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赫斯特伍德的悲剧新论——《嘉莉妹妹》中男主人公的中国式批判 被引量:3
1
作者 庞燕宁 李新云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74-77,共4页
对《嘉莉妹妹》中男主人公赫斯特伍德的悲剧性人生的研究很少,且主要运用丛林法则和城市理论等西方理论,把赫斯特伍德失败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城市化发展和职业特性的外因。本文用以中格西的方法,运用孔子和庄子的思想来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对《嘉莉妹妹》中男主人公赫斯特伍德的悲剧性人生的研究很少,且主要运用丛林法则和城市理论等西方理论,把赫斯特伍德失败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城市化发展和职业特性的外因。本文用以中格西的方法,运用孔子和庄子的思想来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发现赫斯特伍德心中的内因是导致其悲剧人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不容忽视。文本中赫斯特伍德追悔过去,盲目幻想,做事极端,而且没有忧患意识,不能防患于未然,不能认清其自身的生命价值,连死亡也不知怎样面对,从而导致了自己的悲剧性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批判 中庸 忧患意识 生死观
下载PDF
英美文学教学“文化研究”新视域的转换 被引量:3
2
作者 庞燕宁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11-116,共6页
针对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重语言轻文学"的状况,提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应致力于"文化研究"新视域的转换,它指文学跨越了多种学科边界,走向了文化,因而该转换将文学视为一种观念文化,学习文化的过程也是提升学... 针对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重语言轻文学"的状况,提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应致力于"文化研究"新视域的转换,它指文学跨越了多种学科边界,走向了文化,因而该转换将文学视为一种观念文化,学习文化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全面的人文素养的过程。考察了"文化研究"作为一种新视域转换的教学理论依据,并结合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具体探讨了四个方面的转换,涉及人文精神、文学外部研究、发散性研究、跨文化研究等,取得了一定的课堂实践效果。不仅在理论层面为英美文学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的支持和论证,而且给具体的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新视域 英美文学教学 人文素养 价值观
下载PDF
一个女人的战争——论《去19号房间》的人际观 被引量:1
3
作者 庞燕宁 《文教资料》 2009年第2期43-46,共4页
“人是孤独的”是现代主义作家对人与人关系的总结,表明人与人是完全隔离的,有如水与火那样的不相融。读莱辛的《去19号房间》,从女主人苏珊——一位中年妇女那孤独痛苦,同家人互相不能理解,几次逃离也未能越过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高墙,未... “人是孤独的”是现代主义作家对人与人关系的总结,表明人与人是完全隔离的,有如水与火那样的不相融。读莱辛的《去19号房间》,从女主人苏珊——一位中年妇女那孤独痛苦,同家人互相不能理解,几次逃离也未能越过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高墙,未能找到自由的故事,看到的是一个女人对抗孤独的战争,她在作为妻子和母亲的传统社会角色中被异化了,丧失其主体性,披露了妇女在家庭中是孤独的主题,引发了人们对现代女性的家庭人际观的深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 人际观 沉沦 抗争
下载PDF
从饕餮到“无脸人”——东方神兽与基督教元素的对接
4
作者 庞燕宁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71-74,78,共5页
宫崎骏在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所塑造的“无脸人”的原型其实是中国古代神兽饕餮,但在影片中该人物失去了在古代祭祀中所显示出的威严和神圣,取而代之的是对饕餮罪行进行劝诫、批判和惩罚的欧洲中世纪基督教价值观;但这种变更并不是照... 宫崎骏在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所塑造的“无脸人”的原型其实是中国古代神兽饕餮,但在影片中该人物失去了在古代祭祀中所显示出的威严和神圣,取而代之的是对饕餮罪行进行劝诫、批判和惩罚的欧洲中世纪基督教价值观;但这种变更并不是照搬,只是做了适合日本民族文化和宗教的改造,其善恶可来回变化的属性酷似日本本土教“神道”中的自然神,最终还原为日本本土文化的东西。因此,日本文化受容西方基督教文化后,对东方神话进行了价值观方面的改造,使之逐渐自觉具有本民族的文化特性,作适合于自己的变更,从而产生出具有世界性价值且独具日本本土文化特色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崎骏 《千与千寻》 “无脸人” 饕餮 基督教文化
下载PDF
如何运用电视机进行英语教学
5
作者 庞燕宁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电视机 英语教学 教学设备 中学 课堂教学
下载PDF
解构血缘伦理:《明智的孩子》“新式亲缘家庭”观解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庞燕宁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6-72,共7页
《明智的孩子》是安吉拉·卡特的代表作,作为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伦理观——非血缘制亲缘家庭观,即指打破以合法血缘为根基的单一家庭组合方式,构建由"友爱"的链接而自发组成的非婚姻制非血缘的新式家... 《明智的孩子》是安吉拉·卡特的代表作,作为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伦理观——非血缘制亲缘家庭观,即指打破以合法血缘为根基的单一家庭组合方式,构建由"友爱"的链接而自发组成的非婚姻制非血缘的新式家庭亲缘关系。本论文将在考察卡特这一新式伦理观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阐释这一伦理观如何反映在该小说的人物关系的构建与情节配置中,揭示卡特通过解构血缘制霸权来拒斥血缘制亲缘家庭的诉求,破除庸俗性血缘幻象对现世生活的维系、操控和羁绊,从而建构新的伦理规范,为解决现代人的"孤独"困境提出一条新的现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明智的孩子》 血缘伦理 非血缘亲缘家庭观
原文传递
卡夫卡的片面人
7
作者 庞燕宁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88,共4页
对卡夫卡笔下的主人公有很多热议,但从"人是目的"这一人学认识论来看,卡夫卡塑造的都是"片面人"。所谓"片面人",即,人物的某些"特性"被夸张、放大到强烈荒诞感的极致,丧失了人性本质的自由意... 对卡夫卡笔下的主人公有很多热议,但从"人是目的"这一人学认识论来看,卡夫卡塑造的都是"片面人"。所谓"片面人",即,人物的某些"特性"被夸张、放大到强烈荒诞感的极致,丧失了人性本质的自由意志而成为不完整的人。面对这种被"社会化"所浸淫的,在哲理法学层面自由意志死亡的"片面人"的命运,卡夫卡提醒我们,人只有退回到最小的圈子内,保持个体的独立和孤独,才能对"社会化"进行最强有力的抗争,就此,才能维护人格的尊严,保持人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片面人 自由意志 人是目的 人的尊严
原文传递
幻灭 逃离 死亡——《去19号房间》的女性自省意识
8
作者 庞燕宁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46,共2页
莱辛的《去19号房间》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家庭主妇——苏珊,而她的丈夫在小说中仅是个陪衬,处于次要地位。苏珊的心路历程是作为女人自我审视、自我确认的过程,即女性自省意识,体现了女性意识的独立性。该小说的女性写作改变了女性仰视男... 莱辛的《去19号房间》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家庭主妇——苏珊,而她的丈夫在小说中仅是个陪衬,处于次要地位。苏珊的心路历程是作为女人自我审视、自我确认的过程,即女性自省意识,体现了女性意识的独立性。该小说的女性写作改变了女性仰视男人的精神传统,确立了与男性平等对立的新的精神姿态。在小说中男人从女性文本的中心被放逐到边缘地带,女性开始了真正的自我审视,自我发现,本文从爱情、现实、生命三个方面来解读苏珊的自省意识,这个全方位的女性复杂内部心态的自我矛盾和内心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自省意识 幻灭 逃离 死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