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甲苷联合西妥昔单抗对人结肠癌细胞系RKO自噬调节与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庞歆桥 赵鹏飞 +2 位作者 杨凡 刘莲 曹邦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992-2995,共4页
目的:通过细胞增殖和自噬讨论黄芪甲苷联合西妥昔单抗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过表达的结肠癌细胞系RKO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MTT方法检测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AST)单药以及与西妥昔单抗... 目的:通过细胞增殖和自噬讨论黄芪甲苷联合西妥昔单抗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过表达的结肠癌细胞系RKO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MTT方法检测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AST)单药以及与西妥昔单抗(cetuximab,CTX)联合应用对EGFR过表达结肠癌细胞系RKO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GFR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是否在RKO中成功表达,以及黄芪甲苷处理RKO后自噬相关蛋白P62和LC3的表达变化。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100μg/m L的黄芪甲苷与120μg/m L的CTX联合应用对有EGFR表达的RKO细胞有显著的抑制增殖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ST能够通过影响自噬通路P62和LC3的表达从而抑制自噬的发生。结论:体外研究结果显示AST在结肠癌的治疗中能够通过抑制自噬增强CTX的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结肠癌 自噬 西妥昔单抗
下载PDF
皮肤转移癌62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婧 赵磊 +4 位作者 李卉惠 车娟娟 庞歆桥 吴军 马妮娜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转移癌的临床特征,加深对皮肤转移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62例皮肤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形态特征、肿瘤来源和发生时间。结果 62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2例;... 目的探讨皮肤转移癌的临床特征,加深对皮肤转移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62例皮肤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形态特征、肿瘤来源和发生时间。结果 62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2例;发病中位年龄为60.0岁(33~82岁)。皮肤转移癌可发生在腹部、胸背部、头皮、四肢等全身皮肤的各个位置,其中以腹壁转移最为多见。原发癌病种最常见于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病理活检结果显示,40例与原发灶的病理学类型完全相符,3例与原发灶的形态学相符,但肿瘤分化程度不同。1例通过皮肤活检证实为第二原发癌合并皮肤转移癌的诊断。17例在原发癌确诊同时发现皮肤转移,大部分患者在原发癌确诊4年内出现皮肤转移。结论近年来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升高,皮肤转移癌亦随之增多,提高对皮肤转移癌的认识,有助于及早明确诊断和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转移癌 恶性肿瘤 临床特征
下载PDF
黄芪甲苷通过调节细胞自噬增强贝伐单抗在肺癌细胞系A549中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庞歆桥 王婧 +2 位作者 姚婷 龚明涛 马妮娜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验证黄芪甲苷可以通过调节细胞自噬增强贝伐单抗对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讨论黄芪甲苷在A549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MTT方法检测黄芪甲苷单药以及与贝伐单抗联合应用对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分... 目的:验证黄芪甲苷可以通过调节细胞自噬增强贝伐单抗对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讨论黄芪甲苷在A549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MTT方法检测黄芪甲苷单药以及与贝伐单抗联合应用对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黄芪甲苷以及贝伐单抗处理A549后自噬相关蛋白P62和LC3的表达水平。RT-PCR方法检测黄芪甲苷处理后A549细胞内侵袭相关基因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ECIS方法检测黄芪甲苷处理后A549细胞黏附与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100 mg/L的黄芪甲苷与750 mg/L的贝伐单抗联合应用对A549细胞的活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两药联合应用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09。Wester 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黄芪甲苷能够通过影响自噬通路P62和LC3的表达从而抑制自噬的发生。RT-PCR方法显示黄芪甲苷能显著抑制侵袭相关基因MMP-2和MMP-9的表达,黄芪甲苷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1和0.001。ECIS结果显示黄芪甲苷能够增强A549细胞的黏附能力并抑制其转移。结论:体外研究结果显示黄芪甲苷能够增强A549细胞的黏附能力并抑制其转移和侵袭,这一过程是通过抑制细胞自噬的发生,而贝伐单抗有较弱的促进自噬发生的作用,当两者联合时较单用贝伐单抗更强的抗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肺癌 自噬 贝伐单抗
下载PDF
ACE、ACE/ACE2对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婧 赵磊 +4 位作者 车娟娟 李卉惠 庞歆桥 吴军 马妮娜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4期407-41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ACE、ACE2以及其比值对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5例胰腺癌患者、10例胰腺癌术后无复发患者、10例单纯CA199升高患者、10例胰腺炎患者及1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CE、ACE2、ACE/ACE2的含量,胰腺癌组分别与... 目的:探讨血清ACE、ACE2以及其比值对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5例胰腺癌患者、10例胰腺癌术后无复发患者、10例单纯CA199升高患者、10例胰腺炎患者及1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CE、ACE2、ACE/ACE2的含量,胰腺癌组分别与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胰腺癌组中ACE、ACE/ACE2分别为(275.340±247.042)、(0.482±0.398)pg/m L,相较胰腺癌术后无复发组、单纯CA199升高组、胰腺炎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A199升高组ACE2水平为(628.343±114.383)pg/m L,明显低于对照组(948.89±496.498)pg/m L(P<0.05)。胰腺炎组ACE2为(515.078±157.815)pg/m L,显著低于对照组。但CA199升高组与胰腺炎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ACE、ACE/ACE2在胰腺癌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胰腺癌的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ACE ACE2 诊断
下载PDF
D-Dimer与胰腺癌Ⅳ期患者生存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婧 赵磊 +4 位作者 车娟娟 李卉惠 吴军 庞歆桥 马妮娜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5期568-573,共6页
目的:探讨Ⅳ期胰腺癌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治疗的胰腺癌住院患者90例,分析其入院时血浆D-Dimer、纤维蛋白原(fibrino... 目的:探讨Ⅳ期胰腺癌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治疗的胰腺癌住院患者90例,分析其入院时血浆D-Dime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含量与临床特征及总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Ⅳ期胰腺癌患者中D-Dimer水平升高、Fbg含量降低者生存期相对较短,体能状态评分相对较差。ECOG≥3分患者D-Dimer[(5.40±3.19)mg/L]显著高于ECOG≤2分患者[(2.42±2.33)mg/L](P〈0.01)。D-Dimer水平正常者OS为9.82个月(95%CI,8.42-11.26个月),D-Dimer水平异常者OS为3.76个月(95%CI,3.11-4.40个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水平为胰腺癌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Dimer可作为Ⅳ期胰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实验室指标,其异常升高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胰腺癌 预后
下载PDF
细胞自噬与EGFR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庞歆桥 曹邦伟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5期681-689,共9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是近些年来肿瘤治疗的新策略。然而,先天性或者获得性耐药问题成为其疗效的一大障碍。自噬,是一种细胞自我消化的过程,并与耐药具有相关性。EGFR的激活能够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调节自噬过程。EGFR抑制剂能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是近些年来肿瘤治疗的新策略。然而,先天性或者获得性耐药问题成为其疗效的一大障碍。自噬,是一种细胞自我消化的过程,并与耐药具有相关性。EGFR的激活能够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调节自噬过程。EGFR抑制剂能够诱导自噬,然而EGFR诱导自噬的这种特殊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自噬能够增强EGFR抑制剂的细胞毒性作用,从而成为一种细胞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EGFR抑制剂治疗后产生的高自噬水平同样能够导致细胞自吞噬性死亡,从而逃脱凋亡,当EGFR抑制剂与一种自噬诱导剂联合应用时可能会产生更显著的治疗作用。因此,调节自噬水平将成为提高肿瘤患者EGFR抑制剂治疗效果的可行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西妥昔单抗 自噬 耐药
下载PDF
鸦胆子油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凡 闫涵 +2 位作者 庞歆桥 刘莲 俞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45-47,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鸦胆子油(BJOE)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在EMbase、Pub Med、CNKI、万方、VIP等检索网站对鸦胆子油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文献进行检索,实验组接受BJOE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化疗治疗。... 目的系统评价鸦胆子油(BJOE)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在EMbase、Pub Med、CNKI、万方、VIP等检索网站对鸦胆子油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文献进行检索,实验组接受BJOE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化疗治疗。检索时限至2015年7月全部相关文献,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后应用Rev 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10篇中文文献,共799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KPS)、客观缓解率(OR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实验组外周血白细胞降低、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降低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腹泻、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发表偏倚描绘图呈漏斗状。结论 BJOE能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化疗疗效并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鸦胆子油乳 化学疗法 META分析
下载PDF
体外高频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婧 赵磊 +4 位作者 李卉惠 车娟娟 庞歆桥 吴军 马妮娜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49-153,共5页
目的:评价体外高频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75例晚期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按照1∶1比例生成随机分配序列分为化疗组和化疗+热疗(联合治疗)组,治疗4... 目的:评价体外高频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75例晚期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按照1∶1比例生成随机分配序列分为化疗组和化疗+热疗(联合治疗)组,治疗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4个周期后化疗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10例,进展17例,客观缓解率27.0%,疾病控制率54.1%;联合治疗组分别为0、18、15、5例及47.4%、86.8%。两组间疾病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而客观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联合治疗组的疼痛缓解率、体能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2.1%及84.2%,显著高于化疗组的21.6%及2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联合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8.8个月和31.6%(12/38);化疗组分别为7.9个月和27.0%(10/3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Ⅲ度及以上消化道反应,未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结论体外高频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疾病控制率、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化疗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热疗 药物疗法 联合
原文传递
大黄素联合吉西他滨抑制胰腺癌细胞系PANC-1细胞增殖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婧 赵磊 +4 位作者 车娟娟 李卉惠 庞歆桥 吴军 马妮娜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6年第3期139-143,共5页
目的:验证大黄素联合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抑制胰腺癌细胞系PANC-1细胞增殖的作用,探讨大黄素促PANC-1细胞凋亡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MTT方法检测大黄素单药以及与吉西他滨联合应用对PANC-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ELISA方法测定细... 目的:验证大黄素联合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抑制胰腺癌细胞系PANC-1细胞增殖的作用,探讨大黄素促PANC-1细胞凋亡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MTT方法检测大黄素单药以及与吉西他滨联合应用对PANC-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ELISA方法测定细胞上清IL-6水平。RT-PCR方法检测大黄素处理后PANC-1细胞内侵袭相关基因MMP-9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大黄素以及吉西他滨处理PANC-1后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加药处理细胞72h后,大黄素组(40μmol/l)PANC-1细胞抑制率为31%,GEM组(20μmol/l)的抑制率为35%,联合用药组的抑制率为4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浓度大黄素组为(22.41±2.27)ng/ml,联合用药组为(15.44±3.91)ng/ml。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素组、联合用药组MMP-9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GEM组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素组、GEM组、联合用药组Bax表达水平上调,但Bcl-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黄素组、GEM组、联合用药组的Bax/Bcl-2分别为2.71±0.25,4.73±0.17,5.72±0.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4±0.15,结论:体外研究结果显示大黄素能够抑制肿瘤PANC-1细胞增殖,具有促细胞凋亡的作用,与吉西他滨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胰腺癌 凋亡
原文传递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内黏膜表面麻醉用于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雨洁 高颖 +1 位作者 庞歆桥 田鸣 《国际呼吸杂志》 2020年第21期1642-1647,共6页
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EMLA)乳膏气管内黏膜表面麻醉用于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择期全静脉麻醉下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患者80例,根据术中是否使用EMLA乳... 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EMLA)乳膏气管内黏膜表面麻醉用于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择期全静脉麻醉下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患者80例,根据术中是否使用EMLA乳膏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于术前在双腔气管插管大、小套囊处涂抹EMLA乳膏,对照组在套囊处以医用石蜡油润滑。回顾2组患者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等一般情况,术前(T 0)收缩压(SBP)、舒张压(DPB)、心率(HR),术中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后患者翻身侧卧(T 1)、肺楔形切除(T 2)、术毕恢复平卧(T 3)、拔除气管导管(T 4)时SBP、DBP、HR及气管导管移位时循环反应发生率、全身麻醉药用量、气管黏膜损伤情况,术后拔管期咳嗽情况及术后1 d随访情况。 结果:2组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拔管期咳嗽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50%比55.00%, χ2=12.170, P<0.01)。观察组T 0、T 1、T 3时SBP、D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2、T 4时SBP、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值均<0.05)。2组T 0、T 1、T 2、T 3、T 4时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气管导管移位时循环反应阳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比60.00%, χ2=13.333, P<0.01)。2组患者术后1 d并未出现喘鸣、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喉痉挛、饮水呛咳等并发症。 结论:EMLA乳膏气管内黏膜表面麻醉用于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中能有效减轻双腔气管导管移位时对气管内膜的刺激,降低拔管期咳嗽发生率及循环反应阳性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气管内黏膜表面麻醉 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 循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