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被引量:59
1
作者 庞艳宾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99,共2页
数字普惠金融是以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面临着金融安全问题屡发、征信体系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宣传教育,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 数字普惠金融是以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面临着金融安全问题屡发、征信体系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宣传教育,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监管,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振兴 农村
下载PDF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价值——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庞艳宾 《大连干部学刊》 2016年第3期10-14,共5页
异化劳动理论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对这一理论的阐述对于我们理解这一理论,在现实中扬弃异化劳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不仅有悠久的理论渊源,而且具有科学而丰富的理... 异化劳动理论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对这一理论的阐述对于我们理解这一理论,在现实中扬弃异化劳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不仅有悠久的理论渊源,而且具有科学而丰富的理论内涵。当前,深入解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思想,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角剖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劳动理论 当代价值
下载PDF
规避普世价值的陷阱 被引量:1
3
作者 庞艳宾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98-101,共4页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民主、平等、自由等价值观宣传为适合于任何时代以及一切人的普世价值,试图将其特殊利益普遍化。显然,这正是资本主义国家为我们设置的价值陷阱,其目的是为了破坏我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因此,面...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民主、平等、自由等价值观宣传为适合于任何时代以及一切人的普世价值,试图将其特殊利益普遍化。显然,这正是资本主义国家为我们设置的价值陷阱,其目的是为了破坏我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因此,面对这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于意识形态层面所设置的价值陷阱,我们应当始终如一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指导地位,进而应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新发展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规避普世价值的陷阱,从而避免普世价值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不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普世价值 价值陷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反思与批判——评《哲学通论》
4
作者 庞艳宾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89-91,共3页
《哲学通论》是一部全面而系统地论述哲学本质的学术性专著。该书以西方哲学史为理论背景,意在帮助哲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激发理论兴趣,拓宽理论视野,撞击理论思维和提高理论境界,从而实现人们对于哲学本身的觉解。该著作主要阐述了哲学的... 《哲学通论》是一部全面而系统地论述哲学本质的学术性专著。该书以西方哲学史为理论背景,意在帮助哲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激发理论兴趣,拓宽理论视野,撞击理论思维和提高理论境界,从而实现人们对于哲学本身的觉解。该著作主要阐述了哲学的独特思维方式,依托的生活基础,面对的主要问题,发生的派别与冲突,经历的历史演进以及崇高的修养与不朽的创造,突出了其批判性和反思性的特质。《哲学通论》这一著作对于我们学习哲学、理解哲学,具有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通论》 反思性 批判性 孙正聿
下载PDF
论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
5
作者 庞艳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0年第1期127-135,共9页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问题备受人们关注。社会进步是一个用以表征和评价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的哲学范畴,其现实推动因素及合理评价尺度是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作为评价社会进步的合理尺度,实现了历史尺度与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问题备受人们关注。社会进步是一个用以表征和评价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的哲学范畴,其现实推动因素及合理评价尺度是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作为评价社会进步的合理尺度,实现了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来把握作为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的社会主要矛盾,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进步 评价尺度 社会主要矛盾
下载PDF
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6
作者 庞艳宾 《俪人(教师)》 2016年第14期135-135,共1页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推行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着力点.在当今课程改革形式推动下,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在传统思想品德的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推行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着力点.在当今课程改革形式推动下,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在传统思想品德的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发挥,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突破思想品德课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思想品德课的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文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阐明学生创新素质的内涵,指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依据和必要性,最后重点从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以及优化教学资源方面深入探究出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学生创新素质 培养途径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意义
7
作者 庞艳宾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72-,共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完成,究其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是一次伟大的哲学革命,一场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转折。本文就是要探讨实践观对当代日新月异变化着的世界的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观 当代意义
下载PDF
地方记忆与日常生活--越南归难侨的家园建构 被引量:1
8
作者 舒璋文 庞艳宾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33-40,共8页
论文在地方理论启发下,基于对居住在云南归难侨安置点居民日常生活的田野调查,考察了归难侨建构家园物质性空间和地方意义产生过程。研究发现,归难侨通过动用广西祖籍地和越南居住地两种地方记忆来激活、呈现家园景观。归难侨以作物种... 论文在地方理论启发下,基于对居住在云南归难侨安置点居民日常生活的田野调查,考察了归难侨建构家园物质性空间和地方意义产生过程。研究发现,归难侨通过动用广西祖籍地和越南居住地两种地方记忆来激活、呈现家园景观。归难侨以作物种植作为生计方式,加之他们相似的人生经历和社会地位,使得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日趋统一。安置点成为相对同质性社区,归难侨产生了丰富的本土性知识,以及有助于保持或增强依恋的行为,进而最初无差异的空间变成他们熟识且被赋予意义的地方。归难侨逐渐同安置点建立了地方依恋,新家园成为他们有所关切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归侨 难侨 地方理论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六观”的深刻内涵、重要特征与哲学意义
9
作者 庞艳宾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24年第4期61-69,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中国式现代化“六观”的生成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根脉、以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实践智慧为现实基础、以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中国式现代化“六观”的生成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根脉、以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实践智慧为现实基础、以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经验为重要借鉴。中国式现代化“六观”具有深刻内涵,其世界观强调坚持立己达人、胸怀天下、和衷共济、和平发展;价值观以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主要意涵;历史观阐明必须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地坚持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观以注重文明发展的传承性、全面性、交往性为主要表征;民主观体现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生态观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核心要义。中国式现代化“六观”昭示出自身鲜明的重要特征,具体表现为唯物史观与辩证思维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普遍特质与中国特色的统一、中国立场与世界情怀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六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哲学意义,它开辟了人类思想史发展新境界,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原创性价值观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价值遵循,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贡献价值典范,为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引领价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世界观 价值观 历史观 文明观 民主观 生态观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哲学通论》在哲学教育中的重大影响
10
作者 庞艳宾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23年第6期80-86,共7页
孙正聿教授所著的《哲学通论》问世以来,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界。《哲学通论》不断追问哲学本身,批判了传统哲学教科书,开启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新境界;《哲学通... 孙正聿教授所著的《哲学通论》问世以来,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界。《哲学通论》不断追问哲学本身,批判了传统哲学教科书,开启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新境界;《哲学通论》追求立本开新,促进了社会的思想解放,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新境界;《哲学通论》的网络公开课将孙正聿教授的哲学思想创新进行了广泛传播,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普及新境界;对《哲学通论》的相关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呈现了当代中国马克主义哲学学术研究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通论》 学科建设 理论创新 大众普及 新境界
原文传递
重新理解系统发展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科学构想--解蔽马克思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隐喻 被引量:6
11
作者 庞艳宾 刘金清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11,共6页
马克思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所提出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科学构想得到了众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持续关注与探讨。然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隐喻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联系的整体并没有得到全面理解反而遭到众多曲解。... 马克思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所提出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科学构想得到了众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持续关注与探讨。然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隐喻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联系的整体并没有得到全面理解反而遭到众多曲解。有些学者将之曲解成机械的“经济决定论”,有些学者将之曲解为虚无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隐喻说,还有些学者将毛泽东思考此隐喻所强调的上层建筑能动作用的观点曲解为背离马克思主义正统的“唯意志论”,事实上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这一科学构想。是对马克思“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隐喻思想有机系统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澄清这些曲解并解蔽此隐喻成为当务之急。《毛泽东思想的批判性透视》不仅为我们解蔽这一隐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而且对于我们重新理解此隐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隐喻 系统发展
原文传递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国家观
12
作者 庞艳宾 刘金清 《明日风尚》 2016年第15期121-122,共2页
从古希腊的哲学家到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一代又一代的智者对国家理论进行了探索,积累了大量关于国家的理论知识。马克思正是站在古圣先贤的肩膀上,深入研究了他们的思想结晶,特别是对黑格尔的国家观进行了深入批判,... 从古希腊的哲学家到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一代又一代的智者对国家理论进行了探索,积累了大量关于国家的理论知识。马克思正是站在古圣先贤的肩膀上,深入研究了他们的思想结晶,特别是对黑格尔的国家观进行了深入批判,提出了具有鲜明理论特质的国家观。本文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国家观为研究对象,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国家思想进行了整理,揭示出国家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科学阐明通过实践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趋势,最后指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国家观的当代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国家观 发展 启示
原文传递
探析马克思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理论
13
作者 庞艳宾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22年第5期67-74,共8页
马克思把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推动整个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即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以社会主义为第一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称作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总规律。人类社会形态的逐级更替... 马克思把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推动整个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即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以社会主义为第一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称作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总规律。人类社会形态的逐级更替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助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但是由于受传统解读模式的影响,人们把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理解成一种机械决定论或者经济决定论,这曲解了其真正原义。本文旨在探析马克思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理论,还原其本来面目,挖掘其深层原因,从而探析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必然性”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五大形态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视域下人类存在方式变革的哲学思考
14
作者 庞艳宾 《知行铜仁》 2019年第4期61-64,共4页
当今科技迅速发展促进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它的产生与迅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使人类步入人工智能时代,它不仅拓展了人类生存的空间,而且深刻变革着人类的存在方式。近些年来,人... 当今科技迅速发展促进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它的产生与迅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使人类步入人工智能时代,它不仅拓展了人类生存的空间,而且深刻变革着人类的存在方式。近些年来,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人类存在方式的变革引发了人类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引起了人类世界图景、实践方式以及认识方式的变革,这些变革在为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使人类过度依赖于人工智能的技术而产生了新的异化问题,有些学者对于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产生了焦虑和恐慌情绪。本文着眼人工智能带来的人类存在方式的变革进行哲学思考和探索。首先,阐释人工智能的特性,揭示其与人类存在方式的关系。其次,重点从人的世界图景、实践方式以及认识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人工智能对人类存在方式变革的表现。最后,从哲学视角辩证分析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存在方式变革的利与弊,从而为人类在人工智能时代克服异化问题,进而为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类存在方式 变革 哲学思考
原文传递
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国家观
15
作者 庞艳宾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6年第2期89-93,共5页
在《法哲学原理》的最后一章,黑格尔以"国家"为题展开论述,从国家的形成、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以及合理的国家制度等角度具体阐释了他所构建的国家观念,实现了对自身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的全面概括及升华。本文立足于黑格尔《法... 在《法哲学原理》的最后一章,黑格尔以"国家"为题展开论述,从国家的形成、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以及合理的国家制度等角度具体阐释了他所构建的国家观念,实现了对自身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的全面概括及升华。本文立足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自由意志这一核心概念,首先分析了黑格尔国家的理论基点——自由,阐述了黑格尔的国家是自由意志在伦理中外化的形态,其次论述了黑格尔的国家观的具体内容,最后揭示出黑格尔国家观的意义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 国家观 自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