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的影像学检查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庞月玖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08-110,共3页
关键词 影像学检查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D 帕金森综合征 临床诊断 疾病早期 特发性震颤
下载PDF
丁咯地尔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37例临床研究
2
作者 庞月玖 吉中国 +1 位作者 侯训尧 张汶汶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36-37,共2页
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予胞磷胆碱钠、丹参粉针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疗程14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丁咯地尔注射液、β-七叶皂甙钠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 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予胞磷胆碱钠、丹参粉针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疗程14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丁咯地尔注射液、β-七叶皂甙钠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疗程同上。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血浆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并计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CRP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认为丁咯地尔注射液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丁咯地尔 Β-七叶皂甙钠 血小板聚集率 C反应蛋白 超氧化物岐化酶
下载PDF
原发性头痛的病因及其治疗 被引量:12
3
作者 吉中国 庞月玖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08-110,共3页
头痛是多种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又是颅内疾病的重要信号,其病因诊断至关重要。根据《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头痛可分为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颅神经、中枢性和原发性面痛及其他头痛。现结合临床对头痛的病因特点及治疗分述如下。
关键词 原发性头痛 病因诊断 治疗 颅内疾病 继发性头痛 国际分类 病因特点 颅神经
下载PDF
心脏疾病与脑栓塞 被引量:6
4
作者 刘雪平 庞月玖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05-106,共2页
目前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达1788/10万,病死率为882/10万,位居人口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的患者达150万,其中75%丧失劳动力、40%重度致残,每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研究脑血管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予积极干预... 目前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达1788/10万,病死率为882/10万,位居人口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的患者达150万,其中75%丧失劳动力、40%重度致残,每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研究脑血管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予积极干预和控制,对于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有极其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脑血管病的病因、危险因素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疾病 脑栓塞 心脏病患者 冠心病患者 脑梗死 常见疾病 病理解剖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敏 宋开兰 +1 位作者 庞月玖 任爱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422-424,共3页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丸与奥氮平联合治疗中老年肾阴虚型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中老年肾阴虚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心理疏导及舍曲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与奥...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丸与奥氮平联合治疗中老年肾阴虚型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中老年肾阴虚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心理疏导及舍曲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与奥氮平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血浆C反应蛋白(CRP)、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紧张素II(Ang II)水平及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浆CRP、SOD、Ang II水平、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浆CRP、Ang II水平、HAMA评分及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浆SOD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与奥氮平联合治疗中老年肾阴虚型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疗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焦虑症 六味地黄丸 奥氮平 C反应蛋白 血管紧张素Ⅱ 超氧化物歧化酶 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记忆力下降,左下肢活动不便
6
作者 吉中国 侯训尧 +3 位作者 庞月玖 杨丽 刘雯斐 王丽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14-115,共2页
病历摘要患者男,74岁。因左下肢活动不便伴记忆力下降5个月于2007年6月7日入院。患者5个月前曾因左下肢活动不便于我院就诊,神经系统检查示语言欠流利,双眼向右侧凝视,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向左侧偏斜,左侧肢体肌张力略低、肌力0级,左侧偏... 病历摘要患者男,74岁。因左下肢活动不便伴记忆力下降5个月于2007年6月7日入院。患者5个月前曾因左下肢活动不便于我院就诊,神经系统检查示语言欠流利,双眼向右侧凝视,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向左侧偏斜,左侧肢体肌张力略低、肌力0级,左侧偏身痛温觉减退,左侧Babinsid征(+);右侧肢体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感觉及共济运动正常,右侧Babinski征(-),脑膜刺激征(-)。脑核磁共振(MRI)显示右侧基底节及颞叶多发梗死、软化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力下降 下肢活动 BABINSKI征 右侧基底节 肢体肌张力 脑膜刺激征 神经系统检查 共济运动
下载PDF
血管活性物质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及脑局部亚低温治疗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桂茹 侯训尧 +2 位作者 王敏忠 庞月玖 刘雪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物质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局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方法将73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分为亚低温组36例及常规组37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加用脑局部亚低温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活性物质神经肽(NPY...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物质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局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方法将73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分为亚低温组36例及常规组37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加用脑局部亚低温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活性物质神经肽(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降压素(NT)、内皮素(ET-1)水平,并与32例健康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行临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73例患者治疗前NPY、CGRP、NT、ET-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7、15d逐渐下降;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30d亚低温组临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血管活性物质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明显改善预后;其可能机制为调节血管活性物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肽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神经降压素 内皮素-1
下载PDF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庞月玖 郭宁 +3 位作者 周俊 姚红 庞在英 徐婧婧 《老年医学研究》 2021年第5期46-50,共5页
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组以运动迟缓、强直和(或)震颤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的统称。除帕金森病以外,还包括多系统萎缩(MSA)、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路易体痴呆(DLB)、皮质基底节综合征(CBS)等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这些类型对多巴胺反... 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组以运动迟缓、强直和(或)震颤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的统称。除帕金森病以外,还包括多系统萎缩(MSA)、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路易体痴呆(DLB)、皮质基底节综合征(CBS)等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这些类型对多巴胺反应不敏感,无特异性的生物标记物,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对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多巴胺不敏感 多系统萎缩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路易体痴呆 皮质基底节综合征
下载PDF
不同病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过氧化还原蛋白1、钙调蛋白、触珠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俊湖 张国荣 +3 位作者 胡铭 庞月玖 宋进 张立攀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4期4789-4792,475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过氧化还原蛋白1(PRDX1)、钙调蛋白(CAM)、触珠蛋白(HPT)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7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轻度组(39例)、中度...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过氧化还原蛋白1(PRDX1)、钙调蛋白(CAM)、触珠蛋白(HPT)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7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轻度组(39例)、中度组(48例)、重度组(40例),根据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73例)和预后不良组(54例),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受试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所有受试者PRDX1、CAM、HPT水平。对比不同预后患者的一般资料、PRDX1、CAM、HPT水平。分析PRDX1、CAM、HPT与NIHSS评分、mRS评分的关系。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轻度组、中度组、中度组的PRDX1、CAM、H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患者的病情加重,PRDX1、CAM、HPT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PRDX1、CAM、HPT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Pearson检验,AIS患者的PRDX1、CAM、HPT与NIHSS、mR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较高、PRDX1水平升高、CAM水平升高、HPT水平升高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IS患者的PRDX1、CAM、HPT水平异常升高,且与其病情及预后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年龄、PRDX1、CAM、HPT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对于病情的评估、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不同病情 血清过氧化还原蛋白1 钙调蛋白 触珠蛋白 预后 相关性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途径移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脊髓损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肖以磊 朱建新 +7 位作者 李忠民 周杰 庞月玖 耿凤阳 郭传军 张树葆 张学广 张志逖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14期24-28,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蛛网膜下隙注射和静脉注射两种途径移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脊髓损伤的近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11月至2010年3月收治早期脊髓损伤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其中蛛网膜下隙移植组38例患者通过... 目的观察比较蛛网膜下隙注射和静脉注射两种途径移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脊髓损伤的近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11月至2010年3月收治早期脊髓损伤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其中蛛网膜下隙移植组38例患者通过蛛网膜下隙注射方式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静脉移植组32例患者通过静脉注射方式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照组26例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制定的评分标准对三组患者运动、感觉功能进行评定。同期随访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全项、肿瘤标记物。结果治疗后1个月,三组患者运动、感觉功能都有不同程度恢复,感觉功能恢复更为明显,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隙移植组和静脉移植组患者感觉功能评分[分别为(130.9±41.6)、(131.2±22.7)分]均显著提高,与同期对照组[(109.3±36.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蛛网膜下隙移植组和静脉移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运动、感觉功能评分均未出现明显提高;蛛网膜下隙移植组和静脉移植组患者仍有明显恢复,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隙移植组感觉功能评分[(151.6±46.9)分]较同期静脉移植组[(134.6±40.7)分]有显著提高(P〈O.05)。随访各项检查结果中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蛛网膜下隙注射和静脉注射两种途径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脊髓损伤均安全,近期疗效确切,但蛛网膜下隙注射途径优于静脉注射途径,但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尚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移植 自体
原文传递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的近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以磊 李忠民 +6 位作者 朱建新 耿凤阳 郭传军 庞月玖 陈秋兰 张志逖 种宗雷 《中国综合临床》 2012年第11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的近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我院收治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54例。移植组30例患者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射方式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选择同时期入院但未行干细...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的近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我院收治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54例。移植组30例患者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射方式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选择同时期入院但未行干细胞移植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移植后1个月进行NIHSS评分,移植后6个月进行疗效比较。同期检测血常规、凝血机制、生化全项、肿瘤标记物。结果移植后1个月,移植组患者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86±7.48)、(18.26±8.74)分,t=2.681,P〈0.05];移植后6个月进行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6,P〈0.05)。随访各项血液检查结果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安全且近期疗效确定,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原发性脑干损伤 自体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