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竹地上部位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安涑闽 王亚凤 +4 位作者 葛利 何瑞杰 庞闹 黄永林 杨克迪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5-370,共6页
目的:研究玉竹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HP-20、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Chromatorex C18、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法对玉竹地上部位75%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 目的:研究玉竹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HP-20、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Chromatorex C18、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法对玉竹地上部位75%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α-葡萄糖苷酶活性筛选模型对部分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结果:从玉竹地上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芹菜素-6-C-葡萄糖苷(2)、异金雀花素(3)、异槲皮苷(4)、肥皂草苷(5)、山柰酚-3-O-β-芸香苷(6)、芦丁(7)、异鼠李素-3-O-芸香苷(8)、牡荆素-2″-O-葡萄糖苷(9)、牡荆素-4″-O-葡萄糖苷(10)、牡荆素-2″-O-β-D-(6‴-乙酰基)-葡萄糖苷(11)、异牡荆素-2″-O-β-D-葡萄糖苷(12)、芹菜素-6-C-阿拉伯糖-葡萄糖苷(13)、槲皮素-7-O-[α-L-鼠李糖-(1→6)-β-D-半乳糖苷](14)、金圣草黄素-7-O-槐糖苷(15)、金圣草黄素-7-O-[β-D-芹菜糖-(1→6)]-β-D-葡萄糖苷(16),并筛选了部分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论:其中,化合物2~6、10~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具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竹 化学成分 Α-葡萄糖苷酶
下载PDF
甜槠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12
2
作者 庞闹 王亚凤 +4 位作者 何瑞杰 葛利 李典鹏 杨克迪 黄永林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16-2119,共4页
目的:研究甜槠树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Toyopearl HW-40F、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HP20SS等柱色谱对甜槠树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与纯化,运用MS、~1H-NMR、^(13)C-NMR等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甜槠树叶... 目的:研究甜槠树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Toyopearl HW-40F、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HP20SS等柱色谱对甜槠树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与纯化,运用MS、~1H-NMR、^(13)C-NMR等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甜槠树叶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gallic aldehyde(2)、咖啡酸(3)、愈创木基丙三醇(4)、ethyl-β-D-glucopyranoside(5)、6-O-galloylglucose(6)、ethyl-O-β-(6′-galloyl)-glucopyranoside(7)、(3R,1′S)-[1′-(6″-O-galloyl-β-D-glucopyranosyl)oxyethyl]-3-hydroxy-dihydrofuran-2(3H)-one(8)、blumenol A(9)、mallophenol B(10)、4-O-咖啡酰基奎宁酸(11)、5-O-咖啡酰基奎宁酸(12)、icariol A_2(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6的核磁数据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槠 化学成分 柱色谱 没食子酸
下载PDF
甜槠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4
3
作者 庞闹 王亚凤 +4 位作者 何瑞杰 丁涛 葛利 杨克迪 黄永林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49-2053,共5页
目的:对甜槠树叶中的多酚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Chromatorex C18等多种柱层析对甜槠树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甜槠树叶中分离得到16个... 目的:对甜槠树叶中的多酚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Chromatorex C18等多种柱层析对甜槠树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甜槠树叶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乙酯(1)、丁香酸(2)、二氢芥子醇(3)、咖啡酸乙酯(4)、秦皮素(5)、秦皮乙素(6)、1′-(3,4-二羟基肉桂酰)环戊烷-2′,3′-二醇(7)、3,4,3′,4′-tetrahydroxy-δ-truxinate(8)、dehydrodigallic acid(9)、dehydrotrigallic acid(10)、6-O-没食子酰基熊果苷(11)、6″-O-galloylsalidroside(12)、龙胆酸-5-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13)、castamollissin(14)、3,4,5-trihydroxybenzyl alcohol-4-O-β-D-(6″-O-galloyl)-glucopyranoside(15)、1-(4-hydroxy-3-methoxyohenyl)-2-[4-(3-rhamnopyranoxypropyl)-2-hydroxyphenoxyl]-1,3-propanediol(1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槠 化学成分 多酚 结构鉴定
下载PDF
甜槠化学成分研究(Ⅲ) 被引量:3
4
作者 庞闹 王亚凤 +4 位作者 葛利 何瑞杰 丁涛 杨克迪 黄永林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研究甜槠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Sephadex LH-20、Toyopearl Butyl-650C、Toyopearl HW-40F等多种柱色谱对甜槠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甜槠叶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renatin... 目的:研究甜槠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Sephadex LH-20、Toyopearl Butyl-650C、Toyopearl HW-40F等多种柱色谱对甜槠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甜槠叶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renatin(1)、cretanin(2)、chesnatin(3)、1,2,3,6-tetra-O-galloyl-β-D-glucose(4)、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5)、山柰酚(6)、槲皮素(7)、杨梅素(8)、槲皮苷(9)、异槲皮苷(10)、杨梅苷(1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2)、山柰酚-3-O-芸香糖苷(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槠 化学成分 多酚 黄酮
下载PDF
贵州锥叶的化学成分及其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纪明 王亚凤 +4 位作者 何瑞杰 阳丙媛 李桂勤 庞闹 黄永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5398-5406,共9页
目的对贵州锥Castanopsis kweichowensis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探究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Chromatorex C_(18)、Diaion HP20SS、MCI gel CHP 20P等柱色谱分离技术对贵州锥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NMR、U... 目的对贵州锥Castanopsis kweichowensis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探究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Chromatorex C_(18)、Diaion HP20SS、MCI gel CHP 20P等柱色谱分离技术对贵州锥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NMR、UV、MS以及IR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测定化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从贵州锥叶80%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S)-α-松油醇-7-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1)、没食子酸(2)、没食子酸甲酯(3)、2,5-二羟基苯甲酸(4)、原儿茶酸(5)、鞣花酸(6)、4-O-α-L-鼠李糖基-鞣花酸(7)、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8)、6-O-没食子酰基熊果苷(9)、4-羟基-2-甲氧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10)、绿原酸(11)、芦丁(12)、macropteranthol(13)、28-β-D-glucopyranosyl-2α,3β,19α-23-trihydroxyolean-12-ene-24,28-dioic acid(14)、(7S,8R,7'R,8'S)-icariol A2-9-O-β-xylopyranoside(15)、(+)-isolariciresinol-3α-O-β-D-glucopyranoside(16)、transtorine(17)、蔗糖(18)。化合物2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为(6.05±0.27)mmol/L。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贵州锥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贵州锥苷A。化合物2具有较好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锥 酪氨酸酶 贵州锥苷A 没食子酸 鞣花酸 4-O-α-L-鼠李糖基-鞣花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