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连续行为监测数据对暗娼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估 被引量:11
1
作者 康均行 周久顺 +5 位作者 张灵麟 周鼎伦 赖文红 刘莉 刘刚 曾亚莉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01-1003,共3页
[目的]探索利用连续开展的行为监测数据对暗娼艾滋病干预工作进行定量评估的方法。[方法]在Z市开展针对暗娼的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每年开展行为监测,收集有关干预情况、艾滋病知识、行为改变等数据,并评估防治效果。[结果]暗娼对5个艾... [目的]探索利用连续开展的行为监测数据对暗娼艾滋病干预工作进行定量评估的方法。[方法]在Z市开展针对暗娼的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每年开展行为监测,收集有关干预情况、艾滋病知识、行为改变等数据,并评估防治效果。[结果]暗娼对5个艾滋病关键知识的知晓率从2003年的22.8%上升到2005年的77.8%,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的安全套使用率从78.0%增加到92.1%;最近1个月坚持使用安全套率从36.3%增加到的65.5%,改变均具有增长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行为改变与干预因素有关。[结论]针对暗娼的综合防治措施起到一定效果,应充分利用每年开展的行为监测数据对现有的各种防治活动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行为监测 干预 评价
下载PDF
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效果评估 被引量:6
2
作者 康均行 钟波 +12 位作者 尹治成 吴子松 许发森 张奕 蒙先洪 钱晓红 陈琳 毛勇 徐亮 刘阳 陆定 胡梅 邱东川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按照国家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评估要求,评估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3-2007年间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各项指标数据;2007年采用现场调查方法调查居民和家畜的感染情况,钉螺分布情况,核查防治资料的完... 目的按照国家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评估要求,评估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3-2007年间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各项指标数据;2007年采用现场调查方法调查居民和家畜的感染情况,钉螺分布情况,核查防治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结果2003-2007年全省居民感染率从0.16%降至0.08%;家畜感染率为从3.68%降至0.18%;急性血吸虫病逐年下降,从58例降为0;实有钉螺面积从7018.62万m2降至2568.88万m2;感染性钉螺从626只降至0。2007年现场调查24个县72个村,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19%,有23个村查出阳性患者,以村为单位感染率最高为1.37%;耕牛平均感染率为0.13%,有4个村有病牛,以村为单位感染率最高为1.92%;查出有螺环境388处,22.5389万m2,活螺平均密度为0.18只/0.1m2,无阳性钉螺。血防资料完整,能够反映当地的血吸虫疫情和防治工作情况,及逐年动态变化情况。资料核查和走访调查表明,2007年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发生。结论2004年以来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逐年下降,各项指标已达到了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疫情控制 评估
下载PDF
利用行为监测数据对吸毒者艾滋病干预项目进行定量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康均行 周久顺 +4 位作者 张灵麟 赖文红 刘莉 刘刚 曾亚莉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8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索利用现有行为监测数据,对吸毒者艾滋病干预项目进行定量评估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准实验设计,设立干预地区和对照地区,干预前后监测吸毒者行为改变情况,并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地区吸毒者最近1次针具共用率从2003年的17.1... 目的探索利用现有行为监测数据,对吸毒者艾滋病干预项目进行定量评估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准实验设计,设立干预地区和对照地区,干预前后监测吸毒者行为改变情况,并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地区吸毒者最近1次针具共用率从2003年的17.1%下降到2005年的7.0%;最近1个月针具共用率从42.4%下降到18.4%,对照地区没有下降;其他指标干预地区也好于对照地区。结论在设计较好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监测数据对吸毒者艾滋病干预项目进行定量评估是可行的,但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行为监测 干预 评价
下载PDF
2007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被引量:6
4
作者 康均行 邱东川 +1 位作者 吴子松 尹治成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掌握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四川省的9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2007年监测工作。结果9个血吸虫病监测点的钉螺面积为206 870 m^2,钉螺密度0.01- 1~52只/0.11m^2,平均钉螺密度0.23... 目的掌握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四川省的9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2007年监测工作。结果9个血吸虫病监测点的钉螺面积为206 870 m^2,钉螺密度0.01- 1~52只/0.11m^2,平均钉螺密度0.23只/0.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仁寿和中江点未查出血吸虫病患者,其他各点感染率在0.27%~0.98%之间,全省平均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0.41%。9个监测点中未发现患血吸虫病家畜。结论四川省血吸虫病进一步下降,应加强巩固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疫情 监测
下载PDF
立足新平台 向先进期刊迈进——《预防医学情报杂志》创刊20周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康均行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55-256,共2页
关键词 预防医学情报 杂志 平台 创刊 期刊 市卫生防疫站 卫生防病事业 医学科学研究 卫生监督监测 1981年 1984年 1985年 积极作用 传递信息 办刊经验 疾病防治 四川省
下载PDF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定位与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康均行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29-131,共3页
关键词 公共卫生 管理 疾病 预防与控制
下载PDF
四川省艾滋病防治多部门合作促进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久顺 张建新 +3 位作者 张灵麟 万绍平 顾仪 康均行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45-548,共4页
目的探索有效、可推广并适合中国国情的艾滋病防治多部门合作促进模式。方法通过评估与艾滋病防治相关部门和机构能力,以确定促进多部门、机构和人员参与的切入点,制定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战略规划及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结果形成了多部门... 目的探索有效、可推广并适合中国国情的艾滋病防治多部门合作促进模式。方法通过评估与艾滋病防治相关部门和机构能力,以确定促进多部门、机构和人员参与的切入点,制定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战略规划及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结果形成了多部门参与艾滋病防治的机制,多部门、机构及人员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和能力的提高,全社会对艾滋病的关注增强。结论艾滋病防治工作必须强调多部门合作,动员全社会参与,并且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多部门合作 模式
下载PDF
“5·12”地震后汶川县居民健康教育状况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毛素玲 康均行 +6 位作者 强承义 刘波 吴子松 杨长晓 吕强 张灵麟 刘兆炜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843-848,共6页
目的了解地震后居民卫生行为情况,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方法2008-07-09/11,采用分层定群抽样方法,抽取汶川县七盘沟社区(城市集中安置)、威州镇铁邑村(农村分散安置)、绵池镇(农村集中安置)3个点,各点选取30户,每户抽取家庭主要成员1人,... 目的了解地震后居民卫生行为情况,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方法2008-07-09/11,采用分层定群抽样方法,抽取汶川县七盘沟社区(城市集中安置)、威州镇铁邑村(农村分散安置)、绵池镇(农村集中安置)3个点,各点选取30户,每户抽取家庭主要成员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对喝不干净水会传播疾病,饮水传播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苍蝇传播痢疾、深部外伤应该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的主要卫生知识知晓率均在80%以上;居民获得健康教育知识中电视、宣传资料、防疫队员讲解、广播的方式,分别是47.8%、43.3%、37.8%和35.6%,城区获得方式更多样;46.5%的被调查者在有卫生需求时首先想到从防疫队伍处获得帮助;95.2%的被调查者对饮水进行了消毒,使用煮沸消毒的占76.7%;从不喝生水的行为从地震前的41.6%上升到地震2周内的80.5%,到地震后2月的88.5%,经常喝生水的行为从地震前的27%下降到地震后的2.3%;完全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的从地震前的34.1%上升到调查时的45.5%,经常不洗手的从27%下降到2.3%。结论汶川县地震后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居民的健康知识得到普及,健康行为与地震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并维持到灾后2个月,行为基本形成。防疫队员讲解与帮助是健康促进的很好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健康知识 行为
下载PDF
2005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吴子松 钱晓洪 +4 位作者 徐亮 杨羽 尹治成 邱东川 康均行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6年第4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掌握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疫情状况,为全省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开展2005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工作。结果全省9个监测点的钉螺面积为351853m^2,平均钉螺密度0.70只/0.11m^2,平均钉螺感染... 目的掌握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疫情状况,为全省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开展2005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工作。结果全省9个监测点的钉螺面积为351853m^2,平均钉螺密度0.70只/0.11m^2,平均钉螺感染率0.06%;人群平均感染率1.93%,病人感染度EPG几何均数23.79,平均耕牛感染率为4.50%。结论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已控制在较低水平,应加强监测与巩固措施,防止疫情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监测 四川省
下载PDF
2006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钱晓洪 徐亮 +5 位作者 杨羽 毛勇 吴子松 尹治成 邱东川 康均行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7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掌握四川省血吸虫病监测点2006年疫情,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四川的9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了2006年监测工作。结果9个点的钉螺面积在3770~86630m2,钉螺密度在0.01~3.26只/0.11m2,平均钉螺密... 目的掌握四川省血吸虫病监测点2006年疫情,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四川的9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了2006年监测工作。结果9个点的钉螺面积在3770~86630m2,钉螺密度在0.01~3.26只/0.11m2,平均钉螺密度0.33只/0.11m2;仅在东坡点发现感染钉螺1只。东坡点未查出病人,其他各点感染率在0.16%~1.49%,全省平均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0.91%,家畜平均感染率为1.91%。结论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但应加强巩固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监测 四川
下载PDF
四川省卫生防疫信息网络建设情况简介
11
作者 张自光 康均行 +2 位作者 黄新生 邓兴广 来建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92-293,共2页
关键词 建设目标 建设内容 四川 卫生防疫信息网络
下载PDF
1996~1998年四川省不同疟区疟疾监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文 许国君 +8 位作者 肖宁 陈怀录 康万民 雷心田 周必清 康杨 康均行 曾令和 陈代清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314-315,共2页
关键词 四川 疟疾 流行病学 监测 媒介
下载PDF
我国山区血吸虫病的防治与研究进展──庆祝建国50周年血防成就回顾 被引量:6
13
作者 辜学广 康均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61-262,共2页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预防 治疗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四川省世行贷款血防项目健康教育总结评价报告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群华 陈亚伟 +7 位作者 刘伯钊 陈智 王名佩 张卫 熊茂恩 康均行 董永超 陈运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0年第2期61-65,共5页
本项目自 1 992~ 1 998年在四川 8个地、市、州 4 1个县 561 4个行政村进行 ,此期间 ,全省建立健全了血防健教网络 ,培养人员 ,根据基线调查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 ,摸索出有效的传播途径 ,并据此制作出 1 0余种近 30 0万份健教材... 本项目自 1 992~ 1 998年在四川 8个地、市、州 4 1个县 561 4个行政村进行 ,此期间 ,全省建立健全了血防健教网络 ,培养人员 ,根据基线调查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 ,摸索出有效的传播途径 ,并据此制作出 1 0余种近 30 0万份健教材料。同时 ,选出两个县作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试点 ,摸索出很多经验指导全省。项目执行终期采用资料回顾 ,问卷调查 ,观察及专题小组讨论四种方法进行考核评价。结果表明 ,人群认识正确率提高了 1 1 .2 % ,卫生行为形成率提高了 4 8.4 % ,查病、治病依从性分别提高了 35.5%和 36.8% ,有力地配合了我省血防项目的实施 ,使全省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了 4 6.2 % ,耕牛感染率下降 64.4 % ,疫区范围缩小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健康教育 终期评估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抗洪救灾卫生保障工作的做法和体会
15
作者 康均行 罗堉荣 冯兴河 《人民军医》 1982年第2期21-23,共3页
一、基本情况1981年夏天,四川省遭到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袭击,受灾县(市、区)135个,受灾的生产队222,400多个,受灾人口约2,000万人,使国家、集体和人民受到了严重损失。洪水发生后,我驻四川部队广大卫生人员,在各级党委和地方政府的... 一、基本情况1981年夏天,四川省遭到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袭击,受灾县(市、区)135个,受灾的生产队222,400多个,受灾人口约2,000万人,使国家、集体和人民受到了严重损失。洪水发生后,我驻四川部队广大卫生人员,在各级党委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了抗洪救灾的斗争,各级卫生部门先后派出医疗队(组)107个,医务人员1,360人,为群众医伤治病76,000多人次,抢救危重病人467人,并大力开展了卫生防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队 部队 抗洪救灾 卫生战备
下载PDF
四川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汪立茂 罗志丹巴 +11 位作者 岳琦 段勇军 祝小平 毛素玲 刘伦光 王宏 刘谊 谢飞 陈德刚 陈开华 邓兵 康均行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1-605,共5页
目的调查四川地区是否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方法应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方法,调查宿主动物及媒介蚤携带鼠疫菌的状况。结果四川省德格县境内调查发现宿主动物10目30种(亚种);常见宿主动物为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鼠兔... 目的调查四川地区是否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方法应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方法,调查宿主动物及媒介蚤携带鼠疫菌的状况。结果四川省德格县境内调查发现宿主动物10目30种(亚种);常见宿主动物为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鼠兔,发现蚤类3科7属7种,喜马拉雅旱獭为鼠疫菌主要储存宿主,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为主要媒介,分离鼠疫菌13株;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血清8份,牧犬血清最高滴度1:10240,鼠疫反向血凝试验(RIHA)阳性19份,旱獭最高滴度1:409600。四川省德格县境内鼠疫疫源地面积约4545km^2。结论四川省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旱獭 鼠疫 自然疫源地
原文传递
特大地震应急医学救援:来自汶川的经验 被引量:63
17
作者 陈竺 沈骥 +14 位作者 康均行 石应康 李幼平 李元峰 苏林 吴建林 郑尚维 姜洁 胡卫建 杨勇 唐雪峰 文进 李玲 沈建通 钟大可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2年第4期383-392,共10页
本文系统回顾分析汶川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组织指挥、力量部署、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心理救援及对口支援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完善‘国家-省-市-县’4级联动的应急机制、建立协同高效的多元化救援力量协同机制、制定科学有序的伤... 本文系统回顾分析汶川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组织指挥、力量部署、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心理救援及对口支援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完善‘国家-省-市-县’4级联动的应急机制、建立协同高效的多元化救援力量协同机制、制定科学有序的伤病员后送体系与康复计划、健全卫生防疫的快速评估、避免过度消毒杀虫灭害、发挥对口支援这一中国特色的制度工具的重要作用等"中国特大灾害应急医学救援发展建议,旨在为全球应对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医学救援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医疗救援
原文传递
中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发现与处置 被引量:10
18
作者 祝小平 方刚 +10 位作者 李天舒 杨文 毛素玲 彭中 黄世蓉 潘明 刘伦光 黄婷 唐欣宇 郝彩霞 康均行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504-507,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中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处置,总结防控经验,为今后处理类似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临床病历资料和各级疾控中心流行学调查报告,按照卫生部下发诊断标淮、出院标准和相关防控技术指南,制定防控措施;实验室甲型H1N... 目的通过对中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处置,总结防控经验,为今后处理类似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临床病历资料和各级疾控中心流行学调查报告,按照卫生部下发诊断标淮、出院标准和相关防控技术指南,制定防控措施;实验室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引物由国家CDC提供,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结果该病例从美国回国,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咽痛,鼻塞,少量流涕,全身不适,最高体温38.8℃,咽充血,扁桃体I度肿大、无脓点,双肺(-)。血常规:WBC:7.9×10-9/L;N:5.5×10-9/L;L:19.5%。胸部X线检查:双肺纹理较多,心影增大,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RT-PCR检测阳性,从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患者恢复出院,接触者中无二代病例发生。结论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为确诊依据,适当处置得以痊愈,密切接触者未发病,可不必大范围预防性服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流行病学调查 预防与控制
原文传递
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灾区卫生防疫核心策略与灾后无大疫关键技术研究
19
作者 沈骥 王正荣 +12 位作者 赵晓光 康均行 唐雪峰 吴先萍 祝小平 方刚 李章国 谭代荣 杨长虹 苏林 王天贵 黄新生 赵大余 《中国科技成果》 2015年第5期60-63,共4页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卫生防疫面临巨大挑战,本研究通过“研究-实施-评估-修正-应用”,研制了巨灾后卫生防疫核心策略与关键技术,成功实现了汶川地震灾区大灾之后无大疫,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健康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灾区公共卫生体系显著...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卫生防疫面临巨大挑战,本研究通过“研究-实施-评估-修正-应用”,研制了巨灾后卫生防疫核心策略与关键技术,成功实现了汶川地震灾区大灾之后无大疫,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健康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灾区公共卫生体系显著加强,传染病防控能力明显提升,系列成果在汶川、玉树、芦山等地震灾区广泛推广应用并实证有效,为未来自然灾害后的传染病防控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卫生防疫 策略 技术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