 +1 位作者 吴曙军 殷立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9-280,共2页
准确而又及时的定位出血范围.减少手术功能区的损伤是成功挽救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生命的保证,对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科室自2004年4月至2007年10月,在60例急性脑外伤患者手术术中采用美国GE公司LOGIA Book彩色笔记本式超声仪进行准确... 准确而又及时的定位出血范围.减少手术功能区的损伤是成功挽救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生命的保证,对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科室自2004年4月至2007年10月,在60例急性脑外伤患者手术术中采用美国GE公司LOGIA Book彩色笔记本式超声仪进行准确的定位,术后复查,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术中B超 颅脑损伤 迟发性颅内血肿 手术
下载PDF
便携式B超在急性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庞明志 鲁晓杰 +1 位作者 吴曙军 殷立维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讨便携式彩色超声诊断仪(简称B超)在急性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顾性分析术中应用便携式B超指导手术治疗的75例急性对冲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存活70例,其中恢复良好48... 目的探讨便携式彩色超声诊断仪(简称B超)在急性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顾性分析术中应用便携式B超指导手术治疗的75例急性对冲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存活70例,其中恢复良好48例,轻残15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5例。结论便携式B超对急性颅脑外伤特别是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术中时能够准确定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损伤,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对冲伤 冲击伤 彩色超声诊断仪 便携式
下载PDF
脑胶质瘤术后挖^(125)Ⅰ球囊内放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庞明志 耿晓增 +2 位作者 程刚 陈海峰 李海林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术后内置125Ⅰ球囊内照射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4月-2003年10月,采用125Ⅰ充填球囊内照射方法治疗脑胶质瘤患者4例。近距离放射治疗剂量为60-80Gy,持续照射5-8d。结果随访一年1例死亡,生存3例,3例患者卡氏评分... 目的探讨术后内置125Ⅰ球囊内照射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4月-2003年10月,采用125Ⅰ充填球囊内照射方法治疗脑胶质瘤患者4例。近距离放射治疗剂量为60-80Gy,持续照射5-8d。结果随访一年1例死亡,生存3例,3例患者卡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随诊期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125Ⅰ充填球囊内照射治疗脑胶质瘤方法简便,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不会导致严重并发症,是治疗胶质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放疗 内放疗 ^125I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开来 庞明志 +2 位作者 李兵 鲁晓杰 苗增利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运用神经内镜辅助MVD治疗面肌痉挛病例资料,术中运用神经内镜观察术野中面神经走行并辨认其周围责任血管,对受压面神经进行减压。结果术后面肌...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运用神经内镜辅助MVD治疗面肌痉挛病例资料,术中运用神经内镜观察术野中面神经走行并辨认其周围责任血管,对受压面神经进行减压。结果术后面肌痉挛症状消失44例,症状减轻6例。术后面瘫3例,听力下降1例。没有无效或复发病例。结论面肌痉挛MVD应用神经内镜能有效避免遗漏责任血管,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单侧痉挛 神经内镜 显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至中颅底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清 严正村 +4 位作者 孙俊 汪璟 庞明志 李江安 鲁晓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明确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至中颅底的各种重要解剖标志,探讨该入路临床应用的影响因素和手术特点。方法分别运用直径4 mm,长度18 cm的0°、30°和45°硬质内镜(Karl Storz),在动脉灌注后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手术过程,... 目的明确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至中颅底的各种重要解剖标志,探讨该入路临床应用的影响因素和手术特点。方法分别运用直径4 mm,长度18 cm的0°、30°和45°硬质内镜(Karl Storz),在动脉灌注后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手术过程,神经导航的引导下经双侧鼻腔扩大入路对中颅底进行内镜解剖。测量各个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结果蝶窦后壁可分为鞍区、鞍上区、海绵窦区和斜坡区。在蝶窦后壁可见鞍底、后组筛房、蝶骨平台、鞍结节、斜坡、斜坡隐窝、海绵窦、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在蝶窦腔的外侧壁可见眶尖隆起、上颌神经隆起、下颌神经隆起和翼管神经,并分别形成视神经颈内动脉和动眼神经三角、V_1~V_2三角、V_2~V_3三角。两侧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内侧距离为(11.3±1.2)mm,两侧垂体前部距离为(12.2±2.1)mm,两侧垂体中部距离为(21.5±2.5)mm,两侧垂体后部距离为(17.6±3.4)mm,垂体前后径为(9.1±2.9)mm。硬膜内的鞍上区又可分为视交叉上部、视交叉下部、鞍背后部和脑室部。在剪开海绵窦和垂体之间的硬膜后,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可分为三叉神经段、后曲段、下水平段、前曲段和上水平段。结论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至中颅底可清晰显示鞍区、鞍上区和海绵窦区的解剖结构,为该区域的病变提供一条有价值微侵袭的手术方法。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是该区域手术的关键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经鼻入路 颈内动脉 鞍上区 海绵窦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34例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庞明志 鲁晓杰 +2 位作者 王鹏 李兵 王清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5-187,共3页
目的针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发病原因,结合神经内镜技术及锁孔技术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人路下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并经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4例原发性面... 目的针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发病原因,结合神经内镜技术及锁孔技术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人路下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并经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4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手术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总计39条责任血管中,动脉接触25条,动脉压迫6条,静脉接触与压迫8条。2条责任血管者9例(26.5%),小脑前下动脉压迫16例,小脑后下动脉压迫10例,椎动脉压迫3例,基底动脉压迫2例,静脉压迫者8例。32例患者随访2年,2例失访,术后20例(58.8%)抽搐症状立即消失,术后1个月内抽搐逐渐停止者10例(29.4%),1例术后1年左右抽搐才逐渐停止(2.9%),1例患者随访2年仍有间断抽搐发作需继续服用药物,1例有轻度同侧听力下降,其他患者症状均有效控制,无复发。结论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非常有效的方法,术中应用微创的理念结合神经内镜的优势仔细辨别相关的责任血管,对面神经根部和远端进行全程探查和有效减压,是直接影响术后临床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神经内镜技术 显微血管减压术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在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庞明志 鲁晓杰 +1 位作者 李兵 王清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3-506,共4页
目的 分析三叉神经痛复发的原因,结合神经内镜的优势探讨神经内镜在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白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间,共收治经传统微血管减压治疗后面部疼痛再次复发的三叉神经痛30例,再次治疗采用传统微血管减压加... 目的 分析三叉神经痛复发的原因,结合神经内镜的优势探讨神经内镜在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白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间,共收治经传统微血管减压治疗后面部疼痛再次复发的三叉神经痛30例,再次治疗采用传统微血管减压加神经内镜辅助的手术方法,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内镜探查发现22例(73.3%)有新的责任血管压迫;2例(6.7%)因原垫人物脱落致原责任血管复位;1例(3.3%)因垫片过大、局部皱缩对三叉神经根形成新的压迫;3例(10%)因单纯蛛网膜索带形成对三叉神经造成压迫;总计28例(93.3%)有不同程度的蛛网膜粘连;另2例(6.7%)原因不明.其中的24例行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加蛛网膜松解术,3例行内镜辅助蛛网膜松解术,2例行内镜辅助下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30例患者均至少随访2年,28例面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治愈率达93.3%,面部疼痛明显减轻1例(3.3%),1例症状减轻后又再次加重(复发率3.3%).结论 对于传统微血管减压(MVD)术后复发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再次手术加用内镜辅助,可显著提高手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三叉神经痛 神经内镜 微血管减压术 @@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庞明志 鲁晓杰 +1 位作者 李兵 王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78-881,共4页
目的针对原发性面肌痉挛术中难点,探讨神经内镜技术在局部解剖复杂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2例局部解剖复杂的面肌痉挛患者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血... 目的针对原发性面肌痉挛术中难点,探讨神经内镜技术在局部解剖复杂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2例局部解剖复杂的面肌痉挛患者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出现视野盲区时利用神经内镜对术区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探查面神经出脑干区及远端,并仔细辨别神经与血管的关系,确认责任血管,减压后用内镜再次检查有无责任血管遗漏、有无血管过度牵张、扭曲成角或形成新的压迫。术后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8~30个月,平均25个月。41例术后完全缓解无复发(98%),3例出院时shorr分级I级的患者均恢复至0级,听力下降的1例患者在6个月内即完全恢复,1例shorr分级Ⅱ级的患者至随访结束时没有明显加重。结论神经内镜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益补充,特别是在局部解剖复杂或异常的面肌痉挛患者,如后颅窝容积狭小、小脑绒球饱满、岩骨阻挡、局部蛛网膜粘连增厚及责任血管不易辨别的情况下结合内镜的优势能够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神经内镜 显微血管减压术
原文传递
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庞明志 耿晓增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4年第1期22-25,共4页
复发性脑胶质瘤的局部控制率不高,很少有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本文结合了复发性脑胶质瘤的发病特点及复发的主要因素,重点阐述了以手术治疗为主,有机地结合放疗、化疗以及基因和生物学治疗的综合治疗原则,并简要介绍了国际上对复发性... 复发性脑胶质瘤的局部控制率不高,很少有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本文结合了复发性脑胶质瘤的发病特点及复发的主要因素,重点阐述了以手术治疗为主,有机地结合放疗、化疗以及基因和生物学治疗的综合治疗原则,并简要介绍了国际上对复发性脑胶质瘤研究的一些前沿技术和方法,对于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脑胶质瘤 研究进展 综合治疗 危险因素 影像学诊断 生物学治疗
原文传递
复发性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12
10
作者 蔺玉昌 冷冰 +4 位作者 苗增利 徐幸 殷力维 缪以峰 庞明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97-498,共2页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无论采用外科手术夹闭还是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仍有部分病人动脉瘤复发乃至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据统计,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的复发率为4%-7%,而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所导致的非致密栓塞或(和)瘤颈残余,是颅...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无论采用外科手术夹闭还是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仍有部分病人动脉瘤复发乃至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据统计,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的复发率为4%-7%,而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所导致的非致密栓塞或(和)瘤颈残余,是颅内动脉瘤术后复发的潜在因素。复发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难度及风险远高于首次治疗。本文将探讨颅内动脉瘤复发机制及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治疗方法 复发性 血管内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夹闭 再次破裂出血 术后复发 动脉瘤复发 致密栓塞 潜在因素
原文传递
不同术式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的比较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兵 鲁晓杰 +2 位作者 李江安 庞明志 徐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 总结ChiariⅠ型畸形的临床表现和手术经验,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在治疗ChiariⅠ型畸形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3年9月161例ChiariⅠ型畸形成人患者,合并脊髓空洞的97例.其中52例行单纯后颅窝减压,64例行硬膜成形术,45... 目的 总结ChiariⅠ型畸形的临床表现和手术经验,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在治疗ChiariⅠ型畸形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3年9月161例ChiariⅠ型畸形成人患者,合并脊髓空洞的97例.其中52例行单纯后颅窝减压,64例行硬膜成形术,45例行扁桃体探查处理.结果 术后随访6~36个月,后颅窝减压组,硬膜成形术组,扁桃体探查处理组在头痛的改善率分别为81.3%,79.6%,80.0%(P >0.05);上肢感觉障碍的好转率分别为33.3%,65.4%,65.0%,硬脑膜成形术组和扁桃体探查处理组较单纯颅骨减压术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6及0.04,均<0.05),但是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空洞缩小率分别为40.0%,66.7%,66.7%.相对于单纯后颅窝减压组,硬膜成形术组能改善肢体感觉障碍(P=0.036)和脊髓空洞缩小(P =0.042);扁桃体探查处理组分别为(P=0.040,0.044).这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均没有小脑扁桃体下垂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三种术式均能缓解头痛.在改善肢体感觉障碍和脊髓空洞缩小方面,硬膜成形术组,扁桃体探查处理组疗效较好.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个体化的临床术式治疗Chiari Ⅰ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 后颅窝减压
原文传递
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神经内镜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兵 鲁晓杰 +4 位作者 李江安 王清 季卫阳 庞明志 徐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9-190,共2页
目的 总结前循环动脉瘤手术经验,探讨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神经内镜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神经内镜辅助下的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18例在夹闭动脉瘤前置入内镜,84例在夹闭后置入内镜.主要目的是多角度观察载瘤动脉、瘤颈及... 目的 总结前循环动脉瘤手术经验,探讨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神经内镜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神经内镜辅助下的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18例在夹闭动脉瘤前置入内镜,84例在夹闭后置入内镜.主要目的是多角度观察载瘤动脉、瘤颈及瘤周穿通支,动脉瘤夹放置是否满意,是否存在瘤颈夹闭不全以及是否存在周围穿通支的误夹. 结果 19例经内镜发现夹闭不佳而调整动脉瘤夹,1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在内镜下上第2枚动脉瘤夹.未出现与使用神经内镜有关的并发症.77例术后复查CTA,23例复查DSA,均显示动脉瘤夹闭满意. 结论 神经内镜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过程中能有效弥补显微镜的不足,更好地观察动脉瘤及其周围的局部解剖结构,提高动脉瘤夹闭手术的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前循环动脉瘤 夹闭术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兵 鲁晓杰 +2 位作者 李江安 庞明志 徐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总结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经验,探讨在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术中神经内镜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的眉弓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术19例。分别在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中置入观察肿瘤和... 目的总结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经验,探讨在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术中神经内镜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的眉弓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术19例。分别在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中置入观察肿瘤和血管的关系,视神经管内和鞍内是否有残留,进一步在内镜下进行切除。结果切除程度:SimpsonI级5例,SimpsonII级14例,随访3个月~4年,术前发生视力和视野变化的13例中,好转10例,2例不变,1例轻度视力恶化。未见明显复发。无脑脊液漏,无内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在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过程中能有效弥补显微镜的不足,有效地观察到向鞍内和视神经管生长的肿瘤,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结节脑膜瘤 神经内镜 眶上锁孔入路
原文传递
颅内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2
14
作者 蔺玉昌 苗增利 +3 位作者 徐幸 殷力惟 缪以峰 庞明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256-1257,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2004 ̄2005年间使用颅内支架(Neuroform,Boston公司)结合微弹簧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13例宽颈动脉瘤,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术中予全身肝素化。结果本组病例均一次成功放入颅内...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2004 ̄2005年间使用颅内支架(Neuroform,Boston公司)结合微弹簧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13例宽颈动脉瘤,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术中予全身肝素化。结果本组病例均一次成功放入颅内支架,动脉瘤完全填塞10例,3例瘤颈残余,无死亡。结论颅内支架结合微弹簧圈对常规手术困难的宽颈动脉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支架 微弹簧圈 宽颈动脉瘤
原文传递
^(125)I球囊内照射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耿晓增 庞明志 +4 位作者 段宝奇 李海林 程刚 陈海峰 傅震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125I硅胶球囊内近距离照射对C6胶质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探讨术后内置125I球囊内照射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5I-NaI溶液放入硅胶球囊内,对体外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给予不同剂量的近距离照射,检测细胞死亡率、...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125I硅胶球囊内近距离照射对C6胶质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探讨术后内置125I球囊内照射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5I-NaI溶液放入硅胶球囊内,对体外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给予不同剂量的近距离照射,检测细胞死亡率、增殖抑制及细胞周期再分布情况。采用125I充填球囊内照射方法治疗脑胶质瘤患者6例。近距离放射治疗剂量为60 ̄80Gy,持续照射5 ̄8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受照射组细胞死亡率、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S期比例降低、G1期阻滞,细胞周期发生紊乱。应用于临床后随访一年1例死亡,生存5例,5例患者卡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随诊期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125I球囊内照射可以通过导致细胞死亡、细胞增殖抑制以及细胞周期改变在胶质瘤的治疗中发挥作用,方法简便,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不会导致严重并发症,是治疗胶质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胶质瘤细胞 增殖细胞核抗原 ^125I核素 球囊内照射
原文传递
鞍上异位垂体促甲状腺素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王清 鲁晓杰 +3 位作者 孙俊 汪璟 庞明志 李江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87-1289,共3页
垂体促甲状腺素瘤十分少见,约占垂体肿瘤的1%~2%。而异位垂体促甲状腺素瘤(ectopicthyrotropinsecretingpituitaryadenoma,ETPA)更为罕见,仅为个案报道。自1996年Cooper报道ETPA以来,目前国内外仅有7例报道。(表1)。由于其... 垂体促甲状腺素瘤十分少见,约占垂体肿瘤的1%~2%。而异位垂体促甲状腺素瘤(ectopicthyrotropinsecretingpituitaryadenoma,ETPA)更为罕见,仅为个案报道。自1996年Cooper报道ETPA以来,目前国内外仅有7例报道。(表1)。由于其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罕见原因,临床易漏诊而延误治疗。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9月收治1例ETPA患者,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素瘤 垂体肿瘤 文献复习 甲状腺功能亢进 南京医科大学 个案报道 延误治疗 神经外科
原文传递
复发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探讨
17
作者 蔺玉昌 冷冰 +4 位作者 苗增利 徐幸 殷力维 缪以峰 庞明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96-297,300,共3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复发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997~2004年间行动脉瘤夹闭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复发的18例动脉瘤患者(前循环动脉瘤13例,后循环动脉瘤5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其... 目的探讨复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复发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997~2004年间行动脉瘤夹闭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复发的18例动脉瘤患者(前循环动脉瘤13例,后循环动脉瘤5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其中15例患者行再次血管内介入治疗,4例宽颈动脉瘤辅以颅内支架,3例行手术夹闭。结果15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均栓塞良好,3例手术完全夹闭。术后1例死亡,2例偏瘫,15例恢复满意。结论针对不同情况的复发性动脉瘤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分别进行手术夹闭、血管内介入或联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复发 栓塞 治疗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