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岗山水电站地震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景晟 康昊天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8-1121,共4页
采用地脉动噪声法和b值曲线拟合法对四川大岗山水电站地震台网的最小监测能力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在重点监视区理论监测能力达到了ML0.5的要求,实际记录重点监视区完整性震级下限为ML0.5,达到了地震台网设计目标。
关键词 大岗山水电站 地震台网 理论监测能力 实际监测能力
下载PDF
“公地悲剧”问题的制度经济辨析及比较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为视角
2
作者 康昊天 《理论界》 2015年第4期29-33,共5页
"公地悲剧"问题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论述外部性引起的公共资源过度消耗时经常引用的一个经典案例,成为西方经济学批判公共产权乃至公有制经济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是传统的分析范式受限于理性人假设、分析对象范围、分析方法和... "公地悲剧"问题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论述外部性引起的公共资源过度消耗时经常引用的一个经典案例,成为西方经济学批判公共产权乃至公有制经济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是传统的分析范式受限于理性人假设、分析对象范围、分析方法和缺乏历史分析等因素还有诸多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分析这一问题的新路径。传统的"公地悲剧"问题并不是公有制的悲剧,而是工业生产力发展后资本主义私有制发展导致的传统小私有制的共有财产制度被淘汰的悲剧。现代西方的"公地悲剧"问题则是社会化生产方式下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无序发展与公益冲突的问题。促进生产力发展、完善社会分工体系和经济发展的比例协调关系,才能解决现代"公地悲剧"问题,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地悲剧 公有制 共有制 所有者缺位
原文传递
论社会分工体系的价值序列
3
作者 康昊天 《理论界》 2014年第2期45-47,共3页
经济运行的矛盾和冲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分工体系与其占有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基本观点,分工体系与生产力相互平衡和适应的关系,是分工体系的首要价值,新旧分工体系的更替是实现这一价值的主要... 经济运行的矛盾和冲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分工体系与其占有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基本观点,分工体系与生产力相互平衡和适应的关系,是分工体系的首要价值,新旧分工体系的更替是实现这一价值的主要手段。在占有现实生产力的情况下,分工体系内部各个劳动过程之间的平衡关系,是分工体系第二性的价值;分工体系内部的机制调节,是实现第二性价值的主要手段,从而使分工体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适应人类社会解放和自由发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工 价值 平衡机制 科学发展观
原文传递
辨析马克思分工范畴及其经济地位
4
作者 康昊天 《理论界》 2013年第12期9-12,共4页
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理论基石,其中的分工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分析方法,分工范畴的分析可以沿着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路径进行,并且在反映历史逻辑发展的过程中,其本身的内涵... 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理论基石,其中的分工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分析方法,分工范畴的分析可以沿着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路径进行,并且在反映历史逻辑发展的过程中,其本身的内涵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不断丰富的过程。分工是客观的物质社会关系一项重要内容,与所有制等概念紧密联系,并且不能通过人为拟制的制度来消除,只有在物质生产力质的飞跃的情况下才能扬弃原有的分工体系也即物质社会关系。分工的范畴的再认识,对于拓展经济理论研究的范围和经济改革的思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工 私有制 物质社会关系 消灭分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