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水量和喷抗旱剂对小麦生长发育·光合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康子领 张向前 刘利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5期25-28,38,共5页
为给小麦节水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不同灌水量20 mm(W1处理)、30 mm(W2处理)、40 mm(W3处理)、50 mm(W4处理)和化控措施喷施清水(CK)和喷施抗旱剂(H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光合、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灌水... 为给小麦节水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不同灌水量20 mm(W1处理)、30 mm(W2处理)、40 mm(W3处理)、50 mm(W4处理)和化控措施喷施清水(CK)和喷施抗旱剂(H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光合、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灌水量有利于提高小麦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物重(W4和W3处理最高),但当灌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灌水的效果不再明显,且相同灌水量下,H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物重表现优于CK。W3处理的光合速率略高于W4处理,喷洒抗旱剂H处理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高于CK,而蒸腾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皆低于CK处理。小麦叶片水分瞬时利用率和群体水分利用率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以W3处理最高,W1处理最低,相同灌水量下H处理叶片瞬时水分利用率和群体水分利用率高于CK。CK和H处理下W3和W4处理的产量最高(二者差异不显著),且显著高于W1处理,相同灌水量下,H处理的小麦产量皆高于CK,增产幅度可达1.9%~2.3%。综合认为,全生育期灌一水下W3处理是较为节水高效的灌水模式,小麦合理喷施抗旱剂增产可高达2.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 叶面积指数 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粉虱在和田地区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2
作者 康子领 董美林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3年第3期18-19,共2页
介绍粉虱的为害特性及其在和田地区的为害现状,根据和田地区的实际情况,从灾情预报、统防统治、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粉虱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减少和田地区的粉虱为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粉虱 防治 和田地区 温室 灾情预报
下载PDF
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筛选试验
3
作者 康子领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5期41-46,共6页
为筛选出适于淮北地区不同类型茬口、产量潜力在9750 kg/hm以上且稳产性好、适应性强的品种,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开展了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筛选试验,对各品种产量性状、农艺性状、根系特征和电解质渗出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福麦1... 为筛选出适于淮北地区不同类型茬口、产量潜力在9750 kg/hm以上且稳产性好、适应性强的品种,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开展了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筛选试验,对各品种产量性状、农艺性状、根系特征和电解质渗出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福麦1号、金禾9123、许科1号、中麦895、华城3366、郑麦7698、济麦22、淮麦29和宿553等品种的丰产性和抗性表现突出,适合在淮北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农艺性状 产量 根系特征 淮北地区
下载PDF
淮北地区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和抗病性综合评比试验
4
作者 康子领 王权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第9期87-91,共5页
目的:筛选一批适宜安徽淮北地区种植且产量和病虫害综合抗性俱佳的玉米新品种。方法:2021年开展不同抗性及适期晚收的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对37个近两年内通过国家审定且在安徽淮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玉米新品种生育期、综合抗病性、抗倒... 目的:筛选一批适宜安徽淮北地区种植且产量和病虫害综合抗性俱佳的玉米新品种。方法:2021年开展不同抗性及适期晚收的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对37个近两年内通过国家审定且在安徽淮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玉米新品种生育期、综合抗病性、抗倒性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进行比较。结果:37个参试品种实测产量介于7779.9~10416.15kg/hm^(2),产量大于9000kg/hm^(2)的有25个品种,且有14个品种产量超过9450kg/hm^(2)。此外,12个品种的综合抗病性表现较好。结论:通过品种对比试验,延科338、太玉339、永优1583、豫单9932、德单5号、商都188、联创839、锦源705、蜀鑫玉228、全玉1233、中科玉505、富诚796等12个品种适宜在淮北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全程机械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和适期晚收可延长玉米灌浆时间,能有效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百粒重,进而保证玉米高产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综合抗性 品种筛选
下载PDF
不同生物可降解地膜在甘薯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利平 杨秋实 +1 位作者 康子领 王成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5期1-4,共4页
为验证生物可降解地膜在皖北甘薯生产上的适用性,开展了由不同生产原料制备、降解路径不完全相同的几种生物可降解地膜在甘薯上的应用效果试验,测定了覆膜后土壤温、湿度及膜内外温度差异、可降解地膜覆盖甘薯在前后期的拉伸强度变化、... 为验证生物可降解地膜在皖北甘薯生产上的适用性,开展了由不同生产原料制备、降解路径不完全相同的几种生物可降解地膜在甘薯上的应用效果试验,测定了覆膜后土壤温、湿度及膜内外温度差异、可降解地膜覆盖甘薯在前后期的拉伸强度变化、对甘薯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物可降解地膜能够达到与对照常规地膜相同的增温、保墒、抑制杂草的农艺效果;各生物可降解地膜处理均较对照常规地膜增产22%以上,在薯块膨大期遇连阴雨等较极端天气条件下,能够显著避免因未能及时揭膜所造成的幼嫩薯块腐烂;供试生物可降解地膜能够有效适期降解,不影响下茬农事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生物可降解地膜 产量 品质 适用性
下载PDF
果粮经间作技术模式小麦栽培技术
6
作者 刘恒德 康子领 +2 位作者 奥斯曼江.斯地克 李荣莲 阿则古丽.纳伊普 《新疆农业科技》 2014年第4期9-10,共2页
在果树下不同行距之间种植小麦对比试验,明确了果树行距为4 m、6 m、8 m小麦占地面积和小麦最佳播幅及水肥调控技术,选择出四种种植模式:果树行距为6~8 m的可以采用4套1、6套2或9套2种植模式;果树行距为4 m的采用4套1或等行距种植模式... 在果树下不同行距之间种植小麦对比试验,明确了果树行距为4 m、6 m、8 m小麦占地面积和小麦最佳播幅及水肥调控技术,选择出四种种植模式:果树行距为6~8 m的可以采用4套1、6套2或9套2种植模式;果树行距为4 m的采用4套1或等行距种植模式;小麦等行距模式改传统小麦平均行距20 cm为1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栽培 大田果树 间作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