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胫骨钻骨孔径对骨髓炎模型的影响
1
作者 邱晓明 李继东 +5 位作者 康冠 乔永杰 李文波 冯强生 甄平 蓝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8期4429-4434,共6页
背景:直到现在骨髓炎仍然是临床骨科医生需要解决的难题,开发理想的骨髓炎模型对于新治疗方法的评价非常重要。目的:稳定有效地制备出适用于不同实验需求的兔胫骨骨髓炎模型。方法:将2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小孔组10只、大孔组10... 背景:直到现在骨髓炎仍然是临床骨科医生需要解决的难题,开发理想的骨髓炎模型对于新治疗方法的评价非常重要。目的:稳定有效地制备出适用于不同实验需求的兔胫骨骨髓炎模型。方法:将2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小孔组10只、大孔组10只、假手术组5只。小孔组采用小孔法,用1 mm钻头在兔胫骨中上段钻孔,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2×10^(6)cfu)悬浮液100μL;大孔组采用大孔法,用5 mm钻头在兔胫骨中上段钻孔,其余操作同小孔组;假手术组切开后缝合,不进行钻孔及细菌注射。术后1个月内进行一般状态、体温、X射线片、CT、组织病理学观察及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质量浓度测定。结果与结论:(1)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小孔组、大孔组兔体温和血清C-反应蛋白质量浓度均呈现不同程度升高;(2)钼靶X射线片及CT检查:小孔组影像学表现为全骨髓腔感染,大孔组表现为局部骨缺损感染;(3)提示在制备兔胫骨骨髓炎模型时,钻孔大小不同可导致不同的胫骨感染后果,使用5 mm钻孔的模型可能适用于局部抗感染材料效能的研究,使用1 mm钻孔的模型可能适用于全身抗生素药物治疗骨髓炎效果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髓炎 钻孔 金黄色葡萄球菌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老年男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骨密度研究
2
作者 康冠 马远征 +2 位作者 王亮 徐小文 杨帆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40-154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患者骨密度的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男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40例为病例组,年龄62~86岁,平均(73.50±8.13)岁;选取同期...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患者骨密度的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男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40例为病例组,年龄62~86岁,平均(73.50±8.13)岁;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接诊的健康老年男性40名为对照组,年龄63~85岁,平均(72.82±7.77)岁。收集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对所有患者进行腰椎(L1-L4)和左侧髋部(Neck区)骨密度测量,测定所有患者空腹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E)、尿素氮(BUN)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12、叶酸等生化指标,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骨密度、叶酸、维生素B1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血清ALT、AST、CRE、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有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老年男性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能是引起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幼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 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 骨密度 骨质疏松
下载PDF
双侧单髂骨短钉髂腰固定术在腰5骶1椎体结核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康冠 罗小波 +1 位作者 马远征 王琦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094-1101,共8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双侧单髂骨短钉的髂腰固定融合术治疗腰5骶1椎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收治的腰5骶1椎体结核患者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20-56岁,平均(37.3±11.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双侧单髂骨短钉的髂腰固定融合术治疗腰5骶1椎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收治的腰5骶1椎体结核患者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20-56岁,平均(37.3±11.1)岁。均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内固定方式采取腰椎椎弓根螺钉联合双侧单髂骨短钉的髂腰固定术,术后随访18个月。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脊柱损伤协会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级(简称“ASIA分级”)及腰骶角变化情况,定期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及Bridwell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03.3±20.7)mm;出血量(652.1±127.5)ml;末次随访时ESR、CRP、VAS评分分别为(4.24±1.85)mm/1h、(0.95±0.54)mg/L、(0.91±0.67)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分别为(36.51±5.49)mm/1h、(29.34±17.26)mg/L、(7.13±1.54)分]及术后1周[分别为(37.13±8.11)mm/1h、(31.23±3.57)mg/L、(2.26±0.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29.76,P〈0.001;F=243.60,P〈0.001;F=156.17,P〈0.001);末次随访时23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神经损伤ASIA分级20例恢复至E级、3例恢复至D级;腰骶角术后1周[(29.31±3.62)°]较术前[(22.45±4.38)°]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P〈0.001),末次随访时腰骶角[(27.40±3.43)°]有所丢失,但与术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t=-4.37,P〈0.001)。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无感染、内固定失败等患者。结论应用双侧单髂骨短钉的髂腰固定融合术能为部分腰5骶1椎体结核患者提供持续有效的脊柱稳定,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内固定器 髂骨
下载PDF
腰椎布氏菌病经皮载药硫酸钙置入椎弓钉固定
4
作者 康冠 李继东 +6 位作者 邱晓明 王克竞 张富强 张岁锋 程晴灏 闫亮 郭洪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183-2187,共5页
[目的]介绍腰椎布氏菌病经皮载药硫酸钙和椎弓钉固定的手术与治疗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17年7月—2021年7月对19例腰椎布氏杆菌病患者行上述手术治疗。一侧置入经皮椎弓根螺钉,另一侧安装MASTQuadrant通道系统,显露关节突关节及... [目的]介绍腰椎布氏菌病经皮载药硫酸钙和椎弓钉固定的手术与治疗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17年7月—2021年7月对19例腰椎布氏杆菌病患者行上述手术治疗。一侧置入经皮椎弓根螺钉,另一侧安装MASTQuadrant通道系统,显露关节突关节及感染间隙,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制备载药硫酸钙颗粒,并将其经通道置入病变间隙,用浸润有利福霉素的明胶海绵填塞覆盖。再置入同侧椎弓钉,完成椎弓钉固定。术后佩戴支具,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18.3±8.7)个月,末次随访时ESR、CRP分别为(5.2±2.0)mm/h、(0.8±0.7)mg/L,VAS评分持续下降至(1.0±0.8)分。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感染复发、内固定失败患者。[结论]在规范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经皮载药硫酸钙和椎弓钉固定术微创,持续缓释放抗菌药物,利于感染控制,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 载药硫酸钙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原文传递
经骶2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技术在腰骶段脊柱结核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聪 崔旭 +3 位作者 马远征 胡明 鲍达 康冠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104,共9页
目的通过比较经骶2骶髂关节(second sacral alar-iliac,S2AI)螺钉与髂骨螺钉(iliac screw,IS)固定技术在腰骶椎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评价s:AI螺钉固定技术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24例应用脊柱-... 目的通过比较经骶2骶髂关节(second sacral alar-iliac,S2AI)螺钉与髂骨螺钉(iliac screw,IS)固定技术在腰骶椎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评价s:AI螺钉固定技术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24例应用脊柱-骨盆固定系统(S2AI或IS)进行腰骶段结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36~73岁,平均47.1岁。24例均有不同程度腰骶部疼痛及活动受限,其中伴有下肢放射痛9例,间歇性跛行7例,鞍区麻木2例。术前均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2~3周。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步行状态等情况,记录初诊及随访时SF-56量表,并对两种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对两种腰骶段结核固定方式的相关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3.4个月。S2AI组及I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天数、住院时间及融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2AI组和Is组在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ODI评分、腰背痛VAS评分及步行状态评分组间均无显著差别,组内比较显示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组内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SF-36量表的8个维度评分,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2AI组在术后复发、窦道及假关节形成方面略高于IS组,在内固定失败及再手术方面略低于IS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骶髂关节疼痛两组无差别,但S2AI组钉尾对软组织的骚扰明显低于IS组。结论应用S2AI螺钉技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可获得坚强的固定及满意的临床效果,并可降低传统Is螺钉带来的相应并发症,是腰骶椎结核后路结构重建可供选择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疾病 骶髂关节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股骨粗隆间外翻截骨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想利 张文辉 +6 位作者 钱耀文 杨玉平 陈腾 康冠 赵珂 邱小明 厉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4期370-372,共3页
目的观察股骨粗隆间外翻截骨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8-02采用股骨粗隆间外翻截骨术治疗的19例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术后定期随访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Askin-Beyan标准评定髋... 目的观察股骨粗隆间外翻截骨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8-02采用股骨粗隆间外翻截骨术治疗的19例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术后定期随访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Askin-Beyan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 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9~15)个月。初次手术行拉力螺钉固定的15例中13例骨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初次手术行动力髋螺钉固定及非手术治疗患者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颈干角平均133°(125~147)°,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17例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优3例,良10例,可4例。末次随访时3例股骨头坏死,其中2例为术前已发现股骨头坏死,均无股骨头塌陷,患者髋关节活动良好。结论股骨粗隆间外翻截骨术治疗年轻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患者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也可应用于骨折不愈合合并轻度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患者,术后对股骨头血运影响较小。对于年龄>65岁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外翻截骨术不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不愈合 股骨粗隆间外翻截骨术 股骨头坏死 颈干角
原文传递
锁定型后足融合逆行髓内钉胫距跟融合术治疗Charcot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康冠 蓝旭 +6 位作者 罗想利 李继东 赵霖 赵珂 闫亮 张旭 厉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6期649-651,共3页
目的观察逆行髓内钉胫距跟融合术治疗Charcot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9-01采用逆行髓内钉胫距跟融合术治疗的13例Charcot足,术后定期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踝关节骨性融合情况采用Bridwell标准评定,末次随访时采用踝... 目的观察逆行髓内钉胫距跟融合术治疗Charcot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9-01采用逆行髓内钉胫距跟融合术治疗的13例Charcot足,术后定期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踝关节骨性融合情况采用Bridwell标准评定,末次随访时采用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13例均获得至少18个月随访。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期间未出现皮肤感染、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12例完全骨性融合,1例不完全融合,骨性融合时间为(15.13±6.12)周。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79.33±7.57)分,较术前(36.51±5.31)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6,P=0.01)。结论采用锁定型后足融合逆行髓内钉行胫距跟融合术治疗Charcot足对周围组织破坏较小,固定更为牢靠,可以获得更快的骨性融合与更高的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cot足 逆行髓内钉 胫距跟融合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