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丁则昱 姬泽强 +2 位作者 吴建维 康开江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5-551,共7页
目的分析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神经内... 目的分析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神经内科收治的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记录患者人口学特征和临床信息,以及血肿体积、部位、周围灌注等影像学信息。END定义为手术后24 h内NIHSS评分增加≥4分或GCS评分下降≥2分。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后退法),分析影响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独立危险因素预测END的ROC曲线并计算AUC,采取De Long检验比较不同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结果共入组15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7.1±13.1)岁。20例(12.7%)患者出现EN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肿体积(OR 1.024,95%CI 1.001~1.047,P=0.043)、术后血肿扩大(OR 41.605,95%CI 7.405~233.765,P<0.001)、术前低灌注体积(OR 1.011,95%CI 1.002~1.020,P=0.012)等3个因素可独立预测END的发生。其中术前低灌注体积ROC的AUC为0.921,敏感度为0.824,特异度为0.891,截断值为119.0 mL。De Long检验显示,术前低灌注体积对END的预测效力优于术前血肿体积及术后血肿扩大。结论术前低灌注体积与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发生END独立相关,低灌注体积越大,术后END发生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5章脑出血临床管理 被引量:9
2
作者 张谦 冀瑞俊 +21 位作者 赵萌 王文娟 陆菁菁 李娜 刘艳芳 边立衡 于嵩林 李昊 张倩 吴建维 王丹丹 王晶 李朝霞 姜睿璇 康开江 薛艺萌 押小龙 何蕲恒 莫少华 赵性泉 赵继宗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工作委员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9期1014-1023,共10页
自发性脑出血是卒中的一种严重亚型,在中国卒中患者中占23.4%,以急性发病、病情迅速变化以及高致死和致残率为显著特点。鉴于管理脑出血所面临的紧迫和复杂挑战,本指南旨在为其临床处理提供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推荐意见。本章节覆盖了从脑... 自发性脑出血是卒中的一种严重亚型,在中国卒中患者中占23.4%,以急性发病、病情迅速变化以及高致死和致残率为显著特点。鉴于管理脑出血所面临的紧迫和复杂挑战,本指南旨在为其临床处理提供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推荐意见。本章节覆盖了从脑出血院前评估、医疗干预到二级预防和康复的各个关键环节。在具体推荐方面,本指南根据不同的证据等级,为早期诊断、影像学评估、急性期干预、内科和重症监护、外科干预以及二级预防策略提供了指导,旨在全面提升自发性脑出血诊疗的科学性和系统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急诊评估 内科治疗 手术治疗 二级预防
下载PDF
不同评分系统及血肿生长速度对脑出血患者短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申园 王丹丹 +1 位作者 康开江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2期201-207,共7页
目的探讨原始脑出血评分(origin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cale,OICH)、脑出血分级量表(ICHgrading scale,ICH-GS)、脑出血功能结局量表(ICH functional outcome score,ICH-FOS)、改良急诊脑出血评分量表(modified emergency depart... 目的探讨原始脑出血评分(origin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cale,OICH)、脑出血分级量表(ICHgrading scale,ICH-GS)、脑出血功能结局量表(ICH functional outcome score,ICH-FOS)、改良急诊脑出血评分量表(modified emergency department intracerebral scale,MEDICH)及超早期血肿生长速度(ultraearly hematoma growth,uHG)对脑出血患者短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9月脑出血登记研究中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既往病史、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压、脑出血部位、血肿体积、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对患者进行发病30 d随访,根据全因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uHG(基线血肿体积/发病到基线CT的时间)和不同脑出血评分。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不同脑出血评分对患者30 d生存结局的影响,进一步通过生存曲线的AUC比较不同评分及联合uHG对30 d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研究共纳入脑出血患者1664例,30 d随访死亡308例,存活1356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死亡组的OICH、ICH-GS、ICH-FOS、MEDICH各项得分及uHG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出血部位、性别、年龄、出血量进行亚组分析,除幕下出血组外,其余亚组的uHG与30 d死亡均相关(均P<0.05)。计算AUC发现,ICH-FOS对患者短期死亡结局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8599。分析uHG联合ICH-FOS的预测价值,发现对患者结局预测价值较单独ICH-FOS的效能更高(按照uHG是否大于本研究中均值分别赋值0和1,与ICH-FOS其他指标联合构成脑出血功能结局量表-血肿生长速度评分1,AUC=8604;按照uHG四分位数区间分别赋值0、1、2、3,与ICH-FOS其他指标联合构成脑出血功能结局量表-血肿生长速度评分2,AUC=0.8652)。结论不同的常见脑出血预后评分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生存结局均明显相关且均有较好的预测效能。uHG联合ICH-FOS评分对脑出血患者短期生存结局较单独ICH-FOS评分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评分 超早期血肿生长速度 预后
下载PDF
总胆固醇负荷与新发外周动脉疾病的关系研究
4
作者 张磊 吴建维 +1 位作者 康开江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5期538-546,共9页
目的探讨总胆固醇负荷(TC负荷)与新发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的关系。方法在开滦队列研究的子队列即无症状性多血管异常社区研究中,2006—2012年每2年对参与者进行随访,每次随访时进行TC测定,TC负荷定义为测量值... 目的探讨总胆固醇负荷(TC负荷)与新发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的关系。方法在开滦队列研究的子队列即无症状性多血管异常社区研究中,2006—2012年每2年对参与者进行随访,每次随访时进行TC测定,TC负荷定义为测量值和临界值之差的加权和。在第3次和第4次随访时完成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测量,单侧或双侧下肢ABI<0.90认为存在PAD。根据TC负荷四分位数将参与者分为4组,并通过logistic回归评估TC负荷与PAD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939例参与者,其中159例(5.4%)合并新发PAD。在单因素分析中,与最低四分位数(Q1)组相比,TC负荷升高与新发PAD无相关(OR 1.109,95%CI 0.961~1.280,P=0.157),且校正混杂因素后TC负荷与新发PAD仍无相关(OR 1.062,95%CI 0.916~1.232,P=0.346)。在4组参与者中,第2四分位数(Q2)组的参与者新发PAD的发生率最低,与Q2组相比,Q1组及最高四分位数(Q4)组整体参与者新发PAD风险升高(剔除年龄≥65岁的参与者后Q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第3四分位数(Q3)组参与者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C负荷与新发PAD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但长期TC水平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增加新发PAD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胆固醇负荷 外周动脉疾病 踝臂指数
下载PDF
神经介入术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庞珂 邓永梅 +4 位作者 梁建姝 康开江 孙立倩 马宁 缪中荣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4期380-384,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术后患者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收治的经股动脉穿刺进行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对穿刺点并发症(包括穿刺点渗血、皮下血肿、腹膜后血肿...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术后患者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收治的经股动脉穿刺进行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对穿刺点并发症(包括穿刺点渗血、皮下血肿、腹膜后血肿、假性动脉瘤、下肢动静脉瘘等)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纳入患者共1240例,发生穿刺点并发症76例(6.13%),无并发症1164例(93.87%)。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股动脉采用缝合器处理、穿刺部位使用压迫器和术后高血压与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股动脉采用缝合器处理(OR 2.371,95%CI 1.467~3.831,P=0.001)、穿刺部位使用压迫器(OR 2.183,95%CI 1.268~3.760,P=0.005)和术后高血压(OR 1.778,95%CI 1.004~3.151,P=0.049)是穿刺点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接受经股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股动脉采用缝合器处理、穿刺部位使用压迫器和术后高血压是穿刺点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 穿刺点并发症 危险因素 护理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勇 杨波 +4 位作者 康开江 高峰 莫大鹏 缪中荣 马宁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9期940-945,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收治的慢性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且存在病变侧上肢远端肢体乏力等缺血症状或明确诊断... 目的探讨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收治的慢性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且存在病变侧上肢远端肢体乏力等缺血症状或明确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内治疗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的血管再通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30 d内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及术后血管再狭窄等指标。根据血管内治疗后闭塞的锁骨下动脉开通结果分为成功再通组及再通失败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根据成功再通组患者所用支架类型分为自膨式支架组和球扩式支架组,比较两组术后血管残余狭窄率的差异。对成功再通的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是否出现术后血管再狭窄分为术后再狭窄组和无术后再狭窄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10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男性87例(82.1%),女性19例(17.9%),中位年龄61.0(56.8~67.0)岁。有91例(85.9%)血管成功再通,15例(14.2%)血管再通失败,成功再通组及再通失败组的人口学信息、既往史、发病到治疗时间等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成功再通组35例(38.5%)采用自膨式支架,56例(61.5%)患者采用球扩式支架,自膨式支架组和球扩式支架组术后中位残余狭窄率分别为10.0%(10.0%~16.3%)和10.0%(5.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功再通组中有85例(93.4%)完成术后3个月到1年的随访并进行了CTA或DSA检查,随访中位时间为13.0(6.0~15.0)个月,术后再狭窄5例(5.9%),无术后再狭窄80例(94.1%),术后再狭窄组较无术后再狭窄组的中位年龄更高(64.0岁vs 59.5岁,P=0.027)。结论血管内再通治疗是治疗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支架 神经影像
下载PDF
老年人防跌倒,当心这些神经外科疾病
7
作者 康开江 赵性泉 《保健医苑》 2022年第8期64-64,共1页
在临床上常见引起老年人跌倒的神经外科疾病,除了前几期讲到的脑血管病变、脊髓血管病变,还包括颅内占位性病变和脊髓占位性病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容易导致老年人跌倒甚至是反复跌倒的颅内占位性病变和脊髓占位性病变。颅内占位性病... 在临床上常见引起老年人跌倒的神经外科疾病,除了前几期讲到的脑血管病变、脊髓血管病变,还包括颅内占位性病变和脊髓占位性病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容易导致老年人跌倒甚至是反复跌倒的颅内占位性病变和脊髓占位性病变。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占位性病变是指在颅腔内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即成人颅压超过200毫米水柱)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为特征,其中以慢性硬膜下出血和颅内肿瘤等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占位性病变 颅内压增高 老年人跌倒 神经外科疾病 颅内肿瘤 神经损害 防跌倒 硬膜下出血
下载PDF
脑出血精准评价与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8
作者 赵性泉 陆菁菁 +6 位作者 冀瑞俊 李娜 刘艳芳 王文娟 冯皓 姜睿璇 康开江 《中国科技成果》 2021年第18期52-54,共3页
脑卒中目前已经被列为全球范围内第二大致死原因,在我国甚至已经超过了心血管疾病成为了首位的致死原因。脑出血发病1个月病死率高达35%~52%,我国是脑出血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因其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给我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 脑卒中目前已经被列为全球范围内第二大致死原因,在我国甚至已经超过了心血管疾病成为了首位的致死原因。脑出血发病1个月病死率高达35%~52%,我国是脑出血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因其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给我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然而我国在脑出血的防治方面还存在防治不规范、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早期预测血肿扩大及并发症的方法、对继发性损伤形成机制认识不透彻、缺乏适合中国人群的功能结局预测量表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我国脑出血发病率、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损伤 血肿扩大 脑出血发病率 标准化管理体系 心血管疾病 早期预测 风险评估体系 致死原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