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城凸起中生界内幕断层及油气运聚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康晏 邹灵 +3 位作者 刘志勇 韩敏 卢浩 姚树青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48,114,共4页
针对青城凸起断裂系统复杂,油气运聚成藏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在研究高青—平南断层连通性以及中生界主要断层封闭能力和输导能力的基础上,对高青地区油气运聚特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高青—平南断层整体具有良好的输导能力,而中生界内... 针对青城凸起断裂系统复杂,油气运聚成藏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在研究高青—平南断层连通性以及中生界主要断层封闭能力和输导能力的基础上,对高青地区油气运聚特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高青—平南断层整体具有良好的输导能力,而中生界内幕断层平均连通概率均小于0.6,整体输导能力较差,油气主要沿断层—砂体进行垂向、侧向运移。高青地区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为沿高青断层向西、西南方向运移;油气运移指向主要受构造形态和砂体控制,油气沿断层和骨架砂体向鼻状构造脊部运移,运移距离受北东向鼻状构造控制,而构造脊部的西侧地层西倾,油气无法沿骨架砂体继续运移。因此,在高15—高52—高46井南北向鼻状构造带油气运移通畅,是有效的含油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特征 断层连通性 优势运移路径 油气运聚数值模拟 青城凸起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脂肪酸分布特征与生气潜力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康晏 王万春 +1 位作者 张道伟 任军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8-785,共8页
通过研究柴达木盆地涩北地区第四系540~1 490 m纵向剖面上泥岩可溶有机质中的脂肪酸(甲酯)类化合物,发现在层段1 200~1 381 m内正构脂肪酸的偶奇优势指数有非常剧烈的变化,这是由有机质输入和细菌作用为主导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在层段79... 通过研究柴达木盆地涩北地区第四系540~1 490 m纵向剖面上泥岩可溶有机质中的脂肪酸(甲酯)类化合物,发现在层段1 200~1 381 m内正构脂肪酸的偶奇优势指数有非常剧烈的变化,这是由有机质输入和细菌作用为主导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在层段796~810.8,1 188.24~1 210,1 291.54~1 300.74 m内脂肪酸的几种生标指数如脂肪酸含量、偶奇优势指数以及组成分散性指数的值都为谷值,这是由于在这几个层段内有机质输入类型以水生生物型为主,因而易被细菌降解,说明以内源有机质输入类型为主的源岩生气潜力较高;在1 188.24~1 210 m层段内发现了丰富的不饱和酸和异构酸,说明在这个层段内地化环境以及气源岩类型较适宜细菌的生存发育.这种特殊的脂肪酸分布可能指示了优质气源岩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细菌 生物气 第四系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脂肪酸生标的检出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康晏 王万春 +1 位作者 张道伟 任军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6-460,共5页
为研究生物气气源岩中指示细菌活动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对柴达木盆地涩北地区第四系泥岩样品进行了脂肪酸分析,在所分析的16个样品中,三个样品中检出了较完整系列的不饱和脂肪酸和较丰富的异构脂肪酸生物标志物,以及含类异戊二烯结构... 为研究生物气气源岩中指示细菌活动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对柴达木盆地涩北地区第四系泥岩样品进行了脂肪酸分析,在所分析的16个样品中,三个样品中检出了较完整系列的不饱和脂肪酸和较丰富的异构脂肪酸生物标志物,以及含类异戊二烯结构的酸类,对这些脂肪酸进行了详细鉴定。根据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异构脂肪酸的组成特征,结合地质背景,认为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和异构脂肪酸以及类异戊二烯酸的主要来源可能与细菌有关,它们在生物气主要生气层段出现,进一步反映样品所处地层环境有利细菌发育,可为生物气气源岩细菌发育程度提供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生物气气源岩 不饱和脂肪酸 异构脂肪酸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气源岩中脂肪酮的检出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康晏 王万春 +1 位作者 任军虎 张道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04-808,共5页
从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气源岩一个剖面样品中检出了系列的脂肪酮-2、脂肪酮-3和脂肪酮-4,并对其进行了质谱鉴定和计算了不同碳数的脂肪酮-2在质量色谱图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后发现:同一样品中脂肪酮-2、脂肪酮-3和脂肪酮-4的奇偶优势和... 从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气源岩一个剖面样品中检出了系列的脂肪酮-2、脂肪酮-3和脂肪酮-4,并对其进行了质谱鉴定和计算了不同碳数的脂肪酮-2在质量色谱图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后发现:同一样品中脂肪酮-2、脂肪酮-3和脂肪酮-4的奇偶优势和碳数分布具有相似特征;在整个剖面上脂肪酮-2碳数分布变化较大,脂肪酮-2的奇偶优势在1.20~1.80之间,L/H比值在0.31~1.61之间.根据脂肪酮的分布特征及生标指数特征,结合地质背景,探讨了其成因,认为脂肪酮-2来源于柴达木盆地咸水-半咸水湖相生物或者气源岩内正构烷烃的生物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第四系 生物气气源岩 脂肪酮 成因
下载PDF
盆缘超剥带成藏规律分析——以坨154块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康晏 乔俊 +2 位作者 刘军锷 朱德燕 王天福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1年第12期95-97,102,共4页
胜北断层上升盘二台阶坨154块稠油油藏与郑家-王庄地区地层-岩性油藏同处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盆缘超剥带,通过对两个构造带成藏条件的对比分析,同时对坨154块自身成藏特点进行分析,明确了坨154块的成藏规律,认为坨154块馆陶组、沙三上的... 胜北断层上升盘二台阶坨154块稠油油藏与郑家-王庄地区地层-岩性油藏同处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盆缘超剥带,通过对两个构造带成藏条件的对比分析,同时对坨154块自身成藏特点进行分析,明确了坨154块的成藏规律,认为坨154块馆陶组、沙三上的成藏关键是断层切割砂体形成构造-岩性油藏;通过地化指标对胜北断层上下盘油气的运移分析,认为坨154块稠油油藏的油源来自北部洼陷带,胜北断层以及坨154块的次级断层对油气运移提供了输导作用;通过综合分析该区构造及储盖特征,认为构造位置控制了油气藏的类型及油气的富集程度;有效输导体系及优势运移通道是该区油气藏成藏的关键;断层不仅切割砂体形成断块圈闭,起到控藏的作用,并且可沟通油源形成油气运移通道。通过以上分析初步认识了坨154块油气聚集的潜力和规模并可指导坨154块下步的滚动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缘超剥带 稠油油藏 成藏规律 东营凹陷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中段Es_4近岸水下扇有效储层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康晏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中段胜坨地区Es4为例,探讨了近岸水下扇砂砾岩有效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通过井震结合来研究该区砂砾岩扇体扇根宽度与基岩面坡角和储层埋深之间的线性关系,发现随着埋深的增加和基岩面坡角变陡,扇根... 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中段胜坨地区Es4为例,探讨了近岸水下扇砂砾岩有效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通过井震结合来研究该区砂砾岩扇体扇根宽度与基岩面坡角和储层埋深之间的线性关系,发现随着埋深的增加和基岩面坡角变陡,扇根变宽;并根据砂砾岩扇体扇中和扇根地震反射特征的差异,在平面上确定储层根部的发育边界,结果表明沙四段砂砾岩扇体扇根宽度范围在200~750 m。根据该区的岩性电性解释模板及孔隙度、渗透率正逆累积曲线来确定该区有效储层的岩性和电性标准,最终通过多重因素刻画砂砾岩扇体有效储层的发育区和发育规模,发现该区有效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控于砂砾岩扇体的埋深和沉积相带,有效储层主要发育在近岸水下扇扇中亚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坡带 砂砾岩扇体 近岸水下扇 有效储层 储层评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王传远 段毅 +4 位作者 车桂美 翟瑞华 郑朝阳 吴保祥 康晏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0-386,共7页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并对其进行油源对比,探讨了其成因。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原油属于同一成因类型;原油有机母质为菌藻类和高等植物的混源型,原油形成于弱还原和淡水或微咸水环境,...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并对其进行油源对比,探讨了其成因。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原油属于同一成因类型;原油有机母质为菌藻类和高等植物的混源型,原油形成于弱还原和淡水或微咸水环境,为成熟原油。油源对比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原油主要来自长7油层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原油 烃源岩 三叠系延长组 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下载PDF
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任军虎 王万春 康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66-271,共6页
有机地球化学的指标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已能较好地指导油气勘探工作。通过对未熟—低熟烃源岩及原油与成熟烃源岩及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比较,着重论述了未熟—低熟油、源中可用的指标系列及内涵,指出成熟度方面甾烷C2920Rββ/(α... 有机地球化学的指标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已能较好地指导油气勘探工作。通过对未熟—低熟烃源岩及原油与成熟烃源岩及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比较,着重论述了未熟—低熟油、源中可用的指标系列及内涵,指出成熟度方面甾烷C2920Rββ/(αα+ββ)、αααC2920S/(20S+20R)及βα-莫烷/αβ-藿烷和ββ-藿烷等是比较可靠的地球化学参数;在生源方面非环状类异戊二烯化合物、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系列等是可靠的标志物;形成环境方面β-胡萝卜烷及重排甾烷/规则甾烷等都是重要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地球化学 未熟-低熟烃源岩及原油 指标 分析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层气气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万春 陶明信 +2 位作者 任军虎 康晏 张小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2-25,共4页
对比研究了山西沁水盆地李雅庄煤矿、寺河煤矿和附城七一煤矿煤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煤岩的热演化程度、可溶有机质含量、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热成因煤层气与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的气源潜力,对研究区煤层气勘探有... 对比研究了山西沁水盆地李雅庄煤矿、寺河煤矿和附城七一煤矿煤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煤岩的热演化程度、可溶有机质含量、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热成因煤层气与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的气源潜力,对研究区煤层气勘探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热成因 次生生物成因 气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下载PDF
济阳坳陷孤岛油田微生物降解原油伴生气成因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万春 李钜源 +2 位作者 唐洪三 崔军汉 康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7-432,共6页
微生物降解原油伴生天然气中,既有遭受微生物降解后残余的组分,也可能有厌氧微生物降解原油后的产物。济阳坳陷孤岛油田降解原油伴生气组分及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孤岛油田天然气由腐泥型母质生成,主要来自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由于微生... 微生物降解原油伴生天然气中,既有遭受微生物降解后残余的组分,也可能有厌氧微生物降解原油后的产物。济阳坳陷孤岛油田降解原油伴生气组分及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孤岛油田天然气由腐泥型母质生成,主要来自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由于微生物降解原油过程中产生的碳同位素组成偏轻、氢同位素组成偏重的次生生物成因甲烷的混入,使降解原油伴生气组分组成变干,甲烷碳、氢同位素组成呈反常的负相关分布。微生物对天然气中丙烷及正丁烷组分的降解,导致一些样品具有明显偏重的丙烷和正丁烷δ13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生气 微生物降解原油 碳同位素 济阳坳陷
下载PDF
东营洼陷北部盆缘超剥带坨154块稠油油藏储层评价
11
作者 康晏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3,7,共4页
通过对东营洼陷盆缘超剥带坨154块单井岩心观察,结合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分析研究区储层微观特征及矿物岩石学特征,明确了该区沙四段至馆陶组的沉积相及亚相特征;进而通过研究区沉积相剖面特征研究,明确了该区沙四... 通过对东营洼陷盆缘超剥带坨154块单井岩心观察,结合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分析研究区储层微观特征及矿物岩石学特征,明确了该区沙四段至馆陶组的沉积相及亚相特征;进而通过研究区沉积相剖面特征研究,明确了该区沙四段至馆陶组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以从微观到宏观,从单井到平面为研究思路,重点对该区沙三上和馆陶组储层进行评价,对该区稠油油藏的深入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评价 物性 沉积相 稠油油藏 东营洼陷
下载PDF
生物气生成的地球化学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康晏 王万春 任军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50-354,共5页
地层中生物气的生成是一种微生物降解有机质的生化过程,影响其生成的因素较复杂,本文阐述了影响生物气生成基本因素:环境的氧化还原程度、温度、pH值、地层含盐度、有机质丰度、硫酸盐、硫化物和硝酸盐的含量与孔隙空间,及其主次关系。... 地层中生物气的生成是一种微生物降解有机质的生化过程,影响其生成的因素较复杂,本文阐述了影响生物气生成基本因素:环境的氧化还原程度、温度、pH值、地层含盐度、有机质丰度、硫酸盐、硫化物和硝酸盐的含量与孔隙空间,及其主次关系。借鉴厌氧微生物产甲烷气的最新研究,阐述和分析了影响厌氧发酵的因素(如长链脂肪酸、微量元素与硫化物)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地层中广泛存在,在生物气生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但研究程度较低;探讨这些因素有助于了解生物气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 因素分析 忽视 生成 含量 程度 长链脂肪酸 产甲烷 生物气 微生物降解
下载PDF
Genetic identification of natural gases from shallow reservoirs in some oil- and gas-bearing basins of China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万春 刘文汇 +3 位作者 徐永昌 沈平 康晏 任军虎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5年第1期90-94,共5页
Natural gases of shallow reservoirs with 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methane ranging from -50‰ to -60‰ (PDB) were considered as mixed gases of biogenic and thermogenic origins previously and some of them wer... Natural gases of shallow reservoirs with 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methane ranging from -50‰ to -60‰ (PDB) were considered as mixed gases of biogenic and thermogenic origins previously and some of them were considered as low-mature (or low temperature thermogenic) gases lately. In this paper natural gases with 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methane in the above range were identified using the molecular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methane, ethane and propane. The mixed gases of biogenic and mature thermogenic origins displa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δ{}+{13}C-1} ranging from -50‰ to -60‰, {δ{}+{13}C-2}>-35‰, Δ values ({δ{}+{13}C-3}-{δ{}+{13}C-2})< 5‰ and C-1/∑C++-2 ratios < 40. Immature to low|mature gases displa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δ{}+{13}C-1} ranging from -50‰ to -60‰, {δ{}+{13}C-2} < -40‰, Δ values ({δ{}+{13}C-3}-{δ{}+{13}C-2}) >7‰, and C-1/∑C++-2 ratios >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浅储集层 碳同位素 地质勘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