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汉语“可以”的历时演变略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康振栋 王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可"和"可以"都是现代汉语的重要词汇,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其语法意义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助动词"可以"源于"可(助动)+以(介)"的句法结构。在"可以"的形成过程中,... "可"和"可以"都是现代汉语的重要词汇,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其语法意义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助动词"可以"源于"可(助动)+以(介)"的句法结构。在"可以"的形成过程中,其句法位置、前后成分的语义关系、人类认知心理的重新分析等因素都是"可以"虚化的重要机制。"可以"早在上古时期既已凝固成词,因此探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具有一定难度。如果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此问题展开讨论,无论对于古代汉语研究,还是对于近现代汉语研究,都是有意义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史 可以 虚化
下载PDF
中古近代汉语里否定词前“初”的意义及其归属 被引量:2
2
作者 康振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62-66,共5页
中古近代汉语里 ,副词“初”与否定词连用有两种意义 :一、表时间的一贯性 ,可释为“从来”、“始终” ;二、加强否定语气 ,可译作“完全”、“丝毫”。前者为时间副词 ,后者为语气副词 ,后者是从前者进一步虚化而来的。“初”与否定词... 中古近代汉语里 ,副词“初”与否定词连用有两种意义 :一、表时间的一贯性 ,可释为“从来”、“始终” ;二、加强否定语气 ,可译作“完全”、“丝毫”。前者为时间副词 ,后者为语气副词 ,后者是从前者进一步虚化而来的。“初”与否定词连用 ,这种释义的差别与词义的进一步虚化以及词义的模糊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否定 语气
下载PDF
中古汉语否定词前的“都”——兼与张谊生先生商榷 被引量:1
3
作者 康振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中古汉语里的"都"可表总括,还可加强否定语气。此外,"都"在否定词前还有一种特殊用法,即兼有双重语法意义:既加强否定语气,又表总括。这种用法的"都"在汉语史上长期存在,具有积极意义。"都"所... 中古汉语里的"都"可表总括,还可加强否定语气。此外,"都"在否定词前还有一种特殊用法,即兼有双重语法意义:既加强否定语气,又表总括。这种用法的"都"在汉语史上长期存在,具有积极意义。"都"所处的句法位置、语义、认知上的重新分析、语用效果以及汉语的韵律等,都是它进一步语法化的动因。而"都"有双重语法意义,这是对它的认识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否定词 副词 语法化
下载PDF
竺法护翻译佛经的原典是否梵经
4
作者 康振栋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03-108,共6页
竺法护是西晋高僧,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佛经翻译家。有的学者根据竺法护的传记资料认为,他翻译佛经的原典取自西域,是用西域文字写成的"胡本",而不是梵文经典。通过综合考察竺法护的传记及其所译佛经的序言、后记,并运用梵汉对... 竺法护是西晋高僧,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佛经翻译家。有的学者根据竺法护的传记资料认为,他翻译佛经的原典取自西域,是用西域文字写成的"胡本",而不是梵文经典。通过综合考察竺法护的传记及其所译佛经的序言、后记,并运用梵汉对勘法进行辅助考察,我们推测,竺法护译经有些要籍,其原典很可能是梵文佛经。有些汉译佛经取自西域,但其原典未必是用西域文字写成的。通过中外文献对勘法来确定原典的版本和语言,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竺法护 梵文佛典 汉译佛经 梵汉对勘
下载PDF
《金瓶梅》中的“把拦”和“把揽”
5
作者 康振栋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7-69,共3页
汉语史上,"把拦"谓把持、控制、占有;但"把揽"另有包揽义。《金瓶梅词话》表示笼络、占有,仅用"把拦";表示包揽则仅用"把揽"。"把拦"的"拦"是通假字,故"把拦"... 汉语史上,"把拦"谓把持、控制、占有;但"把揽"另有包揽义。《金瓶梅词话》表示笼络、占有,仅用"把拦";表示包揽则仅用"把揽"。"把拦"的"拦"是通假字,故"把拦"并无阻拦义。《汉语大词典》和《金瓶梅词典》都将"把拦"释为阻拦,又将"把揽"释为把持包揽,均有不妥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把拦” “把揽”
下载PDF
汉译佛经中“臭秽”的特殊意义探讨
6
作者 康振栋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45-48,共4页
本文诠释了“臭秽”一词的意义 ,重点探讨了该词在汉译佛经中的特定含义及其语源 ,纠正了个别辞书释义的错误 ,并结合中土文献补充了辞书漏收的义项。
关键词 汉语史 汉译佛经 臭秽
下载PDF
从竺法护译经看汉译佛典的词汇学价值
7
作者 康振栋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95-99,共5页
中古汉译佛典语言上承上古汉语,下启近代汉语,对汉语词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竺法护是西晋时期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其所译经典凡百余部。这些经典中的词汇无论在汉语词汇史研究方面,还是在大型辞书编纂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资料价值。
关键词 词汇学 汉译佛经 竺法护 《正法华经》
下载PDF
释“噤害”和“禁害”
8
作者 康振栋 颜洽茂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4期159-160,共2页
“噤害”和“禁害”都有“害”义;“禁害”还有“折腾、折磨”的意思。这些意义均跟“禁”的“毒”义、“害’,义有关;而“禁”的“毒、害”义又源于其“刑禁、禁忌”义。《汉语大词典》和张相等诸家释义均有不妥之处。
关键词 “噤害” “禁害” 词义
下载PDF
也释“垝垣”
9
作者 康振栋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5期149-151,共3页
《诗经·卫风·氓》中的“垝垣”,有的古人释为“毁坏或倒坍的墙”,今人也有沿袭此说者。其实,古代“垝”“危”可通,均有高义;“垝”还指高处,也指垣墙或像墙的东西。从语言文字和全诗的思想内容来看,《氓》篇中的“垝... 《诗经·卫风·氓》中的“垝垣”,有的古人释为“毁坏或倒坍的墙”,今人也有沿袭此说者。其实,古代“垝”“危”可通,均有高义;“垝”还指高处,也指垣墙或像墙的东西。从语言文字和全诗的思想内容来看,《氓》篇中的“垝垣”当指高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卫风·氓》 文字训诂思想内容 “垝垣” “高墙”
下载PDF
宋代晁补之诗韵考
10
作者 康振栋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9期137-140,共4页
本文主要探讨北宋中晚期文学家晁补之的古、近体诗的用韵情况,归纳梳理韵部的分合,讨论各部特殊韵例、韵字,概括其用韵特点。其近体诗较少出韵;古体诗用韵则比较自由,入声韵尾-p、-t、-k的区别已不明显。
关键词 晁补之 诗韵 用韵特点
下载PDF
“拊(抚)循”词义的产生与发展刍议
11
作者 张青松 康振栋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7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古代汉语教材 《汉语大词典》 词义 使用频率 近代汉语 前四史 义项 “拊循” “抚循”
下载PDF
“吹嘘”词义演变探析
12
作者 陈曦 康振栋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28-129,135,共3页
"吹嘘"一词作为现代汉语常用词与古代汉语中最初产生的词义差距较大。"吹嘘"最早出现在汉代的词义为"吹"与"嘘"两词同义词的连用,为"吹气呼气"之义。经过演变最终在北齐时出现了吹... "吹嘘"一词作为现代汉语常用词与古代汉语中最初产生的词义差距较大。"吹嘘"最早出现在汉代的词义为"吹"与"嘘"两词同义词的连用,为"吹气呼气"之义。经过演变最终在北齐时出现了吹捧自夸之义,在宋代以后开始被广泛使用一直延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嘘 词义演变 认知
下载PDF
“仍然”和“一直”语法意义的差别及其原因试析
13
作者 康硕 康振栋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7期117-122,共6页
“仍然”和“一直”在现代汉语里都有“某种情况状态持续不改变”的意义,但是二者在语法意义上有明显的区别,导致二者在有些句子中不能彼此替换;在另外一些句子里,二者可以相互替换,但句义会发生变化,其原因是:首先,“一直”在句子里所... “仍然”和“一直”在现代汉语里都有“某种情况状态持续不改变”的意义,但是二者在语法意义上有明显的区别,导致二者在有些句子中不能彼此替换;在另外一些句子里,二者可以相互替换,但句义会发生变化,其原因是:首先,“一直”在句子里所修饰VP的时间起点只有一个,“仍然”所修饰的VP则必须有两个时间起点,一个是VP所表示动作行为开始的时间,另一个是表示动作行为延续的时间起点;其次,“仍然”在句子里具有表示转折的意义,“一直”则没有这种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仍然 一直 语法意义 时间起点
下载PDF
也释“款蹙” 被引量:4
14
作者 康振栋 吴欣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8-189,共2页
“款蹙”一词,王利器主编的《金瓶梅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释义:“款,慢慢的;蹙,紧迫的。款蹙犹言其动作快慢适度。第十六回:‘李瓶儿在堂中秉烛,花冠齐整,素服轻盈,正倚帘栊盼望;见西门庆来,忙移莲步,款蹙湘裙,... “款蹙”一词,王利器主编的《金瓶梅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释义:“款,慢慢的;蹙,紧迫的。款蹙犹言其动作快慢适度。第十六回:‘李瓶儿在堂中秉烛,花冠齐整,素服轻盈,正倚帘栊盼望;见西门庆来,忙移莲步,款蹙湘裙,下阶迎接。”’王贵元、叶桂刚主编的《诗词曲小说语辞大典》(群言出版社,1993)也持此说。张鸿魁主编的《金瓶梅字典》(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则把“款蹙”的“蹙”释为“敛,聚拢”。窃以为诸家之说均未妥帖,故不揣愚陋,条陈原委,敬候读者方家赐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词典》 教育出版社 主编 王利器 李瓶儿 西门庆 语辞 字典
原文传递
中古汉语里否定词前的“了”字 被引量:5
15
作者 康振栋 魏达纯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8-352,共5页
中古汉语里,否定词前的"了",功能并不完全相同,其间经历了一个副词进一步虚化的过程。此种"了"字的功能有两种,其主要功能是加强否定语气。"了"在此期多与否定词连用,就是由这种特定的功能决定的。
关键词 “了” 否定词 中古汉语 否定语气 虚词
原文传递
《滕王阁序》释义商补二则
16
作者 杨荣祥 康振栋 《中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5-357,共3页
《滕王阁序》为“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所作。此序措辞联句,语多俪辞,且颇多“工对”,故辞采雅丽,抑扬顿挫;虽典故错陈,辞藻浩博,却言之有物,字无虚设,实千古传诵之名篇。因此,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朱东... 《滕王阁序》为“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所作。此序措辞联句,语多俪辞,且颇多“工对”,故辞采雅丽,抑扬顿挫;虽典故错陈,辞藻浩博,却言之有物,字无虚设,实千古传诵之名篇。因此,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等高校教材以及诸版高中语文教材均选录了此文。然而,读罢序文及注释,颇感诸家对“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句中“屈”“窜”的释义似有未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滕王阁序》 高中语文教材 高校教材 《古代汉语》 初唐四杰 千古传诵
原文传递
“恼害”“触恼”等佛源词释义──兼谈佛源词研究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颜洽茂 康振栋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37,共6页
"恼害"、"触恼"、"恼触"、"恼乱"等词都是源于汉译佛经,后来进入世俗社会的词语,我们把这类词语叫做"佛源词"。辞书和专著对这组词语的释义多有不妥。结合佛经语料探讨这类语词意义... "恼害"、"触恼"、"恼触"、"恼乱"等词都是源于汉译佛经,后来进入世俗社会的词语,我们把这类词语叫做"佛源词"。辞书和专著对这组词语的释义多有不妥。结合佛经语料探讨这类语词意义的源流,无论是对汉语词汇史研究,还是对语词训诂和词典编纂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穷尽性语料调查是科学释义的基础和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恼害 佛源词 汉译佛经 词义
原文传递
也談“首受”
18
作者 王浩壘 康振棟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95-95,121,共2页
"首受"一詞,古代地方志和歷史地理學著作中習見。"從這個詞被廣泛應用看,它已成爲古代治水道學者慣用的並有一定含義的詞。"①然而《辭源》、《漢語大詞典》等辭書都未收該詞。王雲路、方一新《中古漢語語詞例釋》... "首受"一詞,古代地方志和歷史地理學著作中習見。"從這個詞被廣泛應用看,它已成爲古代治水道學者慣用的並有一定含義的詞。"①然而《辭源》、《漢語大詞典》等辭書都未收該詞。王雲路、方一新《中古漢語語詞例釋》(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44-345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教育出版社 王雲 道元 潁川 理學 地理志 水名 泉谷 白狼水 夏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