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质与多酚的互作机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远利 康心蕊 +3 位作者 陶亮 张权 王紫琳 田洋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7-372,共16页
蛋白质是人体六大营养素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而多酚是植物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二者通过共价和非共价相互作用产生“蛋白质-多酚复合物”。这两种相互作用大多在食品中自发,并显著影响食品的功能特性及质量。本文综述蛋白-... 蛋白质是人体六大营养素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而多酚是植物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二者通过共价和非共价相互作用产生“蛋白质-多酚复合物”。这两种相互作用大多在食品中自发,并显著影响食品的功能特性及质量。本文综述蛋白-多酚复合物的形成机制及表征复合物相互作用的现代分析检测技术与方法,论述相互作用对蛋白质溶解度、热稳定性、乳化性、抗氧化性等功能特性的影响,分析蛋白质-多酚复合物对二者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其在乳液、薄膜、递送系统方面的应用潜力,旨在为深入研究蛋白质-多酚复合物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蛋白质、多酚的高质化利用与产品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多酚 互作机理 功能特性 应用
下载PDF
核桃燕麦发酵酸奶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悦 陶亮 +4 位作者 杨传辉 赵存朝 王远利 康心蕊 田洋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9,共10页
以核桃和燕麦作为主要原料,以七种乳酸菌为发酵剂筛选最优菌种,基于单因素试验考察原料料液比、菌种添加量、稳定剂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并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产品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核桃燕麦酸奶发酵最优菌种... 以核桃和燕麦作为主要原料,以七种乳酸菌为发酵剂筛选最优菌种,基于单因素试验考察原料料液比、菌种添加量、稳定剂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并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产品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核桃燕麦酸奶发酵最优菌种为科汉森Mild 1.0,感官评分为85.06±0.60分,具有核桃及燕麦独特风味,口感最佳;核桃仁、燕麦、水以料液比1∶0.8∶4混合打浆,添加0.05‰菌种、0.96%稳定剂,在42.34℃下发酵8.15 h,此工艺条件下感官评分达89.46±1.16分,产品酸度为84.83±1.04°T,蛋白质含量为5.11±0.67(g/100 g),乳酸菌数为2.36×10^(8)(CFU/g),大肠杆菌及致病菌未检出,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是一款口感细腻、酸甜协调、质地均匀、风味优良,产品质量较佳的纯植物基酸奶产品。本研究可为植物基酸奶研发提供一定理论数据,同时为核桃及燕麦精深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燕麦 植物基酸奶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运用“费曼学习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传统饮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3
作者 王蓉 康心蕊 +2 位作者 文洪睿 张仕颖 张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1期4-8,共5页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及浓厚的专业情怀和家国情怀,是《传统饮食文化概论》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费曼学习法”是以学习者的输出为导向的一种高效的学...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及浓厚的专业情怀和家国情怀,是《传统饮食文化概论》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费曼学习法”是以学习者的输出为导向的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本课程坚持问题导向,紧贴专业的知识体系,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为核心,采用“费曼学习法”将课程思政的元素巧妙融入到各教学环节中,营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本文着重就“费曼学习法”是如何结合“课程思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入心、入脑、入行”“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最终影响学生、改变学生的途径和方法开展了分析探讨,以期为其他文化传承类的课程教学提供可借鉴参考的新思路、新方法。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专业认同度、学习效率,家国情怀也明显增强,教学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曼学习法 课程思政 传统 饮食文化
下载PDF
基于地域文化的漾濞核桃包装设计研究
4
作者 康心蕊 陶亮 田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1年第10期288-291,共4页
以漾濞核桃为例,研究漾濞地域文化特征,探索以漾濞文化为核心的核桃产品包装设计思路和方法,打造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漾濞核桃产品包装形象,提升漾濞核桃品牌知名度,促进漾濞核桃产业发展。方法:调研漾濞核桃包装的现状,查找和梳理漾濞... 以漾濞核桃为例,研究漾濞地域文化特征,探索以漾濞文化为核心的核桃产品包装设计思路和方法,打造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漾濞核桃产品包装形象,提升漾濞核桃品牌知名度,促进漾濞核桃产业发展。方法:调研漾濞核桃包装的现状,查找和梳理漾濞地域文化的相关资料,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提取和凝练,提出有效传达地域文化的视觉元素,将其与包装结构、包装材料、等方面进行融合统一,深入讨论漾濞核桃产品包装设计中文化的表现和延伸。结论:将设计方法运用于设计实践,通过对漾濞核桃产品包装设计中地域文化与包装设计的结合,探讨和研究地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意义及设计策略,为漾濞核桃包装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促进产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核桃 地域文化 包装设计 设计研究
下载PDF
林下有机三七叶醋酿造工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叶 徐粘 +4 位作者 赵存朝 陶亮 盛军 田洋 康心蕊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1年第3期96-102,共7页
以三七叶粉和红糖为原料,先用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然后再加入醋酸菌进行发酵;利用半固态发酵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实验对三七叶醋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三七叶粉与水的比例是1∶20,在原料液中添加0.2%(1∶1∶1... 以三七叶粉和红糖为原料,先用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然后再加入醋酸菌进行发酵;利用半固态发酵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实验对三七叶醋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三七叶粉与水的比例是1∶20,在原料液中添加0.2%(1∶1∶1)的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进行酶解,50℃水浴酶解2 h;添加0.2%的酵母菌液,在30℃条件下发酵8 d;酒精度为9%vol时添加10%的醋酸菌液,在29℃条件下发酵7 d。在此条件下加工的三七叶醋是食用方便、健康营养的新型发酵饮品。三七叶的研究可为三七产业的开发利用提供思路,增加三七叶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叶 二次通用旋转优化试验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宣传能力提升研究
6
作者 康心蕊 苏瑞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年第9期140-143,共4页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对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大。新媒体的发展,不仅让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观念上有着很大的改变,另一方面也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增加了思政工作的宣传...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对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大。新媒体的发展,不仅让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观念上有着很大的改变,另一方面也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增加了思政工作的宣传渠道和信息来源。相较于传统思政模式,新媒体融入后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能够将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具体的工作落入实处,同时能够通过引入社会新思潮,让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方面来看,新媒体具备结合时代技术和时代信息的特点,能够成为主要的宣传阵地。通过对新媒体发展现状的剖析和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重点阐述了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影响,并结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提出有效的工作途径和开展策略,以期为高校思政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大学思政工作 宣传能力 提升研究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7
作者 康心蕊 张瀚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10期147-150,共4页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的运用逐步呈现出受众广、影响力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在新媒体时代也遇到了空前的困难,但这也是思政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大动力...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的运用逐步呈现出受众广、影响力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在新媒体时代也遇到了空前的困难,但这也是思政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大动力。本文从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强化“思政”与“共育”的模式、“多元”的教育资源、“传统课堂”等战略。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人潜力和专长,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高校思政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基于绿色建筑理念下“一颗印”建筑的改造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伟 苏瑞 +3 位作者 杜佳庆 柒心宜 杨恩双 康心蕊 《山西建筑》 2022年第24期16-20,共5页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我国增强了对乡村地区的改造力度,重视人居环境改造、历史文化传承等,通过对乡村地区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改造,不断提高了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基于地域特色营造、室内外环境质量提升、...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我国增强了对乡村地区的改造力度,重视人居环境改造、历史文化传承等,通过对乡村地区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改造,不断提高了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基于地域特色营造、室内外环境质量提升、绿色技术实践等方面,主要以云南省宜良县狗街镇沈伍营村为例,针对当地人居环境现状、独特的建筑历史文化等问题进行分析,对绿色建筑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激发村落活力,以便更好地对沈伍营村进行宜居性改造,提升当地生活环境水平。通过案例的具体应用,为传统民居的现代化改造提供改造依据。通过地域文化特色与现代绿色技术的结合,实现地域传统在当下语境中的延续与再生,促进乡村人居环境改造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传统民居 地域文化 室内设计 一颗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