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槠人促更新林与杉木人工林叶片及凋落物溶解性有机物的数量和光谱学特征 被引量:29
1
作者 康根丽 杨玉盛 +4 位作者 司友涛 尹云锋 刘翥 陈光水 杨智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46-1955,共10页
选取中亚热带米槠人促更新林(CCF)和杉木人工林(CLP)内的鲜叶、未分解层(L层)和半分解层(F层)凋落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淋溶,对其淋溶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和溶解性有机磷(DOP)含量,紫外吸收值(SUVA),腐殖化指标(... 选取中亚热带米槠人促更新林(CCF)和杉木人工林(CLP)内的鲜叶、未分解层(L层)和半分解层(F层)凋落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淋溶,对其淋溶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和溶解性有机磷(DOP)含量,紫外吸收值(SUVA),腐殖化指标(HIX)和红外光谱(FTIR)等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揭示其淋溶液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数量和光谱学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淋溶时间的增加,不同样品的DOM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或者有波动的上升的趋势,这是因为DOM的释放和反吸附共同控制着DOM的含量。两林分中,F层凋落物DOM的SUVA值显著高于鲜叶和L层凋落物(P<0.05);从鲜叶到L层到F层凋落物,其HIX逐渐变大并且三者荧光强度最大值对应的波长由短波向长波移动,这是腐殖化程度越来越高、电子共轭体系逐渐增大的体现。两个林分6种样品的红外光谱显示了5个相似的吸收谱带,但不同样品各吸收带的相对比例不同,强度最大的吸收来自于H键键合的—OH的伸缩振动;同一林分内3种样品之间红外吸收的差异证明了鲜叶到L层再到F层凋落物,其DOM的芳香类物质含量逐渐升高,化学键力常数变小。总体上,与杉木人工林相比,米槠人促更新林的DOM养分含量更高,结构更复杂,因而更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槠 杉木 鲜叶 凋落物 溶解性有机物 光谱学特征
下载PDF
马尾松与芒萁鲜叶及凋落物水溶性有机物的溶解特征和光谱学特征 被引量:17
2
作者 康根丽 杨玉盛 +2 位作者 司友涛 刘翥 杨智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7-366,共10页
为探讨福建省三明市马尾松人工林淋溶液中水溶性有机物(DOM)的溶解特征和光谱学特征,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鲜叶、未分解层(L层)和半分解层(F层)凋落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淋溶,对淋溶液中的水溶性... 为探讨福建省三明市马尾松人工林淋溶液中水溶性有机物(DOM)的溶解特征和光谱学特征,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鲜叶、未分解层(L层)和半分解层(F层)凋落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淋溶,对淋溶液中的水溶性有机碳(DOC)、水溶性有机氮(DON)与水溶性有机磷(DOP)含量和紫外光谱(SUVA)、荧光光谱指标和红外光谱(FTIR)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4 h内,随着淋溶时间的延长,DOM含量呈现有波动的上升趋势;芒萁除鲜叶的DOC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外(P<0.01),其余DOM含量均小于马尾松。两植物F层DOM的SUVA值和腐殖化指标(HIX)都显著高于鲜叶和L层(P<0.05),表明F层的芳香性化合物含量和腐殖化程度越来越高。DOM的同步荧光峰值显示淋溶液中含有类蛋白和类富里酸荧光团。两植物的红外光谱显示有5个相似的吸收谱带,强度最大的吸收来自于H键键合的-OH的伸缩振动,同一植物3种样品之间红外吸收的差异证明从鲜叶-L层-F层凋落物的共轭体系逐渐增大,结构更复杂。因此,随分解进程两植被DOM的化学结构越来越复杂;马尾松较芒萁含有更多的DON和DOP,这一方面为微生物提供了更多的养分,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底物分解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芒萁 叶片 凋落物 水溶性有机物 光谱学特征
下载PDF
米槠次生林内4种植物叶片DOM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康根丽 高人 +3 位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杨智杰 司友涛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年第1期30-37,共8页
选取福建省三明市米槠次生林内的4种植物,即米槠(CAC),木荷(SCS),山杜英( ELS),芒萁( DID)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进行了室内淋溶处理,并分析了淋溶液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及pH值,芳香性指标... 选取福建省三明市米槠次生林内的4种植物,即米槠(CAC),木荷(SCS),山杜英( ELS),芒萁( DID)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进行了室内淋溶处理,并分析了淋溶液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及pH值,芳香性指标(AI)和荧光效率指数( Fef )等,以揭示其淋溶液中可溶性有机质( DOM)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片DOM含量总体随淋溶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其中首次淋溶后淋溶液中的DOC 和DON含量最大,分别占总淋溶量的平均值为67.90%和44.51%;淋溶液中前3次DOC和DON淋溶量总和分别占10次淋溶总量的87.40%~94.77%和68.46%~72.49%;且前3次淋溶次数间呈极显著差异( P<0.01),其后差异性不显著。 DOM的pH值和光谱指标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逐渐上升.总体上乔木树种DOM的数量和质量比林下植被要高,这是由于乔木树种的DOM含有更多的养分和芳香类和腐殖化的高分子量化合物,而林下植被的DOM含有较多低分子量化合物和易分解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乔木树种 林下植被 淋溶次数 可溶性有机质 光谱特征
下载PDF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地理有效教学——以《海陆的变迁》一课为例
4
作者 康根丽 《好日子》 2021年第27期225-225,共1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新课改革倡导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强调创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开拓多元化教学方式。本文以地理学科中《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新课改革倡导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强调创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开拓多元化教学方式。本文以地理学科中《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一是以问题为引领,实施生成性教学;二是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三是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生成性 合作探究 地理实践力
下载PDF
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康根丽 《新校园(中旬刊)》 2016年第11期33-33,共1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育已逐步应用于教学,并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优势、劣势及前景,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物理教学 应用分析
下载PDF
植被恢复对侵蚀红壤可溶性有机质含量及光谱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翥 杨玉盛 +2 位作者 司友涛 康根丽 郑怀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74-1183,共10页
为了解植被恢复对侵蚀红壤可溶性有机质含量及结构特征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植被恢复后的侵蚀红壤及对照裸地为研究对象,对两试验地0–60 cm深土壤中可溶性有机质的含量及光谱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侵蚀红壤植被恢复后... 为了解植被恢复对侵蚀红壤可溶性有机质含量及结构特征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植被恢复后的侵蚀红壤及对照裸地为研究对象,对两试验地0–60 cm深土壤中可溶性有机质的含量及光谱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侵蚀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在土表到60 cm深度的6个10 cm土层中,植被恢复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为对照裸地相应土层的5.6、4.7、4.6、3.1、2.4及2.2倍。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在两试验地之间的差异在各土层中不一致。植被恢复各土层侵蚀红壤可溶性有机质的芳香化指数显著高于对照裸地,荧光发射光谱腐殖化指数略高于对照裸地,植被恢复后的侵蚀红壤与对照裸地间荧光同步光谱腐殖化指数无明显差异。荧光同步光谱图中,两试验地侵蚀红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吸收主要为类蛋白质及芳香性脂肪族荧光基团的吸收。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与对照裸地相比,植被恢复后的侵蚀红壤土壤可溶性有机质中官能团种类更多,且含有更多芳香碳及羧基碳。两试验地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均表现为芳香化及腐殖化程度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芳香化及腐殖化指数与土壤碳氮总量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之,侵蚀红壤经植被恢复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及可溶性有机质的芳香化指数显著提高,可溶性有机质的腐殖化指数略有增大,可溶性有机质结构更复杂,更不易被分解,因此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氮 红壤 光谱学特征 植被恢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