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抑郁动物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康大力 瞿融 +1 位作者 朱维莉 马世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231-1235,共5页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应激因子交替持续应激21d复制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经口分别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浸膏干粉200、500mg·kg-1,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大鼠糖...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应激因子交替持续应激21d复制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经口分别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浸膏干粉200、500mg·kg-1,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大鼠糖水消耗、开野实验行为学指标变化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水平的影响。结果:经过21d慢性应激,大鼠出现糖水消耗量减少、开野实验水平得分及垂直得分均明显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显著延长等抑郁状态,同时血浆ACTH、CORT浓度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经口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后可显著改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和神经内分泌变化。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抑制慢性应激引起的HPA轴功能亢进,可改善大鼠的抑郁状态,具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慢性应激 血浆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皮质酮
下载PDF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效部位抗抑郁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康大力 瞿融 +1 位作者 朱维莉 马世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考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效部位(CLMAF)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强迫游泳、悬尾、利血平拮抗、5-羟色胺酸(5-HTP)诱导甩头、慢性应激等抑郁动物模型,观察CLMAF的抗抑郁作用。结果CLMAF 20,40,80 mg/kg均能不同程度地缩短小鼠强迫游... 目的考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效部位(CLMAF)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强迫游泳、悬尾、利血平拮抗、5-羟色胺酸(5-HTP)诱导甩头、慢性应激等抑郁动物模型,观察CLMAF的抗抑郁作用。结果CLMAF 20,40,80 mg/kg均能不同程度地缩短小鼠强迫游泳、悬尾不动时间,能拮抗高剂量利血平降低小鼠体温作用,增加5-HTP诱导小鼠甩头次数,改善慢性应激小鼠被动回避能力。结论CLMAF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有效部位 抗抑郁
下载PDF
猕猴桃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康大力 张洪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6-119,共4页
关键词 猕猴桃属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多指标正交试验优化酒黄连炮制工艺 被引量:2
4
作者 康大力 朱翠霞 +1 位作者 张洪利 黄艳萍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5-687,共3页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酒黄连饮片的评价指标进行客观量化,并优化其炮制工艺。方法:选择黄酒用量、炮制时间和炮制温度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以多指标试验公式法综合评分酒黄连HPLC指纹图谱峰面积变化为成分指标,琼脂扩...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酒黄连饮片的评价指标进行客观量化,并优化其炮制工艺。方法:选择黄酒用量、炮制时间和炮制温度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以多指标试验公式法综合评分酒黄连HPLC指纹图谱峰面积变化为成分指标,琼脂扩散法测定酒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抑菌作用为药效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酒黄连饮片最佳工艺为:取黄连饮片加12.5%黄酒闷润,待黄酒被吸尽后,置120℃烘箱中烘制30min,取出,放凉。结论:优化的炮制工艺结果可靠,比药典法简单,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正交设计 指纹图谱 抑菌作用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喜树碱的超声提取工艺 被引量:3
5
作者 康大力 沈小钟 张洪利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用响应曲面法优选喜树碱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为考察因素,用HPLC-DAD法测定喜树碱的含量,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喜树碱超声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49℃,提取时间2.5h,料液比1∶17。结论响... 目的用响应曲面法优选喜树碱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为考察因素,用HPLC-DAD法测定喜树碱的含量,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喜树碱超声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49℃,提取时间2.5h,料液比1∶17。结论响应曲面法筛选的喜树碱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 响应曲面法 提取工艺
下载PDF
酒黄连饮片炮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康大力 张洪利 黄艳萍 《海峡药学》 2008年第4期21-22,共2页
目的筛选酒黄连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檗碱含量为指标。结果酒黄连饮片最佳工艺为:取黄连饮片加12.5%黄酒闷润,待黄酒被吸尽后,置烘箱中烘制,120℃,30min,取出,放凉。结论该法为酒黄连饮片炮... 目的筛选酒黄连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檗碱含量为指标。结果酒黄连饮片最佳工艺为:取黄连饮片加12.5%黄酒闷润,待黄酒被吸尽后,置烘箱中烘制,120℃,30min,取出,放凉。结论该法为酒黄连饮片炮制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黄酒 正交试验法
下载PDF
中药前处理实训车间管理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康大力 段启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7期1082-1083,共2页
在校实训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前处理是中药制剂的前提与保证,高职院校中药前处理实训车间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实训效果与中药制药技术人才的培养。从设备配置、师资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实训项目设置、实训过... 在校实训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前处理是中药制剂的前提与保证,高职院校中药前处理实训车间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实训效果与中药制药技术人才的培养。从设备配置、师资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实训项目设置、实训过程管理与效果检验等方面总结多年的相关经验,对中药前处理实训车间的管理进行探讨,为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校 卫生职业 中草药 生产和制备 中药前处理 实训车间 管理
下载PDF
喜树果实油脂的超临界CO_2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8
作者 康大力 张洪利 《中南药学》 CAS 2014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喜树果实油脂,初步探讨喜树果实油脂的抗氧化活性。方法观察压力、温度等主要因素对喜树果实油脂收率的影响,利用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法研究喜树果实油脂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超临界CO2提取喜树果实油脂的最... 目的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喜树果实油脂,初步探讨喜树果实油脂的抗氧化活性。方法观察压力、温度等主要因素对喜树果实油脂收率的影响,利用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法研究喜树果实油脂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超临界CO2提取喜树果实油脂的最佳工艺是30 MPa,80℃,同时喜树果实油脂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结论超临界CO2提取的喜树果实油脂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应用前景,为喜树资源充分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 果实 油脂 超临界CO2萃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超声、DMSO和CMC-Na处理对喜树细胞悬浮培养的影响
9
作者 康大力 夏黎 张洪利 《海峡药学》 2014年第4期133-135,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及添加细胞分泌促进剂、培养液增稠剂对喜树细胞悬浮培养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超声时间、不同浓度的DMSO和CMC-Na作用于悬浮生长的喜树细胞,观察喜树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 10s超声波作用及0.5%DMSO可显著增加细胞生物量,添... 目的研究超声及添加细胞分泌促进剂、培养液增稠剂对喜树细胞悬浮培养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超声时间、不同浓度的DMSO和CMC-Na作用于悬浮生长的喜树细胞,观察喜树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 10s超声波作用及0.5%DMSO可显著增加细胞生物量,添加1%CMC-Na培养的喜树细胞几乎呈单细胞状态。结论施加适当的超声、DMSO和CMC-Na处理可显著影响悬浮培养喜树细胞生物量和生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喜树 细胞培养
下载PDF
药学专业高职生实验技能状况调查分析
10
作者 康大力 张秀宇 《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第16期231-231,共1页
本研究对120名药学专业高职生实验技能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药学专业高职生实验动手能力较好,对待实验课态度积极,有明确的职业目的,但是探索研究愿望不强。
关键词 药学 高职 操作技能
下载PDF
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连抗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朱翠霞 张洪利 康大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5-866,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连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变形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黄连炮制品对球菌的抗菌作用强于杆菌,不同的炮制方法对黄连的...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连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变形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黄连炮制品对球菌的抗菌作用强于杆菌,不同的炮制方法对黄连的抗菌活性产生不同影响。结论:不同方法炮制后的黄连抗菌活性产生了变化,为黄连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炮制 抗菌
下载PDF
高职中药药理学教学中的问题与改革对策
12
作者 康大力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第10期33-34,共2页
高职中药药理学教学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就高职中药药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高职 中药药理学 教学现状
下载PDF
抗氧化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洪利 康大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60-661,664,共3页
对抗氧化肽的种类、作用及制备方法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抗氧化肽 种类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吴茱萸制黄连的炮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洪利 康大力 黄艳萍 《吉林中医药》 2008年第4期294-294,共1页
关键词 黄连 吴茱萸 正交试验法
下载PDF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问题及改革举措的探索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洪利 张秀宇 康大力 《科技资讯》 2008年第9期145-,共1页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改革,主要包括:转变办学观念,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实践技能训练;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高职教育国际间交流合作;加快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的制定、出台。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改革举措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优选姜黄连炮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洪利 康大力 黄艳萍 《中医药导报》 2008年第7期99-99,102,共2页
目的:研究姜黄连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小檗碱含量为指标。结果:优选出最佳工艺为:取黄连饮片加20%姜汁闷润,待姜汁被吸尽后,置烘箱中烘制,温度100℃,时间90 min,取出,放凉。结论:该法为姜黄连饮... 目的:研究姜黄连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小檗碱含量为指标。结果:优选出最佳工艺为:取黄连饮片加20%姜汁闷润,待姜汁被吸尽后,置烘箱中烘制,温度100℃,时间90 min,取出,放凉。结论:该法为姜黄连饮片炮制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正交试验法
下载PDF
刃天青法对溪黄草抗菌活性部位的筛选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洪利 康大力 莫小路 《海峡药学》 2013年第9期50-51,共2页
目的初步确定溪黄草抗菌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刃天青法测定溪黄草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溪黄草氯仿部位对临床常见的致病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初步判定氯仿部位为溪黄草的抗菌... 目的初步确定溪黄草抗菌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刃天青法测定溪黄草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溪黄草氯仿部位对临床常见的致病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初步判定氯仿部位为溪黄草的抗菌活性部位。刃天青法作为一种快速的检测细胞活性的方法,可用于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为抗菌有效部位的筛选与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黄草 抗菌 有效部位
下载PDF
中药前处理实训车间的建设与教学实践 被引量:6
18
作者 庄义修 段启 +1 位作者 汪小根 康大力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71-74,共4页
建设好实训基地和如何开展好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介绍中药类专业实训基地中的核心实训车间——"中药前处理实训车间"的建设与教学实践,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中药前处理 车间 实训 实习
下载PDF
食用植物中花色苷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瑞兰 欧阳蒲月 +4 位作者 籍秀梅 陈琼 刘瑶 康大力 焦豪妍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4-37,共4页
植物食物中的花色苷是一类水溶性色素,属类黄酮化合物,近年研究表明具有抗氧化、抗突变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抗炎等多种生理功能。对花色苷生理活性及部分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食用植物 花色苷 生理功能
下载PDF
蔓荆子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柳生 康大力 《海峡药学》 2008年第7期90-92,共3页
目的研究广西蔓荆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花牡荆素(Ⅰ),胡萝卜甙(Ⅱ),β-谷甾醇(Ⅲ),木犀草素(Ⅳ),5,3’-二羟基-6... 目的研究广西蔓荆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花牡荆素(Ⅰ),胡萝卜甙(Ⅱ),β-谷甾醇(Ⅲ),木犀草素(Ⅳ),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二氢黄酮(Ⅴ)。结论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荆子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